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传统中国司法裁判中的情理——以“安崇绪之狱”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翟俊义
宋四辈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82,共9页
情理是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审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传统中国司法性质及其价值追求的关键,情理案代表“安崇绪之狱”是探讨传统中国司法运行形态和实质的重要素材。安崇绪有讼继母的事实,由此判断应入于“不孝”处以绞刑,但讼继母背后存在...
情理是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审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传统中国司法性质及其价值追求的关键,情理案代表“安崇绪之狱”是探讨传统中国司法运行形态和实质的重要素材。安崇绪有讼继母的事实,由此判断应入于“不孝”处以绞刑,但讼继母背后存在着孝养亲母等情理可矜事由。身份要素成为案件证成过程的关键,情理因素则决定了裁判进路从“执法据律”到“以情屈法”的转变。案件揭示了司法官员在面对礼法冲突时处理案件所应遵循的法理,展现了情理在传统司法中适用的可行性,反映了传统中国司法的特质及其多重面向。传统中国司法审断既非“卡迪司法”,亦非“依法裁判”,它具有独特的审断模式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崇绪之狱
讼母
情理
礼法
传统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夷共和天下国”:传统中国宏观国家结构及其“宪法”理念新诠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楠楠
范忠信
《法治研究》
2011年第2期46-53,共8页
"天下国"既是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于政治共同体的一种认知或假设,也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权组织模式框架的一定程度的设置。"天下国"国家结构模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中央王朝是"天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天下国"既是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于政治共同体的一种认知或假设,也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权组织模式框架的一定程度的设置。"天下国"国家结构模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中央王朝是"天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政治文化影响力由里到外推及四方。和平、友好是"天下国"统治秩序的主流。对传统国家结构模式进行新解读,理解其内在精神,对于今天我们如何恢复民族精神、树立大国形象以及如何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服制度
华夷之辨
天下观
国家结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落马高官异地审判历史借鉴
被引量:
5
3
作者
赵晓耕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7,共2页
传统法律制度中的高官犯罪异地审判中国古代,君主为树立皇权的权威,维护社会的稳定,重视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惩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基本法典的编撰,并以此作为法制治理的基础。司法制度的形成也奠基于法典规范之上。高官犯罪...
传统法律制度中的高官犯罪异地审判中国古代,君主为树立皇权的权威,维护社会的稳定,重视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惩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基本法典的编撰,并以此作为法制治理的基础。司法制度的形成也奠基于法典规范之上。高官犯罪异地审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也随之呈现出一个基于法典规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制度
借鉴
历史
传统法律制度
司法制度
腐败问题
法典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
被引量:
2
4
作者
霍存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31,7,共10页
宋代府州一级审判一般有推勘、录问、检法、拟判、审核、判决六道程序。"推驳(推正、驳正)"制度是理解当时司法程序的枢纽。法司"驳正"与录问"驳正"针对府州鞫司的"鞫狱不当"。鞫司针对下级机...
宋代府州一级审判一般有推勘、录问、检法、拟判、审核、判决六道程序。"推驳(推正、驳正)"制度是理解当时司法程序的枢纽。法司"驳正"与录问"驳正"针对府州鞫司的"鞫狱不当"。鞫司针对下级机构的"推正"和府州内诸鞫司之间互相移推是"推正"的二种类型,宋代法律从正面直接规定了录问官的驳正权。"定夺驳正"主要是针对"入人死罪"的情形。其上的幕职官及通判以"定夺"程序纠正"检法不当",而不是"别推"。"定夺驳正"是"当职官"以程序权力"驳正"冤案。开封府幕职官以推鞫为业,对刑事案件有建言权。"鞫谳分司"不排斥长官与副职参与,有长贰参与的聚议制度是长官制体制大背景所引致的必然结果,也是展示各方意见的好平台,可供长官做最后定夺。关注鞫、谳之外的其他程序,包括录问官与录问程序,幕职官的角色与作用等,不忽略其他官员或机构的存在和贡献,是正确、适度评价"鞫谳分司"及鞫谳双方作用所必须坚持的立场,"鞫谳分司"是我国古代"听""断"合一与分立的重要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鞫谳分司”
“推驳”
“定夺驳正”
“当职官”
“幕职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律疏议》之不孝制度——“得意忘形”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晓耕
卢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7-236,共10页
"唐律一准乎礼"是四库全书对唐律特征所作的一个经典性评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唐律"一准乎礼"的定评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唐律中不但存在大量不依礼制律的"阙文",而且存在一些不尽合礼的"异文"...
"唐律一准乎礼"是四库全书对唐律特征所作的一个经典性评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唐律"一准乎礼"的定评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唐律中不但存在大量不依礼制律的"阙文",而且存在一些不尽合礼的"异文",这些"异文"在执行中难免变形,乃至成为"具文"。实际上,系统研究唐律不孝制度,就会发现"阙文"、"异文"以及"具文"的存在反而是唐律"一准乎礼"的最好例证——得礼义之意,忘礼制之形,"得意忘形"因此"更准乎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不孝制度
一准乎礼
得意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中国司法裁判中的情理——以“安崇绪之狱”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翟俊义
宋四辈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郑州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律史学会
河南省法理法史研究会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8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FX021)——唐律中的“法”“理”与“法理”研究。
文摘
情理是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审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传统中国司法性质及其价值追求的关键,情理案代表“安崇绪之狱”是探讨传统中国司法运行形态和实质的重要素材。安崇绪有讼继母的事实,由此判断应入于“不孝”处以绞刑,但讼继母背后存在着孝养亲母等情理可矜事由。身份要素成为案件证成过程的关键,情理因素则决定了裁判进路从“执法据律”到“以情屈法”的转变。案件揭示了司法官员在面对礼法冲突时处理案件所应遵循的法理,展现了情理在传统司法中适用的可行性,反映了传统中国司法的特质及其多重面向。传统中国司法审断既非“卡迪司法”,亦非“依法裁判”,它具有独特的审断模式与价值追求。
关键词
安崇绪之狱
讼母
情理
礼法
传统司法
Keywords
An Chongxu Case
suit one’s mother
reason
ritual and law
traditional justice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夷共和天下国”:传统中国宏观国家结构及其“宪法”理念新诠
被引量:
1
2
作者
蒋楠楠
范忠信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律史学会
出处
《法治研究》
2011年第2期46-53,共8页
文摘
"天下国"既是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对于政治共同体的一种认知或假设,也是古代中国国家政权组织模式框架的一定程度的设置。"天下国"国家结构模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中央王朝是"天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政治文化影响力由里到外推及四方。和平、友好是"天下国"统治秩序的主流。对传统国家结构模式进行新解读,理解其内在精神,对于今天我们如何恢复民族精神、树立大国形象以及如何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外服制度
华夷之辨
天下观
国家结构模式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落马高官异地审判历史借鉴
被引量:
5
3
作者
赵晓耕
机构
中国法律史学会
中国
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7,共2页
文摘
传统法律制度中的高官犯罪异地审判中国古代,君主为树立皇权的权威,维护社会的稳定,重视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惩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基本法典的编撰,并以此作为法制治理的基础。司法制度的形成也奠基于法典规范之上。高官犯罪异地审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也随之呈现出一个基于法典规范的,
关键词
审判制度
借鉴
历史
传统法律制度
司法制度
腐败问题
法典
统治者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
被引量:
2
4
作者
霍存福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法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法律
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法律史学会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31,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C023)
辽宁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文摘
宋代府州一级审判一般有推勘、录问、检法、拟判、审核、判决六道程序。"推驳(推正、驳正)"制度是理解当时司法程序的枢纽。法司"驳正"与录问"驳正"针对府州鞫司的"鞫狱不当"。鞫司针对下级机构的"推正"和府州内诸鞫司之间互相移推是"推正"的二种类型,宋代法律从正面直接规定了录问官的驳正权。"定夺驳正"主要是针对"入人死罪"的情形。其上的幕职官及通判以"定夺"程序纠正"检法不当",而不是"别推"。"定夺驳正"是"当职官"以程序权力"驳正"冤案。开封府幕职官以推鞫为业,对刑事案件有建言权。"鞫谳分司"不排斥长官与副职参与,有长贰参与的聚议制度是长官制体制大背景所引致的必然结果,也是展示各方意见的好平台,可供长官做最后定夺。关注鞫、谳之外的其他程序,包括录问官与录问程序,幕职官的角色与作用等,不忽略其他官员或机构的存在和贡献,是正确、适度评价"鞫谳分司"及鞫谳双方作用所必须坚持的立场,"鞫谳分司"是我国古代"听""断"合一与分立的重要体制。
关键词
“鞫谳分司”
“推驳”
“定夺驳正”
“当职官”
“幕职官”
分类号
DF09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律疏议》之不孝制度——“得意忘形”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晓耕
卢楠
机构
中国
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律史学会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7-236,共10页
文摘
"唐律一准乎礼"是四库全书对唐律特征所作的一个经典性评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唐律"一准乎礼"的定评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唐律中不但存在大量不依礼制律的"阙文",而且存在一些不尽合礼的"异文",这些"异文"在执行中难免变形,乃至成为"具文"。实际上,系统研究唐律不孝制度,就会发现"阙文"、"异文"以及"具文"的存在反而是唐律"一准乎礼"的最好例证——得礼义之意,忘礼制之形,"得意忘形"因此"更准乎礼"。
关键词
唐律疏议
不孝制度
一准乎礼
得意忘形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传统中国司法裁判中的情理——以“安崇绪之狱”为例
翟俊义
宋四辈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夷共和天下国”:传统中国宏观国家结构及其“宪法”理念新诠
蒋楠楠
范忠信
《法治研究》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落马高官异地审判历史借鉴
赵晓耕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
霍存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律疏议》之不孝制度——“得意忘形”
赵晓耕
卢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