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季南海东北部海域生源硫化物的分布特征和释放通量及其对中尺度涡旋的响应
1
作者
闫泽龙
徐锋
+3 位作者
单体兴
吴谨巍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7,共11页
生源硫化物在海洋硫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于2020年7—8月对中国南海东北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了海水中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β-二甲巯基丙酸内盐(β-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
生源硫化物在海洋硫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于2020年7—8月对中国南海东北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了海水中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β-二甲巯基丙酸内盐(β-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的时空分布,并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其分布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溶解态DMSP(DMSPd)、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O(DMSOd)和颗粒态DMSO(DMS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93±2.39)、(2.89±2.11)、(6.56±3.41)、(10.84±7.58)和(7.44±4.88) nmol·L^(-1)。气旋涡控制区域的生源硫化物浓度明显高于反气旋涡控制区,且中尺度涡边缘生源硫化物浓度高于涡内。生源硫化物均与叶绿素a(Chl a)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南海有机硫化物生产分布的重要因素。气团在经过Chl a高值区后,会为南海东北部带来更高的DMS大气混合比。夏季南海DMS海-气通量在0.16~19.88μmol·m^(-2)·d^(-1)之间,平均值为(5.86±6.16)μmol·m^(-2)·d^(-1)。由于气旋涡控制区域具有较高的海水DMS浓度,其海-气通量((5.86±6.16)μmol·m^(-2)·d^(-1))高于反气旋涡控制区域((3.71±4.73)μmol·m^(-2)·d^(-1))与中尺度涡影响区域((4.61±4.77)μmol·m^(-2)·d^(-1)),表明中尺度涡在控制生源硫化物的生产释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硫化物
分布
海-气通量
中尺度涡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大气中C_(2)~C_(8)非甲烷烃的来源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柳振飞
吴英璀
+2 位作者
乔浩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81-3289,共9页
采用三级低温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2021年10月东海大气中16种C_(2)~C_(8)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非甲烷烃(NMHCs)的浓度,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并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气中NMHCs的浓度范围为1.15~18.05&...
采用三级低温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2021年10月东海大气中16种C_(2)~C_(8)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非甲烷烃(NMHCs)的浓度,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并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气中NMHCs的浓度范围为1.15~18.05×10^(-9),平均值为(4.98±4.91)×10^(-9),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平均值分别为(2.11±2.02)×10^(-9),(1.18±1.04)×10^(-9)和(1.69±2.51)×10^(-9).东海大气不同NMHCs组分的浓度和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烷烃和芳香烃在整体上表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但烷烃不同站位间的浓度差异更小,而烯烃则呈现出相对均匀的分布特征,其均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源解析结果表明,船舶排放对东海大气NMHCs的贡献最高,达到(32±30)%,海洋释放源的贡献占比为(28±23)%.芳香烃是调查海域大气中NMHCs的关键活性组分,其对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贡献显著大于烷烃和烯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
空间分布
来源
环境效应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季东海海域氢气的分布、光化学产生与释放通量研究
3
作者
姜宇成
许高宾
+1 位作者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00-3908,共9页
于2021年10月对东海海域氢气(H_(2))的浓度分布,光化学产生速率与海-气通量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H_(2)的浓度范围为2.94~7.67nmol/L,平均值为(4.82±1.12)nmol/L.垂直分布上,H_(2)浓度高值出现在底层(11.86nmol/L)...
于2021年10月对东海海域氢气(H_(2))的浓度分布,光化学产生速率与海-气通量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H_(2)的浓度范围为2.94~7.67nmol/L,平均值为(4.82±1.12)nmol/L.垂直分布上,H_(2)浓度高值出现在底层(11.86nmol/L),结合沉积物培养实验表明沉积物释放是底层海水H_(2)的重要来源.表层海水中H_(2)的光化学产生速率范围为0.42~1.14nmol/(L·h),平均值为(0.72±0.25)nmol/L,其中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单位光量子产生速率之比为33:1.此外,表层海水中H_(2)的过饱和系数在7.14~24.37之间,显示海水中H_(2)处于过饱和状态.H_(2)的海-气通量范围为0.53~9.19μmol/(m·d),平均值为(3.50±1.86)μmol/(m^(2)·d),表明东海海域是大气中H_(2)的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分布
光化学产生
海-气通量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南海东北部海域生源硫化物的分布特征和释放通量及其对中尺度涡旋的响应
1
作者
闫泽龙
徐锋
单体兴
吴谨巍
周立敏
张洪海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交叉中心
/
海洋
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滨海分局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6042,41876082)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1701)资助。
文摘
生源硫化物在海洋硫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于2020年7—8月对中国南海东北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了海水中二甲基硫(Dimethylsulfide, DMS)、β-二甲巯基丙酸内盐(β-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 DMSP)、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的时空分布,并探究了中尺度涡对其分布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MS、溶解态DMSP(DMSPd)、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O(DMSOd)和颗粒态DMSO(DMS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93±2.39)、(2.89±2.11)、(6.56±3.41)、(10.84±7.58)和(7.44±4.88) nmol·L^(-1)。气旋涡控制区域的生源硫化物浓度明显高于反气旋涡控制区,且中尺度涡边缘生源硫化物浓度高于涡内。生源硫化物均与叶绿素a(Chl a)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南海有机硫化物生产分布的重要因素。气团在经过Chl a高值区后,会为南海东北部带来更高的DMS大气混合比。夏季南海DMS海-气通量在0.16~19.88μmol·m^(-2)·d^(-1)之间,平均值为(5.86±6.16)μmol·m^(-2)·d^(-1)。由于气旋涡控制区域具有较高的海水DMS浓度,其海-气通量((5.86±6.16)μmol·m^(-2)·d^(-1))高于反气旋涡控制区域((3.71±4.73)μmol·m^(-2)·d^(-1))与中尺度涡影响区域((4.61±4.77)μmol·m^(-2)·d^(-1)),表明中尺度涡在控制生源硫化物的生产释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生源硫化物
分布
海-气通量
中尺度涡
南海
Keywords
biogenic sulfur
distribution
sea-to-air flux
mesoscale eddy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4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大气中C_(2)~C_(8)非甲烷烃的来源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柳振飞
吴英璀
乔浩
周立敏
张洪海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81-328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6082,42276042)
自然资源部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GCMAC2007)。
文摘
采用三级低温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2021年10月东海大气中16种C_(2)~C_(8)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非甲烷烃(NMHCs)的浓度,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并对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气中NMHCs的浓度范围为1.15~18.05×10^(-9),平均值为(4.98±4.91)×10^(-9),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平均值分别为(2.11±2.02)×10^(-9),(1.18±1.04)×10^(-9)和(1.69±2.51)×10^(-9).东海大气不同NMHCs组分的浓度和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烷烃和芳香烃在整体上表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但烷烃不同站位间的浓度差异更小,而烯烃则呈现出相对均匀的分布特征,其均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源解析结果表明,船舶排放对东海大气NMHCs的贡献最高,达到(32±30)%,海洋释放源的贡献占比为(28±23)%.芳香烃是调查海域大气中NMHCs的关键活性组分,其对臭氧(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贡献显著大于烷烃和烯烃.
关键词
非甲烷烃
空间分布
来源
环境效应
东海
Keywords
non-methane hydrocarbon
spatial distribution
source
environmental effect
East China Sea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季东海海域氢气的分布、光化学产生与释放通量研究
3
作者
姜宇成
许高宾
周立敏
张洪海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交叉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00-390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6082,42276042)
自然资源部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GCMAC2007)。
文摘
于2021年10月对东海海域氢气(H_(2))的浓度分布,光化学产生速率与海-气通量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H_(2)的浓度范围为2.94~7.67nmol/L,平均值为(4.82±1.12)nmol/L.垂直分布上,H_(2)浓度高值出现在底层(11.86nmol/L),结合沉积物培养实验表明沉积物释放是底层海水H_(2)的重要来源.表层海水中H_(2)的光化学产生速率范围为0.42~1.14nmol/(L·h),平均值为(0.72±0.25)nmol/L,其中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单位光量子产生速率之比为33:1.此外,表层海水中H_(2)的过饱和系数在7.14~24.37之间,显示海水中H_(2)处于过饱和状态.H_(2)的海-气通量范围为0.53~9.19μmol/(m·d),平均值为(3.50±1.86)μmol/(m^(2)·d),表明东海海域是大气中H_(2)的净源.
关键词
氢气
分布
光化学产生
海-气通量
东海
Keywords
Hydrogen
distribution
photo-production
sea-to-air flux
East China Sea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季南海东北部海域生源硫化物的分布特征和释放通量及其对中尺度涡旋的响应
闫泽龙
徐锋
单体兴
吴谨巍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海大气中C_(2)~C_(8)非甲烷烃的来源与环境效应
柳振飞
吴英璀
乔浩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秋季东海海域氢气的分布、光化学产生与释放通量研究
姜宇成
许高宾
周立敏
张洪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