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渗漏强度变化对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中铁和磷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高宇 刘春阳 +4 位作者 胡钰 陈琳莹 梁前勇 冯东 陈多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4,共9页
冷泉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渗漏流体特征的变化可以改变参与的碳、硫等元素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但对铁(Fe)和磷(P)元素循环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对南海东沙海域一个冷泉碳酸盐岩烟囱横截面进行了矿物学、碳... 冷泉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渗漏流体特征的变化可以改变参与的碳、硫等元素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但对铁(Fe)和磷(P)元素循环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对南海东沙海域一个冷泉碳酸盐岩烟囱横截面进行了矿物学、碳和硫地球化学及Fe和P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成因甲烷的厌氧氧化作用导致了极端13C亏损的自生碳酸盐的形成(δ^(13)C_(VPDB)<-55.5‰),并且形成过程中由于水合物分解,加入了富^(18)O流体,使得烟囱碳酸盐岩表现出异常高的氧同位素组成(5.5‰~5.8‰)。烟囱外层矿物组成以方解石为主,内层以文石为主,内层烟囱样品形成于更强的甲烷渗漏强度条件。样品中最主要的含磷物质是自生磷酸盐(P_(Auth)),并且最高含量出现在烟囱内层。相比外层烟囱样品,内层铁氧化物含量更低,但是铁结合态磷(P_(Fe))含量更高,推测可能是有蓝铁矿的形成。综合上述结果表明,在形成冷泉碳酸盐岩的强渗漏条件下,甲烷渗漏强度的增强会影响P_(Auth)和P_(Fe)的丰度,可能更有利于蓝铁矿和自生磷灰石的形成,从而对冷泉环境中的磷和铁循环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磷组分 铁组分 磷循环 冷泉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