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海洋环境电磁资料的节点约束遗传算法反演流速剖面
1
作者 裴建新 王琪 +1 位作者 陈家林 吉芙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共11页
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是海洋环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求取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实际海洋环境电磁场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模拟磁场与实测磁场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垂向阵列节点观测值... 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是海洋环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求取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实际海洋环境电磁场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模拟磁场与实测磁场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垂向阵列节点观测值约束遗传算法实现由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反演流速剖面的方法。根据南海实际流速观测资料构建海水运动模型,反演测试结果表明,节点约束下的反演流速与模型流速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好的抗噪性能。对南海实测海洋环境电磁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反演流速剖面与ADCP观测资料在总体变化趋势和细节刻画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反演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电磁场 遗传算法 节点约束 流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霖 刘明 +1 位作者 韩宗珠 徐秀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5-248,274,共5页
针对海洋地球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建设了海洋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利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建设完成了包含海底探测技术、地球科学野外实习、特色课程实验等3个虚拟仿真... 针对海洋地球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建设了海洋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利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建设完成了包含海底探测技术、地球科学野外实习、特色课程实验等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共1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该平台特色显著、虚实结合、互相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球科学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碳酸盐岩电性结构海洋CSEM探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段双敏 李予国 +1 位作者 吴志强 裴建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5-1566,共12页
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由陆相中、新生界和震旦系至中、下三叠统(青龙灰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构成,高速碳酸盐岩地层对地震波形成强屏蔽作用,导致地震反射成像不清晰,因而目前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特征和结构认识还存在分歧.本文... 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由陆相中、新生界和震旦系至中、下三叠统(青龙灰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构成,高速碳酸盐岩地层对地震波形成强屏蔽作用,导致地震反射成像不清晰,因而目前对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特征和结构认识还存在分歧.本文利用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探测技术对南黄海中部隆起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电阻率成像,分析与海水运动相关的电磁噪声特征,探讨海水运动对观测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海水运动造成的发射源方位变化可以解释电磁场振幅曲线的震荡现象.通过海洋CSEM数据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电阻率结构,电阻率结构和地震反射剖面具有一致性,浅部低阻与第四系和新近系未固结沉积层以及破碎带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部高阻可能揭示了海相碳酸岩盐地层的分布,结合地震、测井和电阻率反演结果,推测海相碳酸盐岩厚度超过6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CSEM 南黄海 海相碳酸盐岩 海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MWCNN网络的海洋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研究
4
作者 胡嘉晨 童思友 +5 位作者 尚新民 孙朋朋 王忠成 王士雨 魏皓 辛成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2,共1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级小波变换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Multi-level wavelet CNN, MWCNN)来压制海洋地震资料中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实现数据特征尺寸的压缩,从而避免传统下采样带来的信息缺失问题。此外,它...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级小波变换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Multi-level wavelet CNN, MWCNN)来压制海洋地震资料中的自由表面多次波。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实现数据特征尺寸的压缩,从而避免传统下采样带来的信息缺失问题。此外,它还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来扩大感受野,提高训练的保真效果。用本文算法与DnCNN网络、U-Net网络分别对不同观测系统下的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MWCNN网络能较好地分离一次波和自由表面多次波,对有效信号的保护比其它两种网络更优秀,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压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震资料 自由表面多次波 多级小波变换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MWCNN)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来志庆 韩宗珠 +2 位作者 林霖 刘明 刘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68,共4页
结合海洋地球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践,从建设背景、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及建设特色等角度介绍了该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和成果。示范中心的成功建设,有力保障了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 结合海洋地球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实践,从建设背景、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及建设特色等角度介绍了该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和成果。示范中心的成功建设,有力保障了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海洋特色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高质量支撑平台,对海洋类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也具有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示范中心 实践教学 海洋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D-PSR-MNF的海洋MT数据噪声压制方法
6
作者 徐天 罗鸣 +1 位作者 封常青 吴云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8,共17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 海洋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天然源方法,其采集的大地电磁信号具有场强微弱、易受干扰等特点.在浅水环境下,海浪运动引起的复杂强烈的感应电磁场是大地电磁信号主要干扰源,极大降低了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致使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针对这种复杂的强能量噪声,本文提出SVMD-PSR-MNF方法对其进行压制.通过连续变分模态分解(Successive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SVMD)实现噪声预估计,然后利用相空间重构(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PSR)将时间序列转化为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小噪声分离(Minimum Noise Fraction,MNF)将含噪MT数据分解为一系列MNF成分,最后通过MNF成分的选取重构实现信噪分离.针对实测数据去噪效果评价难的问题,本文基于大地电磁信号的非平稳特性和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周期性,提出基于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ACF)的去噪效果评价方法.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中.本文基于一维各向异性模型模拟连续频谱的MT信号,并采用三维随机海浪感应磁场公式合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含噪MT数据.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D-PSR-MNF方法可在压制噪声的同时较好地恢复有效信号,校正噪声导致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MT数据质量;ACF可评价海浪感应磁噪声的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海浪感应磁噪声 连续变分模态分解 相空间重构 最小噪声分离 自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海洋MT数据脉冲噪声压制方法
7
作者 徐天 罗鸣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海洋大地电磁法(MT)利用海底电磁台站(OBEM)接收天然大地电磁信号,利用阻抗张量估计方法计算视电阻率与相位,进而探测海底电性结构。OBEM产生的噪声常表现为具有特定频率特征的不规则高频脉冲,这种噪声导致受干扰频点的阻抗张量偏离真实... 海洋大地电磁法(MT)利用海底电磁台站(OBEM)接收天然大地电磁信号,利用阻抗张量估计方法计算视电阻率与相位,进而探测海底电性结构。OBEM产生的噪声常表现为具有特定频率特征的不规则高频脉冲,这种噪声导致受干扰频点的阻抗张量偏离真实值,严重影响数据解释。为降低脉冲噪声对海洋MT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该方法利用一阶差分预白降低海洋MT数据的低频能量以提高Hampel识别器的噪声识别率,在频域利用Hampel识别器识别出大地电磁四分量中的脉冲噪声所在频点,考虑到大地电磁阻抗估计的稳定性,合并四分量噪声频点并做统一的降幅处理以压制脉冲噪声,达到校正视电阻率和相位畸变的目的。为评价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的脉冲噪声压制效果,基于MT信号和脉冲噪声之间的周期性差异,利用自相关函数进行定性评价,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实测数据的噪声压制效果评价。将基于频域Hampel识别的脉冲噪声压制方法应用于合成数据和实测海洋大地电磁数据脉冲噪声压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压制海洋MT数据中的脉冲噪声,消减自相关函数曲线中噪声引起的周期峰,校正噪声引起的视电阻率和相位的畸变,提高了.MT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电磁法 脉冲噪声 Hampel识别器 自相关函数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沉积矿物学》--海洋沉积矿物学研究的里程碑
8
作者 翟世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3-913,共1页
海洋沉积矿物学研究虽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却至今没有系统全面且有一定深度的研究专著问世。陈丽蓉教授毕生致力于海洋沉积矿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于显微镜下,虽年迈而笔耕不辍,终于成就了《中国海沉积矿物学》专著的问世。该专... 海洋沉积矿物学研究虽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却至今没有系统全面且有一定深度的研究专著问世。陈丽蓉教授毕生致力于海洋沉积矿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于显微镜下,虽年迈而笔耕不辍,终于成就了《中国海沉积矿物学》专著的问世。该专著是我国建国以来中国海沉积矿物学研究的科学总结,是国内外首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区域海底矿物学的专著,其工作的系统性和学术思想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 矿物学 中国海 研究专著 里程 研究区域 学术思想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释读 被引量:69
9
作者 金秉福 林振宏 季福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6,共8页
在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示踪研究中,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存在沉积物(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以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释读,如研究元素的组成、相对含量和元素分布,元素间的比值关系,元素的组合、多元图解和配... 在海洋沉积环境和物源示踪研究中,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存在沉积物(岩)中的环境和物源信息,可以用多种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释读,如研究元素的组成、相对含量和元素分布,元素间的比值关系,元素的组合、多元图解和配分模式以及研究元素与同位素关系等。充分研究元素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行为,其多种指标可作为古环境的替代性指标,在示踪古气候、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和古海洋学事件等领域显示出有效的指示作用。冲绳海槽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冲绳海槽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与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是紧密对应的,由化学组分判识的物源在该区有陆源、生物源、火山热液源和自生源,第四纪以来冲绳海槽的沉积环境曾发生过很大的变化,是火山活动的高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物源 示踪 冲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广涛 彭俊 +2 位作者 田丽艳 韩宗珠 杨胜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6-892,共7页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 ,Nd ,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关键词 大洋 铁锰结壳 深度定年 古海洋环境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海洋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6
11
作者 张金亮 张鑫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通过对各元素的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水体基本属于正常海水。纵向上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上段的分界处古盐度最低;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沉积时期古盐度最高,可能为局限海沉积。横向上塔中北部地区盐度较高,并且盐度变化大;通过古水深分析... 通过对各元素的系统分析,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水体基本属于正常海水。纵向上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上段的分界处古盐度最低;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沉积时期古盐度最高,可能为局限海沉积。横向上塔中北部地区盐度较高,并且盐度变化大;通过古水深分析,志留系沉积时期为浅海沉积,盆地西北部为海水入口处,并通过稀土元素分析确定了沉积物的来源方向,盆地中央的沉积物具有同源性,来源于周围的沉积地层。根据化学岩石学分析,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砂岩类型比较复杂,从石英砂岩到岩屑砂岩、长石砂岩都有分布。砂岩的母岩中斜长石含量比钾长石要高,可能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2个端员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沉积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古盐度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及相关浅层气藏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进展--以黑海地区德国研究航次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军辉 姜效典 李德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5,共6页
本文根据作者在德国留学期间参与的航次、科研以及文献资料,介绍了迄今为止国际同行,尤其是德国的科研工作者在黑海地区勘探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所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勘探方法、浅地层剖面方法、旁扫声呐方... 本文根据作者在德国留学期间参与的航次、科研以及文献资料,介绍了迄今为止国际同行,尤其是德国的科研工作者在黑海地区勘探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所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勘探方法、浅地层剖面方法、旁扫声呐方法、多波束测深方法以及卫星成像海面调查方法,这些常用及最新的方法技术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借此,可以为中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工作以及勘探方法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物理勘探 黑海 浅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昌岭 陈敏 业渝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在生成过程中会引起周围沉积物孔隙水中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这些异常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标志。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 模拟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过程, 对海水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在生成过程中会引起周围沉积物孔隙水中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这些异常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重要标志。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 模拟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过程, 对海水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 水合物的生成对各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压力越大, 耗气量越大, 生成水合物的量就大、纯度高, 其排盐效应也较强, 导致海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高, 而水合物中离子含量却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异常 离子浓度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许淑梅 张晓东 +1 位作者 翟世奎 卢海建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3期11-18,共8页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Re、Cd、Mo、U、V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其中包括海洋沉积物中RSE的来源、RSE在缺氧和无氧海区的沉淀富集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RSE研究氧化还原环境时...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Re、Cd、Mo、U、V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其中包括海洋沉积物中RSE的来源、RSE在缺氧和无氧海区的沉淀富集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RSE研究氧化还原环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RSE的沉淀富集机制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对底层海水的溶解氧浓度敏感。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呈溶解态稳定存在,而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容易发生还原。②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经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受缺氧程度不同的制约,海水中呈溶解态的RSE依次在沉积物中沉淀,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③持续还原条件下,RSE在沉积物中稳定存在;受氧化作用后,容易在沉积物中发生二次迁移和重新富集。不同的RSE其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在氧化还原序列中的位置不同,Re在U之后Mo之前发生还原。因此,RSE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不同富集特征和富集程度可作为还原程度指标研究底层海水的缺氧程度和底质的氧化还原环境。研究RSE的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必须对RSE陆源碎屑来源组分进行剔除,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还原沉积区发生氧化后,RSE在沉积物中会发生重新迁移和二次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地球化学行为 环境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海洋黑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翠梅 王楠 +3 位作者 刘景昱 王益鹏 郑广金 包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9,共12页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质混合物。由于黑碳含碳量高,具有芳构化的分子结构,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黑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分。虽然近年来有关黑碳的性质以及黑碳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通量及储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厘清其源汇过程,探讨黑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初步梳理了全球黑碳循环的路径、通量、时间尺度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海洋黑碳源汇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及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海洋沉积物是黑碳的巨大储库,储量达569~1380 Pg,黑碳可在海洋沉积物中持续存在数千年,符合当前“碳中和”背景下“有效碳汇”长周转时间这一重要条件;同时,黑碳在环境中的周转循环时间一般长于生物质碳,对全球变暖具有负反馈效应。因此,黑碳入海沉积是一种有效的海洋碳增汇和碳封存手段,可能是实施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与评估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在“碳中和”领域的战略价值和气候意义,认为在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应积极调控生物质燃烧成因的黑碳的生产源头,优化黑碳入海沉积路径和埋藏海域,充分发挥黑碳在海洋负排放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海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黑碳 源汇过程 地质碳汇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拖缆与海底节点资料联合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3
16
作者 时新宇 杨华臣 张建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8-1068,共11页
全波形反演(FWI)能够建立地下介质的高精度速度模型。受检波器制约,海洋拖缆资料通常缺少可靠的低频成分,因此基于拖缆资料的FWI容易发生周期跳跃,导致目标函数收敛于局部极值。海底节点(OBN)资料含有比拖缆资料更丰富的低频成分,联合使... 全波形反演(FWI)能够建立地下介质的高精度速度模型。受检波器制约,海洋拖缆资料通常缺少可靠的低频成分,因此基于拖缆资料的FWI容易发生周期跳跃,导致目标函数收敛于局部极值。海底节点(OBN)资料含有比拖缆资料更丰富的低频成分,联合使用OBN资料与拖缆资料进行波形反演,能够弥补低频缺失问题。然而,拖缆资料与OBN资料的震源子波不同,而波形反演结果受震源子波的严重约束。为此,提出一种不依赖震源子波的拖缆与OBN资料联合波形反演方法。在构建目标函数时将模拟数据和观测数据分别与对方的平均道进行褶积,以消除联合波形反演中的震源子波误差,达到不依赖震源子波的反演效果。使用Marmousi模型合成的拖缆资料与OBN资料进行了模型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形反演 低频 拖缆 海底节点 不依赖震源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次油气层探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航宇 刘颖 刘梦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8,共12页
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法在海洋油气开发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常用于油气层识别及辅助定位。海洋油气勘探中,主油气层附近往往存在次油气层,不易进行区分。在油气开采监测时,利用时移可控源电磁法检测次油气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勘探... 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法在海洋油气开发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常用于油气层识别及辅助定位。海洋油气勘探中,主油气层附近往往存在次油气层,不易进行区分。在油气开采监测时,利用时移可控源电磁法检测次油气层,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效率。首先,开展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的二维正演模拟,对次油气层不同厚度、相较于主油气层的不同位置及不同距离、主油气层不同埋深的多种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正演电磁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然后,根据归一化振幅差异分析次油气层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最后,采用OCCAM反演,对不同开采情况下的简单油气模型和复杂地质情况下的油气模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随着开采过程的进行,次油气层的响应逐渐清晰,为海洋油气开采监测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采监测 仿真模拟 电磁场 二维反演 时移电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TI介质海洋CSEM和MT数据联合反演的黄海海相残留盆地深部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鸣 裴建新 +1 位作者 段双敏 吴志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3-1865,共13页
黄海海相残留盆地因其地层结构和深部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一直是我国海洋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重点,虽然针对该研究区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调查,但由于高速碳酸盐岩层对地震波存在着一定的屏蔽作用,致使该海域深部地震资料品质受到较大... 黄海海相残留盆地因其地层结构和深部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一直是我国海洋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重点,虽然针对该研究区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调查,但由于高速碳酸盐岩层对地震波存在着一定的屏蔽作用,致使该海域深部地震资料品质受到较大影响.海洋电磁法不受高速屏蔽层影响,有利于获得高速屏蔽层内部及其下方的深部结构信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和海洋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eric,MT)能够提供海底电性结构的互补信息,较于单一的电磁方法,二者联合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海底电性分布.本文提出了基于乘积目标函数的层状垂直各向异性(Vertical anisotropic,VTI)介质海洋可控源电磁和大地电磁资料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在迭代过程中根据数据的拟合情况自适应调整CSEM和MT数据的权重和正则化因子的权重,反演参数包括海底介质的横向电阻率、垂向电阻率和地层厚度.以南黄海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例,建立浅水环境地电模型,并结合浅水环境的高噪声背景特点进行合成数据模型测试及分析.将本文所提出算法应用于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南黄海实测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较于单独的海洋CSEM和MT反演,联合反演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重构海底地层的电性分布,提高对海底地层各向异性电阻率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各向异性 联合反演 CSEM MT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动态调整的异常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秀娟 王文录 +5 位作者 靳佳澎 周吉林 匡増桂 胡高伟 张正一 李三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1-2556,共16页
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BSRs)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深度的重要标识,已在全球多个海域研究中发现了千年时间尺度上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动态调整,地震剖面上的典型表征是存在多种类型BSR及埋深变化。本文对比分析全球... 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BSRs)是指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深度的重要标识,已在全球多个海域研究中发现了千年时间尺度上天然气水合物系统的动态调整,地震剖面上的典型表征是存在多种类型BSR及埋深变化。本文对比分析全球典型海域BSR的地震反射特征及测井响应差异,提出BSR调整及发育的主控因素为:①冰期—间冰期旋回、快速沉积、逆冲-褶皱与基底隆升,导致稳定带底界或BSR发生调整;②构造活动释放的热流体导致BSR上移;③海底侵蚀作用、地层超压,导致BSR下移等;④重烃气体形成Ⅱ型水合物,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下部出现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层;⑤合适温度条件下细粒沉积物发生矿物相变,形成与水合物无关的双BSR;⑥局部热异常会导致同一水平地层从含天然气水合物向游离气变化,横向上出现极性反转,无BSR调整。不同因素导致的稳定带底界调整,会伴随着水合物的形成—分解—再形成的动态变化,导致地层内水合物-游离气-水的三相共存,同时伴随着多层游离气的复杂分布,在地震剖面上呈现出多种类型BSR,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复杂性及其与游离气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游离气 BSR 三相共存 动态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早寒武世氮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20
作者 宋颖 刘宇 +3 位作者 向庭弘 周小琳 曹光耀 张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2053,共12页
【目的】早寒武世生物大爆发通常被认为与硝酸盐浓度增加有关,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该时期硝酸盐浓度无明显变化。为查明硝酸盐对生物大爆发的影响,重建了这一时期古海洋环境与氮循环特征。【方法】以扬子东南缘斜坡区钻孔岩心(ZK0202井)为... 【目的】早寒武世生物大爆发通常被认为与硝酸盐浓度增加有关,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该时期硝酸盐浓度无明显变化。为查明硝酸盐对生物大爆发的影响,重建了这一时期古海洋环境与氮循环特征。【方法】以扬子东南缘斜坡区钻孔岩心(ZK0202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氮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早寒武幸运阶—第二阶中期(>526 Ma)古海洋以深化变层的分层海洋为特征,同期固氮和反硝化作用都有发育,以固氮作用为主。第二阶晚期—第三阶早期(ca.526~518 Ma)古海洋以强烈缺氧硫化为特征,固氮作用是最重要的氮循环途径。第三阶中晚期(<518 Ma)古海洋以次氧化—氧化为主,固氮作用依然发育。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化可能与海平面变化及热液作用引起的高初级生产力有关,而持续的固氮作用显示了同期硝酸盐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硝酸盐的多寡或许不是生物大爆发的主控因素,海洋氧化和丰富的食物链底层生物可能是生物大爆发的重要诱因。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华南扬子东南缘早寒武世斜坡区古海洋环境与氮循环的研究程度,为正确认识该时期生物—环境协同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氧化还原 氮循环 生物大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