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2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CDM的中国海岛县地震韧性评价
1
作者 贾婧 尤瑞妍 +1 位作者 王叶 邓赛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我国有一万多个海岛,多处地震活跃带,目前针对海岛区域的地震韧性研究较为薄弱。聚焦中国海岛县这一代表性海岛区域,以地震韧性为主题开展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岛及地震特征,归纳得出海岛县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抵抗能... 我国有一万多个海岛,多处地震活跃带,目前针对海岛区域的地震韧性研究较为薄弱。聚焦中国海岛县这一代表性海岛区域,以地震韧性为主题开展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岛及地震特征,归纳得出海岛县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海岛县地震韧性的具体构成,进而构建了一种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的海岛县地震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结合多准则决策方法形成海岛县地震韧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11个海岛县进行地震韧性评价,探究我国海岛地震韧性现状。该研究可为我国海岛区域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岛县 地震灾害 地震韧性 评价指标体系 多准则决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岛县地震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
作者 贾婧 王叶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本文以中国海岛县地震韧性为主题展开研究工作,首先系统梳理地震韧性理论的发展,介绍地震韧性概念的具体内涵,包括鲁棒性、冗余性、智慧性、可恢复性4个方面,涉及技术、组织、社会、经济、环境5个维度。结合中国海岛地震灾害的特征,将... 本文以中国海岛县地震韧性为主题展开研究工作,首先系统梳理地震韧性理论的发展,介绍地震韧性概念的具体内涵,包括鲁棒性、冗余性、智慧性、可恢复性4个方面,涉及技术、组织、社会、经济、环境5个维度。结合中国海岛地震灾害的特征,将地震情景下的海岛县行为概括为应对、抵抗、恢复、适应4个阶段,继而归纳得出海岛县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海岛县地震韧性的具体构成,并基于此提出一个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海岛县地震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命名为SREICC-EIS,同时对其各项指标数据来源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进行讨论。该体系结合多准则决策方法可进一步形成地震韧性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实现中国海岛县地震韧性的量化评价,支持我国海岛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岛县 地震韧性 指标体系 韧性评价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力学性质的中国海域冰区烈度区划
3
作者 段成林 董祥科 王智峰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工程海冰是威胁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上油气装备结构安全的重要致灾因子,但现行标准Q/HSn 3000-2002《中国海海冰条件及应用规定》中超半数冰区的烈度等级区划与实际冰强度并不一致。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工程海冰力学性质为关键因... 工程海冰是威胁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上油气装备结构安全的重要致灾因子,但现行标准Q/HSn 3000-2002《中国海海冰条件及应用规定》中超半数冰区的烈度等级区划与实际冰强度并不一致。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工程海冰力学性质为关键因素的冰区烈度区划标准和分布。采用50年一遇海冰强度作为抗冰设计依据,基于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正态分析和谱系聚类等多元统计理论,对21个冰区进行定量研究,最终选用离差平方和法作为烈度等级区划参考标准,并给出了以5烈度等级和7烈度等级为典型代表的适用于工程实践的多级别区划空间分布。本文提出的冰工程烈度区划,均不存在实际海冰强度与区划标准不一致问题,可为海冰防灾减灾和冰区标准修正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 工程海冰 力学性质 多元统计 聚类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环境电磁资料的节点约束遗传算法反演流速剖面
4
作者 裴建新 王琪 +1 位作者 陈家林 吉芙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共11页
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是海洋环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求取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实际海洋环境电磁场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模拟磁场与实测磁场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垂向阵列节点观测值... 海水运动切割地磁场产生的感应电磁场,是海洋环境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丰富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求取方法,并进一步验证实际海洋环境电磁场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模拟磁场与实测磁场的差值构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垂向阵列节点观测值约束遗传算法实现由海水运动感应电磁场反演流速剖面的方法。根据南海实际流速观测资料构建海水运动模型,反演测试结果表明,节点约束下的反演流速与模型流速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好的抗噪性能。对南海实测海洋环境电磁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反演流速剖面与ADCP观测资料在总体变化趋势和细节刻画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反演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电磁场 遗传算法 节点约束 流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极端海况概率预测及海洋工程防灾标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子煜 刘德辅 王风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加剧的趋势。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的近海和海岸工程越来越受到台风、洪水、巨风和强降雨等极端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多维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分析在我国南海海岸带地区的台风诱发巨浪、风暴潮及相应的天文潮等致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加剧的趋势。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的近海和海岸工程越来越受到台风、洪水、巨风和强降雨等极端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多维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分析在我国南海海岸带地区的台风诱发巨浪、风暴潮及相应的天文潮等致灾因素的联合频率,同时引入整体不确定性理论分析法(GUA),对各种统计理论,取样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不确性评估。本文实例计算了中国南海海域海洋平台的甲板高程,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种概率预测的方法显示出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复合极值分布 概率预测 设计标准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结构物水动力特性的耗散势流分析方法
6
作者 李爱军 刘勇 +1 位作者 李华军 吕林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在流体与海洋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际流体黏性、流动分离等会导致部分能量耗散。传统势流分析方法计算效率高,但是其无法直接考虑流体的能量耗散,有时会导致海洋结构物水动力特性参数的计算结果失真,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引入流体能量... 在流体与海洋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际流体黏性、流动分离等会导致部分能量耗散。传统势流分析方法计算效率高,但是其无法直接考虑流体的能量耗散,有时会导致海洋结构物水动力特性参数的计算结果失真,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引入流体能量耗散的势流分析方法。主要介绍3种具有代表性的耗散势流分析方法:1)修正结构物附近水域的自由水面条件;2)在结构物附近水域引入能量耗散区域;3)在结构物附近水域内引入能量耗散面。文章重点介绍不同分析方法中相关耗散边界条件的基本推导过程,以及耗散边界条件中控制参数的预测公式,可以为今后海洋结构物水动力特性的高效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流理论 水动力特性 耗散水面条件 能量耗散区域 能量耗散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伺服的可重构海洋浮体定相对位姿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7
作者 石冉博 付东飞 王继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176,共14页
针对在GPS信号弱/拒止和环境感知欠缺的环境下可重构海洋浮体的协同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定相对位姿(Determined relative pose,DRP)视觉伺服模型的鲁棒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NMPC)方案。可重... 针对在GPS信号弱/拒止和环境感知欠缺的环境下可重构海洋浮体的协同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定相对位姿(Determined relative pose,DRP)视觉伺服模型的鲁棒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NMPC)方案。可重构海洋浮体的视觉伺服问题难点主要包括环境干扰强、系统非线性程度高、视觉伺服易陷入局部极值和可见性约束强。为应对这些难题,该视觉伺服控制策略需要实现:被控船仅依靠视觉信息进行多船协同控制;视觉伺服模型收敛性好;控制器具有一定鲁棒性且处理非线性系统和约束条件的能力强。为此,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单浮体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将视觉模型、被控船艏摇信息及相机云台转角信息整合到系统状态中,形成了DRP模型,从而保证了双浮体视觉伺服控制结束后相对位姿的唯一性;接着结合浮体动力学模型和DRP模型,建立了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Image based visual servo,IBVS)的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据此设计了鲁棒的NMPC控制器,以保证视觉伺服任务可以在强外界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最后通过大量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这些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还展示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信息物理系统 图像的视觉伺服(IBVS) 定相对位姿视觉伺服模型 可重构海洋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粒子群算法的海洋结构迭代型损伤识别方法
8
作者 周旭涛 赵海旭 +2 位作者 蒋玉峰 王树青 刘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7,共14页
为了解决传统智能优化算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损伤识别时误判单元较多且识别精度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迭代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创新性地引入了基于K-means聚类的新型粒子群算法,以加快算法收敛和避免陷... 为了解决传统智能优化算法在结构损伤识别中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损伤识别时误判单元较多且识别精度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迭代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创新性地引入了基于K-means聚类的新型粒子群算法,以加快算法收敛和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同时,采用迭代思想对传统损伤识别方法进行改进,将损伤识别结果进行迭代更新,以获得准确的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以某三腿海上风机结构为例:首先,探讨了非迭代型方法在无噪声和有噪声污染时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其次,分析所提出的迭代型方法在无噪声和有噪声污染两种情况下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然后,探究了所提出方法的收敛性及稳定性;最后,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迭代型聚类粒子群算法相比传统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可获得更准确的损伤位置及损伤程度,并展现出良好的噪声鲁棒性,且算法迭代次数少,识别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粒子群算法 损伤识别 海上风机结构 迭代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通风设计规范及运行优化方法综述
9
作者 崔璨 薛佳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317-8330,共14页
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行对于提高舱室环境质量、保障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缺乏完善设计规范体系等问题,依托船舶与陆上通风系统的中外规范标准对适用于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系统的分... 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行对于提高舱室环境质量、保障室内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缺乏完善设计规范体系等问题,依托船舶与陆上通风系统的中外规范标准对适用于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建立了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专用设计标准体系。分析了舱室环境通风量模型、室内动力学模型、室内空气质量模型与能耗模型,并对海洋平台生活区域、设备区域和贮藏区域三大主要区域的通风运行优化方法进行综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可行的未来通风系统运行设计的发展思路。研究成果为海洋平台通风系统的设计、运行与节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通风系统 设计标准 机理模型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州湾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累积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艳 于定勇 李云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本文以莱州湾海洋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分别从海域空间、水动力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0—2013年莱州湾3个阶段围填海工程对其海洋环境产生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3年围填海工程导致... 本文以莱州湾海洋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分别从海域空间、水动力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2000—2005年、2005—2010年和2010—2013年莱州湾3个阶段围填海工程对其海洋环境产生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3年围填海工程导致莱州湾的海域面积减小了约6.3%,岸线长度增加了18.1%;影响流速等级为Ⅲ级的海域面积累积约1 069km^2,大、小纳潮量分别减少了3.81%和4.76%;围填海工程还导致莱州湾的生物资源多样性程度和数量下降。十几年来的围填海对莱州湾海洋环境的累积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 海洋环境 累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特里娜飓风的启示——有关海洋和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德辅 庞亮 +2 位作者 谢波涛 史宏达 逯义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10期24-29,共6页
2005年卡特里娜(Katrina)和丽塔(Rita)飓风对美国新奥尔良市和佛罗里达东部海岸带来的灾难性破坏,验证了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及其对上述海域飓风强度预测结果的正确性。以此为鉴,讨论了海岸、近海、水利和城... 2005年卡特里娜(Katrina)和丽塔(Rita)飓风对美国新奥尔良市和佛罗里达东部海岸带来的灾难性破坏,验证了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及其对上述海域飓风强度预测结果的正确性。以此为鉴,讨论了海岸、近海、水利和城市防灾工程中引入不确定性分析和多维联合概率理论进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里娜飓风 复合极值分布 多维复合极值分布 不确定性分析 海洋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中直立圆柱波浪爬升问题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鹏 于定勇 +1 位作者 Bai Wei 田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122,共7页
本文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利用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和松弛造波法实行造波,建立基于黏性流体理论的三维数值波浪水槽,并在该数值波浪水槽内对圆柱周围的波浪爬升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选用两种不同的波浪参数,探讨波陡参数对... 本文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利用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和松弛造波法实行造波,建立基于黏性流体理论的三维数值波浪水槽,并在该数值波浪水槽内对圆柱周围的波浪爬升效应进行数值模拟。选用两种不同的波浪参数,探讨波陡参数对柱体周围的波浪爬升效应及其所受载荷的影响。与势流模型相比,本文采用的黏性流模型可以较好的捕捉实验中出现的二次波峰现象。计算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水槽可以较好用于直立圆柱波浪爬升问题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爬升 圆柱 数值水槽 OPEN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信息化工程中的数据库构建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惠瑛 陈天恩 莫善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1-35,共5页
数据库系统承担所有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任务 ,是海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 ,它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管理、分析的准确性 ,其数据结构是否合理影响到整个运行系统维护和更新工作的成效和费用。提出了构建海洋资源... 数据库系统承担所有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任务 ,是海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 ,它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管理、分析的准确性 ,其数据结构是否合理影响到整个运行系统维护和更新工作的成效和费用。提出了构建海洋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咨源 数据库 构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设计风速与波高的联合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胜 郝小丽 樊敦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9,共5页
选取我国渤海某处21a的风暴过程后报资料,考虑风暴发生频次的影响,提出泊松二维逻辑分布,并且将其用于海洋石油工程设计中极值风速与波高的联合概率计算,给出了计算海域的风浪设计参数,并与传统的设计标准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新的... 选取我国渤海某处21a的风暴过程后报资料,考虑风暴发生频次的影响,提出泊松二维逻辑分布,并且将其用于海洋石油工程设计中极值风速与波高的联合概率计算,给出了计算海域的风浪设计参数,并与传统的设计标准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新的统计模式适用于受风暴影响海区的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特别是边际油田的开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松二维逻辑分布 环境因素 风暴过程 近海工程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风能开发研究展望 被引量:25
15
作者 辛华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探讨中国主导能源结构的1种替代能源,从发展海上风能的优点、中国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状况、逐渐成熟的国内风电技术设备、海上风电强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及中国国情的角度出发,阐明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海上风能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紧迫... 为探讨中国主导能源结构的1种替代能源,从发展海上风能的优点、中国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状况、逐渐成熟的国内风电技术设备、海上风电强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及中国国情的角度出发,阐明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海上风能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能 能源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及振动荷载联合作用下注聚平台桩基承载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锦昆 郭海涛 +3 位作者 蒋习民 季文峰 王树青 宋宪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51,共12页
针对老区油田注聚开发过程中注聚泵长期持续高频、大幅值振动导致注聚平台桩基荷载大幅增加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荷载下注聚平台桩土耦合整体及局部分析模型,进而研究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对注聚平台动力响应及桩基... 针对老区油田注聚开发过程中注聚泵长期持续高频、大幅值振动导致注聚平台桩基荷载大幅增加的问题,本文构建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荷载下注聚平台桩土耦合整体及局部分析模型,进而研究了海洋环境及注聚泵振动对注聚平台动力响应及桩基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注聚泵的振动会显著增加注聚平台桩基的基础承受的荷载,且随着注聚泵开启数量的增加,桩基承受的荷载呈线性增长趋势。与自重条件下桩基所受荷载相比,最大增长约35%,会导致桩基承载力安全系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平台 桩基承载力 动力响应分析 振动荷载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7
作者 马维林 王树青 +1 位作者 王许洁 刘鹏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96-299,共4页
通过对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并结合中国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分别从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完善等方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创新人才 卓越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强国目标下我国海洋装备关键基础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鹏 柳存根 +8 位作者 林忠钦 卢明剑 付强 董胜 张旭光 刘曙光 冯妮 杨淑涵 张海霞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3,共13页
近年来,我国海洋装备应用技术发展迅速,但基础性技术仍显薄弱,加快攻关海洋装备关键基础性技术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洋装备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海洋装备关键基础性技术的内涵和凝练路径,从海洋运载... 近年来,我国海洋装备应用技术发展迅速,但基础性技术仍显薄弱,加快攻关海洋装备关键基础性技术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洋装备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海洋装备关键基础性技术的内涵和凝练路径,从海洋运载装备、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三方面介绍了全球海洋装备的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海洋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筛选出对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10项关键基础性技术。面向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海洋装备关键基础性技术的发展目标、发展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并从提升海洋装备基础性技术研究定位和加强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推进海洋装备基础性技术创新多维度协作体系建设、推动我国主导的海洋技术与装备走向国际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装备 基础性技术 海洋强国 海洋运载装备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技术 海洋科考装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纤维增强柔性管压溃失效特性研究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卜嘉润 陈海龙 +2 位作者 刘文成 王树青 丁果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2,共14页
以一种黏结型的纤维增强柔性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建立纤维增强柔性管的实体单元模型。根据二维Hashin失效判据判断柔性管失效情况,充分考虑管道内外护套层塑性及纤维增强层复合材料渐进失效,建立纤维增强柔性管的压溃数值模型。... 以一种黏结型的纤维增强柔性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建立纤维增强柔性管的实体单元模型。根据二维Hashin失效判据判断柔性管失效情况,充分考虑管道内外护套层塑性及纤维增强层复合材料渐进失效,建立纤维增强柔性管的压溃数值模型。将特征值法与弧长法相结合,计算得到了较为精准的纤维增强柔性管临界压溃压力及对应的外压—椭圆度曲线;并对影响柔性管临界压溃压力的几个敏感性参数如椭圆度、纤维缠绕角度、直线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椭圆度和直线度偏差的增大及纤维缠绕角度的降低均会使柔性管的临界压溃压力下降,该结果对纤维增强柔性管的设计与使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柔性管 压溃失效 Hashin失效 弧长法 临界压溃压力 缠绕角度 海洋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温差能发电测试平台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新宇 张理 +1 位作者 吴鹏飞 朱健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9,共8页
为了验证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可行性,检验关键设备工作性能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设计并建造了一套50 k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测试平台。通过建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了冷热源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平台运行试验,验证了... 为了验证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可行性,检验关键设备工作性能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设计并建造了一套50 k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测试平台。通过建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了冷热源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平台运行试验,验证了理论设计模型的准确性并测试了典型工况下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冷热海水温差越大,系统循环热效率越高;测试平台运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系统瞬时最大发电功率可达43.9 kW,平均循环热效率为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 有机朗肯循环 满液式换热器 循环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