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初步设计阶段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桑松 林焰 纪卓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238-1241,共4页
提出了用于辅助船舶设计者在获取船型要素信息量有限情况下 ,进行船型方案优选决策的支持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和模型 .将该系统应用于某实船船型方案优选决策 ,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此外 ,对未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船舶初步设计中... 提出了用于辅助船舶设计者在获取船型要素信息量有限情况下 ,进行船型方案优选决策的支持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和模型 .将该系统应用于某实船船型方案优选决策 ,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此外 ,对未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船舶初步设计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保成 贾志刚 +1 位作者 于喆昌 赵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7-393,共7页
为分析偏航失稳机理,以某小型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偏航扭转振动模型,分析得到了偏航失稳的条件;通过建立该风力机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强迫振动分析,研究风力机偏航速度、塔架扭转刚度和偏航阻力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 为分析偏航失稳机理,以某小型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偏航扭转振动模型,分析得到了偏航失稳的条件;通过建立该风力机的刚-柔耦合模型,进行强迫振动分析,研究风力机偏航速度、塔架扭转刚度和偏航阻力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航速度对其偏航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增加塔架扭转刚度能显著改善偏航振动响应,而施加偏航阻力并不能有效降低小型风力机偏航振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结构动力学 振动分析 偏航系统 塔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海洋平台居住空间关键形态设计要素提取 被引量:3
3
作者 石林 王志创 +1 位作者 严心怡 王邵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130,共8页
海洋平台居住空间是平台作业人员的居住、休闲场所,其设施的形态设计对调节作业人员在海上居住时的身心舒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居住空间的标准化设计是海洋平台设计的重要趋势,然而,居住空间的视觉环境复杂,形态设计要素众多,不... 海洋平台居住空间是平台作业人员的居住、休闲场所,其设施的形态设计对调节作业人员在海上居住时的身心舒适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居住空间的标准化设计是海洋平台设计的重要趋势,然而,居住空间的视觉环境复杂,形态设计要素众多,不利于把握设计重点。研究基于海洋平台设计标准,将其内装设计解构为形体、色彩、质感、光影、空间五个基本要素,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出四人间、六人间的虚拟场景。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进行眼动实验,眼动热图及方差分析结果验证了解构形态设计要素的合理性并析出关键形态设计要素,结合专家评估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内装环境的标准化、人性化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 海洋平台 居住空间 形态设计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底结构优化及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满思伟 张保成 +1 位作者 马翠贞 刘广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安装基座隔振性能分析,建立其所在位置的基础结构(双层底结构)有限元模型,以点群加速度响应最大幅值处的振级落差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双层底结构进行开孔、开孔与加筋两种方案的拓扑优化,并与原始结构减振效果进行对... 针对海洋平台安装基座隔振性能分析,建立其所在位置的基础结构(双层底结构)有限元模型,以点群加速度响应最大幅值处的振级落差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双层底结构进行开孔、开孔与加筋两种方案的拓扑优化,并与原始结构减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开展试验验证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基座振级落差较原始基座提升3.41 dB,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5.2%。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优化结果可靠,优化后减振效果明显。对基座减振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层底结构 振动响应 拓扑优化 减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μC/GUI的嵌入式图形界面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滨 刘兵 赵艳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8-563,共6页
μC/GUI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应用的通用图形接口软件,文章在详细介绍μC/GUI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NHC_01型彩色液晶模块的移植实例,并提供了液晶模块与ARM7内核处理器的硬件接口框图。通过分析μC/GUI的动态内存管理机制,给出了一种基于... μC/GUI是一种基于嵌入式应用的通用图形接口软件,文章在详细介绍μC/GUI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NHC_01型彩色液晶模块的移植实例,并提供了液晶模块与ARM7内核处理器的硬件接口框图。通过分析μC/GUI的动态内存管理机制,给出了一种基于窗口的嵌入式通用图形界面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C/GUI ARM7 窗口管理 动态内存 消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监视中运动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庆忠 陈显华 王立红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3-145,共3页
针对户外监视应用背景,提出了彩色图像差值模型、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图像形态学噪声滤除方法,实现了户外场景中运动目标的有效检测;对分割后的目标,提取不变矩特征,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了运动目标的快速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上... 针对户外监视应用背景,提出了彩色图像差值模型、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图像形态学噪声滤除方法,实现了户外场景中运动目标的有效检测;对分割后的目标,提取不变矩特征,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了运动目标的快速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检测 视频监视系统 图像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图像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彩色立体视觉的障碍物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庆忠 陈显华 顾伟康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75,共4页
1引言 移动机器人是能够在道路和野外连续地、实时地自主运动的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高智能化机器系统,其研究涉及图像实时处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 1引言 移动机器人是能够在道路和野外连续地、实时地自主运动的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高智能化机器系统,其研究涉及图像实时处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计算机并行处理技术、机械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体现了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军用及民用价值,该研究已成为国际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彩色立体视觉 障碍物快速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索策略改进的波束形成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穆为磊 曲文声 +2 位作者 刘贵杰 邹振兴 刘鹏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8-304,共7页
针对传统时差方法定位精度低和波束形成方法定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波束形成算法的海洋平台损伤定位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待搜索区域坐标进行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快速... 针对传统时差方法定位精度低和波束形成方法定位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波束形成算法的海洋平台损伤定位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待搜索区域坐标进行编码、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快速搜索损伤位置坐标。实验证明,与时差定位算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定位误差降低了50%;与波束形成算法相比,本文方法的运算时间减少了53%。因此,本文方法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对海洋平台损伤的实时监测和定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波束形成 遗传算法 损伤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道路图像的快速分割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庆忠 顾伟康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4-770,共7页
本文针对影响道路场景分割效果的 2个最主要因素 :阴影和水迹 ,提出了用 3个有效彩色特征量来描述道路、阴影和水迹的特征 ,并提出了特征图像的快速提取方法 ,实现了道路图像一维直方图的全局快速分割。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分割方... 本文针对影响道路场景分割效果的 2个最主要因素 :阴影和水迹 ,提出了用 3个有效彩色特征量来描述道路、阴影和水迹的特征 ,并提出了特征图像的快速提取方法 ,实现了道路图像一维直方图的全局快速分割。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分割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阴影或水迹对道路图像分割效果的影响 ,且满足一般道路场景下移动机器人实时导航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移动机器人 机器视觉 道路图像 实时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dows等动阻力源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谭俊哲 王树杰 王建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4-215,22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帆板摇帆训练中基于W indows的等动阻力源,阐述了该阻力源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的实现方法。该阻力源能够很好地模拟摇帆运动训练中的等动阻力特性,对促进帆板摇帆训练的发展和其他运动健身器材的开发研究有...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帆板摇帆训练中基于W indows的等动阻力源,阐述了该阻力源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的实现方法。该阻力源能够很好地模拟摇帆运动训练中的等动阻力特性,对促进帆板摇帆训练的发展和其他运动健身器材的开发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PID控制 等动 阻力源 DELP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关节压力驱动柔性仿生机器鱼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6
11
作者 教柳 张保成 +1 位作者 张开升 赵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7-827,共11页
为研究设计一种柔软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型仿生机器鱼,模仿鲨鱼外形及鲔科鱼类的游动姿态,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压柔性驱动结构的仿生机器鱼.针对单关节液压驱动柔性机器鱼存在其C型摆动姿态不符合鲔科鱼类摆动规律的问题,采用两关节液... 为研究设计一种柔软度高、环境适应性强的新型仿生机器鱼,模仿鲨鱼外形及鲔科鱼类的游动姿态,设计了一种采用液压柔性驱动结构的仿生机器鱼.针对单关节液压驱动柔性机器鱼存在其C型摆动姿态不符合鲔科鱼类摆动规律的问题,采用两关节液压柔性驱动模拟鱼类S型摆动,并根据液压柔性驱动器原理设计仿生鱼的内部结构.依据理论波动方程确定机器鱼的摆动幅值,借助数值模拟计算施加在柔性驱动器内部的压强载荷大小,并分析计算液压柔性驱动器的驱动效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仿生鱼在流体中的自主游动过程,并将两关节机器鱼与单关节机器鱼的自主巡游过程进行对比仿真,获得两种机器鱼在流体中自主巡游时的运动姿态、游动速度及流场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频率与尾鳍摆幅下,两关节柔性机器鱼的巡游平均速度为0.29 BL/s(BL为鱼体体长),高于单关节机器鱼巡游平均速度0.15 BL/s,且由速度矢量图可得出两关节仿生鱼的S型摆动姿态更接近真实鱼类摆动规律,并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离散的反向卡门涡街,推进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柔性 液压 游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机器鱼尾鳍推进效率的多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开升 杨明明 +1 位作者 王强 张保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124,共7页
仿生机器鱼作为一种高效、高机动的水下机器人,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对BCF方式机器鱼尾鳍推进效率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方向。目前对尾鳍推进效率的优化研究,大多局限于尾鳍单一参数的优化,这与自然鱼类的游动状态相差甚远,因而不能... 仿生机器鱼作为一种高效、高机动的水下机器人,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对BCF方式机器鱼尾鳍推进效率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方向。目前对尾鳍推进效率的优化研究,大多局限于尾鳍单一参数的优化,这与自然鱼类的游动状态相差甚远,因而不能真正达到推进效率最大化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尾鳍多参数优化方案,通过对尾鳍转动频率、摆动幅值、击水角度和摆动周期等参数的联合优化,得到一组特定游速下的参数值,结果表明本研究对象在游速0.6L m/s时(L为体长),数值计算推进效率为65.7%,仿真推进效率为64.3%的,均大于目前单一参数的优化结果,充分体现了尾鳍多参数配合的优越性。本文的研究,对提高仿生机器鱼的推进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鱼 尾鳍 推进效率 多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摩擦纳米波浪能发电机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波 董树林 +1 位作者 李自豪 张保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0-686,共7页
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因其对低频、高随机性的波浪能具有优异的捕获性能,日益受到波浪能研究者的青睐.为了实现对其在特定波况条件下发电性能的定量研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针对球形摩擦纳米波... 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因其对低频、高随机性的波浪能具有优异的捕获性能,日益受到波浪能研究者的青睐.为了实现对其在特定波况条件下发电性能的定量研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针对球形摩擦纳米波浪能发电机的高保真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方法.该模型可以兼顾准确性和高效性地模拟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在特定波况下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及电能输出情况,是对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基于静电场的静态仿真方法的发展和改进.基于该方法,本研究针对四电极型的球形摩擦发电机进行了建模和性能研究,实现了从推板造波到电能输出的全过程、高保真、实时、定量仿真,为对其开展结构优化设计并最终走向实用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球形摩擦纳米发电机 COMSOL 高保真仿真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上游泵送效应的滑靴副动压润滑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波 王志超 +2 位作者 杨理华 刘晓俊 张保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1-537,共7页
为了改善轴向柱塞泵滑靴副的润滑性能,利用仿生学原理,在斜盘上构建倾斜椭圆形微坑织构.通过微坑产生的动压效应和上游泵送效应,以期能够优化滑靴副的摩擦性能并减少泄漏量.基于CFD方法开展了具有椭圆形微坑织构滑靴副的建模与润滑性能... 为了改善轴向柱塞泵滑靴副的润滑性能,利用仿生学原理,在斜盘上构建倾斜椭圆形微坑织构.通过微坑产生的动压效应和上游泵送效应,以期能够优化滑靴副的摩擦性能并减少泄漏量.基于CFD方法开展了具有椭圆形微坑织构滑靴副的建模与润滑性能研究,揭示了不同润滑介质黏度和转速下柱塞泵滑靴副的承载能力、泄漏量和摩擦系数随微坑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斜盘面上建立无倾斜椭圆形微坑,能明显提高滑靴副的承载能力,并降低摩擦系数,但会导致泄漏量增大;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椭圆形微坑相对于其滑动方向旋转一定角度,滑靴副的承载能力和摩擦系数不会明显变化,但可以显著减小润滑介质泄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靴副 上游泵送 流体动压润滑 织构 倾斜椭圆微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关键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子伟 张开升 +2 位作者 赵波 王强 张保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8-414,共7页
针对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系统Isight,提出一种漂浮平台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得到其样本点,建立一套集结构参数化设计、质量属性获取和水动力学响应计算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利... 针对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安全性问题,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系统Isight,提出一种漂浮平台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得到其样本点,建立一套集结构参数化设计、质量属性获取和水动力学响应计算于一体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利用水动力学软件(AQWA)计算其响应值。构建基于样本参数与响应关系的近似模型,在模型中以小型风浪互补发电平台的横摇及纵摇响应的有义值为目标量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三浮体式平台的稳定性开展研究,发现利用该优化方法可有效加快优化流程,可为小型漂浮平台的初步方案设计和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波浪能 漂浮平台 参数化 水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吸收式振荡浮子水动力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保成 邓子伟 +3 位作者 苗雨 赵波 王强 张开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浮体的水动力运动方程,并以该运动方程为基础对不同外形参数的浮子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单个振荡浮子在频域下的水动力性能。主要利用水动力分析软件AQWA分析浮子底部形状、直径、吃水和重心位置变化对浮子RAO、波浪激励... 基于势流理论建立浮体的水动力运动方程,并以该运动方程为基础对不同外形参数的浮子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单个振荡浮子在频域下的水动力性能。主要利用水动力分析软件AQWA分析浮子底部形状、直径、吃水和重心位置变化对浮子RAO、波浪激励力、辐射阻尼系数、附加质量等水动力参数的影响,并与最近相关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圆柱底浮子的性能较优,且相对浮子半径和阻尼的影响,浮子重心改变对于垂荡运动影响较小,相关计算结果可为浮子结构优化及阵列的分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浮子 水动力学 点吸收式 AQWA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板结构参数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保成 于喆昌 +2 位作者 张开升 杨贵春 王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加肋板是机械产品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板结构的刚度特性,以降低结构面的振动响应及抑制结构的辐射噪声。然而,对于肋板结构参数对板结构刚度特征的影响规律,却缺乏深入地研究。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了肋板的高... 加肋板是机械产品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板结构的刚度特性,以降低结构面的振动响应及抑制结构的辐射噪声。然而,对于肋板结构参数对板结构刚度特征的影响规律,却缺乏深入地研究。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了肋板的高度、宽度、数量及加肋位置等设计参数对板结构刚度影响的规律性。研究表明:肋板的结构参数与板结构的静、动态刚度呈非线性关系,肋板的高度参数对结构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纵向肋板在板厚2~4倍高度时对静态刚度的增强效果最大,随着肋板的位置逐渐偏离受载中心,肋板对结构刚度的影响逐渐减小。相关研究结果,对广泛采用板式结构形式的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肋板 有限元方法 静刚度 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板截面特征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保成 刘晓婷 +2 位作者 杨贵春 王强 张开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
折板是机械产品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板结构的刚度特性,以降低结构面的振动响应及抑制结构的辐射噪声。然而,对于折板的截面形状对板结构刚度特征的影响规律,却缺乏深入地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了平板、加肋板... 折板是机械产品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板结构的刚度特性,以降低结构面的振动响应及抑制结构的辐射噪声。然而,对于折板的截面形状对板结构刚度特征的影响规律,却缺乏深入地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了平板、加肋板、矩形折板、梯形折板、三角形折板、正弦波形折板6种常见板结构的刚度特征,并通过模态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相对于平板,其他5种截面形状的板结构刚度均有提高,相同材质、相同总体结构参数、相同板厚条件下,梯形截面对折板结构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梯形折板具有最大的动态刚度,矩形折板与梯形折板具有类似的振动特性,三角形折板与正弦波形折板具有类似的振动特性。相关研究结果,对广泛采用板式结构形式的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板截面 有限元方法 结构刚度 模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