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高阶叠层矢量有限元法计算随钻测井的三维电磁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向阳 聂在平 +1 位作者 李爱勇 罗曦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用矢量有限元方法对随钻测井的三维地层电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为了提高随钻测井响应的计算效率和精度,采用了高阶叠层矢量基函数,根据场变化快慢的情况,在不同的剖分单元和同一单元的不同方向采用了不同阶数的基函数,有助于减少剖分... 用矢量有限元方法对随钻测井的三维地层电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为了提高随钻测井响应的计算效率和精度,采用了高阶叠层矢量基函数,根据场变化快慢的情况,在不同的剖分单元和同一单元的不同方向采用了不同阶数的基函数,有助于减少剖分网格和未知量。采用了基于圆柱坐标下六面体剖分,从而提高了发射、接收线圈、钻铤和井眼边界的几何建模精度。用解析法和数值模式匹配法对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显示了非常好的吻合,最后仿真了地层倾角对随钻测井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随钻测井 数值模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禺油田古近系珠海组储层酸化技术应用研究
2
作者 冯浦涌 王贵 +2 位作者 熊叔权 鲍文辉 沈尾彬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砂岩基质酸化技术是油井增产有效的传统技术,但这一技术也存在问题:一是氢氟酸(HF)对黏土溶蚀的速度过快,酸液作用时间短而最终导致酸液在储层中的穿透距离短;二是氢氟酸与黏土矿物反应会产生二次沉淀而造成地层伤害。而低伤害缓速酸体... 砂岩基质酸化技术是油井增产有效的传统技术,但这一技术也存在问题:一是氢氟酸(HF)对黏土溶蚀的速度过快,酸液作用时间短而最终导致酸液在储层中的穿透距离短;二是氢氟酸与黏土矿物反应会产生二次沉淀而造成地层伤害。而低伤害缓速酸体系为这一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大量的酸化试验优选出了适合番禺油田古近系珠海组的低伤害缓速酸体系。根据现场的测试情况,采用了分层酸化工艺。现场应用效果证明所选用的酸液体系是十分成功的,这为该地区油气井的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伤害缓速酸体系 分层酸化 溶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分流酸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松岩 李兆敏 +2 位作者 林日亿 陈月飞 郭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2,91,共7页
泡沫分流酸化能有效解决常规酸化中由于地层渗透率差异而导致的小层进酸不均的问题。基于泡沫圈闭理论和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泡沫分流酸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同时确定了泡沫分流酸化工艺的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地层表皮系数随着酸... 泡沫分流酸化能有效解决常规酸化中由于地层渗透率差异而导致的小层进酸不均的问题。基于泡沫圈闭理论和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泡沫分流酸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同时确定了泡沫分流酸化工艺的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地层表皮系数随着酸化过程逐渐减小,井口和井底压力随泡沫的注入逐渐增大,随酸液的注入逐渐减小;泡沫的注入使高渗层的流量逐渐降低,低渗层的流量逐渐增高,实现后续酸液转向低渗层;在相同的地层条件下,泡沫酸酸化比泡沫段塞分流酸化的分流效果要好,但是作业时间长,井口和井底注入压力较高。现场应用表明泡沫分流酸化能有效封堵高渗层,恢复产能,动用低渗层,适于非均质油藏油气井、重复酸化老井的解堵增产增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段塞 分流酸化 非均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数据的砂岩三轴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况雨春 王亚萍 +2 位作者 刘艳君 夏宇文 许春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4,19,共4页
岩石的抗压强度对于优化钻头选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石油钻井中常遇到的砂岩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三轴抗压强度解释模型,该模型是以测井声波、密度、伽马值等数据为主,以单轴抗压强度的解释结果为基础,结合围压下砂岩力学性质实... 岩石的抗压强度对于优化钻头选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石油钻井中常遇到的砂岩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资料的三轴抗压强度解释模型,该模型是以测井声波、密度、伽马值等数据为主,以单轴抗压强度的解释结果为基础,结合围压下砂岩力学性质实验以及砂岩孔隙度变化实验结果所建立的。研究表明:围压对砂岩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围压的增大,砂岩的三轴抗压强度也增大;砂岩的孔隙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且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数据 钻井工程 砂岩 三轴抗压强度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磁感应建模的一种快速有效计算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向阳 聂在平 +1 位作者 李爱勇 罗曦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2-936,986,共6页
针对电磁感应测井问题,基于区域分解的原理对体积分方程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把求解区域分解成两个区域,离源近的区域和离源远的区域,在离源远的区域采用玻恩近似;离源近的区域采用体积分方程法求解。然后,通过源近区和... 针对电磁感应测井问题,基于区域分解的原理对体积分方程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把求解区域分解成两个区域,离源近的区域和离源远的区域,在离源远的区域采用玻恩近似;离源近的区域采用体积分方程法求解。然后,通过源近区和源远区的相互迭代来考虑两区之间相互的耦合。在整个求解中涉及到格林函数与体电流的卷积都采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来加速。通过上述的处理能使体积分的计算区域只限于离源近的区域,从而使得用于精确计算的未知量大为减少,在确保精度的条件下总的计算时间也降为原问题(整个区域采用体积分方程结合快速傅立叶变换求解)的1/4~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解 体积分方程 玻恩近似 快速傅立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水下套管蠕变损坏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琼 万禧煌 黄祥峰 《天然气与石油》 2013年第2期51-54,3,共4页
油田注水开发以后,由于泥岩吸水蠕变,使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于水泥环和套管而导致水泥环和套管发生径向缩径变形。通过建立套管—水泥环—泥岩围岩蠕变力学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了井壁泥岩蠕变载荷分布和变化规律,水泥环和套管外壁径向和环... 油田注水开发以后,由于泥岩吸水蠕变,使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于水泥环和套管而导致水泥环和套管发生径向缩径变形。通过建立套管—水泥环—泥岩围岩蠕变力学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了井壁泥岩蠕变载荷分布和变化规律,水泥环和套管外壁径向和环向载荷分布规律,揭示了套管外壁环向载荷分布规律是引起套管变形损坏的直接原因;套管外壁径向载荷与地应力分布规律、套管变形趋势相反说明水泥环在套管抵抗非均匀载荷时起到改变受力边界的作用。通过对套管损坏机理的研究,提出预防高压注水泥岩层的套管损坏主要从防止注入水窜入软弱的泥岩夹层和提高油层附近泥岩层段套管强度两方面入手,为后续套管损坏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蠕变 套管损坏 水泥环 环向载荷 防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刻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涛 孙向阳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2,共4页
多分量感应测井仪能探测各向异性地层并能提供地层倾角等信息,但对于其横向线圈响应的刻度不能像常规感应测井仪器一样,刻度环的设计和刻度系数的求解都不能照搬常规感应测井仪器的方法。设计适合于横向线圈刻度用的斜刻度环,以及通过... 多分量感应测井仪能探测各向异性地层并能提供地层倾角等信息,但对于其横向线圈响应的刻度不能像常规感应测井仪器一样,刻度环的设计和刻度系数的求解都不能照搬常规感应测井仪器的方法。设计适合于横向线圈刻度用的斜刻度环,以及通过有限元法对刻度环的响应进行了电磁建模,得到刻度环与均匀无限大地层电导率的对应关系,即刻度系数。通过实验说明了横向线圈的刻度系数并不能通过几何因子计算得到,实验结果有助于正确理解多分量感应测井仪的刻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测井仪器 多分量感应测井 刻度方法 电磁建模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修井液破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蔚萍 向兴金 +4 位作者 沈雪明 罗勇 张杰 吴彬 胡墨杰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1-3,8,共4页
为解决水凝胶修井液完成修井作业后引起油气渗流受阻问题,优选了破胶液体系,即海水+1.0%破胶剂HTS+1.5%粘土稳定剂HXJ+1.0%助排剂HRT+2.0%缓蚀剂HCI。并对其破胶效果、配伍性、储层保护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该破胶液具有较好的破... 为解决水凝胶修井液完成修井作业后引起油气渗流受阻问题,优选了破胶液体系,即海水+1.0%破胶剂HTS+1.5%粘土稳定剂HXJ+1.0%助排剂HRT+2.0%缓蚀剂HCI。并对其破胶效果、配伍性、储层保护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该破胶液具有较好的破胶效果、缓蚀性能和储层保护性,泥饼失重率和岩芯渗透率恢复值均在90%以上,与平湖气田地层水及水凝胶修井液滤液之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修井液 破胶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钻井船桩腿锁紧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宋春旺 《中国海洋平台》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介绍了新研发的自升式钻井船桩腿锁紧装置,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特点;并介绍了新研发锁紧装置样机的试验方法、内容及结果。
关键词 自升式钻井船 桩腿锁紧装置 动态负荷转移 研发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用工作船使用液化天然气难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春旺 《船海工程》 2012年第4期48-50,共3页
从三用工作船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出发,论述使用LNG作为主机燃料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特别是在采用LNG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方面的难点,在LNG系统布置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克服这些难点的方法,并对三用工作船未来应用LNG燃料的... 从三用工作船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出发,论述使用LNG作为主机燃料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特别是在采用LNG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方面的难点,在LNG系统布置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克服这些难点的方法,并对三用工作船未来应用LNG燃料的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 三用工作船 双燃料发动机 系统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