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赤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涛 陈省平 王翔宇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赤潮是我国近海主要的多发性海洋生态灾害,加强赤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对于赤潮预报与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水色遥感监测技术、赤潮生物光学检测技术及赤潮生物生物学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技术研究进展 海洋赤潮 生物检测技术 海洋水色遥感 生态灾害 治理工作 赤潮预报 监测技术 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分析技术 赤潮生物 生物光学 多发性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岸海域马粪海胆摄食的实验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尤凯 曾晓起 +2 位作者 陈大刚 刘群 张秀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06-1014,共9页
对采自青岛近岸海域的马粪海胆从其对各种饵料的选择和摄食吸收、温度与自身湿重对其摄食率的影响以及摄食活动特征等方面进行实验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马粪海胆在多种海藻并存的情况下 ,对海带及裙带菜等褐藻具明显的选择性 ,对石花... 对采自青岛近岸海域的马粪海胆从其对各种饵料的选择和摄食吸收、温度与自身湿重对其摄食率的影响以及摄食活动特征等方面进行实验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马粪海胆在多种海藻并存的情况下 ,对海带及裙带菜等褐藻具明显的选择性 ,对石花菜及孔石莼等藻类的喜好性较差 ,但在食物匮乏条件下 ,马粪海胆的食谱则变得相当广泛。马粪海胆对裙带菜及海带的摄食率均明显高于孔石莼 ,但其对孔石莼的饵料吸收率则高于海带及裙带菜。马粪海胆的摄食受温度条件及自身湿重的影响 ,温度偏离适宜范围对摄食有抑制作用 ,日摄食率与湿重呈显著的指数下降关系 ,摄食率与湿重、温度因子可建立具较高可靠性的指数回归模型。马粪海胆对食物的口面吸附与对其摄食密切相关 ,其摄食活动与湿重呈显著的指数下降关系 ,而与排便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 ,随湿重增加排便活动虽呈下降趋势 ,但未达显著水平。自然光照条件下马粪海胆的夜间摄食强度通常高于日间 ,但在全遮盖的无光照条件下这种昼夜摄食差异则变得不显著 ;对摄食活动的连续观测表明马粪海胆的摄食活动受光强变化的影响 ,其摄食活动的高峰出现在光强减弱的早间及傍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粪海胆 海胆 摄食习性 摄食生态 实验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中国对虾亲子关系的鉴定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昭宁 刘萍 +2 位作者 李健 何玉英 张秀梅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4,共7页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微卫星标记来确定亲缘关系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使用。本研究通过控制交尾,利用微卫星标记确定中国对虾后代的亲缘关系,对微卫星标记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识别进行初步探讨。作者以4个谱系清晰的家系为基础,检测两对微卫...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微卫星标记来确定亲缘关系已经得到认同和广泛使用。本研究通过控制交尾,利用微卫星标记确定中国对虾后代的亲缘关系,对微卫星标记应用于中国对虾的家系识别进行初步探讨。作者以4个谱系清晰的家系为基础,检测两对微卫星标记EN0033和RS062在中国对虾家系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两对微卫星引物产生的DNA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地区分中国对虾4个家系。根据微卫星数据计算各家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UPGMA图,得到的结果与各家系来源情况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微卫星技术在进行家系间的遗传分析中的可行性。EN0033和RS062两对微卫星标记的累积个体识别率高达0.989,属于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系统,可以利用它们进行中国对虾的亲缘关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微卫星标记 家系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自然感染与人工感染WSSV抗病力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天时 李素红 +3 位作者 孔杰 王清印 孟宪红 罗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3-768,共6页
取30个通过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建立的中国对虾家系,分别进行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实验。实验过程中,两实验组样本总体存活率在35%左右时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以分析其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情况。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分析中国对虾各家系存活率,... 取30个通过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建立的中国对虾家系,分别进行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实验。实验过程中,两实验组样本总体存活率在35%左右时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以分析其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情况。用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分析中国对虾各家系存活率,结果发现23个家系的存活率在两种感染方式实验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感染方式实验间家系存活率一致性为77%。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种感染方式实验中4个杂交组合的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个杂交组合的存活率在两种感染方式实验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实验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反映情况基本是一致的。另外,对两个实验中各家系的抗病力进行分析,综合结果表明有5个家系对WSSV可能有较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感染 自然感染 存活率 抗白斑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和无节幼体的影响及其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志华 李健 刘淇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3,共5页
用PHMB(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消毒,其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16×10-6μl/L;用PHMB... 用PHMB(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消毒,其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16×10-6μl/L;用PHMB对中国对虾无节幼体消毒,对变态率无显著影响(P<0.05)的浓度为≤4×10-6μl/L;并且其药效保持时间较长。杀菌实验证明,PHMB能够杀灭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根据本试验的结果,使用(2~3)×10-6μl/L的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受精卵 无节幼体 消毒 聚六亚甲基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育苗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慧 方建光 +2 位作者 朱建新 李筠 于守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3,共6页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高密度幼虫培育器 稚贝高密度培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蛋白质“指纹”技术鉴定加拿大啤酒大麦的品种和纯度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艳 梅承芳 +1 位作者 董建军 周志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0,共4页
开发了操作简便、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高的啤酒大麦种子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方法,利用Gel-Pro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条带分析和比较,建立了每个品种的蛋白质“指纹”,组成加拿大啤酒大麦品种标准图谱库。利用CrossChecker2.8和MEGA3软件... 开发了操作简便、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高的啤酒大麦种子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方法,利用Gel-Pro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条带分析和比较,建立了每个品种的蛋白质“指纹”,组成加拿大啤酒大麦品种标准图谱库。利用CrossChecker2.8和MEGA3软件对供试啤麦品种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相近。进行了人工混种试验,并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进口加拿大啤麦的品种和纯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加拿大 蛋白质 技术鉴定 指纹 SDS-PAGE 种子醇溶蛋白 股份有限公司 电泳图谱 PRO软件 2004年 电泳方法 品种标准 聚类分析 纯度鉴定 青岛啤酒 技术应用 分辨率 Gel 图谱库 啤麦 遗传 混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对中国对虾抗病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天时 赖光艳 +3 位作者 孔杰 王清印 罗坤 黄雪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共7页
以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为诱变剂,分别以前期实验在半致死条件下获得的处理浓度、时间组合0.5mg/ml9h(0.5~9)、0.3mg/ml16h(0.3~16)来处理受精卵,培养获得诱变材料,对处理群体抗病力和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化学诱... 以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为诱变剂,分别以前期实验在半致死条件下获得的处理浓度、时间组合0.5mg/ml9h(0.5~9)、0.3mg/ml16h(0.3~16)来处理受精卵,培养获得诱变材料,对处理群体抗病力和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化学诱变剂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能力和生长的影响。WSS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0.5~9处理组、0.3~16处理组和对照组存活时间分别为77.20±3.71h、74.57±2.88h和81.45±2.98h,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5-溴尿嘧啶处理受精卵不能显著提高中国对虾对WSSV的抵抗能力(P〉0.05)。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开始第21天至第60天之间,两处理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束时,经过5-溴尿嘧啶处理的中国对虾群体的体长、体重日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个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经5-溴尿嘧啶处理可能促进中国对虾的生长。但这些生长特性能否稳定遗传给后代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5-溴尿嘧啶 抗病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应用于病毒受体研究的几种生物技术途径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莉 黄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6,共6页
病毒受体在介导病毒与易感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研究病毒受体的6种主要生物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病毒铺覆... 病毒受体在介导病毒与易感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研究病毒受体的6种主要生物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层析法、酵母双杂交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并例举了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旨在为病害防治以及相关科研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受体 生物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定性定量检测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
10
作者 李秀芹 于志刚 +3 位作者 甄毓 蔡青松 米铁柱 李荣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设计了一套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特异性探针,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中设计的一套探针与其它十几种藻无交叉反应,具有种特异性;细胞裂解液直接杂交检... 设计了一套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特异性探针,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中设计的一套探针与其它十几种藻无交叉反应,具有种特异性;细胞裂解液直接杂交检测优于提纯RNA样品检测;对自然样品做了初步检测,发现天然海水中的其它浮游生物对该检测方法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海链藻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 赤潮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11
作者 王军 曹曼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持续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 物质流 泛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委书记 浙江省委书记 全国重点镇 发展观内涵 生态示范区建设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近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自然和养殖群体10个微卫星基因座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王伟 尤锋 +1 位作者 高天翔 张培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0-537,共8页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牙鲆于 2 0 0 3年 5月分别采自山东近海和青岛胶南养鱼场 ,各 2 0尾 ,取全血或肌肉组织 ,以酚 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筛选获得的 1 0...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牙鲆于 2 0 0 3年 5月分别采自山东近海和青岛胶南养鱼场 ,各 2 0尾 ,取全血或肌肉组织 ,以酚 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筛选获得的 1 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 ,反应产物经 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EB显色 ,用ImageMaster1DElite(Version3 0 1 )软件分析电泳结果 ,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 ,在自然和养殖群体中 ,1 0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平均数 (a)分别为 6 7和 6 1 ,每个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 (ae)分别为1 8— 6 8和 2 5— 6 7,群体平均杂合度 (H)分别为 0 81 2 0和 0 731 0 ;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为 0 85 5 8、0 1 5 5 7和 0 0 5 5 8;自然群体内每个座位上的多态信息含量 (PIC)为 0 5 9— 0 84、个体识别率 (DP)为 0 5 4— 0 86、非父排除率 (PPE)为 0 41— 0 72 ,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 0 9999,表明所选座位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 ,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自然和养殖群体 微卫星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牙鲆异质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伟 尤锋 +1 位作者 高天翔 张培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7-110,共4页
采集牙鲆成熟精、卵,通过紫外线照射精子和冷休克处理受精卵,经形态学和染色体计数检测获得了异质雌核发育牙鲆群体,采用筛选获得的10对高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对该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为:10对引物中,Po91可能因为出现了无效等位... 采集牙鲆成熟精、卵,通过紫外线照射精子和冷休克处理受精卵,经形态学和染色体计数检测获得了异质雌核发育牙鲆群体,采用筛选获得的10对高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对该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为:10对引物中,Po91可能因为出现了无效等位基因而没有扩增产物,其余9对引物全都扩增出目的片段,其中7对表现出多态性,其多态座位比例为77.8%,平均杂合度为0.3856,明显低于自然和养殖群体;在具多态性的7个基因座位上均发生了基因-着丝点之间的重组,重组率在42.6%~100%之间.通过抑制第二极体排出获得的牙鲆雌核发育群体在个体和群体水平尚具有一定的基因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核发育 微卫星标记分析 牙鲆 人工诱导 异质 遗传变异分析 无效等位基因 紫外线照射 染色体计数 微卫星引物 平均杂合度 多态性 扩增产物 多态座位 养殖群体 基因座位 群体水平 第二极体 受精卵 冷休克 形态学 着丝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苗种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申雪艳 宫庆礼 +3 位作者 雷霁霖 孔杰 翟介明 李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41,共10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法国 (F)、英国 (E)、西班牙 (S)引进我国的三个大菱鲆群体的遗传结构。 2 0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 2 0尾大菱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 1 2 5个重复性好且谱带...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微卫星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法国 (F)、英国 (E)、西班牙 (S)引进我国的三个大菱鲆群体的遗传结构。 2 0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 2 0尾大菱鲆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共获得 1 2 5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RAPD标记 ,片段大小在 2 0 0— 2 5 0 0bp之间 ,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 1 2 80 %— 2 0 0 0 %之间 ,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在 0 0 1 42— 0 0 35 2之间 ,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 0 0 4 2 3— 0 0 72 0之间。微卫星引物的分析结果与RAPD一致。总体上 ,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 ,其中西班牙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英国群体次之 ,而法国群体最低。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多样性指数估算群体遗传变异的来源 ,两者得出一致的结论 :群体间遗传分化很弱。AMOV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 :群体的遗传变异有 97%以上是由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引起的 ,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 ,显著性检验表明群体间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种群 RAPD 微卫星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RIMER软件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吴荣军 李瑞香 +2 位作者 朱明远 郑家声 郑有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但用PRIMER软件的聚类分析(Clustering)和多维尺度转换排序(MDS)分析表明,添加营养盐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变化,同时,PRIMER软件的相异系数(ANOSIM)分析也表明,在同时添加N、P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只添加P的围隔中的变化显著。这显示了PRIMER软件在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评价水域富营养化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ER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蛋白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莉 刘万顺 +2 位作者 韩宝芹 刘文 刘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电泳、Bradford法和苯酚-硫酸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中的蛋白聚糖(PG1和PG2)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方法研究蛋白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生长的影响。通过小...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电泳、Bradford法和苯酚-硫酸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中的蛋白聚糖(PG1和PG2)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方法研究蛋白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生长的影响。通过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蛋白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1分子量大约为20kDa,多糖含量为70.09%,蛋白质含量为15.4%。PG2的多糖含量为82.53%,蛋白质含量为7.26%。PG1在200μg/ml浓度时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率为73.30%,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PG2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500μg/ml的浓度下,其抑制效果与PG1的抑制效果相当。在同样浓度下,PG1对人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PG1呈剂量-效应关系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指数,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且没有降低体重及其他毒副作用。PG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提高小鼠细胞免疫水平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 菲律宾蛤仔 SMMC-7721 HL-7702 S1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制备河豚毒素(TTX)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崔建洲 宫庆礼 +1 位作者 顾谦群 申雪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4,共6页
为了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河豚毒素TTX,利用 D201大孔树脂层析、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假睛东方NC072(Fugu pseudommus)肝脏中分离纯化得到TTX晶体,得率为81.1%.获得的TTX晶体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 为了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河豚毒素TTX,利用 D201大孔树脂层析、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假睛东方NC072(Fugu pseudommus)肝脏中分离纯化得到TTX晶体,得率为81.1%.获得的TTX晶体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及核磁共振谱(NMR)进行结构验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纯度分析定量,其纯度为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高效制备 电喷雾电离质谱 离子交换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谱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结构验证 纯度分析 高纯度 分子筛 晶体 反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对虾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海兵 宋晓玲 +2 位作者 韦嵩 李赟 兰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380,共7页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的方法,先从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肠道中分离的96株细菌中筛选出4株对病原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固体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确定LV060806、LV060808的产物对鳗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的方法,先从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肠道中分离的96株细菌中筛选出4株对病原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固体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确定LV060806、LV060808的产物对鳗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V060806、LV060815的产物对副溶血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V060810、LV060815的产物对哈维氏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溶血试验证实这些菌株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动物安全性实验证实菌株浓度在106cfu/ml以下对实验对虾无明显的毒害作用。随后测定了其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菌株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鉴定结果为:LV060806、LV060808为Vibrio natriegens;LV060810、LV060815为V.alginol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筛选 鉴定 抑制作用 安全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的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崔建洲 申雪艳 +2 位作者 杨官品 宫庆礼 顾谦群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96,共7页
为了对中国近海分布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的种间关系,利用根据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序列设计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野生红鳍(WR)、野生假睛东方纯(WP)两个地理... 为了对中国近海分布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鲀(Takifugu pseudommus)的种间关系,利用根据红鳍东方鲀基因组序列设计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野生红鳍(WR)、野生假睛东方纯(WP)两个地理种群和一个养殖红鳍东方鲀(CR)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引物在三个群体中均表现为多态;共获得10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在5~25之间,9个位点在三群体观测杂合度的范围从0.8167到1.0000,三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排列顺序为WR(O.8661)>WP(0.8272)>CR(0.7832);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其中WR和WP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586),WR和CR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0.0923);3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很小,其中,WR和WP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小(0.0177),WR和CR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最大(0.0290),与遗传距离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纯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红鳍东方鲀与假睛东方纯应为同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假睛东方鲀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3
20
作者 马学坤 柳学周 +2 位作者 温海深 徐永江 张立敬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61,共7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和性腺分化完成阶段。在50日龄以前,原始性腺形成但未分化。62日龄,个体达到40.5mm时,一种性腺形成了成簇发育的原始细胞群,性腺迅速增大变宽,后来发育成为卵巢;另一种仍处于休止阶段,相对较小,后来发育为精巢。雌鱼在120日龄形成明显的卵巢腔,开始了细胞学的分化;精巢在100日龄精原细胞开始快速增殖,体细胞有丝分裂,形成输精管原基,在150日龄左右开始细胞学的分化,并形成精小叶,190日龄左右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雌雄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