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化再分析产品研究东中国海海洋锋季节变化特征
1
作者 郑沛楠 滕军 +2 位作者 李磊 白志鹏 闻斌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5,共10页
海洋锋是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水平分布高梯度带。海洋锋对海战场环境存在重要影响。文中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平台,采用海洋动力模式和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制作的海洋数值再分析产品(China Ocean Reanalysis,CORA),研究了东... 海洋锋是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水平分布高梯度带。海洋锋对海战场环境存在重要影响。文中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平台,采用海洋动力模式和先进的数据同化技术制作的海洋数值再分析产品(China Ocean Reanalysis,CORA),研究了东中国海温度锋和盐度锋分别在表层和50 m层深度上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温度锋在冬季主要分布在东海及台湾海峡,在夏季主要分布在渤海及黄海;春秋两季的变化介于冬夏两季之间;东海黑潮区四季皆存在温度锋。盐度锋主要存在于黄河和长江等径流入海区附近。温度锋和盐度锋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象条件、河流入海和近岸升降流季节变化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再分析产品 东中国海 温度锋 盐度锋 季节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1976—1996年上层海洋盐度变化趋势及机制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琦 林霄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8,共8页
本文采用客观分析资料Ishii,分析东中国海1976—1996年上层海洋不同深度盐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构;并结合OAflux客观分析蒸发资料和GPCP实测降水资料以及大通站长江径流量资料,分析蒸发、降水、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长江冲淡水等表... 本文采用客观分析资料Ishii,分析东中国海1976—1996年上层海洋不同深度盐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构;并结合OAflux客观分析蒸发资料和GPCP实测降水资料以及大通站长江径流量资料,分析蒸发、降水、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长江冲淡水等表面强迫对东中国海盐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东中国海盐度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渤海和北黄海区域表层盐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受黄河径流量持续减少的影响;长江口附近区域的表层盐度主要受长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夏季盐度升高趋势明显且影响范围至对马海峡附近,冬季趋势不明显;东海黑潮区域(长江口附近区域除外)表层盐度与淡水通量(蒸发与降水之差)变化一致呈上升趋势。另外,除渤海和北黄海以外的沿岸浅水区表层盐度呈降低趋势,主要受陆地降水增加的影响。表层以下盐度的变化与表层不同,上升趋势大致与主要暖流路径一致,可能是水平平流作用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海洋 盐度趋势 东中国海 淡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41
3
作者 仲雯雯 郭佩芳 于宜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167,共5页
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本文在界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在公众认识、政策体系... 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本文在界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其在公众认识、政策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促进其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支持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开发区;加大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的有效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着力培养和引进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使其成为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生力军等措施促进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借以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科技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次核试验进入海洋的^(137)Cs对中国近海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昌 乔方利 +2 位作者 王关锁 舒启 夏长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4,共10页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137 Cs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借助前人工作评估了核试验释放137Cs进入海洋的途径和总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表明本文建立的放射性物质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37Cs在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里的137Cs浓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其中吕宋海峡海域137Cs浓度最高,达80.99Bq/m3;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前中国近海137Cs浓度分布状况,2011年整个中国近海137Cs浓度介于1.0~1.6Bq/m3间,且其浓度垂向分布较均匀,相对封闭的南海浓度略高于其他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试验 放射性物质模式 137Cs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海燕 李欣 +2 位作者 李康 宋忠强 李培良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针对海底观测网中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长期实时监测问题,研究和设计了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温盐深仪(电导率、温度、深度(CTD)测量系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浊度传感器和溶... 针对海底观测网中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长期实时监测问题,研究和设计了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温盐深仪(电导率、温度、深度(CTD)测量系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浊度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等海洋仪器作为数据采集设备,搭建了以嵌入式ARM内核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基于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长期实时监测软件。该深海海洋动力环境原位实时监测系统于2011年4月至10月,在美国蒙特利海湾在接入海底观测试验网——蒙特利加速研究系统(MARS)下连续运行187天,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地实时获取海洋动力环境原位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观测网 海洋动力环境 原位实时监测 嵌入式系统 LIN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4年中国北极物理海洋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曹勇 赵进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共10页
过去十几年北极的快速变化以海冰变化为主要特征。然而,在冰-海-气变化系统中海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海洋是北极变化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着海冰的融化与冻结等过程,而且是大气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在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北冰洋的... 过去十几年北极的快速变化以海冰变化为主要特征。然而,在冰-海-气变化系统中海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海洋是北极变化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着海冰的融化与冻结等过程,而且是大气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在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北冰洋的海洋特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之后我国在北极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从北冰洋水团、锋面、海流等主要水文现象,以及上层海洋结构等方面,总结了2011-2014年我国在北极物理海洋学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物理海洋 水团 锋面 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同化方法在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秀敏 魏泽勋 +2 位作者 吕咸青 王永刚 方国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553,共9页
简述了几种常用的资料同化方法,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其在潮汐模式中、在海水温度场中和在海洋生态模型中的应用等三方面综述了伴随方法在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伴随方法的应用... 简述了几种常用的资料同化方法,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其在潮汐模式中、在海水温度场中和在海洋生态模型中的应用等三方面综述了伴随方法在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伴随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评述,指出该方法可对海洋观测方案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生态学流动力学模式中的应用亦应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方法 中国近海 数据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悬浮物浓度的长期演变特征及机制
8
作者 江文胜 赵盖博 边昌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的悬浮物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悬浮物浓度的剧烈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地貌演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研究的深入,以及卫星遥感数...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的悬浮物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悬浮物浓度的剧烈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地貌演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研究的深入,以及卫星遥感数据的不断积累,悬浮物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机制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括性地总结了海洋悬浮物浓度长期变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近海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悬浮物浓度 长期变化趋势 主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钢铁混凝土岸线带来的思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曙光 王勇智 +1 位作者 鲍献文 宋军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B07期90-96,共7页
近几年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纷纷选址并落户于海岸带。众多工程项目落户于海边,主要是基于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因素:便利的港口、方便的物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较易排污等。... 近几年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多大型工程项目纷纷选址并落户于海岸带。众多工程项目落户于海边,主要是基于海岸带丰富的资源因素:便利的港口、方便的物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较易排污等。然而,海洋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往往伴随着围(填)海、温排水、动植物量衰减和岸线人工化等问题。虽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从理论上来说,海洋的环境承载能力是无限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海域面积极为有限,主要是近岸浅水区和河口地区,其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围(填)海造陆、航道疏浚、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使海岸带正经历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引起近海海洋环境质量恶化。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工程造成的实际海洋环境影响往往会突破工程动工前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值(主要为其带来的海洋环境负面影响),造成了海洋工程正式运营期间所产生的海洋环境影响缺乏评估与监管,因此,必须引入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在我国尚属空白,而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在国外海洋管理中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政府规定凡是重大、典型的海洋工程一律需参加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海洋工程正式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工程周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展开实地调查,与工程前期实施的海洋环境影响的相关报告书中的相关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复核工程前的环境影响预测值的正确性,前期评价单位采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一方面通过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发现前期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有误之处或者未能预测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的海洋工程的立项和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施行海洋工程海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不仅与国家提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2006年11月1日施行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快速减退前后的北冰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
10
作者 郭成刚 史久新 +1 位作者 牟龙江 钟文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北极海冰自1997年进入快速减退阶段,对北冰洋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结果,分析北冰洋1990—2014年期间的上层海洋(0~150 m)热含量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陆架区只有楚科奇海西部和巴伦支海的热含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海域的... 北极海冰自1997年进入快速减退阶段,对北冰洋造成显著影响。本文利用数值模式结果,分析北冰洋1990—2014年期间的上层海洋(0~150 m)热含量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陆架区只有楚科奇海西部和巴伦支海的热含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海域的变化较小。加拿大海盆上层热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状态,对北冰洋海盆区上层热含量增加趋势做出主要贡献,且主要取决于夏季太平洋水的热含量变化。随着海冰的减少,夏季太平洋水持续升温,但是其热含量并不是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与北极海冰的快速减退相对应,夏季太平洋水热含量在1997年前后具有两段不同的长期变化特征:1990—1997年为减少趋势,主要归因于其体积减小,与这段时期北极涛动指数减小导致的波弗特流涡向下泵压上层太平洋入流水能力减弱有关;1998—2014年为快速增长趋势,其变化速率是前一段时期的2倍多,该时期的北极涛动指数虽然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是海冰的加速减少造成大气对海洋的直接强迫增加,波弗特流涡向下泵压的能力变强,使夏季太平洋水体积增大,在海水升温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夏季太平洋水热含量的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夏季太平洋水 海冰 加拿大海盆 北冰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模式FGOALS-g3对全球海洋潮汐的模拟评估
11
作者 黄新禹 王彩霞 +3 位作者 魏吉林 于子棚 田志伟 刘海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3,共11页
潮汐在海洋能量的传递和混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持全球热盐环流提供了主要的能量,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环流。此前已有工作在低分辨率的、单独的海洋模式中研究潮汐作用对海洋环流状态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潮汐作用对环流和气候状... 潮汐在海洋能量的传递和混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持全球热盐环流提供了主要的能量,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环流。此前已有工作在低分辨率的、单独的海洋模式中研究潮汐作用对海洋环流状态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潮汐作用对环流和气候状态的敏感性,有必要将潮强迫引入到气候耦合模式中。本文成功地将8个主要平衡分潮显式地加入到耦合模式FGOALS-g3中,并评估了其对全球海洋潮汐的模拟能力,对于进一步研究潮汐对大尺度环流及气候状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模拟的海表面高度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各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并将其与全球潮汐模型TPXO9和FES2014,以及开放海洋潮汐数据集st10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GOALS-g3耦合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全球海洋中的正压潮,模拟结果与潮汐模型和实测数据集相比均比较接近。与这两套全球潮汐模型相比,均方误差均相对较小,且误差大多分布在振幅较大的区域。与st102数据集相比,FGOALS-g3模拟的8个主要分潮的平均振幅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且总均方误差均小于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潮 耦合模式 潮汐调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十次北极物理海洋学科学考察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红霞 魏泽勋 +14 位作者 何琰 杨绍琼 龚强 钟文理 崔廷伟 崔凯彪 吕连港 俞启军 张彬彬 徐腾飞 杨廷龙 林丽娜 周鸿涛 焦晓辉 李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2019-08-10—09-27,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完成了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该航次采用的考察船为“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这是我国首次利用非破冰船抵达北极海域执行科考任务。本航次在中央航道区域、楚科奇海、白令海等我国... 2019-08-10—09-27,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完成了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该航次采用的考察船为“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这是我国首次利用非破冰船抵达北极海域执行科考任务。本航次在中央航道区域、楚科奇海、白令海等我国传统北极考察海域,以及东白令海陆架和西北太平洋新拓展的海域,进行了包括重点海域断面调查、锚碇潜标长期观测、多水下滑翔机协同观测、抛弃式和走航观测等在内的物理海洋学综合考察。其中,在白令海东部进行的断面观测和水下滑翔机协同编队观测均系中国首次,拓展了中国在北极的观测范围,提高了中国调查和监测北极环境的能力。本文概述了这次考察在物理海洋学方面的主要考察成果,并总结了航次完成的亮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 物理海洋学 北冰洋 东白令海陆架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因素对白冠覆盖率的影响及其数值估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亚楠 赵栋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6-755,共10页
波浪破碎是一个强非线性过程,破碎时产生的大量气泡在海面上表现为白冠,白冠覆盖率是刻画波浪破碎一个重要参数。研究表明,白冠覆盖率与海上风速、海浪状态和大气稳定度等多种海洋环境因素有关。综合前人的观测数据,本文给出了更为可靠... 波浪破碎是一个强非线性过程,破碎时产生的大量气泡在海面上表现为白冠,白冠覆盖率是刻画波浪破碎一个重要参数。研究表明,白冠覆盖率与海上风速、海浪状态和大气稳定度等多种海洋环境因素有关。综合前人的观测数据,本文给出了更为可靠的依赖风速的白冠覆盖率公式,发现海水温度越高,白冠覆盖率越大。提出了以波浪破碎耗散函数为参数的白冠覆盖率公式,同时发现波龄小于某个临界值时,白冠覆盖率随波龄增大,波龄大于临界值时,白冠覆盖率保持不变,该临界值随风速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覆盖率 风速 海水温度 破碎耗散函数 波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应急预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李琳 曾松福 +3 位作者 李培良 杨波 綦梦楠 白鹏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80,共8页
描述了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应急预测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并介绍系统的六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大气动力、海洋水动力、海浪、搜救和溢油。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WRF和ROMS模式提供的预测数据,利用预测的温度和流的数据对任意台湾海峡内发... 描述了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应急预测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并介绍系统的六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大气动力、海洋水动力、海浪、搜救和溢油。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WRF和ROMS模式提供的预测数据,利用预测的温度和流的数据对任意台湾海峡内发生溢油、污染物泄漏等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台湾海峡海洋环境应急预测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合GIS、利用AJAX技术、通过ADO.NET访问WEB数据库等特点,可以为海上发生突发事故采取的应急措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应急预测系统 B S ASP NET AJAX ADO 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海洋环境对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幼体分布和扩散的影响
15
作者 朱现晔 吴克俭 石永芳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8,共7页
本文以蓝蟹为例,研究海洋环境对甲壳动物幼体迁移规律和机制的影响。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耦合kinesis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墨西哥湾物理环境对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幼... 本文以蓝蟹为例,研究海洋环境对甲壳动物幼体迁移规律和机制的影响。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模型(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耦合kinesis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墨西哥湾物理环境对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幼体的分布和扩散途径的影响。蓝蟹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海水落潮期间产卵,通过跟踪算法从产卵区域沿着墨西哥湾海域进行模拟,获得了80天内蓝蟹幼体的粒子移动轨迹,记录并分析了幼体经过海域的盐度值。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有效模拟蓝蟹幼体在特定海域的迁移规律和扩散机制,进一步研究可为了解海洋物理环境对蓝蟹和其他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 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 kinesis模型 扩散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资本概念与属性界定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尚 任大川 +8 位作者 李京梅 夏涛 王栋 杜国英 王其翔 柯淑云 王丽 王敏 赵志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23-6330,共8页
海洋生态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界定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资本化管理的前提。基于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等概念的界定和认识,考虑海洋生... 海洋生态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界定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资本化管理的前提。基于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等概念的界定和认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海洋生态资本的概念,认为海洋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海洋生态资源。海洋生态资本的价值是指海洋生态资本的存量价值及其产生的收益流价值,包括各类海洋生态资源的现存量价值及其组成海洋生态系统整体而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了海洋生态资本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资产、自然资本、海洋资源等概念的异同,进而探讨了海洋生态资本的一般属性及其特殊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资本 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资产 自然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资本价值结构要素与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尚 任大川 +8 位作者 夏涛 李京梅 杜国英 王栋 王其翔 柯淑云 王丽 王敏 赵志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31-6337,共7页
针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本价值的结构要素及其评估指标体系。海洋生态资本的价值是指海洋生态资本的存量价值及其产生的收益流价值,包括各类海洋生态资源的现存量价值及其组成海洋生态系统整体而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 针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构建了海洋生态资本价值的结构要素及其评估指标体系。海洋生态资本的价值是指海洋生态资本的存量价值及其产生的收益流价值,包括各类海洋生态资源的现存量价值及其组成海洋生态系统整体而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其中,海洋生态资源的现存量价值由海洋生物资源存量价值和海洋生境资源存量价值构成。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包含海洋供给服务、海洋调节服务、海洋文化服务和海洋支持服务等4个子要素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资本 生态资源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要素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与反馈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林生 高佳 +2 位作者 郭俊如 李希彬 魏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9,共7页
对60年来有关上层海洋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响应与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观测手段的完善和改进模式的应用,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TC直接激发的近惯性流最大可达1 m/s,其导致的强烈的剪切造成混合层对下层冷水的夹卷是引... 对60年来有关上层海洋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响应与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观测手段的完善和改进模式的应用,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TC直接激发的近惯性流最大可达1 m/s,其导致的强烈的剪切造成混合层对下层冷水的夹卷是引起混合层降温的主要原因,并往往伴随着混合层深度的增加,这一影响在TC右侧更为最著,并可延续几天到几十天不等。TC导致的混合层降温会使得海洋输出的热通量减少,反过来削弱TC的强度,形成一个负反馈,而海洋特殊的热力和环流结构(如暖涡、洋流等)则对TC有正反馈。所以了解TC经过前的海洋初始场对研究TC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预测,TC的强度、路径变化等尤其重要;通过准确的初始场结合越来越完善的模式可以对TC进行更真实的模拟和预测,使得对TC准确的预报和预警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飓风 台风 上层海洋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 Ⅱ.个例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洁 吴辉碇 +2 位作者 白珊 张蕴斐 刘钦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8,共11页
以渤海1998~1999和2000~2001年度冬季的海冰发展过程为例,采用实时气象数值预报场作为大气强迫,利用渤海冰一海洋耦合模式模拟渤海整个冬季的海冰生消和演变以及渤海冰季冰-气、冰-水和气-水界面的热收支.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和海洋... 以渤海1998~1999和2000~2001年度冬季的海冰发展过程为例,采用实时气象数值预报场作为大气强迫,利用渤海冰一海洋耦合模式模拟渤海整个冬季的海冰生消和演变以及渤海冰季冰-气、冰-水和气-水界面的热收支.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和海洋的热力效应对渤海的海冰发展非常重要,特别在海冰的冻结和融化阶段,海洋热通量在热力耦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模拟还显示了冰覆盖内部区域和冰外缘线附近不同的热力特征,分析讨论了冰区内和冰边缘两个特征点冰厚分布、界面热量收支和海表水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海洋耦合模式 海洋热通量 数值模拟 海冰生消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和延时海洋观测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于婷 刘玉龙 +2 位作者 杨锦坤 纪风颖 邓增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614,625,共6页
介绍了一套实时和延时海洋观测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在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服务平台框架下的未来展望。详细给出了实时和延时海洋观测数据的自动化数据判别/检验方法、质控标准以及为数据管理和使用专门制定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关键词 海洋观测 质量控制 质量评估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