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岸大学生学习绩效比较研究——以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义守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洋 翟田雨 王刚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81,共5页
本文在构建大学生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义守大学为例,对两岸大学生学习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大陆地区大学生学习绩效状况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互... 本文在构建大学生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海洋大学和台湾义守大学为例,对两岸大学生学习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大陆地区大学生学习绩效状况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互动、学习产出方面与台湾地区大学生均存在着一定差距。进而基于此,提出了提升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绩效 评价 比较 两岸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的政策文献综合量化研究——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为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吴宾 杨一民 娄成武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137,共7页
[目的/意义]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是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重要的分析范式,两大范式的综合研究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体系。然而,在公共政策学尤其是量化政策研究领域中,两大范式的综合研究鲜有探索。文章吸取该综合研... [目的/意义]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是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重要的分析范式,两大范式的综合研究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体系。然而,在公共政策学尤其是量化政策研究领域中,两大范式的综合研究鲜有探索。文章吸取该综合研究思想,构建政策文献综合量化研究方法,有助于推进政策研究的科学化。[方法/过程]以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为例,从发文时间、主题词与发文机构三方面进行政策文献外部属性分析,基于政策工具展开文献内部语义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发展历经三个时期;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是政策关注焦点;政策颁布部门之间呈现协作型府际关系与跟随型府际关系并存的态势;政策工具结构不尽合理。研究表明,基于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的政策文献综合量化研究,可以判断政策变迁路径,明晰政策意图,识别政策主体合作模式,观测政策工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内容分析法 海洋工程装备 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 政策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琪 丛冬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67,共6页
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主体,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以及若干涉海部门,政府间横向关系复杂,鉴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各主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目标。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因此,良好... 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主体,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以及若干涉海部门,政府间横向关系复杂,鉴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各主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目标。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因此,良好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在海洋区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首先对海洋环境区域管理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的概念予以界定,并对内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管理的政府间横向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体现为合作与自然无关联状态并存,涉海部门间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结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横向政府间存在不协调问题。构建我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政府横向协调机制应制定约束各政府主体的契约,健全跨行政区以及行政区内跨部门的组织机构,并从信息沟通、协商和利益分享与补偿三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区域管理 政府横向关系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英杰 董莹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18,共3页
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海洋保护环境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立法不足和执法不严等;并提出通过加快立法,提高立法技术、明确各部门职责等完善法律体系的对策。从而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 法律体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争端对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曹文振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大战略的根本要求和保障。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海洋强国建设规划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走上海洋争霸的老路,... 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大战略的根本要求和保障。当务之急是制定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海洋强国建设规划和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走上海洋争霸的老路,不会重蹈历史上海陆复合型国家发展海权失败的覆辙。海权与陆权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既要发展强大的海权,也要具有强大的陆权,二者不可偏废。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使中国有条件实现海路兼备、全面综合协调发展。我国与周边邻国存在黄海、东海、南海划界和岛屿争端,情况非常复杂。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和实现中国梦的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战略 和平发展 中国梦 海陆兼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环境拐点估算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印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4,共8页
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切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环境领域规制政策也日趋严厉。陆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各个侧面相继得到了证实。海洋环境是否也呈现了类似的形态?利用并整理《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中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切和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环境领域规制政策也日趋严厉。陆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各个侧面相继得到了证实。海洋环境是否也呈现了类似的形态?利用并整理《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数据,形成了11年的时间序列,选取了四个典型海洋环境指标(劣于第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亚健康生态系统占比、七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化学需氧量以及重金属砷的排放量、海洋赤潮灾害次数及其发生面积),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发现:(1)从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个体指标而言,如生态系统亚健康占比、劣于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态,且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同时,印证了海洋环境拐点发生的区间为人均GDP 6 000~8 000美元。(2)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个体指标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亦呈现明显的EKC形态,但其相关性相比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而言,强度上并不具有显著性。一方面说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海洋经济的份额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少,中国还不是一个海洋经济大国;从另外一方面也证实海洋环境污染源绝大多数来自陆地。(3)衡量海洋环境质量的其他指标,如年发生的赤潮次数与面积、典型河流入海口化学需氧量、重金属排放量拐点形态不明确,一些指标还呈现"正U型",说明部分海洋环境指标还在恶化之中,海洋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被引量:5
7
作者 贺鉴 宫高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有关漏洞,竞相抢占各种海洋权益。我国适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全球国际形势大变革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权益 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视野下的泰国克拉运河修建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曹文振 黄微滋 《亚非纵横》 2015年第5期67-83,127,共17页
泰国的克拉地峡运河修建方案是泰国自古以来就意图实施的重大工程,若其开通后可使印度洋至太平洋间航行路程至少缩短1200公里,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巨大经济和政治影响。克拉运河的修建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得到了不少东... 泰国的克拉地峡运河修建方案是泰国自古以来就意图实施的重大工程,若其开通后可使印度洋至太平洋间航行路程至少缩短1200公里,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巨大经济和政治影响。克拉运河的修建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得到了不少东亚国家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内外阻力。对于中国而言,克拉运河的开通,一可以缓解能源进口的"马六甲困境",二可以有助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两洋战略"实施,并对中国推行海洋强国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国应积极参与克拉运河修建,同时还应高度关注影响运河修建的美、印、日等外部干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运河 “马六甲困境” “两洋战略” 海洋强国战略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环境治理政策的概览、变迁及演进趋势——基于1982—2015年161项政策文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许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应对海洋经济持续开发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自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及各个海洋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治理政策,成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海洋环境治理政策体系的...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应对海洋经济持续开发带来的海洋环境问题,自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中国中央政府及各个海洋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治理政策,成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海洋环境治理政策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实践效果直接影响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政策体系的变迁之路,整体性描绘政策体系全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1982—2015年中国国家层面出台的海洋环境治理政策文件为分析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共词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总结出科学、客观、真实的政策变迁特点。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将海洋环境治理政策变迁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82—1995年的政策起始阶段,1996—2005年政策的平稳执行阶段,2006—2011年政策的深化调整阶段,2012—2015年政策的战略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的政策变迁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再将政策变迁过程中展现的直观特点代入到公共政策分析框架内,可以提取出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即政策理念从"问题导向型"向"多元协同型"转变,政策结构从"简单松散型"发展为"系统紧密型",政策过程和决策关注点逐渐向"后决策阶段"迁移。最后,提出未来的海洋环境治理政策内容应该更加侧重制度供给,建立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多元的政策工具选择使用模式并且推动政策工具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治理 海洋环境政策 政策变迁 政策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渔业争端案例分析、 制度检视及中国因应
10
作者 王传良 艾汇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0,共9页
气候变化导致国家之间海洋渔业资源分配、捕捞、管制等争端日益加剧和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天然的妥协性使其难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海洋渔业争端,亟需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海洋渔业争端解决制度。中国积极参与适应和解决气候变... 气候变化导致国家之间海洋渔业资源分配、捕捞、管制等争端日益加剧和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天然的妥协性使其难以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种海洋渔业争端,亟需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海洋渔业争端解决制度。中国积极参与适应和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渔业争端,对推动全球渔业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渔业争端解决制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软实力提升的中国新型海洋智库建设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琪 高文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6,共7页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当前,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既无具体指标,也无统一规范海洋强国的定...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如何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当前,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既无具体指标,也无统一规范海洋强国的定义或概念,对于海洋强国建设的探讨,也因此而显得格外丰富和多角度。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丰富和多角度,才能让我们在探索中逐渐找到清晰的进路。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对于邓小平的海洋战略思想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海洋战略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海洋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同时,我们对于新时期我国海洋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途径进行了研究。另外,对于"制海权"含义的重新解读,可丰富我们对于海洋权益维护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软实力 资源 影响力 中国南海 智库建设 海洋研究 海洋事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C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研究——兼论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惠荣 刘晓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共5页
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组织,其对亚太地区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APEC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形成完善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建立一种自愿协商基础上的海洋环境与... 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组织,其对亚太地区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APEC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形成完善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建立一种自愿协商基础上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争端解决机制。作为APEC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以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为基础和前提,在参与APEC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务尤其是参与制定区域统一环境保护规范和区域共同行动计划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C 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 中国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南中国海生态保护多边合作机制之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管松 徐祥民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3,共7页
南中国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衰退程度,已使得建立南中国海生态保护多边合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相关国际法义务、国际关系理论和南中国海局势的最新进展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冲破主权争端的阻碍,建立南中国海生态保护多边合作机制。制... 南中国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衰退程度,已使得建立南中国海生态保护多边合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相关国际法义务、国际关系理论和南中国海局势的最新进展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冲破主权争端的阻碍,建立南中国海生态保护多边合作机制。制定内容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区域性公约是建立该机制的有效途径。该公约应对主权效力具有零影响力,通过设立以规则为基础的保护措施和合作机制,达到维护南海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增进南海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的目的。该公约应适用于整个南中国海,包括争议海域和非争议海域,以缔约国大会作为该合作机制的决策机构,将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合作列为重要内容,以建立"南海海洋保护区名单"和"南海濒危物种名单"为主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生态保护 多边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进展、困境与中国的参与 被引量:27
14
作者 崔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9-90,共12页
海洋塑料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球海洋治理中的新兴议题,对这一问题的治理需要坚持科学路径与政策路径相结合。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已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措施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归纳为多条有益的... 海洋塑料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球海洋治理中的新兴议题,对这一问题的治理需要坚持科学路径与政策路径相结合。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已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措施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归纳为多条有益的治理经验而推广应用。然而,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也在认知、科学、政治等维度面临着多重困境。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一员,中国应以践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为角色定位,立足自身、强化周边、带动全球,为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作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塑料垃圾 进展 经验 困境 中国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防治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立法之基本原则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佳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92,共5页
中国沿海地区饱受海洋外来物种入侵之痛。传统环境侵权理论无法救济海洋入侵种造成的除人身或财产利益损害之外的生态损害,而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又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统一技术标准缺乏、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的缺陷,因此有必要通过防治... 中国沿海地区饱受海洋外来物种入侵之痛。传统环境侵权理论无法救济海洋入侵种造成的除人身或财产利益损害之外的生态损害,而中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又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统一技术标准缺乏、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的缺陷,因此有必要通过防治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来有效遏制海洋入侵种造成的损失。风险预防原则、扩大化解释的污染者付费原则、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全程管理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应成为中国防治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入侵种 中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消融背景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的解释和适用争议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培清 宋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8,共13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34条是关于北极航道的重要国际法规则。《公约》第234条基于当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目标,赋予了北冰洋沿海国管理北极水域航行的权力。该条款作为平衡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34条是关于北极航道的重要国际法规则。《公约》第234条基于当时条件下的环境保护目标,赋予了北冰洋沿海国管理北极水域航行的权力。该条款作为平衡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益的产物,其模糊的用语为沿海国随意扩大自身的管辖权创造了空间。海冰消融和北极航行的增加会改变沿海国海洋环境保护利益和国际航行一般利益的平衡,对《公约》第234条的法律解释和适用产生冲击,这一冲击也暴露了北极航道航行面临的根本障碍、利益博弈和主要矛盾,带给中国深入参与北极航道治理乃至更广泛的北极治理以启示。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是中国拓展在北极航道上影响力的基础,通过与航道沿岸国尤其是俄罗斯的合作推动北极航道可持续利用是中国参与北极航行事务的重要路径,推动建立北极航道合作组织是中国促进北极航道开放发展的可为之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消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 北极航道 俄罗斯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诉源治理的模式演变及经验反思
17
作者 李勤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1,共10页
中国传统国家起源观认为,国家出现前人类社会处在纠纷不断的混乱状况,国家产生是为结束这种状况,这奠定了传统诉源治理的观念基础。从先秦到秦,秦制建立了中央主导型的诉源治理模式,取代了早先宗族主导的诉源治理模式。汉代以后,地方在... 中国传统国家起源观认为,国家出现前人类社会处在纠纷不断的混乱状况,国家产生是为结束这种状况,这奠定了传统诉源治理的观念基础。从先秦到秦,秦制建立了中央主导型的诉源治理模式,取代了早先宗族主导的诉源治理模式。汉代以后,地方在诉源治理中的自主性变强,形成地方有限自主的诉源治理模式。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家庭、宗族、士绅以及宗教等多种力量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多元参与的诉源治理模式得到发展。中国传统诉源治理模式的演变表明,只有在宏观上准确认识诉源治理在政治体制的地位,在微观上有针对性地发挥不同层面的治理力量,从当前社会的实际状况出发对传统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吸收传统诉源治理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国家起源 中央主导 地方有限自主 多元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建议的国际法效力形成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6条第8款的解释和适用争议研究
18
作者 张志军 毛政凯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1,共7页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6条第8款关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建议性质和国际法效力的规定存在模糊性,这在沿海国划定外大陆架界限的实践中引发了争议。首先,委员会建议是沿海国划定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必要前提;其次,在依据科学标准确定的精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6条第8款关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建议性质和国际法效力的规定存在模糊性,这在沿海国划定外大陆架界限的实践中引发了争议。首先,委员会建议是沿海国划定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必要前提;其次,在依据科学标准确定的精确界线之下,沿海国并不存在自由划定外大陆架界限的空间;再次,沿海国不以委员会建议为基础划界实际上是对国际法义务的违反,沿海国不同意委员会建议时应当提交修订划界案或新划界案,而非通过国内程序擅自划界。为避免沿海国不合理的外大陆架划界主张对他国海洋权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造成损害,应通过扩大沿海国划界案和委员会建议的公开范围,规范委员会与提案国、利益相关国之间的信息互动等措施完善委员会建议的国际法效力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200海里外大陆架 海洋划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保护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的理论逻辑与规范构造
19
作者 刘卫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6,共16页
将海岸带保护以专节的形式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的海洋生态保护专章,既是海岸带独立保护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对陆海生态环境实施统筹保护的国家战略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之一。目前,我国尚无国家层面的单行法对海岸... 将海岸带保护以专节的形式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的海洋生态保护专章,既是海岸带独立保护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对陆海生态环境实施统筹保护的国家战略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之一。目前,我国尚无国家层面的单行法对海岸带保护作集中系统规定,海岸带保护的规定主要分散在相关单行法、地方性立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中。鉴于此,生态环境法典中的海岸带保护专节应当对现有海岸带保护相关规定进行整合、集成、更新,使之体系化,并运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法典编纂技术,使之系统融入生态保护编的海洋生态保护专章,实现海岸带保护独立化、体系化的法典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保护 海洋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编 生态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善治为目标的北极合作法律规则体系研究——中国有效参与的视角 被引量:17
20
作者 白佳玉 王晨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6,共20页
善治作为北极治理的最高标准,对未来北极合作法律规则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善治的应然要求,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海洋权益将逐渐从对立走向统一,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将更加普遍,未来北极合作法律规则将呈现出软硬法混合的治... 善治作为北极治理的最高标准,对未来北极合作法律规则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善治的应然要求,各国在北极地区的海洋权益将逐渐从对立走向统一,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合作将更加普遍,未来北极合作法律规则将呈现出软硬法混合的治理模式。而实然状态的北极合作法律规则体系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维护不足,合作虽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有效实施,未能全面解决北极问题,北极善治任重道远。中国作为北极重要的利益攸关国,需要在北极合作法律规则体系从实然到应然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机遇,拓展与北极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提高参与北极治理的话语权,从而促进北极善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合作 法律规则 软法 北极利益攸关国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