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设计使用年限下实用设计表达式系数的求解 被引量:3
1
作者 蒋济同 吴颖欣 杜德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5,133,共6页
基于可靠度分析理论以及荷载标准值等数据的调整,分别运用JCSS法与Monte Carlo法计算出运用于结构领域的新的目标可靠指标并依据不同可变荷载的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出对应于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及数理统计参数。以最小二乘法为准则... 基于可靠度分析理论以及荷载标准值等数据的调整,分别运用JCSS法与Monte Carlo法计算出运用于结构领域的新的目标可靠指标并依据不同可变荷载的概率统计模型计算出对应于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及数理统计参数。以最小二乘法为准则,借助Matlab里的数学算子,分别采用穷举优化搜索法和极值理论求解法计算出实用设计表达式中荷载分项系数及结构重要性系数,并计算出标准值等数据调整前后的单构件的相对误差增量。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在荷载、抗力分项系数均按现行规范采用的情况下,计算出能同时体现不同安全等级与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并分析了现行规范中采用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取值对应的包络范围,对今后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度 安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分项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塞式消能工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2
作者 尹则高 拾兵 +1 位作者 赵林 孙东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针对有压洞内洞塞式消能工附近局部流动,分析研究了水流紊动特点,应用三维RNGk-ε紊流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对洞塞式消能工引起的水头损失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洞塞段相对长度从很小开始... 针对有压洞内洞塞式消能工附近局部流动,分析研究了水流紊动特点,应用三维RNGk-ε紊流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对洞塞式消能工引起的水头损失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洞塞段相对长度从很小开始增加时,水头损失系数呈现先急剧降低而后明显增加,最后缓慢线性增加的趋势;在有压洞半径一定的情况下,洞塞段过流半径的变化比洞塞段过流长度的变化对水头损失系数影响更为明显,可为洞塞式消能工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塞式消能工 数值模拟 RNG k-e模型 水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流动环境中垂向缝隙射流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马健 曹卫平 +2 位作者 蒋承杰 尹则高 郭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0-196,共7页
为探求浅水流动环境中缝隙射流的流动规律,提出射流的影响范围公式与流动转变条件.应用体积率(VOF)方法跟踪处理自由水面,利用重组化群(RNG)紊动动能-紊动耗散率(k-ε)模型,对浅水流动环境中垂向缝隙射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流速分布和自... 为探求浅水流动环境中缝隙射流的流动规律,提出射流的影响范围公式与流动转变条件.应用体积率(VOF)方法跟踪处理自由水面,利用重组化群(RNG)紊动动能-紊动耗散率(k-ε)模型,对浅水流动环境中垂向缝隙射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流速分布和自由水面位置,对比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流动转变条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射流出口断面垂向流速分布符合半无限域中射流流速的衰减规律,流速场分布及自由水面位置在小流速比、临界流速比及大流速比下存在不同特性,自由水面隆起高度和流速比、水深比有关,射流对上游的影响距离随流速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Gk-ε紊流模型 流动环境 自由水面 VOF方法 紊动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农居地震灾害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邱舒睿 高惠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9-978,共10页
青海省靠近我国南北地震带,是一个地震频发的省份,而农居相对于城市建筑的抗震性能而言较为薄弱,也是造成地震损失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的地理状况、历史震灾情况、农居建筑结构等进行研究,总结出青海省各结构类型农居震灾破坏... 青海省靠近我国南北地震带,是一个地震频发的省份,而农居相对于城市建筑的抗震性能而言较为薄弱,也是造成地震损失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的地理状况、历史震灾情况、农居建筑结构等进行研究,总结出青海省各结构类型农居震灾破坏率,评估乡级空间尺度的农居震灾易损性并分级,最后简单分析造成易损性较高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居 易损性 地震 青海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嵌入式加固带裂缝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杰 杨树桐 张贤舜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37,共3页
采用两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BFRP)嵌入法(NSM)加固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探究其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作用及其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分析了临界状态出现的机理,比较了两种FRP筋加固效果。结果表明,BFRP嵌入法加固梁... 采用两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BFRP)嵌入法(NSM)加固预制裂缝的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探究其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作用及其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分析了临界状态出现的机理,比较了两种FRP筋加固效果。结果表明,BFRP嵌入法加固梁的极限荷载高于CFRP嵌入法加固的情况,且延性也高于后者;破坏形式主要为是沿预制裂缝的弯曲破坏;但随着缝高比的增大,个别梁出现弯剪斜裂缝;界面破坏均发生在FRP筋与环氧树脂胶界面,混凝土与胶界面未发生黏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 嵌入法加固 三点弯曲试验 黏结滑移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