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震后形变多基站联合估计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薛树强 肖圳 +3 位作者 董杰 韩保民 孙悦 杨文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3-1021,共9页
海底基准站坐标时序可用于海底震后形变监测,但受观测条件和观测成本所限,海底基准站定位精度相对较低,难以获取高时间分辨率海底基准站坐标时序.针对小样本、非连续海底观测时序分析问题,本文提出将站速度、震后形变参数作为多个邻近... 海底基准站坐标时序可用于海底震后形变监测,但受观测条件和观测成本所限,海底基准站定位精度相对较低,难以获取高时间分辨率海底基准站坐标时序.针对小样本、非连续海底观测时序分析问题,本文提出将站速度、震后形变参数作为多个邻近基准站的公共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并将N-E方向震后形变弛豫因子也作为公共参数;提出了求解站坐标、站速度等线性参数与震后形变非线性参数进行混合非线性估计的“一步法”.试验表明,相对单站估计模型,本文提出的多站联合估计模型可克服海底基准站坐标时序样本有限和精度受限等问题,且相对于站速率和震后形变参数分离估计的“两步法”,“一步法”更为严密,可获得更为有效的震后形变参数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大地测量 站速度 海底地震 震后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现状、问题、趋势与建议 被引量:116
2
作者 李青元 张洛宜 +3 位作者 曹代勇 董前林 崔扬 陈春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9-767,共9页
文章论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用途、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几点建议。笔者认为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是:1真三维的立体场景;2精准的储量计算;3平、剖面构造形态相容并联动编辑;4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同化;5各种三维空间分析与过程... 文章论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用途、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几点建议。笔者认为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是:1真三维的立体场景;2精准的储量计算;3平、剖面构造形态相容并联动编辑;4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同化;5各种三维空间分析与过程模拟;6便于向客户与领导介绍复杂的地质条件。从行业应用和国内软件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现状,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软件操作太复杂,难以为基层广大地质作图人员所掌握;2三维建模约束条件太严苛,编辑工作量巨大;3没有三维地质模型数据标准,模型数据难以交换与共享;4勘探规范没有要求,地质队积极性不高;5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成本由谁支付。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趋势:1软件将更加成熟、稳定、易用;2由早期的注重形态建模向形态与属性建模并重的方向发展;3与地震、测井等物探数据结合更加紧密;4与矿藏描述、成藏模拟、沉积环境分析、构造演化分析、构造演化模拟等专业应用结合更加紧密;5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IT主流技术。向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企业用户和软件开发商提出了几点建议:1国家应继续支持三维地质建模领域;2三维地质建模要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3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与维护;4逐步在勘探规范中增加对三维建模的要求;5软件开发者设法降低软件的操作复杂度,提高容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调查 矿产资源勘查 数字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层底板等高线的逆断层叠覆区全自动三角剖分 被引量:4
3
作者 魏竹斌 李青元 +2 位作者 张明辉 刘洁 李青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4,共7页
含不完全切断的逆断层叠覆区地层界面三角剖分是困扰三维地质建模的一大难题。提出一种针对煤层底板等高线数据的逆断层叠覆区全自动三角剖分方法。该方法以叠覆区外包围环与断煤交线在局部区域内分割叠覆区为主要思想,首先利用上、下... 含不完全切断的逆断层叠覆区地层界面三角剖分是困扰三维地质建模的一大难题。提出一种针对煤层底板等高线数据的逆断层叠覆区全自动三角剖分方法。该方法以叠覆区外包围环与断煤交线在局部区域内分割叠覆区为主要思想,首先利用上、下盘断煤交线进行等距离外扩在每个叠覆区外围生成一个包围环;借助外包围环将地层界面切割成有若干内洞的母体区域和若干由外包围环包围的逆断层叠覆区;然后延长叠覆区断煤交线两端点连接线并交于外包围环,使得逆断层叠覆区分割为单连通的上、下盘区,对上、下盘区和母体区分别进行常规Delaunay三角剖分后再拼接在一起;最后,移除叠覆区外包围环及所有与其有拓扑关系的三角网格,并在局部范围内重构三角网,最终实现含逆断层叠覆区的地层界面的三角剖分。经过实际数据检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完全切断的逆断层叠覆区的全自动三角剖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叠覆区 三角剖分 包围环 三维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倒序绘制-像素着色检测的图形要素拾取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梓翔 周顺 +2 位作者 李青元 张威 刘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243-245,252,共4页
针对基于几何运算的图形要素拾取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倒序绘制-像素着色检测的图形要素拾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虚拟屏幕,倒序绘制欲查询的目标层的图形要素,每绘一个图形要素,检测鼠标点击的像素是否被着色,从而实现图... 针对基于几何运算的图形要素拾取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倒序绘制-像素着色检测的图形要素拾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虚拟屏幕,倒序绘制欲查询的目标层的图形要素,每绘一个图形要素,检测鼠标点击的像素是否被着色,从而实现图形要素拾取。该方法不仅能够精确地拾取简单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文字要素,而且对于各种复杂的地理符号仍然有效;并易推广到拉线拾取、框拾取、多边形拾取等多种拾取方式。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于几何计算拾取的方法相比,具有思想简单、拾取精准、方法通用、实现方便等优点。编程证实该方法拾取精度优于Arc GIS、Map Info、Map GIS,达到了Auto CAD的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拾取 虚拟绘制 内存位图 颜色检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