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珍 王宁 李振兴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年第2期56-64,共9页
辐照作为一种冷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目前消费者对辐照食品的看法不一,国内外相关食品法规均要求在标签上予以明确标注,因此对辐照食品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内外以辐照引发的脂类、蛋白质、DN... 辐照作为一种冷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鉴于目前消费者对辐照食品的看法不一,国内外相关食品法规均要求在标签上予以明确标注,因此对辐照食品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内外以辐照引发的脂类、蛋白质、DNA和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改变为基础,开发了不同的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目前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辐照食品的监测和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检测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变化及安全性的研究
2
作者 郝子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87-92,共6页
为了揭示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基团变化及安全性情况,本研究分别于5个加工时间点对一卤鲜鲈鱼进行取样,分析蛋白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菌落总数、亚硝酸盐、脂质过氧化值、生物胺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卤鲜鲈鱼的... 为了揭示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基团变化及安全性情况,本研究分别于5个加工时间点对一卤鲜鲈鱼进行取样,分析蛋白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菌落总数、亚硝酸盐、脂质过氧化值、生物胺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卤鲜鲈鱼的羰基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蛋白的总巯基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下降趋势。鲈鱼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在腌制阶段上升,疏水性分别增加了15.06%和101.03%,并在随后的脱盐阶段下降,与腌制72 h相比,分别减少了24.85%和42.79%。菌落总数腌制阶段保持在(3.9~9.7)×10~3CFU/g范围内,但在脱盐阶段迅速增加,最终产品中菌落总数达到1.2×10~5CFU/g。亚硝酸盐含量和脂质过氧化值在腌制阶段分别增加了2.5倍和10.7倍,而在脱盐阶段基本不变。脱盐阶段生物胺含量上升最多的为组氨酸,但没有超过安全限量300 mg/kg。产品中各指标均符合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卤鲜鲈鱼 腌制 脱盐 蛋白结构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恩诺沙星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及其前处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鑫磊 隋建新 +3 位作者 陈静 王笑笑 林洪 曹立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22-329,共8页
目的:结合胶体金标记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技术,用于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快速现场检测。方法:以间接竞争的实验原理,通过优化检测区抗原、质控区二抗、金标一抗检测浓度初步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 目的:结合胶体金标记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技术,用于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快速现场检测。方法:以间接竞争的实验原理,通过优化检测区抗原、质控区二抗、金标一抗检测浓度初步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方法,并进一步确定其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等及前处理的优化操作。结果:该方法检测恩诺沙星的视觉检测限为5 ng/mL,半定量检测限为1.29 ng/mL。在大菱鲆、鲅鱼、舌鳎、南美白对虾阴性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8.3%~1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特异性实验表明,除对环丙沙星外,对其他相似物的特异性较好;环丙沙星的视觉检测限为10 ng/mL,半定量检测限为4.37 ng/mL,满足国标检测的限量要求。同时,针对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初步探究,最终确定采用常温条件下磺基水杨酸提取的前处理方法。结论:恩诺沙星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重复性好的优势,为食品药物残留检测领域提供了检测新方法。同时,选择新型试剂作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毛细管检测技术的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为多种快检技术的前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免疫层析技术 毛细管 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的一步法酶联免疫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宗妍 曹立民 +1 位作者 林洪 隋建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1-235,共5页
采用过碘酸钠氧化法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恩诺沙星抗体,建立一步式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技术,并以鳗鱼为样本进行了恩诺沙星残留的加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酶标记抗体效价达到10000以上,与同族其他药物及族... 采用过碘酸钠氧化法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恩诺沙星抗体,建立一步式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技术,并以鳗鱼为样本进行了恩诺沙星残留的加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酶标记抗体效价达到10000以上,与同族其他药物及族外药物没有显著的交叉反应;所建立的一步式ELISA法检测限约为10μg/kg。在10~40μg/kg浓度范围内,加标鳗鱼样本中恩诺沙星的检测回收率在70%以上,相对平均偏差小于6%,检测时间缩短到2h以内,约为传统两步式ELISA法的一半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酶标记抗体 免疫检测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隋建新 林洪 +2 位作者 曹立民 王静雪 王光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抗原免疫产蛋母鸡,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鸡卵黄中单增李斯特菌抗体(IgY)的分离效果,研究确定了所得IgY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其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提取纯化效果,提... 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抗原免疫产蛋母鸡,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鸡卵黄中单增李斯特菌抗体(IgY)的分离效果,研究确定了所得IgY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其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提取纯化效果,提取液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10 000以上,且蛋白组分较为单一。IgY具有较好的理化稳定性,pH3~9范围内均可保持70%以上的免疫活性,经60℃、4 h处理后仍保持约67%的免疫活性。体外抑菌实验显示,液态培养8 h、固态培养24 h后,该抗体能够对于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率效应;这表明其有望作为新型天然抗菌剂用于生物体及动物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蛋黄免疫球蛋白 制备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太平洋牡蛎中的诺沃克样病毒 被引量:5
6
作者 岳志芹 汪俊 +5 位作者 梁成珠 雷质文 高宏伟 徐彪 朱来华 薛长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建立了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的方法,并对中国的牡蛎样品进行了分析。选取GⅡ型NLV的RNA聚合酶区域,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定量RT-PCR反应体系。将含有NLV扩增... 建立了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的方法,并对中国的牡蛎样品进行了分析。选取GⅡ型NLV的RNA聚合酶区域,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定量RT-PCR反应体系。将含有NLV扩增片段的质粒10倍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进行反应以确定检测灵敏度并制备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质粒密度在6×106,6×105,6×104,6×103,6×102,6×101,6个拷贝之间,共7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定量RT-PCR反应都有"S"型扩增曲线,检测灵敏度为6个拷贝。制备的标准曲线中,病毒拷贝数(X)与Ct值的关系为Ct=-3.36lgX+37.11,相关系数R2=0.998。对中国37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样品进行了定量检测,有6批样品为阳性,并根据标准曲线测定了NLV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 NLV) 实时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裂解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彭勇 王静雪 +1 位作者 丁云娟 林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5-650,共6页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的生物防治方法,自水产品市场污水排放处及青岛岸边海水中分离出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2、VPp3。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研究其裂解性能...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的生物防治方法,自水产品市场污水排放处及青岛岸边海水中分离出两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2、VPp3。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研究其裂解性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VPp2、VPp3分别属于2株不同的噬菌体。其核酸均是线型双链DNA,均具有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及较长的尾部,且均属肌尾科噬菌体。VPp2头部直径约64nm,尾长约114nm。VPp3头部直径约89nm,尾长约106nm。裂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VPp2、VPp3在双层平板上均能形成清晰透亮的噬菌斑。其裂解谱相同。最佳感染复数均较小,潜伏期均较短,VPp2的裂解量只有11.1,而VPp3的裂解量可达45.3,是符合条件的潜伏期短裂解量大的噬菌体,可进一步应用于噬菌体治疗及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酶切 鉴定 裂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蜊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Pb^(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金科 李振兴 +1 位作者 吴玟静 林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蛤蜊壳羟基磷灰石(HA)对铅的吸附性能。方法:以废弃蛤蜊壳为原料,在常温下运用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晶相组成、形貌及化学组成等,并采用模拟Pb2+溶液,考... 目的:探讨蛤蜊壳羟基磷灰石(HA)对铅的吸附性能。方法:以废弃蛤蜊壳为原料,在常温下运用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晶相组成、形貌及化学组成等,并采用模拟Pb2+溶液,考察时间、pH值、温度及初始Pb2+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规律。结果:在pH3.0时,吸附效果最好,酸性环境有利于吸附,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容量逐渐降低;反应30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随着初始溶液Pb2+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高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结论:以蛤蜊壳为原料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对Pb2+有良好吸附效果,其吸附规律可以用Langmuir吸附模型描述,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蜊壳 羟基磷灰石 PB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过敏原氧化后理化性质及与IgE结合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陆宗超 李振兴 +1 位作者 张立敏 林洪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9-686,共8页
为了探明在蛋白质氧化过程中过敏原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菱鲆过敏原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检测其功能基团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鱼类过敏患者血清和兔抗大菱鲆小清蛋白多克隆抗体分析大菱鲆... 为了探明在蛋白质氧化过程中过敏原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采用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对大菱鲆过敏原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检测其功能基团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鱼类过敏患者血清和兔抗大菱鲆小清蛋白多克隆抗体分析大菱鲆过敏原小清蛋白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菱鲆蛋白经过5h氧化后有27%的蛋白质发生了沉淀;氧化5h后在上清液和沉淀中的蛋白质羰基含量分别增加了9.7倍和2.0倍,巯基含量分别降低了13.5%和29.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26和41ku处的蛋白质含量减少,然而在沉淀中36ku左右处的蛋白质含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蛋白与鱼类过敏患者血清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强度降低.间接酶联免疫结果表明,经过5h氧化处理后在上清液和沉淀中大菱鲆过敏原活性分别降低了16.7%和31.5%.说明氧化改变了大菱鲆蛋白的理化性质,并可能改变了大菱鲆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大菱鲆过敏原蛋白的功能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过敏原 蛋白质氧化 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 免疫印迹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虾过敏原Cra c 8蛋白的结构分析和同源建模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宗超 王邦平 李振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7-181,共5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褐虾中的一种过敏原——磷酸丙糖异构酶过敏原(Cra c 8)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理解食物过敏原之间产生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ra c 8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各级结构,探讨其与食物中该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的异... 为了进一步认识褐虾中的一种过敏原——磷酸丙糖异构酶过敏原(Cra c 8)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理解食物过敏原之间产生交叉反应的分子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ra c 8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各级结构,探讨其与食物中该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褐虾Cra c 8蛋白是由249个氨基酸组成的酸性蛋白质,与螯虾、对虾、三文鱼、小麦、蟑螂中的磷酸丙糖异构酶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亲疏水性区域相似;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以α-螺旋和不规则折叠为主,均没有β-折叠及β-转角区域;利用同源建模的方式成功的构建褐虾Cra c 8蛋白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磷酸丙糖异构酶 过敏原 同源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制工艺对大菱鲆质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甜甜 李振兴 +1 位作者 林洪 郭晓华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4-68,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腌制大菱鲆质构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食盐浓度、腌制时间和腌制方式等对腌制大菱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腌制大菱鲆咀嚼度影响显著(P<0.05),对硬度、弹性和胶黏性无显著影响;腌制方式对腌制品的... 本文通过分析腌制大菱鲆质构及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食盐浓度、腌制时间和腌制方式等对腌制大菱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浓度和腌制时间对腌制大菱鲆咀嚼度影响显著(P<0.05),对硬度、弹性和胶黏性无显著影响;腌制方式对腌制品的硬度、弹性和胶黏性影响显著(P<0.05),对咀嚼度无显著影响。在腌制过程中,食盐浓度每增加2%,酸价降低1.03 mg/g,过氧化值平均降低0.1 g/100 g;腌制时间越长,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有所升高;对感官评价来说,腌制时间有比较显著的影响(P<0.05)。由此可知,腌制工艺对大菱鲆产品的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各参数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大菱鲆腌制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工艺 大菱鲆 质构 理化性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呋喃唑酮代谢物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文玲 庄松娟 +5 位作者 林洪 杜淑媛 崔梦琪 屈雪丽 曹立民 隋建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年第6期35-42,共8页
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是海参重要的安全危害之一,研究其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筛选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关于海参基质对检测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海参基质中蛋白、多糖等组分的存在,会使呋喃... 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是海参重要的安全危害之一,研究其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筛选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关于海参基质对检测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海参基质中蛋白、多糖等组分的存在,会使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在胶体金免疫层析过程中C线和T线的显色程度、均匀性和稳定性均明显降低,甚至出现色带断裂的情况,导致检测结果无法准确判断。针对这一问题具体研究了不同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发现将海参样本在衍生化前经80℃加热5min,并结合0.10~0.15mol/L盐酸处理后,可将样本中的蛋白质浓度降低到0.06mg/mL以下,海参岩藻糖几乎消除,检测卡的主要性能基本恢复正常,对阴性海参添加0.5、1μg/kg的AOZ标准液的样本能够实现有效检测;同时省略了有机溶剂萃取、氮吹、净化等步骤,前处理操作步骤较目前AOZ检测的同类技术更为简便、快速。本研究可以为下一步研究建立海参中硝基呋喃等药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呋喃唑酮 胶体金免疫层析 基质效应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对菲律宾蛤仔原肌球蛋白结构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蔺海鑫 林洪 +2 位作者 王晓斐 吕良涛 李振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6,共5页
以菲律宾蛤仔原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美拉德反应导致核糖糖化后对其结构及免疫原性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及点印记技术分析核糖对原肌球蛋白IgE/IgG结合能力的影响。通过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有效赖氨酸含量测定等分析... 以菲律宾蛤仔原肌球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美拉德反应导致核糖糖化后对其结构及免疫原性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及点印记技术分析核糖对原肌球蛋白IgE/IgG结合能力的影响。通过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有效赖氨酸含量测定等分析蛋白二级结构及相关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美拉德反应为基础的与核糖的糖化反应时间达到12h后,产物的IgE结合能力下降76.2%,IgG结合能力下降了86.8%,α-螺旋含量下降了71.7%,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加了192%,有效赖氨酸含量降低了45.5%。实验表明,与核糖的糖基化反应时间达到4h后能够有效地改变菲律宾蛤仔原肌球蛋白的结构,从而降低其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原肌球蛋白 美拉德 IgE结合活性 菲律宾蛤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鲈鱼鱼肉发酵过程中小清蛋白IgE结合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卿 李振兴 +3 位作者 米娜莎 林洪 吕良涛 张延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88-94,共7页
为探究微生物发酵对鱼肉过敏原小清蛋白Ig E结合能力的影响,选用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作为发酵剂,以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利用兔抗鲈鱼多克隆抗体及鱼过敏患者血清,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 为探究微生物发酵对鱼肉过敏原小清蛋白Ig E结合能力的影响,选用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作为发酵剂,以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利用兔抗鲈鱼多克隆抗体及鱼过敏患者血清,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免疫印迹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发酵过程中鱼肉过敏原蛋白进行鉴定,通过模拟胃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消化实验分析发酵后的鱼肉蛋白的消化稳定性。SDSPAGE图谱显示,在发酵过程中大量蛋白质被降解,但分子质量为10 k D左右的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依然存在。免疫印迹及间接ELISA结果显示,发酵60 h后PV的Ig G结合能力下降26.9%,Ig E结合能力下降22.3%。在体外SGF消化实验中,未发酵的鱼肉蛋白20 min后PV被胃蛋白酶分解,而发酵60 h后的鱼肉中PV被酶解的时间提前至5 min。研究结果表明,经Sx发酵后鱼肉蛋白的Ig E结合能力降低,并且发酵后的PV更易被胃蛋白酶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葡萄球菌 发酵 过敏原 小清蛋白 模拟胃液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郝子娜 李振兴 +3 位作者 王甜甜 张恕玉 林洪 吴燕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8-72,77,共6页
为了研究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情况,分别于5个加工时间点对一卤鲜鲈鱼进行取样,分析总氮、非蛋白氮、蛋白组分、游离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卤鲜鲈鱼的总氮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为了研究一卤鲜鲈鱼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情况,分别于5个加工时间点对一卤鲜鲈鱼进行取样,分析总氮、非蛋白氮、蛋白组分、游离氨基酸、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卤鲜鲈鱼的总氮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最终鱼肉中非蛋白氮含量上升了54.44%。SDS-PAGE分析显示,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降解,并且肌原纤维蛋白出现了聚集现象。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腌制36 h和脱盐24 h时出现下降,在腌制72 h和脱盐48 h后出现升高,最终鱼肉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53.50%。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也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最终产品中其含量为16.15 mg/100 g,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卤鲜 鲈鱼 腌制 脱盐 蛋白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脂肪酶特异性卵黄抗体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帅 曹立民 +1 位作者 林洪 隋建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0-354,361,共6页
肥胖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胰脂肪酶抑制剂由于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肥胖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首次以胰脂肪酶为抗原制备了胰脂肪酶特异性卵黄抗体(L-Ig Y),并分析了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L-Ig Y可... 肥胖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胰脂肪酶抑制剂由于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肥胖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首次以胰脂肪酶为抗原制备了胰脂肪酶特异性卵黄抗体(L-Ig Y),并分析了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L-Ig Y可通过与胰脂肪酶的非竞争性结合发挥显著的酶活抑制作用(p<0.05),计算得出其表观半抑制浓度(IC50)为168.62μg/m L。模拟胃液消化环境中10 min,L-Ig Y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但是在模拟肠液中2 h,L-Ig Y的免疫活性仅下降了约20%,表明其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胰脂肪酶抑制剂应用于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胰脂肪酶 抑制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啤酒酵母菌株TK-10的选育及工业生产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璐 万秀娟 +2 位作者 尹花 贺扬 林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81,共5页
以啤酒酿造Lager酵母TS-01为出发菌株,依次利用含乙硫氨酸、羟基正缬氨酸的平板进行定向育种,利用硝酸铅平板分离出高产SO2、低产H2S的菌株,然后通过EBC管、100 L中试发酵试验,以发酵液的SO2、H2S、双乙酰、乙醛、高级醇的含量和发酵度... 以啤酒酿造Lager酵母TS-01为出发菌株,依次利用含乙硫氨酸、羟基正缬氨酸的平板进行定向育种,利用硝酸铅平板分离出高产SO2、低产H2S的菌株,然后通过EBC管、100 L中试发酵试验,以发酵液的SO2、H2S、双乙酰、乙醛、高级醇的含量和发酵度为筛选指标,得到1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TK-10。以出发菌株TS-01为对照进行600 t大生产对比验证,表明新菌株TK-10的SO2产量明显升高,成品酒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且口感良好,保持原有风味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ger酵母 抗氧化SO2 产物反馈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