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务指标错估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1
作者 王惠 王贞洁 杨钰洁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2,共11页
以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为落脚点,利用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杠杆和收益率等财务指标错估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杠杆错估和收益率错估均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这一影响在企业成长性高、货币... 以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为落脚点,利用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杠杆和收益率等财务指标错估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杠杆错估和收益率错估均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这一影响在企业成长性高、货币政策宽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财务指标错估会加剧银企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信贷成本上升和信贷配给加剧,进而导致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检验发现,财务指标错估造成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会提高债务违约概率,促进银行业竞争有助于缓解财务指标错估导致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指标错估 投融资期限错配 信息不对称 信贷配给 杠杆错估 收益率错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会计监督的微观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的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竹泉 陈任霖 李洋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7,共9页
科学的财会监督体系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我国财会监督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制度并未受到充分关注。本文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作为准自然实验... 科学的财会监督体系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我国财会监督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制度并未受到充分关注。本文以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作为准自然实验,以第26号公告(非金融业首次联合检查)为政策效果识别起点,选取2008~2019年我国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关注新时代财会监督如何向同业发挥治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同业企业接受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后,行业内未被查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显著缓解。这一影响在民营企业、未连带会计师事务所被罚的同业企业、未连续被查的同业企业以及行业上市公司未被罚的同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政府会计监督从审计师、分析师、媒体三方优化会计信息环境,实现同业的治理溢出。本研究为完善政府会计监督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新时代财会监督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 财会监督 会计信息环境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本划转与国有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来自上市国企红利分配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志超 马新啸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0,共20页
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促进国有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途径。本文借助各地区分批实施国资划转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其对当地国企分红的影响及经济社会效果。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划转能够传导公共财政压力和改善内部治理效... 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促进国有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途径。本文借助各地区分批实施国资划转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其对当地国企分红的影响及经济社会效果。研究发现:首先,国有资本划转能够传导公共财政压力和改善内部治理效率,从而提高当地国企的分红力度。其次,划转后的国有股权管理主体存在“社保基金”“财政厅”“国资委”三种类型,对分红的提升效果依次递减;进一步地,国有资本划转对分红的提升效果在盈利能力较强和垄断资源较丰富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国有资本划转不仅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定价效率,而且能够降低地方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压力,并缓解后者对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的“挤占”作用,带来实质性的福利效果。测算表明,试点省份的国企分红总量在划转后平均提升165.2%,对社保的平均分红贡献接近15亿元,占财政对社保补贴的比例约为2%,相当于新增覆盖约18万人次的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本文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划转 国有企业 分红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股东“掏空”动机与企业“存贷双高”之谜 被引量:5
4
作者 贾凡胜 王晗笛 夏常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104,共16页
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第二类代理问题视角检验我国企业“存贷双高”之谜的内在逻辑及其治理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两权分离度越高,公司“存贷双高”问题越突出,大股东两权分离度每提高一个单位,企业出现“存贷双... 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第二类代理问题视角检验我国企业“存贷双高”之谜的内在逻辑及其治理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两权分离度越高,公司“存贷双高”问题越突出,大股东两权分离度每提高一个单位,企业出现“存贷双高”的概率增加6.33%,表明大股东“掏空”动机可能是企业“存贷双高”的驱动因素;机制分析表明,上述影响在大股东融资压力较大时更强,在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较低时更强,为公司“存贷双高”是大股东“掏空”动机所致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以卖空压力测量外部治理、以内部控制质量测量内部治理研究发现,有效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动机驱动的企业“存贷双高”;“存贷双高”会对公司财务绩效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我国上市公司“存贷双高”之谜提供了第二类代理问题视角的解释和证据,对于防范与治理实体经济运行面临的潜在风险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掏空 代理问题 存贷双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提升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吗?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晓珊 马新啸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8,共13页
数字经济对激发微观主体生产动能和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质性地改善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构成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关键内容。本文通过手工搜集整理2008—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和委派董事数据,以非国有股东治... 数字经济对激发微观主体生产动能和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质性地改善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构成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关键内容。本文通过手工搜集整理2008—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和委派董事数据,以非国有股东治理测量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派出董事参与治理可以缓解政府干预、改善经营效率以及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前述效果在2017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后更为明显,并且在商业竞争类以及金融科技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最后,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水平产生驱动效应后,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市场价值。研究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仅对企业数字化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术研究作出重要拓展,也为政府部门统筹擘画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非国有股东治理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