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沉积中心迁移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4 位作者
王建强
邱欣卫
程相虎
李被
杜芳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958,共18页
延长期(T,Y)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优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段。本文在大量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建立了盆地延长组地层对比格架,综合最新沉积相研究成果,进一步发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主体...
延长期(T,Y)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优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段。本文在大量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建立了盆地延长组地层对比格架,综合最新沉积相研究成果,进一步发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主体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沉积中心迁移,形成了3个沉积中心。其中以长9期为代表的早期(长10-长8期)沉积中心位于吴起-志丹-富县-洛川一带,以长7期为代表的盆地发育鼎盛时期(长7-长2期)沉积中心位于姬塬-华池-宜君一带,以长1期为代表的湖盆萎缩期的沉积中心位于横山-子长之间。前两期沉积中心明显控制着盆地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进而控制着盆地中生界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总体分布。结合周邻山系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晚三叠世初长9-长7期沉积中心向西南(向山)迁移,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汇聚、在秦岭造山带后陆(即华北仰冲板块南部)因汇聚的巨量物质部分上拱和能量释放而导致的沉降有关;至晚三叠世末长1期沉积中心转向北东(离山向陆)迁移,为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有限洋消失及之后持续汇聚的结果,秦岭造山带挤压隆升增强引起北邻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抬升,致使盆地消亡,沉积中心相应向北东迁移。两次沉积中心迁移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受鄂尔多斯盆地南侧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控制,沉积中心迁移是盆山耦合演化彼此响应的结果和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中心
延长组
动力学环境
盆山耦合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
44
2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3 位作者
邱欣卫
郭佩
张少华
程相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1-2046,共26页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初,起点较晚,在实际勘探和研究中也遇到较多难题及困惑。因此与全球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亟需展开,亦要求首先了解世界各国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和最新勘探形势的调研整理,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球主要产铀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的变化,系统全面地编制了全新的全球和各国(或各大洲)已发现砂岩型铀矿床及其容矿层位分布图,总体可较精细地反映迄今全球各国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分布面貌的现状,同时提炼了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总结出全球已发现砂岩型铀矿时空分布具有五大特征:(1)全球分布广泛但不均衡,跨欧亚存在东西向巨型铀矿带;(2)规模因地而异、(超)大型矿床较多;(3)平面分布与气候环境耦合明显;(4)容矿层时代跨度长、成矿时间相对较晚;(5)主要赋存于含油气或聚煤能源盆地中。本文提供了一份可以快速了解和全面把握全球砂岩型铀资源分布及其重要地质特征的材料,为科研人员提供可对比研究的国外矿床实例,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走向哪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容矿层
资源量
分布特征
国外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沉积中心迁移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王建强
邱欣卫
程相虎
李被
杜芳鹏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958,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30315,41203043,41102067)和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编号:YZZ14019)资助.
文摘
延长期(T,Y)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优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段。本文在大量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建立了盆地延长组地层对比格架,综合最新沉积相研究成果,进一步发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主体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沉积中心迁移,形成了3个沉积中心。其中以长9期为代表的早期(长10-长8期)沉积中心位于吴起-志丹-富县-洛川一带,以长7期为代表的盆地发育鼎盛时期(长7-长2期)沉积中心位于姬塬-华池-宜君一带,以长1期为代表的湖盆萎缩期的沉积中心位于横山-子长之间。前两期沉积中心明显控制着盆地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进而控制着盆地中生界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总体分布。结合周邻山系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晚三叠世初长9-长7期沉积中心向西南(向山)迁移,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汇聚、在秦岭造山带后陆(即华北仰冲板块南部)因汇聚的巨量物质部分上拱和能量释放而导致的沉降有关;至晚三叠世末长1期沉积中心转向北东(离山向陆)迁移,为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有限洋消失及之后持续汇聚的结果,秦岭造山带挤压隆升增强引起北邻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抬升,致使盆地消亡,沉积中心相应向北东迁移。两次沉积中心迁移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受鄂尔多斯盆地南侧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控制,沉积中心迁移是盆山耦合演化彼此响应的结果和记录。
关键词
沉积中心
延长组
动力学环境
盆山耦合
秦岭造山带
Keywords
Depocenter
The Yanchang Formation
Dynamic environment
Basin-orogencoupling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
44
2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邱欣卫
郭佩
张少华
程相虎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1-2046,共2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3031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09201)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初,起点较晚,在实际勘探和研究中也遇到较多难题及困惑。因此与全球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亟需展开,亦要求首先了解世界各国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和最新勘探形势的调研整理,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球主要产铀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的变化,系统全面地编制了全新的全球和各国(或各大洲)已发现砂岩型铀矿床及其容矿层位分布图,总体可较精细地反映迄今全球各国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分布面貌的现状,同时提炼了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总结出全球已发现砂岩型铀矿时空分布具有五大特征:(1)全球分布广泛但不均衡,跨欧亚存在东西向巨型铀矿带;(2)规模因地而异、(超)大型矿床较多;(3)平面分布与气候环境耦合明显;(4)容矿层时代跨度长、成矿时间相对较晚;(5)主要赋存于含油气或聚煤能源盆地中。本文提供了一份可以快速了解和全面把握全球砂岩型铀资源分布及其重要地质特征的材料,为科研人员提供可对比研究的国外矿床实例,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走向哪里"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容矿层
资源量
分布特征
国外
全球
Keywords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ore-bearing horiz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broad
global
分类号
P619.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沉积中心迁移及其动力学背景
王飞飞
刘池洋
王建强
邱欣卫
程相虎
李被
杜芳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王飞飞
刘池洋
邱欣卫
郭佩
张少华
程相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