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洋底动力学--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三忠
张国伟
刘保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443,共10页
目的建立洋底动力学。方法对相关国际前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洋底动力学旨在研究洋底固态圈层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洋底固态圈层与其他相关圈层,如软流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机理,以...
目的建立洋底动力学。方法对相关国际前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洋底动力学旨在研究洋底固态圈层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洋底固态圈层与其他相关圈层,如软流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灾害和环境效应。结论洋底动力学以传统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侧重研究洋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和俯冲消减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不同圈层界面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传输、转变、循环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探索海底起源和演化、保障人类开发海底资源等各种海洋活动、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洋环境服务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大洋
大洋岩石圈
洋中脊
俯冲工厂
多圈层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洋底动力学--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三忠
张国伟
刘保华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
大学
地质学系
国家
海洋
局第一
海洋
研究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443,共10页
基金
科技部“863”海洋技术领域基金资助项目(2009AA090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14011、40776038、40472098)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资助项目(NCET-06-0595)
文摘
目的建立洋底动力学。方法对相关国际前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洋底动力学旨在研究洋底固态圈层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洋底固态圈层与其他相关圈层,如软流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灾害和环境效应。结论洋底动力学以传统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侧重研究洋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和俯冲消减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不同圈层界面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传输、转变、循环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探索海底起源和演化、保障人类开发海底资源等各种海洋活动、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洋环境服务的学科。
关键词
深海大洋
大洋岩石圈
洋中脊
俯冲工厂
多圈层相互作用
Keywords
deep sea and ocean
oceanic lithosphere
mid-ocean ridge
subduction factory
multi-spheric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洋底动力学--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
李三忠
张国伟
刘保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