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创新推动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南海东部海域近年主要勘探进展回顾 被引量:30
1
作者 米立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共10页
南海东部海域是中国近海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加深与勘探难度加大,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勘探投入减少,如何寻找优质替代储量与保持油气高产稳产,成为该区域勘探的当务之急。2014年以来,南海东部海域转变勘探... 南海东部海域是中国近海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加深与勘探难度加大,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勘探投入减少,如何寻找优质替代储量与保持油气高产稳产,成为该区域勘探的当务之急。2014年以来,南海东部海域转变勘探思路,拆离断层控盆新认识推动了深水区首次获得亿立方米级原油发现,晚期构造活动控制浅层油气成藏新认识指引了新区勘探突破,富洼找优、差异勘探古近系新思路指导了西江、陆丰凹陷钻探获得成功,累计新发现油气三级地质储量超过2×10~8 m^3油当量,为南海东部海域油气持续稳产高产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南海东部海域中长期勘探应遵循"油气并举、价值勘探"的部署原则,继续坚持围绕富烃洼陷和生产设施展开勘探,继续坚持富洼找优、差异勘探古近系,继续坚持以价值为主导开展深水区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继续坚持以认识创新与技术发展推动地层岩性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海域 探进展 水区 离断层控盆 新区 期构造运动 近系 异勘探 值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海域自营勘探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再生 施和生 +2 位作者 杨少坤 朱明 庞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共10页
南海东部海域大规模的油气勘探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对外合作,通过引进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开展合作勘探,探明了惠州、西江、流花等油田群,创造了该探区油气储量发现的第一个高峰,并在1996年实现了原油年产量超过1 000万m3,成... 南海东部海域大规模的油气勘探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对外合作,通过引进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开展合作勘探,探明了惠州、西江、流花等油田群,创造了该探区油气储量发现的第一个高峰,并在1996年实现了原油年产量超过1 000万m3,成为当时我国第四大原油生产基地。上世纪末期,由于勘探难度增加、勘探成效下降,许多外方合作者相继撤出合作区,合作勘探陷入低谷。2000年开始,南海东部海域展开了大规模的自营勘探,以自营促进合作。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实践,在深水区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以"珠江深水扇"砂岩和以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为储层的大、中型天然气田群;在新区、"新层系"(新近系浅层)获得勘探突破,发现了恩平油田群;同时,在勘探成熟区挖潜增产效果明显。由于自营勘探成效显著,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储量发现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为"再建一个南海东部"——到2015年实现油气产量2 000万m3(油当量)奠定了储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海域 自营勘探 勘探成效 天然气田群 珠江深水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沉积中心迁移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4 位作者 王建强 邱欣卫 程相虎 李被 杜芳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958,共18页
延长期(T,Y)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优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段。本文在大量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建立了盆地延长组地层对比格架,综合最新沉积相研究成果,进一步发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主体... 延长期(T,Y)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优质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时段。本文在大量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建立了盆地延长组地层对比格架,综合最新沉积相研究成果,进一步发现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主体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沉积中心迁移,形成了3个沉积中心。其中以长9期为代表的早期(长10-长8期)沉积中心位于吴起-志丹-富县-洛川一带,以长7期为代表的盆地发育鼎盛时期(长7-长2期)沉积中心位于姬塬-华池-宜君一带,以长1期为代表的湖盆萎缩期的沉积中心位于横山-子长之间。前两期沉积中心明显控制着盆地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进而控制着盆地中生界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总体分布。结合周邻山系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晚三叠世初长9-长7期沉积中心向西南(向山)迁移,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汇聚、在秦岭造山带后陆(即华北仰冲板块南部)因汇聚的巨量物质部分上拱和能量释放而导致的沉降有关;至晚三叠世末长1期沉积中心转向北东(离山向陆)迁移,为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有限洋消失及之后持续汇聚的结果,秦岭造山带挤压隆升增强引起北邻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抬升,致使盆地消亡,沉积中心相应向北东迁移。两次沉积中心迁移的动力学环境,主要受鄂尔多斯盆地南侧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的控制,沉积中心迁移是盆山耦合演化彼此响应的结果和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中心 延长组 动力学环境 盆山耦合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浙-闽沿岸泥质沉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方建 李安春 黄敬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4,共8页
比较全面的回顾了关于东海浙-闽沿岸泥质体以及其形成前的沉积演化历史、泥质沉积的物质来源及其东亚季风/古气候记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关于浙-闽沿岸沉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即,泥质体的物质来源与形成,长江入海历史的陆架... 比较全面的回顾了关于东海浙-闽沿岸泥质体以及其形成前的沉积演化历史、泥质沉积的物质来源及其东亚季风/古气候记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关于浙-闽沿岸沉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即,泥质体的物质来源与形成,长江入海历史的陆架沉积物记录,8.2 ka冷事件,年代框架调整及区域对比,代用指标指示意义等多方面问题。提出在东海浙-闽沿岸泥质区,我们需要更多高分辨率的钻孔进行综合研究,其中应该特别加强对泥质沉积物的研究,以期对海陆交界敏感地带的"源到汇"以及全球变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泥质沉积物 东亚季风 东海 陆架 末次冰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不同古地理环境下丘滩储集体的差异性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哲航 兰才俊 +4 位作者 郝芳 陈浩如 杨伟强 马肖琳 邹华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5-250,共1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丘滩沉积体广泛发育,具有很好的储集价值。基于露头勘查与岩心观测获取的资料,通过薄片鉴定、孔隙度、渗透率测试等方法分析丘滩储集体的储集性能。结果表明,由于震旦纪末期绵阳-长宁裂陷槽的发育影响了灯二段与灯...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丘滩沉积体广泛发育,具有很好的储集价值。基于露头勘查与岩心观测获取的资料,通过薄片鉴定、孔隙度、渗透率测试等方法分析丘滩储集体的储集性能。结果表明,由于震旦纪末期绵阳-长宁裂陷槽的发育影响了灯二段与灯四段碳酸盐岩台地相带展布,导致形成不同的古地理环境,目前可识别出高能环境、过渡环境、低能环境下发育的丘滩岩石类型,即以胡家坝剖面灯四段为代表的并进型丘滩多沉积高能环境岩石类型,以杨坝剖面灯二段为代表的追补型丘滩多沉积过渡环境岩石类型,以福成剖面灯四段为代表的饥饿型丘滩多沉积低能环境岩石类型。通过分析3种丘滩类型的储集空间与经历的准同生期成岩作用,并比较它们的物性特征,认为并进型丘滩体为最好的储集层。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寻找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位置,进而为四川盆地灯影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环境 丘滩复合体 微生物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 震旦系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砂岩型铀矿探明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飞飞 刘池洋 +3 位作者 邱欣卫 郭佩 张少华 程相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21-2046,共26页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 最新核电发展规划显示未来我国对铀资源的需求很大。长久来看在继续加大国内勘探力度的同时,需尽快了解国外已探明铀资源尤其是砂岩型铀资源的分布,以更好地从全球视角完善我国的铀资源供应链。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大规模勘探始于本世纪初,起点较晚,在实际勘探和研究中也遇到较多难题及困惑。因此与全球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亟需展开,亦要求首先了解世界各国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大量文献和最新勘探形势的调研整理,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全球主要产铀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的变化,系统全面地编制了全新的全球和各国(或各大洲)已发现砂岩型铀矿床及其容矿层位分布图,总体可较精细地反映迄今全球各国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分布面貌的现状,同时提炼了重点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总结出全球已发现砂岩型铀矿时空分布具有五大特征:(1)全球分布广泛但不均衡,跨欧亚存在东西向巨型铀矿带;(2)规模因地而异、(超)大型矿床较多;(3)平面分布与气候环境耦合明显;(4)容矿层时代跨度长、成矿时间相对较晚;(5)主要赋存于含油气或聚煤能源盆地中。本文提供了一份可以快速了解和全面把握全球砂岩型铀资源分布及其重要地质特征的材料,为科研人员提供可对比研究的国外矿床实例,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和"走向哪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容矿层 资源量 分布特征 国外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亮 庞雄 +5 位作者 刘军 韩晋阳 冯轩 胡琏 郑金云 彭光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71,共9页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测井资料,立足于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白云凹陷深水区的油气发现主要来自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包括水道复合体、扇朵叶及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测井资料,立足于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白云凹陷深水区的油气发现主要来自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包括水道复合体、扇朵叶及水道-天然堤复合体砂岩。分析各类优质深水储集体的供源背景、输送通道、沉积体内幕结构、沉积过程、沉积流态发现,3类优质深水砂岩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区(陆架边缘)的沉积物组成:富砂物源背景下,陆架坡折下方易形成砂质碎屑流,发育水道复合体及席状扇朵叶体砂岩等优质储集层,可通过条带状地震下切、丘状外形、振幅异常等特征进行识别,利用单砂体平面追踪,结合砂岩波形识别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描述砂岩储集层分布;砂泥混合为主物源背景下,陆架坡折下方易形成砂泥混合的重力流,重力流对内部砂泥的分异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在形成了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沉积情况下,优质砂岩储集层分布于水道内或下方的朵叶体,可根据地震下切、振幅异常、地震线描、波形识别等方法综合分析储集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重力流沉积 优质砂岩储集层 优质储集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坡折带的识别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以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21Ma陆架坡折带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高鹏 秦成岗 +8 位作者 全志臻 张忠涛 陆嫣 刘道理 屈亮 刘杰 徐乐意 徐徽 周凤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111-112,共4页
番禺低隆起一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 番禺低隆起一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确定出21 Ma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其与油气藏的关系。21 Ma陆架坡折线呈弧形向海盆方向分布,大致与番禺低隆起和白云凹陷的分界线平行,西侧为近东西向,向东则逐渐向北东方向延伸。陆架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该区主要存在3种与陆架坡折带发育有关的油气藏类型,即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坡折带 层序地层 构造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构造-岩性油气藏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处理海上平台生活污水影响因素及稳定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殷珠辉 谢军 +2 位作者 黄光良 蒋健 钱光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采用电催化氧化(ECO)装置处理海上平台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下出水水质状况,考察了ECO系统处理海上平台生活污水抗冲击能力及长时间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电解反应时间和电流密度均对ECO装置出水COD有较大影响,电解质含量和类别... 采用电催化氧化(ECO)装置处理海上平台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运行参数下出水水质状况,考察了ECO系统处理海上平台生活污水抗冲击能力及长时间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电解反应时间和电流密度均对ECO装置出水COD有较大影响,电解质含量和类别对出水水质影响较小,但添加适量电解质可显著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当电流密度为400 A/m^2,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出水COD≤123 mg/L,BOD5≤25 mg/L,SS的质量浓度≤33 mg/L,满足IMO.MEPC227(64)排放要求。此外,ECO系统能够长时间保持运行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生活污水 海上平台 电流密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