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研融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恬恬 郭文磊 +3 位作者 常耀光 王玉明 李振兴 张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4,共5页
以鱿鱼肝脏资源高值化利用为例,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实验涵盖了鱿鱼原料认知、鱿鱼肝脏中脂质制备、脂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脂质体制备、实施及结果分析,将原料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营养学等多门专业课... 以鱿鱼肝脏资源高值化利用为例,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实验涵盖了鱿鱼原料认知、鱿鱼肝脏中脂质制备、脂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脂质体制备、实施及结果分析,将原料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营养学等多门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实验内容涉及面广、涵盖知识点多,并构建了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评价的考评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 脂质 加工副产物 高值化利用 综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探析--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为例
2
作者 鞠磊 董平 +1 位作者 付晓婷 李振兴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1期119-122,共4页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及“工程认证”的双重背景下,针对高校实验课程在评价体系上存在不被重视、缺少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及仅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等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打破国内众多高校在实验课程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局面,中...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及“工程认证”的双重背景下,针对高校实验课程在评价体系上存在不被重视、缺少过程性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及仅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等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打破国内众多高校在实验课程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局面,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开设近6年的“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进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期达成更好的教学评价、实现更好教学效果的目的。结合“专业综合大实验Ⅰ”支撑毕业要求情况及授课实际状况,建立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积极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实验课程 工程认证 课程评价 达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食品配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毛相朝 董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高要求,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较之陆源食品配料,海洋食品配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活性,已成为食品配料开发的重要方向。系统介绍了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及功能,包...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高要求,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较之陆源食品配料,海洋食品配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活性,已成为食品配料开发的重要方向。系统介绍了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及功能,包括海洋多糖类(海藻酸盐、甲壳素等)、海洋蛋白类(藻胆蛋白、胶原蛋白等)、海洋脂质类(甘油酯、磷脂等)和功能小分子类(虾青素、岩藻黄素等);同时,对海洋食品配料在食品品质改善、功能提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涵盖肉制品、奶制品、面制品等多个加工领域;针对海洋食品配料种类少,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实现海洋食品配料的绿色加工,精准制造实现海洋食品配料的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助力海洋食品配料的开发3个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海洋食品配料的种类、功能、应用的系统分析,结合发展趋势的展望,希望为我国食品配料行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食品配料 海洋多糖 海洋蛋白 海洋脂质 功能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食品酶解物改善精神疲劳功能性评价的综合实验设计
4
作者 张恬恬 马磊 +3 位作者 邹宏宇 王成成 薛长湖 王玉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2,共7页
该文设计了以小鼠模型评价海洋食品酶解物对改善精神疲劳营养功能的创新性综合实验,以海参和牡蛎两种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了海参酶解物和牡蛎酶解物,测定了两种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探究了两种酶解物对皮质酮所致精神疲劳... 该文设计了以小鼠模型评价海洋食品酶解物对改善精神疲劳营养功能的创新性综合实验,以海参和牡蛎两种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了海参酶解物和牡蛎酶解物,测定了两种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探究了两种酶解物对皮质酮所致精神疲劳模型小鼠耐力、焦虑样行为、抑郁样行为以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参酶解物和牡蛎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精神疲劳小鼠的耐力表现,并改善焦虑样行为和抑郁情绪,其中,海参酶解物在改善焦虑样行为方面更显著,而牡蛎酶解物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酶解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精神疲劳。该综合实验结合了海洋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技术、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营养学、功能性食品等多领域实验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食品 精神疲劳 高值化利用 综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工工艺条件优化的石榴风味核桃冻干食品研究
5
作者 张雪丽 许成举 +3 位作者 李宁阳 刘超 郭溆 胡雯雯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8期38-42,共5页
本研究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加入黑芝麻、石榴粉、葛根淀粉、枸杞和白砂糖作为辅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开发出一款新型石榴风味核桃冻干食品。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综合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试验结... 本研究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加入黑芝麻、石榴粉、葛根淀粉、枸杞和白砂糖作为辅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开发出一款新型石榴风味核桃冻干食品。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综合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了产品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葛根淀粉含量6%、石榴粉含量7%、白砂糖的添加比例为4%时,液体物料的感官评分达到峰值;在每份样品中,若包含核桃仁1.5g、黑芝麻1.0g、枸杞2粒以及液体物料12g,则石榴风味核桃冻干食品感官评价等级最高。本研究开发的石榴风味核桃冻干食品,以其独特的香气、酥脆的口感和适宜的甜度,不仅为核桃的开发和利用拓展了新的方向,也为核桃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石榴风味 冻干休闲食品 加工工艺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对几种海洋食品原料中DNA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冬 贾秀双 +3 位作者 安然 贾蕾敏 董平 梁兴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3,共6页
以鲑鱼(Oncorhynchus keta)、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4种海洋食品原料为实验材料。采取蒸煮加工、微波加工、腌制加工3种处理方式,通过SDS-苯酚-氯仿法抽... 以鲑鱼(Oncorhynchus keta)、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4种海洋食品原料为实验材料。采取蒸煮加工、微波加工、腌制加工3种处理方式,通过SDS-苯酚-氯仿法抽提DNA,利用微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260与280nm处的吸光度比值(A260/A280),来评估核酸的纯度,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分子链的破坏程度,分析这3种加工方式对4种海洋食品原料中DNA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加工方式均对DNA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煮沸对4种海洋食品原料中DNA的降解最严重,使基因组DNA长链被严重切短,无完整基因组DNA残留。微波加工和腌制加工对DNA的影响相对较轻,使部分DNA长链被切断,但仍有较完整的基因组DNA存在。研究表明,对加工过的食品进行DNA检测时,应充分考虑加工过程对DNA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 DNA提取 DNA检测 DNA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科技发展趋势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洪 许利丽 +5 位作者 曹立民 谭志军 蔡友琼 吕朋 白凤翎 宋怿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种属间风险程度不同;海洋食品生产周期和链条较长,造成质量安全控制难度加大,因此,提升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将在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文章...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种属间风险程度不同;海洋食品生产周期和链条较长,造成质量安全控制难度加大,因此,提升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将在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国内外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产业和科技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科技的发展趋势,预测了国内外检测技术、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海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食品 质量安全 质量控制 科技创新 危害因子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毛相朝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4期11-15,共5页
海洋功能性食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开发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其开发已成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海洋资源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在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方... 海洋功能性食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开发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功能性食品,其开发已成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对海洋资源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在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如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等在海洋功能性食品如脂质功能食品、活性糖功能食品、多肽功能食品及角鲨烯、虾青素开发中的应用,为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了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存在的构效关系不明确、效率低下等问题,并提出为进一步加快海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加强对海洋生物新型代谢途径的探索,加深对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机理的分析,开发更加快速高效的制备海洋功能性食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海洋 功能性食品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玄冠华 屈雪丽 +1 位作者 林洪 王静雪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预防质量安全事件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中国主要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预报技术,包括食物中毒天气预警系统、预警公式分析技术、微生物预报预警技术,基于语义挖掘的食源性疾病安全预警系统和基于大...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预防质量安全事件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中国主要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预报技术,包括食物中毒天气预警系统、预警公式分析技术、微生物预报预警技术,基于语义挖掘的食源性疾病安全预警系统和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风险预警技术等。针对如何提高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性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风险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发展先进的风险预警预报技术,完善专业技术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结合中国食品风险预警预报技术的研究现状,建立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于提高应对各种食品安全风险的预警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污染 风险预警 风险预报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脂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善宇 简冲 +3 位作者 薛勇 赵玲 孙慧慧 曹荣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A组),115℃、14.7 min(B组)和121℃、3.7 min(C组)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 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A组),115℃、14.7 min(B组)和121℃、3.7 min(C组)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地、滋味和气味的感官评分变化明显。样品中的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在杀菌后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杀菌组间脂质组成存在差异,C组样品的脂质损失程度最高。脂质氧化程度受杀菌条件的影响显著(P<0.05),过氧化值(POV)含量均显著升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BARS)含量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杀菌条件处理后鱼肉的气味特征明显不同。借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4组样品中鉴别出22种挥发性化合物,各组间的挥发性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己醛、戊醛、异戊醛、3-戊酮、环己酮、3-羟基丁-2-酮和乙酸乙酯等是鱼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在B组样品中含量最高。综上,采用115℃、14.7 min(B组)杀菌的样品,其感官和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其他组,且脂质氧化程度更低。研究结果可为蓝点马鲛鱼罐头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鱼 杀菌条件 感官品质 脂质 挥发性物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亚麻酸对α-亚麻酸转化为DHA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婉菲 姜珊 +3 位作者 王成成 王玉明 薛长湖 张恬恬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了明确γ-亚麻酸(GLA)对α-亚麻酸(ALA)转化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效率的影响,以SPF级雌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给其喂食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饲料8周构建n-3 PUFA缺乏小鼠模型,再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 ALA组和ALA+GLA... 为了明确γ-亚麻酸(GLA)对α-亚麻酸(ALA)转化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效率的影响,以SPF级雌性ICR小鼠为研究对象,给其喂食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饲料8周构建n-3 PUFA缺乏小鼠模型,再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 ALA组和ALA+GLA组,3组小鼠分别单次灌胃生理盐水、300 mg/kg ALA和300 mg/kg ALA+30 mg/kg GLA,灌胃24 h后,提取各组小鼠血清、肝脏、小肠壁、脑中脂质,测定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血清、肝脏、小肠壁、脑脂质脂肪酸组成及DHA含量。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ALA组和ALA+GLA组小鼠血清TG浓度降低,ALA组小鼠肝脏TG含量增加,ALA+GLA组小鼠肝脏TG含量降低;3组小鼠血清、肝脏、小肠壁、脑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相比血清、肝脏,小肠壁中脂肪酸种类较多,且检出ALA;相比ALA组,ALA+GLA组小鼠肝脏和小肠壁中的DHA含量显著下降,且肝脏中DHA含量显著降低主要体现在TG型DHA的降低上,但两组小鼠脑中DHA含量以及血清DHA浓度无显著差异。综上,补充ALA可提高小鼠外周组织DHA含量,GLA对ALA向DHA的转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Α-亚麻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杨博锋 汤志旭 +4 位作者 高昕 牛增元 罗忻 王风美 简慧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72-1276,共5页
以蒸馏水、3%乙酸、10%乙醇、95%乙醇4种食品替代物模拟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10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Agilent)色谱柱分离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10种邻苯二甲酸酯;以C18固相萃... 以蒸馏水、3%乙酸、10%乙醇、95%乙醇4种食品替代物模拟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10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Agilent)色谱柱分离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10种邻苯二甲酸酯;以C18固相萃取小柱对其进行富集净化,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这1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该10种化合物均在224 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其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9,加标回收率为71%~107%,相对标准偏差为0.86%~8.0%,检出限均不大于0.1 mg/kg。该方法灵敏、准确,满足相关法规的限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食品模拟物 纸制食品接触材料 邻苯二甲酸酯类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酸性橙Ⅱ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琴 刘琳 +3 位作者 傅余强 牟志春 蔡发 林洪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9-222,共4页
建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用饱和乙腈提取,经饱和正己烷萃取除去油溶性色素及杂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结合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和DAD光谱图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 建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用饱和乙腈提取,经饱和正己烷萃取除去油溶性色素及杂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结合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和DAD光谱图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3%醋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84nm,线性范围为0.01~1.0μg/mL,相关系数R2=0.9997。采用本方法对乳制品、辣椒粉、辣椒酱、卤肉制品、卤蛋、卤豆腐干6种常见基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PLC-DAD测定食品中的酸性橙Ⅱ,对于1.0g样品定容至5mL、进样量为20μL时,检出限为0.05mg/kg;添加标准回收实验表明,本方法在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1、0.2mg/kg时的样品平均回收率在74.9%~1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1%~8.64%之间(n=6)。本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酸性橙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胺与食品安全 被引量:132
14
作者 李志军 吴永宁 薛长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91,共8页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脂肪族或杂环类低分子化合物 ,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细胞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的生物胺有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过量则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生物胺往往是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食品中毒的发作和某些毒...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脂肪族或杂环类低分子化合物 ,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细胞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的生物胺有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过量则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生物胺往往是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食品中毒的发作和某些毒理学特性与组胺和酪胺有密切联系。因此 ,对生物胺进行研究和认识可以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 正常 组胺 食品中毒 毒理学 人体 过量 生物胺 食品安全 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海洋寡糖对大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婷婷 赵丽 +2 位作者 夏萱 王鹏 江晓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应用具有不同电荷性的褐藻寡糖(ADO)和壳寡糖(COS)处理大麦种子,探索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海洋寡糖对大麦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指标包括苗长、根长、苗重及根重,以及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 本研究应用具有不同电荷性的褐藻寡糖(ADO)和壳寡糖(COS)处理大麦种子,探索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海洋寡糖对大麦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指标包括苗长、根长、苗重及根重,以及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DO和COS处理浓度分别为0.5%和0.025%时,大麦的各项生长指标、种子淀粉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种海洋寡糖均是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分子片段,分子量大小相近,但基于2种寡糖分子结构的不同,造成在对大麦的促生长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以后2种海洋寡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寡糖 壳寡糖 大麦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海洋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生长和毒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孔青 刘奇正 +2 位作者 于方塘 王秀丹 单世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7-392,共6页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出1株抑制黄曲霉活性高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特异性扩增技术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用Beacon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该菌...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出1株抑制黄曲霉活性高的微生物,利用16S rDNA特异性扩增技术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毒素合成的影响,用Beacon黄曲霉毒素检测试剂盒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一株海洋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菌体对黄曲霉菌丝延长、孢子萌发和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都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109CFU·mL-1菌体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87%,1×108CFU·mL-1菌体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抑制率可达50.75%.初步认为其抑制机制是该海洋巨大芽孢杆菌可产生某种次级代谢产物来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 抑制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17
作者 夏小雨 温财兴 +7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李钰金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后,筛选潜在抑制ACE活性强的肽段进行合成,研究其体外ACE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及多肽与ACE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HPM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 Da的超滤组分与ACE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信号,在结合物质的肽序列中优选出4种具有潜在活性的ACE抑制肽进行合成,其中多肽SLPWPMKPMNLIE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并且通过氢键与ACE蛋白C端结构域的疏水口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酶抑制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XS904分类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文鸽 楼乔明 +2 位作者 徐大伦 孙爱飞 潘云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采用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从宁波海域滩涂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放线菌XS904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XS904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S904菌株为链霉菌属灰浅红... 采用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从宁波海域滩涂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放线菌XS904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XS904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S904菌株为链霉菌属灰浅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的变种;经液体培养,XS904菌株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78%;pH纸色谱和捷克八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类中等极性的碱性抗生素,易溶于三氯甲烷,对温度较敏感,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XS904 分类鉴定 发酵液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食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玉华 曾名勇 +2 位作者 刘尊英 董士远 杨会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5,共5页
牡蛎是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贝类,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文中介绍了牡蛎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功能性牡蛎食品开发现状、高新技术在开发功能性牡蛎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功能性牡蛎食品的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牡蛎 功能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检测鸡肉食品中金刚烷胺残留(英文)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海新 曹立民 +2 位作者 林洪 孙伟红 吕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1-64,89,共5页
采用HPLC-MS/MS法对鸡肉食品中金刚烷胺的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103份待测样品中19份检测到金刚烷胺残留,其在鸡肝、鸡翅、鸡腿中的残留量分别为5.5、32.6~92.4、11.4~25.3μg/kg,而在鸡胸肉中未有检出。上述结果表明,鸡体... 采用HPLC-MS/MS法对鸡肉食品中金刚烷胺的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103份待测样品中19份检测到金刚烷胺残留,其在鸡肝、鸡翅、鸡腿中的残留量分别为5.5、32.6~92.4、11.4~25.3μg/kg,而在鸡胸肉中未有检出。上述结果表明,鸡体的不同部位所含金刚烷胺的残留量不尽相同,同时也表明,在鸡养殖行业内还部分地存在金刚烷胺的违规使用现象,有必要对该违规行为作进一步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MS MS 金刚烷胺 残留 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