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礁灰岩油藏隔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李燕 衡立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是底水驱动的块状生物礁油藏,已处于油田开发中期,礁灰岩油藏内部的隔夹层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将该油田生物礁储集体中隔夹层划分为4... 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是底水驱动的块状生物礁油藏,已处于油田开发中期,礁灰岩油藏内部的隔夹层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将该油田生物礁储集体中隔夹层划分为4类,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揭示了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在综合分析油藏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主要根据隔夹层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并在潜力区部署了侧钻井位,实际生产与研究结果一致,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剩余油 生物礁 储集层非均质性 表征 流花1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LIPSE模拟器相渗端点缩放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厉强 刘慧卿 +1 位作者 刘辉 代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端点缩放技术是ECLIPSE模拟器有别干其他数值模拟软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反映油藏宏观非均质性,即将多条具有典型性的岩石渗流关系曲线应用于全油藏范围内的对应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在初始饱和度场的约束下,对应于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典型渗... 端点缩放技术是ECLIPSE模拟器有别干其他数值模拟软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反映油藏宏观非均质性,即将多条具有典型性的岩石渗流关系曲线应用于全油藏范围内的对应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在初始饱和度场的约束下,对应于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典型渗流关系曲线可自动转化以反映在岩石微观非均质性控制下的渗流特征。通过在流花11-1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证明该技术对于描述底水油藏强非均质性下的岩石渗流特征、加快模型运算速度及提高历史拟合精度都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端点缩放技术 ECLIPSE 模拟器 底水油藏 饱和度 储层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1
3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4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继晖 衡立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