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ACS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范丙友 高水平 +3 位作者 刘改秀 史国安 李嘉珏 孔祥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7,共4页
根据GenBank登录的牡丹ACS基因DNA全长序列(FJ769773),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优化的PCR扩增体系的基础上,应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从洛阳红牡丹叶片总DNA中扩增出牡丹ACC合成酶基因片段PsACS-4。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序列长970 bp,不... 根据GenBank登录的牡丹ACS基因DNA全长序列(FJ769773),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在优化的PCR扩增体系的基础上,应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从洛阳红牡丹叶片总DNA中扩增出牡丹ACC合成酶基因片段PsACS-4。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序列长970 bp,不包含牡丹ACS基因内含子序列,与目标序列同源性达100%;用SacI和SmaI对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BI121双酶切、连接,将PsACS-4基因片段反身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启动子下游,成功构建了牡丹ACS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ACC合成酶 反义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甜甜 郭大龙 +4 位作者 侯小改 刘改秀 王丽娜 张修铭 李双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牡丹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编码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基因)的序列,测序后所得序列长度为240 bp,包含2个开放读码框,共编码63个氨基酸。经NCBI中BLAST比对结果显示,洛阳红牡丹RT基因与枸杞、甜菜... 以牡丹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编码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基因)的序列,测序后所得序列长度为240 bp,包含2个开放读码框,共编码63个氨基酸。经NCBI中BLAST比对结果显示,洛阳红牡丹RT基因与枸杞、甜菜等RT基因的同源性均在70%以上。经MEGA和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该片段在进化上与梅、杨、茶和苹果等落叶木本植物的同源性序列存在更高的同源性和更近的亲缘关系,与枸杞、鹰嘴豆、番茄、草莓等草本植物的同源性序列亲缘性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反转录转座子 RT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的促成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梁臣 徐睿 +2 位作者 陈金法 孙建周 魏春梅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2期62-63,80,共3页
以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为对象,研究了牡丹植株解除休眠的方法和促成栽培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用700mg·kg-1赤霉素涂芽15d可解除牡丹休眠;促成栽培时间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促成栽培适宜的日均光照1... 以牡丹优良品种“洛阳红”为对象,研究了牡丹植株解除休眠的方法和促成栽培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用700mg·kg-1赤霉素涂芽15d可解除牡丹休眠;促成栽培时间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呈负相关;促成栽培适宜的日均光照13h,空气相对湿度70%~80%,土壤含水率25%~50%,所需时间最短32d,最长5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洛阳红品种 促成栽培 赤霉素 温度 光照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红牡丹抑制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臣 徐睿 +1 位作者 孙建周 魏春梅 《中国林副特产》 2003年第4期32-33,共2页
在低温条件下,对洛阳红牡丹植株延长休眠期;根据不同时期需要,解除植株休眠进行人工栽培,实 现非自然花期开花。牡丹植株冷藏时间与失重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质量呈负相关。冷藏植株间填充物以鲜 苔藓和珍珠岩为宜。
关键词 洛阳红牡丹 抑制栽培 冷藏时间 失重率 开花质量 冷藏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SCoT分子标记正交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44
5
作者 侯小改 王娟 +3 位作者 贾甜 张钰乾 侯娟 李嘉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以牡丹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的五因素(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优化的牡丹SCoT-PCR反应体系:Mg2+2.50 mmo... 以牡丹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的五因素(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优化的牡丹SCoT-PCR反应体系:Mg2+2.50 mmol/L、dNTPs 0.25 mmol/L、引物0.60μmol/L、Taq DNA聚合酶0.50 U、模板DNA 1.00 ng/μL,1×PCR-Buffer,总体积20.00μL。比较各因素对扩增反应的结果,其中以Mg2+浓度的影响最大,DNA模板用量的影响最小。运用牡丹17个品种验证了该体系稳定可靠,并从36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24个引物。这一体系的建立及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为今后利用SCoT标记技术对牡丹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SCoT-PC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牡丹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侯小改 段春燕 +2 位作者 刘素云 刘改秀 薛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3,共4页
以盆栽牡丹朱砂垒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牡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相对水分亏缺(RWD)加大;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85%到55%间,含量略... 以盆栽牡丹朱砂垒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牡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相对水分亏缺(RWD)加大;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85%到55%间,含量略有增加,后逐渐下降;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O2产生速率都明显增加;SOD酶活性降低;POD酶活性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土壤相对含水量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侯小改 段春燕 +2 位作者 刘改秀 尹伟伦 王华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4,共4页
以盆栽牡丹朱砂磊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羧化效率 (CE)、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 以盆栽牡丹朱砂磊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逐渐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Y)、CO2羧化效率 (CE)、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及CO2补偿点升高。干旱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55%-40%)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严重干旱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20%)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牡丹光合作用的最适SRWC为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土壤相对含水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用目标的中原牡丹品种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平 刘玉英 +2 位作者 成仿云 刘改秀 李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调查了196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与观赏性状,针对园林绿化、盆花与切花生产3种专用目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与标准品种关联度分析,进行品种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针对园林绿化,适宜选择与标准品种关联度≥0.7的品种;而对盆花与切花栽... 调查了196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与观赏性状,针对园林绿化、盆花与切花生产3种专用目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与标准品种关联度分析,进行品种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针对园林绿化,适宜选择与标准品种关联度≥0.7的品种;而对盆花与切花栽培而言,与标准品种关联度≥0.8的品种较为适合。据此筛选出45个品种(约占总数的1/4)推荐在生产中应用,包括42个绿化品种、20个盆栽品种、12个切花品种。推荐品种中有7个可同时满足绿化、盆栽和切花生产的要求,应在生产中优先推广;有15个品种在适合绿化应用的同时,也可用于盆花或切花栽培;有3个与20个品种分别适合盆栽与绿化的单一应用目标。其余151个品种(约占总品种数3/4)的评价结果不理想,不提倡大规模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形态特征 品种评价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对牡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水平 刘涛 +5 位作者 刘改秀 苏亚中 张振东 黄静 董晓娟 范丙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0,53,共3页
研究了GA3对牡丹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浸泡生根牡丹种子后,牡丹种子内可溶性淀粉含量持续下降,上胚轴长和芽长快速增加,苗重缓慢增加;GA3处理14天后得到了牡丹幼苗,缩短了实生苗的成苗时间。
关键词 GA3 牡丹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复合光质对洛阳红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丽丽 刘改秀 +3 位作者 郭琪 李昱莹 宋程威 侯小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本试验以牡丹年宵花洛阳红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LED复合光质补光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牡丹生长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绿复合光,对牡丹开花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黄;对牡丹叶片色素积累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黄绿紫;... 本试验以牡丹年宵花洛阳红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LED复合光质补光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牡丹生长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绿复合光,对牡丹开花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黄;对牡丹叶片色素积累最有利的复合光是红蓝黄绿紫;红蓝、红蓝黄、红蓝绿复合光最利于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试验为改良牡丹年宵花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复合光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小改 王娟 +3 位作者 郭大龙 刘改秀 马慧丽 王小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首先对NCBI数据库下载获得的2 204条牡丹EST序列进行比对,去冗余后得到1 658条牡丹EST序列,然后利用MISA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筛查,结果在其中901条EST序列中发掘出1 111个SSR,出现频率为67.00%,平均每1 004 bp出现1个SSR。在牡丹EST–SSR... 首先对NCBI数据库下载获得的2 204条牡丹EST序列进行比对,去冗余后得到1 658条牡丹EST序列,然后利用MISA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筛查,结果在其中901条EST序列中发掘出1 111个SSR,出现频率为67.00%,平均每1 004 bp出现1个SSR。在牡丹EST–SSR中,单核苷酸重复是最主要的重复类型(89.38%),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6.67%)和三核苷酸重复(3.78%),四核苷酸重复和六核苷酸重复分布极少,没有五核苷酸重复。A/T是优势重复基元,占微卫星总数的87.76%。牡丹EST–SSR基元类型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6~30次,其基元长度主要集中在26~31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表达序列标签 简单重复序列 频率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Paconia Suffruticosa Andr.)“佛门袈裟”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侯小改 马慧丽 +4 位作者 段春燕 刘素云 刘改秀 吕静霞 薛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2-774,共3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8年生牡丹品种“佛门袈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牡丹“佛门袈裟”光饱和点为1335μmol.m-2.s-1,补偿点为70μmol.m-2.s-1。CO2饱和点为1580μmol.mol-1,补偿点为62μmol.mol-1。在春季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8年生牡丹品种“佛门袈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牡丹“佛门袈裟”光饱和点为1335μmol.m-2.s-1,补偿点为70μmol.m-2.s-1。CO2饱和点为1580μmol.mol-1,补偿点为62μmol.mol-1。在春季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夏季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5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光合特性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牡丹花期调控研究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小改 刘改秀 +3 位作者 段春燕 刘素云 吕静霞 戴攀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85,共2页
研究了多效唑和赤霉素及去叶处理对露地牡丹“国庆节”期间开花的着花量、花径及花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多效唑和去叶做前处理效果好,多效唑浓度以300 mg/L或150 mg/L为宜。8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和去叶处理,8月下旬进行赤霉素处理对增加... 研究了多效唑和赤霉素及去叶处理对露地牡丹“国庆节”期间开花的着花量、花径及花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多效唑和去叶做前处理效果好,多效唑浓度以300 mg/L或150 mg/L为宜。8月上旬进行多效唑和去叶处理,8月下旬进行赤霉素处理对增加花径,提高花量,促进露地牡丹“国庆节”开花有益。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重瓣性低、易开花的早中花品种,以提高成花率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露地栽培 花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与地栽牡丹花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丽丽 侯小改 +1 位作者 郭琪 刘改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0-222,共3页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研究盆栽与地栽牡丹花芽年周期内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2种栽培方式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2种栽培方式下牡丹的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芽...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研究盆栽与地栽牡丹花芽年周期内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2种栽培方式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2种栽培方式下牡丹的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芽中脯氨酸含量均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趋势,2种花芽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逐渐降低,花芽中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芽 盆栽 地栽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渐干旱和复水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丽丽 刘改秀 +4 位作者 王丽娜 李军 李金航 侯小改 孔祥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乌龙捧盛’盆栽苗为试材,通过测定和分析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变化研究逐渐干旱和复水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和‘乌龙捧盛’盆栽苗为试材,通过测定和分析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变化研究逐渐干旱和复水对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两个牡丹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均有所上升,但与对照比较,有所下降,有些指标恢复到对照水平;在不同水分处理时,‘洛阳红’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乌龙捧盛’,表明‘洛阳红’的耐旱性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光合特性 逐渐干旱 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桢 贺春玲 +4 位作者 侯小改 卫志鹏 何童童 关云霄 刘改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32-133,137,共3页
[目的]筛选出牡丹根腐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了6种药剂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根腐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结果]在10 mg/L质量浓度下,99%绿亨·... [目的]筛选出牡丹根腐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了6种药剂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根腐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的室内毒力。[结果]在10 mg/L质量浓度下,99%绿亨·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93.50%;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相对抑制率为89.63%;50%甲锌福美双对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最小,为20.00%。99%绿亨·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0.002 7mg/L;其次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为0.019 5 mg/L;复生甲·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牡丹根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最弱,EC50为19.134 6 mg/L。[结论]为牡丹根腐病大田防治的药剂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根腐病 相对抑制率 毒力测定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对不同强度和频度去叶的补偿性生长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威 周大彪 刘改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640-11641,11644,共3页
[目的]找出有利于牡丹补偿性生长的最佳条件。[方法]对牡丹进行不同强度和频度去叶处理,观察幼苗去叶后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更新芽数、茎叶比及剩余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结果]20 d/次的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牡丹的累积生物... [目的]找出有利于牡丹补偿性生长的最佳条件。[方法]对牡丹进行不同强度和频度去叶处理,观察幼苗去叶后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更新芽数、茎叶比及剩余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结果]20 d/次的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牡丹的累积生物量最大;10d/次的去叶频度、60%-80%去叶强度时,更新芽数目最多;轻中度去叶(20%-60%),茎叶比显著低于对照;20 d/次去叶频度、40%-60%去叶强度时,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适当的去叶强度(60%)和较低的去叶频度(20 d/次)最有利于牡丹的生长和再生,表现为超补偿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去叶强度 去叶频度 补偿性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渐干旱对牡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军 郭丽丽 +2 位作者 李金航 刘改秀 孔祥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洛阳红、乌龙捧盛2个牡丹品种进行逐渐干旱及复水处理,研究牡丹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逐渐降低,洛阳红、乌龙捧盛叶片的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洛阳红、乌龙捧盛叶片的PO...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洛阳红、乌龙捧盛2个牡丹品种进行逐渐干旱及复水处理,研究牡丹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逐渐降低,洛阳红、乌龙捧盛叶片的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洛阳红、乌龙捧盛叶片的POD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洛阳红、乌龙捧盛叶片的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洛阳红叶片SOD活性与POD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CAT活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CAT活性间相关性不显著。乌龙捧盛叶片SOD活性与POD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CAT活性、POD活性与CAT活性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逐渐干旱 复水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关云霄 胡柯 +5 位作者 贺春玲 侯小改 董梦琳 何童童 王桢 刘改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265-3267,3270,共4页
[目的]研究牡丹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为各病害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对我国近年来有关牡丹主要病害田间识别特征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结果]截至目前,共报道牡丹病害27种,其中田间识别特征描述较... [目的]研究牡丹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特征,为各病害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对我国近年来有关牡丹主要病害田间识别特征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结果]截至目前,共报道牡丹病害27种,其中田间识别特征描述较清楚的有23种,各牡丹病害在田间表现的症状不同。[结论]通过识别田间病害特征,能为准确有效地防治牡丹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病害 症状 田间识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瑞先 王祖华 +1 位作者 赵梓轩 李嘉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3,共5页
牡丹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其形成原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牡丹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成果,对牡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牡丹与根际微生物的相... 牡丹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其形成原因复杂,最新研究显示,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牡丹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的研究成果,对牡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牡丹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牡丹连作障碍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牡丹根际微生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期从根际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角度认识牡丹连作障碍的原因并为其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根际微生物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