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唇形后口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
作者
郝文悦
王锦锦
+9 位作者
葛建龙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赵宏晶
江敏棋
赵文广
牛立成
潘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3,共11页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测序获得的唇形后口虫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根据nad10基因序列设计唇形后口虫引物,建立其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刺参不同养殖区和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系统中唇形后口虫载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唇形后口虫引物在质粒标准品4.05×10^(1)~4.05×10^(9) copies/μL范围内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无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所设计的引物仅对唇形后口虫出现特异性扩增,对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贪食纤口虫(Chaenea vorax)、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和多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multi-micronuleatum)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中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Ct值均一性较高,批内实验变异系数(CV)值为0.32%~0.82%,批间实验CV值为0.40%~0.88%,稳定性较好。利用本方法对4种刺参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区的环境样品和饲料进行检测,结合镜检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海水中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中度正相关(R=0.563),底泥、附着物样品中的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高度正相关(R=0.931)。推测,鲜海泥是唇形后口虫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唇形后口虫的快速检测、传播途径解析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寄生性疾病
唇形后口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颖
王霞
+3 位作者
朱盼盼
林洪
隋建新
曹立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0-217,共8页
目的 探究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丙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对4种农药采用静态暴露方法,分析其在高、中、低3种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的形态、神经行为的影响;同时以活性氧(reactive ox...
目的 探究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丙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对4种农药采用静态暴露方法,分析其在高、中、低3种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的形态、神经行为的影响;同时以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为指标,研究各农药在高中低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神经化学的影响。结果 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对斑马鱼幼鱼造成了体长变短、脊柱弯曲等形态变化;除丙烯菊酯外,其他3种农药均使斑马鱼幼鱼出现显著的运动活性降低趋势(P<0.05);在神经化学方面,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4种农药均使斑马鱼幼鱼体内的AchE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4种农药对ROS水平变化各有差异:溴氰菊酯与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幼鱼的ROS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丙烯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在高中剂量下均可导致斑马鱼幼鱼ROS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斑马鱼幼鱼产生了显著的神经毒性作用,首次发现形态变化和AchE活性的变化与大鼠相关结果体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替代大鼠用于更加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其余指标与大鼠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与两者生物学特性的差别有关。本研究为斑马鱼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斑马鱼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类脂味觉的行为学检测
3
作者
刘宁宁
魏书磊
+3 位作者
李林芳
张敏
徐艳萍
刘振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8,共6页
选取斑马鱼和蓝鲨为代表,设计并改进了一系列味觉行为学实验方法来探索鱼类的味觉感受。结果表明,斑马鱼和蓝鲨除了具有对苦味和鲜味的感受外,很可能具有对脂肪酸的味觉感受。研究发现,蓝鲨对甜味具有偏好性,这与斑马鱼无甜味感受能力...
选取斑马鱼和蓝鲨为代表,设计并改进了一系列味觉行为学实验方法来探索鱼类的味觉感受。结果表明,斑马鱼和蓝鲨除了具有对苦味和鲜味的感受外,很可能具有对脂肪酸的味觉感受。研究发现,蓝鲨对甜味具有偏好性,这与斑马鱼无甜味感受能力的报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脂味觉
行为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唇形后口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1
作者
郝文悦
王锦锦
葛建龙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赵宏晶
江敏棋
赵文广
牛立成
潘娇
机构
上海
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海水养殖
生物
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
青岛
海洋
科技中心
海洋
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3,共11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3CXGC0104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3TD29)
青岛市重点研发计划(22-3-3-hygg-1-hy)共同资助。
文摘
后口虫病是近年来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效益的重要病害种类之一。唇形后口虫(Boveria labialis)是刺参后口虫病的病原。由于缺乏针对该物种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难以系统解析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本研究以测序获得的唇形后口虫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根据nad10基因序列设计唇形后口虫引物,建立其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刺参不同养殖区和不同养殖模式下养殖系统中唇形后口虫载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的唇形后口虫引物在质粒标准品4.05×10^(1)~4.05×10^(9) copies/μL范围内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无引物二聚体或非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所设计的引物仅对唇形后口虫出现特异性扩增,对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贪食纤口虫(Chaenea vorax)、僧帽肾形虫(Colpoda cucullus)和多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multi-micronuleatum)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实验中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Ct值均一性较高,批内实验变异系数(CV)值为0.32%~0.82%,批间实验CV值为0.40%~0.88%,稳定性较好。利用本方法对4种刺参养殖模式不同养殖区的环境样品和饲料进行检测,结合镜检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海水中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中度正相关(R=0.563),底泥、附着物样品中的唇形后口虫DNA载量与刺参体内唇形后口虫量呈高度正相关(R=0.931)。推测,鲜海泥是唇形后口虫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研究结果可为唇形后口虫的快速检测、传播途径解析和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刺参
寄生性疾病
唇形后口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传播途径
Keywords
Apostichopus japonicus
Parasitic disease
Boveria labialis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Transmission route
分类号
S942.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颖
王霞
朱盼盼
林洪
隋建新
曹立民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科技
大学
海洋
科学与
生物
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0-21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704)。
文摘
目的 探究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丙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对4种农药采用静态暴露方法,分析其在高、中、低3种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的形态、神经行为的影响;同时以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为指标,研究各农药在高中低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神经化学的影响。结果 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对斑马鱼幼鱼造成了体长变短、脊柱弯曲等形态变化;除丙烯菊酯外,其他3种农药均使斑马鱼幼鱼出现显著的运动活性降低趋势(P<0.05);在神经化学方面,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4种农药均使斑马鱼幼鱼体内的AchE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4种农药对ROS水平变化各有差异:溴氰菊酯与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幼鱼的ROS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丙烯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在高中剂量下均可导致斑马鱼幼鱼ROS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斑马鱼幼鱼产生了显著的神经毒性作用,首次发现形态变化和AchE活性的变化与大鼠相关结果体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替代大鼠用于更加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其余指标与大鼠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与两者生物学特性的差别有关。本研究为斑马鱼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斑马鱼
神经毒性
Keywords
pyrethroid pesticides
Danio rerio
neurotoxicity
分类号
TS254.7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类脂味觉的行为学检测
3
作者
刘宁宁
魏书磊
李林芳
张敏
徐艳萍
刘振辉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
生命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教育部
海洋生物
遗传学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8,共6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08-0501)
国家"863"项目(2008AA092603)共同资助
文摘
选取斑马鱼和蓝鲨为代表,设计并改进了一系列味觉行为学实验方法来探索鱼类的味觉感受。结果表明,斑马鱼和蓝鲨除了具有对苦味和鲜味的感受外,很可能具有对脂肪酸的味觉感受。研究发现,蓝鲨对甜味具有偏好性,这与斑马鱼无甜味感受能力的报道不同。
关键词
鱼类
脂味觉
行为学检测
Keywords
Fish Fat taste Behavioral test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唇形后口虫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郝文悦
王锦锦
葛建龙
李彬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赵宏晶
江敏棋
赵文广
牛立成
潘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作用研究
李颖
王霞
朱盼盼
林洪
隋建新
曹立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鱼类脂味觉的行为学检测
刘宁宁
魏书磊
李林芳
张敏
徐艳萍
刘振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