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
朱自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2
|
从海神信仰看中国古代的海洋观念 |
朱建君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3
|
王苹电影叙事范式再解读——兼及新中国30年电影 |
马春花
韩琛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问题 |
杨自俭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6
|
|
5
|
艾辛多夫自然诗的中国阐释 |
刘润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文学性和市场化的双重典范——都市传媒视野下的《阿Q正传》 |
郭秀兰
徐妍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精神生态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
温奉桥
李萌羽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
|
8
|
大乐与天地同和——论《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神髓 |
薛永武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9
|
论当代小说中的童年回忆叙事及其视角转换 |
何卫青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0
|
翻译学研究的返祖模式 |
杨自俭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1
|
“意淫”观和《红楼梦》性描写的以诗写小说本质 |
薛海燕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2
|
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 |
冷卫国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3
|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建构 |
刘爽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4
|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标点符号用法特征分析 |
郭丽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5
|
作为“技术”的电影叙事结构解析——以《不见不散》为例 |
牛月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6
|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问题 |
杨自俭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0
|
|
17
|
歌德自然诗初探 |
刘润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8
|
“文章西汉两司马”的赋学批评 |
冷卫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9
|
由以美导善看“唯乐不可以为伪” |
薛永武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0
|
从《亨利·亚当斯的教育》看美国文化变迁 |
刘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