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洋热点新闻挖掘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覃娴萍 丁昭旭 +1 位作者 仲国强 王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98-107,共10页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移动客户端的普及推动了网络新闻行业、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的蓬勃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元、丰富的海量信息。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国民海洋意识的显著增强,有关海洋领域的多方面信息充斥着网络,相...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移动客户端的普及推动了网络新闻行业、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的蓬勃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元、丰富的海量信息。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国民海洋意识的显著增强,有关海洋领域的多方面信息充斥着网络,相关媒体报道、公众舆论在网上大量涌现,热点事件频频发生。针对多来源、多属性的网络海洋信息,基于多源文本聚类和自动摘要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洋热点新闻自动挖掘系统,包括多源涉海数据自动采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文本聚类、自动摘要五大功能模块。具体而言,网络爬虫程序从多个数据源采集多样且分散的海洋数据,自动将数据结构化后存入数据库;根据文本特征的近似程度和文本间的关联关系实现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为后继摘要生成、主题发现提供数据支撑;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海洋新闻自动摘要生成方法。通过多组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在各个评估指标上的有效性,突显出其在多源异构网络海洋新闻挖掘方面的优势。该方法为处理分散的海洋资讯信息、生成可读性更强的内容摘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海洋信息获取效率、监测公众舆论走向、推动海洋信息的应用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新闻 文本聚类 自动摘要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预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道变换和Transformer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2
作者 刘文力 高峰 +2 位作者 张浩鹏 董军宇 吴淳桐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984,共14页
当前基于Transformer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模拟长距离依赖,能够有效建模全局上下文信息。然而,现有方法仍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Transformer模型计算复杂度高,导致模型在处理高维度数据时效率低下;二是现有模型... 当前基于Transformer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模拟长距离依赖,能够有效建模全局上下文信息。然而,现有方法仍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Transformer模型计算复杂度高,导致模型在处理高维度数据时效率低下;二是现有模型对高光谱图像的波段信息利用有限,在光谱维度上缺乏特征交互。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变换和Transformer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方法,以更高效地利用高光谱图像中复杂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采用基于通道变换和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模块。该模块改进了传统自注意力计算方式并加入通道信息交互模块,一方面降低了传统Transformer二次方的计算复杂度,使模型更适用于处理高维度数据;另一方面实现了对高光谱图像空间和光谱信息的高效利用,增强了模型对高级语义信息的理解及对复杂变化的感知能力。其二,设计了双分支门控前馈神经网络。该网络实现了模型对特征信息的细粒度调控,提升了模型对关键地物变化和细微差异的捕捉能力。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River和Hermiston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6.28%和95.97%,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79.44%和88.90%。相比于当前主流方法,本文模型在这两个数据集上准确率分别提升了0.60%和0.69%,Kappa系数也分别提升了10.30%和2.33%,验证了本文方法在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任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高光谱图像 注意力机制 双分支门控前馈神经网络 通道变换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平行注意力的多源遥感图像分类
3
作者 王嘉毅 高峰 +1 位作者 张天戈 甘言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15-2422,共8页
充分挖掘多源遥感图像数据特征的依赖关系,实现不同模态图像数据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现有的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联合分类任务存在图像特征提取和特征表达不充分的问题,高频信息容易损失,不利于... 充分挖掘多源遥感图像数据特征的依赖关系,实现不同模态图像数据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现有的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联合分类任务存在图像特征提取和特征表达不充分的问题,高频信息容易损失,不利于后续的分类任务,以及多源图像特征交互有限,多模态特征关联不紧密的关键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围绕图像特征的鲁棒表达和多源特征的高效关联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平行注意力机制的多源遥感图像分类网络(WPANet)。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器可以充分利用频域分析技术,在可逆下采样的过程中充分捕捉粗/细粒度级别特征;基于平行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器充分综合多模态遥感数据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完成强相关性特征的融合和生成,以提升分类准确度。在Augsburg和Berlin这2个真实多源遥感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分类方法具有显著优势,总体准确率分别达到90.40%和76.23%,相比于深度特征交互网络(DFINet)等主流方法,在2个数据集上的总体准确率分别至少提升2.66%和1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合成孔径雷达 小波变换 多源特征融合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目标感知网络的SAR船舶检测方法
4
作者 王梓懿 尹嘉豪 +1 位作者 黄博斌 高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98-2505,共8页
目标尺寸变化多样且干扰因素多,目标有多种方向且训练样本数据量有限是当前合成孔径雷达(SAR)船舶检测方法主要面临的2个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SAR图像船舶检测的旋转目标感知网络RCAR-Net。主干网络使用基于多尺度Transformer架构... 目标尺寸变化多样且干扰因素多,目标有多种方向且训练样本数据量有限是当前合成孔径雷达(SAR)船舶检测方法主要面临的2个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SAR图像船舶检测的旋转目标感知网络RCAR-Net。主干网络使用基于多尺度Transformer架构的PVTv2,可以更好地保留特征图的局部连续性,同时更好地融合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将旋转边界框与RetinaNet结合,有效减少了背景冗余以及噪声的干扰;引入Cutout方法进行数据增强,用现有样本的部分遮挡来扩大数据集,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为了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节省计算和内存开销,使用高效的CARAFE算子对低分辨率的特征图进行上采样,提高多尺度融合效果。RCAR-Net在SSDD和HRSID这2个SAR船舶检测数据集的平均精度分别达到93.63%和90.37%,明显优于DPAN、PANet等方法,对于目标尺寸变化和噪声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船舶检测 旋转边界框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图表征学习综述
5
作者 李亚聪 刘皓冰 +2 位作者 蒋若冰 刘聪 朱燕民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94-2826,共33页
异质图因其能够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其复杂多样的关系,而在诸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异质图表征学习技术,旨在将图中的信息有效地映射到低维空间中,以便捕获和利用节点间深层的语义关联,进而支持节点分类、聚类等下游分析任务.... 异质图因其能够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其复杂多样的关系,而在诸多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异质图表征学习技术,旨在将图中的信息有效地映射到低维空间中,以便捕获和利用节点间深层的语义关联,进而支持节点分类、聚类等下游分析任务.深入调研异质图表征学习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方法论和应用实践.首先对异质图的基本概念进行形式化定义,并讨论异质图表征学习的挑战.此外,从浅层模型和深度模型两个角度,系统地回顾当前主流的异质图表征学习方法,特别是深度模型,从异质图转换的视角出发进行分类并分析,进而对多种方法的优势、局限和适用场景进行详尽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研究视角.此外,还介绍异质图表征学习研究中常用的数据集和工具,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总结主要贡献,并对异质图表征学习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展望.本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关于异质图表征学习领域的全面认识,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图 图表征学习 图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化张量学习的多视图聚类
6
作者 李心雨 康可涵 彭冲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4,共7页
多视图聚类方法随着数据获取途径日益多样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大多数聚类方法低估了噪声和数据多结构互补性信息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并且忽略了聚类结果对低秩张量优化过程的反向引导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化张量学习的多视... 多视图聚类方法随着数据获取途径日益多样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大多数聚类方法低估了噪声和数据多结构互补性信息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并且忽略了聚类结果对低秩张量优化过程的反向引导作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化张量学习的多视图聚类(multi-view clustering based on structured tensor learning,MCSTL)。首先,对初始表示张量进行再次去噪使其更具准确性和鲁棒性;同时,互补地学习局部结构、全局结构和各视图间的高阶相关性,提高表示张量与原始数据本质簇结构的一致性;然后,从跨视图信息融合的亲和矩阵中学习到统一的特征矩阵,利用其隐含的聚类结构信息反向引导表示张量的优化过程;最后,对特征矩阵施加了正交约束,使其提供数据的软标签信息,并对模型进行直接聚类解释。实验表明,MCSTL在6种聚类评价指标上均表现优异,30个指标数据中有27个达到最优,从而充分验证了MCSTL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张量 结构性约束 特征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多维大图迭代计算性能优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玉洁 王志刚 +6 位作者 王宁 刘芯亦 衣军成 聂婕 魏志强 谷峪 于戈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4-675,共22页
大规模图的复杂挖掘算法通常需要高频迭代分析,而在计算与存储方面扩展性良好的分布式计算是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方案.然而,图顶点之间存在自由分布的边关系,会在分布式计算任务之间产生大量消息,由此在迭代过程中产生的巨大通信开销严... 大规模图的复杂挖掘算法通常需要高频迭代分析,而在计算与存储方面扩展性良好的分布式计算是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方案.然而,图顶点之间存在自由分布的边关系,会在分布式计算任务之间产生大量消息,由此在迭代过程中产生的巨大通信开销严重制约性能收益.已有工作在传统消息推送框架下采用合并和备份等技术降低通信代价,但主要面向结构简单、易优化的单维消息类算法,并不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多维消息类算法,也难以与当前最先进的消息按需拉取框架兼容.因此提出一种新型轻量级顶点备份机制,通过备份顶点的按需同步以及本地消息的按需生成,可完美继承拉取框架在容错和内存管控等方面的系统优势,同时显著降低通信代价.此外,通过考虑通信收益与负载偏斜代价,可计算最优阈值以提高整体性能.最后在大量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相关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图迭代计算 多维消息图算法 通信优化 顶点备份 负载不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和动态3D卷积的多源遥感图像分类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峰 孟德森 +2 位作者 解正源 亓林 董军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14,共9页
多源遥感数据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性,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在多源遥感图像分类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方法仍面临关键难题,如多源遥感图像特征表达不一致,融合困难,基于静态推理范式的神经网络缺乏对不同类别地物的适应性。为解... 多源遥感数据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性,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在多源遥感图像分类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当前方法仍面临关键难题,如多源遥感图像特征表达不一致,融合困难,基于静态推理范式的神经网络缺乏对不同类别地物的适应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跨模态Transformer和多尺度动态3D卷积的多源遥感图像分类模型。为提高多源特征表达的一致性,设计了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模块,借助其强大的注意力建模能力挖掘高光谱和LiDAR数据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提高特征提取方法对不同地物类别的适应性,设计了多尺度动态3D卷积模块,将输入特征的多尺度信息融入卷积核的调制,提高卷积操作对不同地物的适应性。采用多源遥感数据集Houston和Trento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Houston和Trento数据集上总体准确率分别达到94.60%和98.21%,相比MGA-MFN等主流方法,总体准确率分别至少提升0.97%和0.25%,验证了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多源遥感图像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激光雷达 TRANSFORMER 多源特征融合 动态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时空场景下的海杂波幅度分布一体化预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华志恒 张金鹏 +2 位作者 殷波 王艺卫 张玉石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海杂波特性受不同时空下的海洋气象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体现出显著的时空非均匀性,严重影响雷达系统在不同海域的探测能力。本文针对海杂波幅度分布特性的描述须同时依赖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特点,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基于多任务... 海杂波特性受不同时空下的海洋气象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体现出显著的时空非均匀性,严重影响雷达系统在不同海域的探测能力。本文针对海杂波幅度分布特性的描述须同时依赖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特点,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基于多任务并行学习的海杂波幅度分布一体化预测方法,引入抑制负值的损失函数改善分布参数预测的负值输出问题,实现海杂波幅度分布类型及分布参数并行化预测。南海实测S波段海杂波数据集和相同时空的海洋气象要素数据集的训练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基于时空场景变化的海洋气象环境参数,完成海杂波幅度分布类型及参数的并行预测,实现大尺度海域时空场景下的海杂波幅度分布特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杂波 幅度分布 海洋气象要素 复杂时空场景 深度学习 一体化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器学习海面风场快速融合的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巍 杜超凡 +2 位作者 郭安博宇 宋晓姜 沈世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158,共15页
基于多源资料进行海面风场的同化融合或插值融合,目前受到计算能力的较大制约。本文提出在多源卫星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重叠区域,训练基于XGBoost的机器学习ERA-5数据修正融合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快速修正ERA-5数据(机器学习推理)。... 基于多源资料进行海面风场的同化融合或插值融合,目前受到计算能力的较大制约。本文提出在多源卫星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重叠区域,训练基于XGBoost的机器学习ERA-5数据修正融合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快速修正ERA-5数据(机器学习推理)。由于机器学习推理的快速性,ERA-5全区域修正融合的时间仅需2 s左右,可以较小计算代价构建整个海面融合风场。本文以10 m风速、10 m风向、U10分量和V10分量等典型风场变量展开,考虑了海陆分布差异使用陆地掩膜消除陆地区域,分别构建D_S_A_XGBoost、D_S_O_XGBoost、U_V_A_XGBoost、U_V_O_XGBoost 4个ERA-5修正模型,并最终生成海面融合风场。通过修正前后的ERA-5再分析数据与卫星数据进行比较,上述4个模型均减小了ERA-5再分析数据与卫星数据的差距。特别是在风速方面,不论是均方根误差(RMSE)还是绝对误差(MAE)都得到有效降低。在风向方面上,RMSE以及MAE也呈现降低趋势。在利用热带大气海洋观测计划(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Array,TAO)浮标数据对4种XGBoost模型进行评价发现,U_V_O_XGBoost模型对于ERA-5数据的修正结果最好,其相关性达到0.893,提高了约0.011,结果表明本文在保证风场精度的情况下较大地提高了融合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HY-2B CFOSAT MetOp-B ERA-5 海面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4的目标检测知识蒸馏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楚玉春 龚航 +1 位作者 王学芳 刘培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37-344,共8页
知识蒸馏作为一种基于教师-学生网络思想的训练方法,它通过复杂的教师网络来引导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的学生网络进行训练,使得学生网络获得与教师网络相媲美的精度。知识蒸馏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分类领域均有广泛的研究,而在目标检测领域... 知识蒸馏作为一种基于教师-学生网络思想的训练方法,它通过复杂的教师网络来引导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的学生网络进行训练,使得学生网络获得与教师网络相媲美的精度。知识蒸馏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分类领域均有广泛的研究,而在目标检测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实验效果有待提升。目标检测的蒸馏算法主要是在特征提取层进行,而单一的特征提取层的蒸馏方式易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学习教师网络知识,使得模型的精度较差。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特征提取和目标分类与边框预测上都利用了教师网络的“知识”来指导学生网络进行训练,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的蒸馏算法,使得教师网络的知识更好地流向学生网络。实验分析表明,在YOLOv4基础上提出的蒸馏算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网络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蒸馏 深度学习 模型压缩 YOLOv4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原型聚类
12
作者 刘翔 祝静 +2 位作者 仲国强 顾永建 崔丽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6,共10页
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量子化重构是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类作为一类在机器学习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算法,其量子化重构也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大多存在复现难度大、难以与经典算法形成直观对比等问... 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量子化重构是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类作为一类在机器学习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算法,其量子化重构也拥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的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大多存在复现难度大、难以与经典算法形成直观对比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量子原型聚类算法(Quantum Prototype Clustering,QPC),该算法可以很方便地在现有的通用性量子计算设备上部署。该方法首先结合单量子位旋转特性,寻找信息损失最小的特征映射方式,使用双维度特征数据制造单量子位旋转;然后,基于多量子位纠缠及纠缠系统坍缩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用于制造特定量子纠缠系统和测量纠缠系统坍缩结果的量子线路。根据纠缠系统中受控量子位旋转角和纠缠系统坍缩结果的关系,并结合闵可夫斯基距离的定义,推导了一种用于评估输入样本相似性的量子距离。该量子距离测量模块与经典计算机中的距离计算模块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形式,可以不加修改地替换掉原型聚类中的闵可夫斯基距离计算,从而将经典的原型聚类算法重构为QPC。在来自kaggle和scikit-learn的多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多次重复实验表明,在平均样本中心距等评价指标上,QPC与经典的原型聚类算法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量子机器学习 聚类算法 原型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