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初步设计阶段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桑松 林焰 纪卓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38-1241,共4页
提出了用于辅助船舶设计者在获取船型要素信息量有限情况下 ,进行船型方案优选决策的支持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和模型 .将该系统应用于某实船船型方案优选决策 ,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此外 ,对未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船舶初步设计中... 提出了用于辅助船舶设计者在获取船型要素信息量有限情况下 ,进行船型方案优选决策的支持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和模型 .将该系统应用于某实船船型方案优选决策 ,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此外 ,对未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船舶初步设计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保成 贾志刚 +1 位作者 于喆昌 赵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7-393,共7页
为分析偏航失稳机理,以某小型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偏航扭转振动模型,分析得到了偏航失稳的条件;通过建立该风力机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强迫振动分析,研究风力机偏航速度、塔架扭转刚度和偏航阻力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 为分析偏航失稳机理,以某小型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偏航扭转振动模型,分析得到了偏航失稳的条件;通过建立该风力机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强迫振动分析,研究风力机偏航速度、塔架扭转刚度和偏航阻力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航速度对其偏航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增加塔架扭转刚度能显著改善偏航振动响应,而施加偏航阻力并不能有效降低小型风力机偏航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结构动力学 振动分析 偏航系统 塔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耦合式风-波互补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商继昌 邓子伟 +1 位作者 王博涵 张保成 《中国海洋平台》 2023年第6期11-16,28,共7页
针对海上风-波互补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不稳定、耦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差速齿轮机构进行风能-波浪能两种能量耦合的方案。以发电功率20 kW为设计目标,对该方案中的差速齿轮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建立该差速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方程,采用... 针对海上风-波互补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不稳定、耦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差速齿轮机构进行风能-波浪能两种能量耦合的方案。以发电功率20 kW为设计目标,对该方案中的差速齿轮机构进行结构设计,建立该差速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方程,采用AMESim二次开发平台创建该差速齿轮机构的子模型,构建风-波互补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实现耦合发电系统功率的平稳输出。平均发电功率为18.4 kW,发电效率为92%,与2个系统独立发电相比效率提高7.5个百分点,为风-波互补发电系统能量的高效耦合提供一套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波互补 能量耦合 差速齿轮 AME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底结构优化及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满思伟 张保成 +1 位作者 马翠贞 刘广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安装基座隔振性能分析,建立其所在位置的基础结构(双层底结构)有限元模型,以点群加速度响应最大幅值处的振级落差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双层底结构进行开孔、开孔与加筋两种方案的拓扑优化,并与原始结构减振效果进行对... 针对海洋平台安装基座隔振性能分析,建立其所在位置的基础结构(双层底结构)有限元模型,以点群加速度响应最大幅值处的振级落差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双层底结构进行开孔、开孔与加筋两种方案的拓扑优化,并与原始结构减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开展试验验证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基座振级落差较原始基座提升3.41 dB,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5.2%。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优化结果可靠,优化后减振效果明显。对基座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层底结构 振动响应 拓扑优化 减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结构多模态动力吸振设计方法
5
作者 彭磊 邓子伟 +2 位作者 刘鹏 孙启航 张保成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1期1-8,16,共9页
针对海洋平台动力吸振研究中存在的多模态耦合振动吸振效果差的问题,研究抑制平台板结构振动的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以薄板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薄板与动力吸振器的数学模型,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的选择问题,讨论在离散模态和密集模态... 针对海洋平台动力吸振研究中存在的多模态耦合振动吸振效果差的问题,研究抑制平台板结构振动的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以薄板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薄板与动力吸振器的数学模型,分析动力吸振器质量比的选择问题,讨论在离散模态和密集模态两种情况下动力吸振器的最佳安装位置,给出动力吸振器阻尼比和频率比的优化设计公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平台板结构动力吸振方法。以一个舱室仿真模型为应用对象,对参与舱壁振动的5阶模态进行振动控制,减振效果最高为92.2%。对动力吸振器进行补正设计后,针对第一、第五阶模态的减振效果分别提升0.9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上述结果验证了平台板结构动力吸振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海洋平台的振动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板结构 动力吸振器 多模态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μC/GUI的嵌入式图形界面设计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滨 刘兵 赵艳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8-563,共6页
μC/GUI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应用的通用图形接口软件,文章在详细介绍μC/GUI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NHC_01型彩色液晶模块的移植实例,并提供了液晶模块与ARM7内核处理器的硬件接口框图。通过分析μC/GUI的动态内存管理机制,给出了一种基于... μC/GUI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应用的通用图形接口软件,文章在详细介绍μC/GUI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NHC_01型彩色液晶模块的移植实例,并提供了液晶模块与ARM7内核处理器的硬件接口框图。通过分析μC/GUI的动态内存管理机制,给出了一种基于窗口的嵌入式通用图形界面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C/GUI ARM7 窗口管理 动态内存 消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C/GUI在MSG19264液晶上的移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滨 王琦 刘丽丽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共4页
介绍在MSP430F149单片机上移植滋C/GUI到MSG19264液晶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滋C/GUI移植的原理以及在移植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ΜC/GUI MSG19264 单片机 移植 图形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索策略改进的波束形成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穆为磊 曲文声 +2 位作者 刘贵杰 邹振兴 刘鹏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8-304,共7页
针对传统时差方法定位精度低和波束形成方法定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波束形成算法的海洋平台损伤定位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待搜索区域坐标进行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快速... 针对传统时差方法定位精度低和波束形成方法定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波束形成算法的海洋平台损伤定位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待搜索区域坐标进行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快速搜索损伤位置坐标。实验证明,与时差定位算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定位误差降低了50%;与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本文方法的运算时间减少了53%。因此,本文方法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对海洋平台损伤的实时监测和定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波束形成 遗传算法 损伤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自动配料车的动力特性分析
9
作者 梁萧 王树杰 陆建辉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24-26,共3页
针对青岛某厂对自动进料车的实际需要以及现有设备的缺点与不足,构思出一种新型自动配料车。主要通过理论的计算、编程、优化及设计,推导出该自动配料车工作时离散、质量较大的颗粒原料下落到配料车时配料车的振动特性方程。并根据现有... 针对青岛某厂对自动进料车的实际需要以及现有设备的缺点与不足,构思出一种新型自动配料车。主要通过理论的计算、编程、优化及设计,推导出该自动配料车工作时离散、质量较大的颗粒原料下落到配料车时配料车的振动特性方程。并根据现有的原料及配料车的参数要求通过计算机编程对配料车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自动进料车 刚度 阻尼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关节压力驱动柔性仿生机器鱼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教柳 张保成 +1 位作者 张开升 赵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7-827,共11页
为研究设计一种柔软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型仿生机器鱼,模仿鲨鱼外形及鲔科鱼类的游动姿态,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压柔性驱动结构的仿生机器鱼.针对单关节液压驱动柔性机器鱼存在其C型摆动姿态不符合鲔科鱼类摆动规律的问题,采用两关节液... 为研究设计一种柔软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型仿生机器鱼,模仿鲨鱼外形及鲔科鱼类的游动姿态,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压柔性驱动结构的仿生机器鱼.针对单关节液压驱动柔性机器鱼存在其C型摆动姿态不符合鲔科鱼类摆动规律的问题,采用两关节液压柔性驱动模拟鱼类S型摆动,并根据液压柔性驱动器原理设计仿生鱼的内部结构.依据理论波动方程确定机器鱼的摆动幅值,借助数值模拟计算施加在柔性驱动器内部的压强载荷大小,并分析计算液压柔性驱动器的驱动效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仿生鱼在流体中的自主游动过程,并将两关节机器鱼与单关节机器鱼的自主巡游过程进行对比仿真,获得两种机器鱼在流体中自主巡游时的运动姿态、游动速度及流场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频率与尾鳍摆幅下,两关节柔性机器鱼的巡游平均速度为0.29 BL/s(BL为鱼体体长),高于单关节机器鱼巡游平均速度0.15 BL/s,且由速度矢量图可得出两关节仿生鱼的S型摆动姿态更接近真实鱼类摆动规律,并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离散的反向卡门涡街,推进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柔性 液压 游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关键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子伟 张开升 +2 位作者 赵波 王强 张保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8-414,共7页
针对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系统Isight,提出一种漂浮平台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得到其样本点,建立一套集结构参数化设计、质量属性获取和水动力学响应计算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利... 针对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系统Isight,提出一种漂浮平台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得到其样本点,建立一套集结构参数化设计、质量属性获取和水动力学响应计算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利用水动力学软件(AQWA)计算其响应值。构建基于样本参数与响应关系的近似模型,在模型中以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横摇及纵摇响应的有义值为目标量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三浮体式平台的稳定性开展研究,发现利用该优化方法可有效加快优化流程,可为小型漂浮平台的初步方案设计和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波浪能 漂浮平台 参数化 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吸收式振荡浮子水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保成 邓子伟 +3 位作者 苗雨 赵波 王强 张开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浮体的水动力运动方程,并以该运动方程为基础对不同外形参数的浮子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单个振荡浮子在频域下的水动力性能。主要利用水动力分析软件AQWA分析浮子底部形状、直径、吃水和重心位置变化对浮子RAO、波浪激励...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浮体的水动力运动方程,并以该运动方程为基础对不同外形参数的浮子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单个振荡浮子在频域下的水动力性能。主要利用水动力分析软件AQWA分析浮子底部形状、直径、吃水和重心位置变化对浮子RAO、波浪激励力、辐射阻尼系数、附加质量等水动力参数的影响,并与最近相关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圆柱底浮子的性能较优,且相对浮子半径和阻尼的影响,浮子重心改变对于垂荡运动影响较小,相关计算结果可为浮子结构优化及阵列的分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浮子 水动力学 点吸收式 AQWA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子获能评价指标研究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凯峰 张保成 +1 位作者 苗雨 邓子伟 《中国海洋平台》 2022年第1期1-5,23,共6页
结合有义速度的定义及最优阻尼理论,推导出一种新的浮子获能能力评价指标,该指标包含浮子的水动力学响应和海浪的波谱信息,可同时表征浮子的能量俘获性能及海况的能量分布特性,更全面地反映特定海域浮子的获能性能。为验证该评价指标的... 结合有义速度的定义及最优阻尼理论,推导出一种新的浮子获能能力评价指标,该指标包含浮子的水动力学响应和海浪的波谱信息,可同时表征浮子的能量俘获性能及海况的能量分布特性,更全面地反映特定海域浮子的获能性能。为验证该评价指标的实用性,以其为目标函数,开展浮子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以新指标为目标函数进行浮子结构优化设计可提高特定海域浮子的获能能力,并可简化浮子参数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子 能量俘获 优化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C单片机及蓝牙技术的电动滑板控制器的设计
14
作者 李海宁 陈淯培 +2 位作者 钟钰琨 高鹏 黄鸿宇 《通讯世界》 2018年第6期275-278,共4页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IC16F877A单片机的电动滑板控制器。从控制电路、软件开发两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实现。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上,采用48V/250W电机及其驱动,配合压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等模块,实现了对电动滑板的...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IC16F877A单片机的电动滑板控制器。从控制电路、软件开发两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实现。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上,采用48V/250W电机及其驱动,配合压力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等模块,实现了对电动滑板的平稳启动、加减速、爬坡、失控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该设计增加了安卓控制软件,利用蓝牙通信使得控制更便捷、灵活,精确。实际使用测试表明,此滑板车的运行稳定且控制准确,其启动、调速等性能相对普通滑板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滑板 PIC16F877A 蓝牙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