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
被引量:
27
1
作者
张苏平
杨育强
+1 位作者
王新功
魏建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根据2005~2006年青岛气象台逐日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低层大气湍流混合高度、湍流混合强度和温度层结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其与黄海海雾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层结、湍流强度和高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根据2005~2006年青岛气象台逐日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低层大气湍流混合高度、湍流混合强度和温度层结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其与黄海海雾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层结、湍流强度和高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些变化与海雾的季节变化密切关联。春、夏季节湍流强度较强,湍流混合高度相对较低,有利于近海面的凝结水汽在低空聚集而形成雾。雾季典型的层结结构是"上稳下湍",即:近地(海)面至150 m左右为条件性不稳定,其上方为大约400 m厚的稳定层。盛雾期稳定层的稳定性减弱,湍流强度加强。另外,黄海雾季由7月最盛到8月突然结束,与东海雾季逐渐结束明显不同。8月黄海终雾期迅速的原因与风向的突然转变有关。偏东风为整个黄海带来较冷的空气,使条件性不稳定发展,雾季终止。风向的突然转变与区域性海陆热性质差异和大尺度背景环流的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季节变化
层结
湍流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区域海表面温度特征与海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国胜
徐青
+2 位作者
程永存
张苏平
王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60,共6页
为了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爆发年其耦合作用迅速消亡是否由海流异常引起,利用1958—2007年热带印度洋月均海表面温度(SST)和海流数据,分析IOD的主要特征,并探讨IOD与ENSO和海流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及...
为了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爆发年其耦合作用迅速消亡是否由海流异常引起,利用1958—2007年热带印度洋月均海表面温度(SST)和海流数据,分析IOD的主要特征,并探讨IOD与ENSO和海流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及其经Hilber-t Huang变换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与南方涛动指数(SOI)的相关性分析,指出IOD与ENSO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表现出准2a周期振荡的IMF-3与ENSO相关性最好。通过对IOD爆发年DMI的进一步分析,证实IOD具有季节锁相的重要特征,并探讨该季节变化与海流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流异常在热带印度洋SST的耦合振荡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它可能不是引起IOD迅速消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印度洋偶极子
SST
ENSO
海流异常
Hilber-tHuang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
被引量:
27
1
作者
张苏平
杨育强
王新功
魏建苏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及气候实验室
和物理
海洋
教育重点
实验室
青岛市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台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AA09Z149)
国家公益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70603)资助
文摘
根据2005~2006年青岛气象台逐日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低层大气湍流混合高度、湍流混合强度和温度层结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其与黄海海雾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层结、湍流强度和高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些变化与海雾的季节变化密切关联。春、夏季节湍流强度较强,湍流混合高度相对较低,有利于近海面的凝结水汽在低空聚集而形成雾。雾季典型的层结结构是"上稳下湍",即:近地(海)面至150 m左右为条件性不稳定,其上方为大约400 m厚的稳定层。盛雾期稳定层的稳定性减弱,湍流强度加强。另外,黄海雾季由7月最盛到8月突然结束,与东海雾季逐渐结束明显不同。8月黄海终雾期迅速的原因与风向的突然转变有关。偏东风为整个黄海带来较冷的空气,使条件性不稳定发展,雾季终止。风向的突然转变与区域性海陆热性质差异和大尺度背景环流的调整有关。
关键词
海雾
季节变化
层结
湍流
黄海
Keywords
sea fog
seasonal variation
stratification
turbulence
the Yellow Sea
分类号
P468.0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区域海表面温度特征与海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国胜
徐青
程永存
张苏平
王蕾
机构
河海
大学
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河海
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丹麦技术
大学
国家空间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及气候实验室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108)
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13)
+1 种基金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OED1104)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OUC-SRTP0711010104)
文摘
为了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爆发年其耦合作用迅速消亡是否由海流异常引起,利用1958—2007年热带印度洋月均海表面温度(SST)和海流数据,分析IOD的主要特征,并探讨IOD与ENSO和海流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及其经Hilber-t Huang变换后得到的固有模态函数(IMF)与南方涛动指数(SOI)的相关性分析,指出IOD与ENSO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表现出准2a周期振荡的IMF-3与ENSO相关性最好。通过对IOD爆发年DMI的进一步分析,证实IOD具有季节锁相的重要特征,并探讨该季节变化与海流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海流异常在热带印度洋SST的耦合振荡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它可能不是引起IOD迅速消亡的原因。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印度洋偶极子
SST
ENSO
海流异常
Hilber-tHuang变换
Keywords
tropical Indian Ocean
Indian Ocean dipole
SST
ENSO
ocean current anomaly
Hilbert-Huang transform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层大气季节变化及与黄海雾季的关系
张苏平
杨育强
王新功
魏建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区域海表面温度特征与海流相关性分析
张国胜
徐青
程永存
张苏平
王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