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亮 赵全升 +1 位作者 安乐生 冯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692-12694,共3页
从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出发,利用垦利县2005、2006和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对其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公共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垦利县近三年来人居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 从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出发,利用垦利县2005、2006和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对其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公共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垦利县近三年来人居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指标体系 垦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4
2
作者 安乐生 周葆华 +1 位作者 赵全升 王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09-6817,共9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R^2=0.57),而土壤Cl^-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 环境解释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排序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小珠山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淑梅 郑西来 +1 位作者 李玲玲 张晓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1-974,共4页
水环境容量是以水环境目标和水体稀释自净规律为依据。水体中污染物的排入,要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如果超出水环境容量,就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水体水质不受污染。本文根据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确定BOD耗氧系数和C... 水环境容量是以水环境目标和水体稀释自净规律为依据。水体中污染物的排入,要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如果超出水环境容量,就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水体水质不受污染。本文根据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确定BOD耗氧系数和CODMn耗氧系数,确定了小珠山水库的水环境容量,并推求出小珠山水库允许排污量。研究结果表明,小珠山水库适合作为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BOD5和CODMn水环境容量理论允许排放量分别为287 kg/d和347.9 kg/d,但实际允许排放量应保证<71.8 kg/d和86.9 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珠山 水库 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水动力导致黄河口粉质土微结构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俊超 贾永刚 +3 位作者 史文君 单红仙 许国辉 付元宾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坪上选择典型研究区。区内通向油井的道路的修建使北侧水动力条件明显强于南侧。对两侧原状土样进行粒度成分测试和微观结构观测,并利用分形理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水动力作用强区中,粒度分维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坪上选择典型研究区。区内通向油井的道路的修建使北侧水动力条件明显强于南侧。对两侧原状土样进行粒度成分测试和微观结构观测,并利用分形理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水动力作用强区中,粒度分维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大致呈反"S"型,颗粒分布分维值随深度单调递增(表层除外),颗粒定向性分维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呈"S"型;在水动力作用弱区,粒度分维值和颗粒分布分维值随深度单调增大,颗粒定向性分维值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呈平缓的反"S"型。这些参数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深度处沉积物的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粉质土 微结构 水动力 粒度分维值 颗粒分布分维值 颗粒定向性分维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金成 夏文香 +2 位作者 郑西来 赵丙辰 林国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59,共6页
以海水体系和海水-砂体系作为对比,研究了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d内海水中石油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砂的快速吸附作用,3d以后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两种体系中降烃菌数量及石油浓度的... 以海水体系和海水-砂体系作为对比,研究了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d内海水中石油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砂的快速吸附作用,3d以后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两种体系中降烃菌数量及石油浓度的变化曲线表明,砂对油的快速吸附显著降低了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浓度,使得海水含砂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远高于海水体系。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当含砂体系中砂的粒径不同时,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半衰期可由海水体系的31.9d缩短到22.4d和19.5d。系统中砂的存在有利于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有约20%的石油污染物被吸附到砂上,然而这种去除是物理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降解 吸附 动力学 沙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淑梅 郑西来 +1 位作者 高增文 吴俊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天然物质,其物化性质相近或优于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环境兼容性和能够生物降解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系统地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种类及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天然物质,其物化性质相近或优于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具有环境兼容性和能够生物降解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系统地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种类及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壤氯离子空间变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安乐生 周葆华 +2 位作者 赵全升 刘贯群 朱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4,共7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发生与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及潜水样,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样品中优势离子Cl-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土壤Cl-含量与潜水Cl-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和相...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发生与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及潜水样,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样品中优势离子Cl-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土壤Cl-含量与潜水Cl-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和相关性。2潜水借助包气带自身的水势梯度或植物蒸腾作用向土壤输送水分,进而控制着土壤Cl-的空间分布与变异。3地形地貌通过对水、气、热的再分配控制着包气带土层中Cl-的迁移方向和富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是对区域"饱和带-包气带"盐分迁移富集起决定作用的内部因素,而地形地貌条件是起控制作用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壤盐渍化 氯离子 空间变异 地下水 地形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石油烃在砂上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夏文香 李金成 +2 位作者 郑西来 谷嵩 孙好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1-884,共4页
采用海滨浴场的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为吸附质,研究了溶解性石油烃(DPHs)在砂上的吸附及解吸规律。研究发现,砂对DPHs的吸附和解吸均符合一级反应模式;油的解吸速率比吸附速率慢13倍,并且有约25%的油残存于砂上,因而污染威胁会在较长时间... 采用海滨浴场的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为吸附质,研究了溶解性石油烃(DPHs)在砂上的吸附及解吸规律。研究发现,砂对DPHs的吸附和解吸均符合一级反应模式;油的解吸速率比吸附速率慢13倍,并且有约25%的油残存于砂上,因而污染威胁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砂对海水中DPHs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Henry型等温式描述,温度越高,海水中的油向砂上转移的量越小。通过吸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动力学 等温线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1 位作者 周葆华 刘贯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盖度的时空动态,在利用遥感资料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NDVI时空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2002、2006、2008、2013年10月的NDV...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盖度的时空动态,在利用遥感资料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NDVI时空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2002、2006、2008、2013年10月的NDVI均值分别为-0.04、0.06、0.10、0.16,NDVI>0的区域面积分别约1253、1733、1742、2175km^2(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43.67%、60.01%、66.82%、81.77%)。在时间动态上,区域NDVI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良性发展态势,黄河入海口地区尤为突出;在空间格局上,NDVI可分为高植被覆盖区(NDVI>0.4)、中等植被覆盖区(NDVI为0.1—0.4)和稀疏植被覆盖区(NDVI<0.1),且按离海远近在区域内分别呈现斜"Y"、斑块和条带状。地形高度、地下水和土壤水盐条件(尤其是潜水氯离子浓度,二者之间R=0.737)等环境因素影响NDVI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降水和气温等气候条件造成NDVI年际动态变化,而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对过水区域特别是河口地区NDVI良性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应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高植被盖度及其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 调水调沙 生态调度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许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56,共6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在野外调查、观测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地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在0.5...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在野外调查、观测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地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一般在0.50~2.50 m,其中滨海地带普遍小于1.00 m。(2)区内黄河现行流路两侧的河成高地及滨海近岸的局部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动态属基本稳定型,其地下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渗入-径流"或"水文"型,而其它地区年内地下水位动态属震荡起伏型,且以"降-升-降"型为主,其地下水位动态成因类型属"渗入-蒸发"型。(3)总体上该地区年内地下水位以相对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为主,而年际地下水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及"蓝黄"战略在区内叠加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位 地下水动态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REIA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1 位作者 冯娟 王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485-489,共5页
我国区域环评起步较晚,执行较为集中,在REIA政策的执行和REIS编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并且缺乏系统性总结和研究。文章初步尝试分析了开发区区域环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具有一定的... 我国区域环评起步较晚,执行较为集中,在REIA政策的执行和REIS编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并且缺乏系统性总结和研究。文章初步尝试分析了开发区区域环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相关研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评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