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中国话语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认环境权
被引量:
12
1
作者
吕忠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1,共8页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通过法典编纂,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以法典的形式确认下来,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通过法典编纂,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以法典的形式确认下来,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盼,是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目标和方向。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立场,认真对待生态环境新期盼带来的利益关系新变化;坚持改革开放,准确把握我国环境权益保护现状与政策取向;坚持道路自信,以中国话语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认环境权并作出一般规定、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救济制度,提升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环境权
人民立场
改革开放
道路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
34
2
作者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为创设人与自然共同体规则提供人性标准假设和调整范围基石;创新环境法律关系理论,明确其主体的间接互动性、社会关系二次调整性、法律规范多元性的外在表征,及承认自然的主体性而重构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特征;创新法律体系理论,发现环境法学的领域性学科属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法”与“领域法”双重结构,明确作为“重要立法领域”且已形成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的独立地位,建立处理环境法内外部关系的学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治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法律
关系生态环境立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规范构造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锡生
黄淑婷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3,共15页
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内容和结构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厘清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合理编排,对于实质性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法律体系来看,民事和刑事立法对环境...
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内容和结构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厘清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合理编排,对于实质性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法律体系来看,民事和刑事立法对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已有较为完备的规定,生态环境法典对这两种责任设置引致条款即可。生态环境法典行政立法领域的定位表明它是行政法领域的法典,是行政法典的分支,为部门型法典,这一根本定位决定了环境行政责任是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有普适性规定,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命令、环境行政处分)规定、环境刑事责任和环境民事责任的引致条款以及环境行政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的衔接规定。结合《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在结构安排上建议采用“独立为主、分散为辅”的立法模式,生态环境法典在总则编设置独立的生态环境法律责任章对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一般性问题进行统领性规定,共通性环境行政管理制度涉及的行政责任规范紧随该制度,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则在各编中设置独立的法律责任章或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法律责任
行政立法领域
环境行政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环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选择及其展开
被引量:
155
4
作者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2,共13页
世界范围内,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法律传统,对环境立法体系化采取了"基本法+单行法"与法典化两种模式。按照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适度法典化"成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适度法典化"是动...
世界范围内,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法律传统,对环境立法体系化采取了"基本法+单行法"与法典化两种模式。按照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适度法典化"成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适度法典化"是动态开放的实质性法典编纂,应以理念变革、方法创新为基础,构建以目标价值为核心,以工具价值为技术方法的基本逻辑体系。"适度法典化"模式下的环境法典的体例可采取"总则一分编"结构。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方式,规定可以统领全局和普遍适用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管理体例和引领性制度等内容。分则编整合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对法典调整的事项进一步详细规定。由此,编纂方法上需要界定"生态环境"基石概念,厘清环境法律关系;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采取"双法源"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以"生态环境"为基石概念,法律关系为体系化工具,构建环境法典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法典化
适度法典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环境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曦
章楚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但该法对地方政府怠于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情形没有设计相应的外部监督制度,客观上造成环境...
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但该法对地方政府怠于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情形没有设计相应的外部监督制度,客观上造成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发展不平衡。借鉴欧美国家主要由公民或环保团体针对政府的环境违法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例和司法实践,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是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规制环境保护领域的"政府失灵"现象,并理顺公共环境事务中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
环保团体
政府失灵
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类型化思维下的环境法典规范体系建构
被引量:
31
6
作者
吕忠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103,共15页
对环境法律规范进行类型化梳理,是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性工作。在环境法律规范发展实践“溢出”一般法律规范分类理论的背景下,类型化思维作为概念式思维的补充,其双向性、开放性、价值归依性等特性在方法论上有益于环境法典规范体系的...
对环境法律规范进行类型化梳理,是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性工作。在环境法律规范发展实践“溢出”一般法律规范分类理论的背景下,类型化思维作为概念式思维的补充,其双向性、开放性、价值归依性等特性在方法论上有益于环境法典规范体系的建构。在实质理性层面,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价值目标与生态环境概念之间建立沟通管道,通过构建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规范类型,实现环境法典规范的实质体系化。在形式理性层面,可以通过描述环境法律规范的“整体形象”为法典编纂提供形式识别标准,并对环境法律规范进行重新归类,进而提出环境法典的规范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法典编纂方法论
类型化思维
环境法律规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陆海统筹视域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重构
被引量:
12
7
作者
李挚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
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海洋环境问题的根源主要在陆地,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陆海环境保护两套法律体系相平行、分立,在制度设计、管制措施、标准要求...
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海洋环境问题的根源主要在陆地,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陆海环境保护两套法律体系相平行、分立,在制度设计、管制措施、标准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要从整体上解决我国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就应重新定位和理顺陆海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以各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相关行政法规为重要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法律体系
制度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我国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8
8
作者
张梓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2-56,共5页
我国于2016年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是我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承担该公约规定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的相关国家义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该法中的诸多条款都是较为原则性的规...
我国于2016年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是我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承担该公约规定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的相关国家义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该法中的诸多条款都是较为原则性的规定,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我国应遵循科学性、协调性、开放性原则,构建以该法为基石的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对勘探开发许可证、海洋环境保护、资料汇交和利用、应急预案、深海公共平台建设等制度作进一步系统、具体的安排。这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回应现实需求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国家担保制度
深海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建立环境法院(庭)的构想
被引量:
28
9
作者
蔡守秋
《东方法学》
2009年第5期76-83,共8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紧缺等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纠纷逐渐增多,环境案件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和处理日益增...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紧缺等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纠纷逐渐增多,环境案件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和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案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和促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应该统筹安排、综合考虑我国审判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处理环境纠纷案件的审判体制。除了全面加强和促进现有各类法院审理环境纠纷案件外,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设立专门的环境法院;第二,充分发挥现有专门法院在审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的作用;第三,在有条件和有需要的中级、高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庭;第四,在有条件和有需要的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人民环境法庭;第五,在审理重要的环境案件时成立环境合议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纠纷
建立环境法院(庭)
审判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的总体构想
被引量:
13
10
作者
蔡守秋
《东方法学》
2008年第3期3-12,共10页
应该注意通过制定环境立法规划,逐步实现中国环境法的生态化,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的方向发展,更多地纳入和运用生态系统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实现环境法生态化的基础上,还应该以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为指导,将环境保护、珍惜资源的基...
应该注意通过制定环境立法规划,逐步实现中国环境法的生态化,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的方向发展,更多地纳入和运用生态系统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实现环境法生态化的基础上,还应该以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为指导,将环境保护、珍惜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纳入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逐步实现对包括宪法、民商法律、行政法律、经济法律、诉讼法律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应建立健全维护环境法律权威和环境法治权威的司法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法院和检察院在环境司法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法律体系生态化
生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生态系统方法及其在当代国际环境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1
作者
蔡守秋
《法治研究》
2011年第4期60-66,共7页
生态系统方法(the ecosystem approach,简称EA),又称生态化方法或生态学方法,简称生态方法(Eco-approach),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生态系统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并且将其与生态系统管理、法律调控紧密结合的理论,也是为国际环境、资源、...
生态系统方法(the ecosystem approach,简称EA),又称生态化方法或生态学方法,简称生态方法(Eco-approach),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生态系统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并且将其与生态系统管理、法律调控紧密结合的理论,也是为国际环境、资源、生态保护法提供调整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设计的主要理论。它在国际海洋环境法、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他国际环境法中应用广泛,是指导国际环境法发展的比较成熟、具体的一种基础应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方法
国际环境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比城市更需要环境立法
被引量:
1
12
作者
孙佑海
《人民论坛》
2007年第19期55-55,共1页
由于我们赖以生存果腹的粮、油、菜、果等都产自农村,因而对于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但不能逊于城市。
关键词
农村污染
环境立法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创新若干要点研究
被引量:
13
13
作者
孙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生态环境尽快"美起来"。与此相适应,我国生态文明立法要"实起来",法律实施要"严起来"。在立法领域,建议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改革立法机制,加强生态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生态环境尽快"美起来"。与此相适应,我国生态文明立法要"实起来",法律实施要"严起来"。在立法领域,建议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改革立法机制,加强生态文明立法,尤其要强化生态文明法律责任制度;立法机关还要尽快组织清理现有环境法律法规,消除某些地方"立法放水"的现象。同时,要强化环保督察制度,改进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确保生态文明法律实施到位。要严格环境司法,支持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得到全面落实。要创新全民守法制度,增强人民群众遵守生态文明法律的内生动力。要完善党内法规,探索运用党内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生态文明
法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被引量:
11
14
作者
李挚萍
刘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1,共6页
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入罪的难点在于损害数额及入罪量刑标准难以确定。虚拟治理成本法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推荐的计算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主要方法,通过考察与之相关的刑事案件,可以发现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混淆生态利益与财产利益,以&qu...
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入罪的难点在于损害数额及入罪量刑标准难以确定。虚拟治理成本法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推荐的计算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主要方法,通过考察与之相关的刑事案件,可以发现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混淆生态利益与财产利益,以"公私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定性等问题。我国应及时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入罪量刑标准,在制定标准时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损害的复杂性、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认识能力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虚拟治理成本法
司法实践
环境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研究
被引量:
48
15
作者
孙佑海
王甜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的制定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第二步再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其次,在国家立法的横向层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二是修改或制定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三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再次,在立法的纵向层级上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制定或修订全国人大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第二级是制定国务院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行政法规;第三级是制定地方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地方性法规。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
气候变化应对法
立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
被引量:
6
16
作者
周珂
梁文婷
李姗姗
《法治研究》
2011年第2期6-11,共6页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我国交通运输业实...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政策的法律定位应当调整和提升,注重政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借此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程。低碳交通运输业专门立法,可借鉴英国的做法,以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作为切入点统领低碳交通运输业;立法上整合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面临更为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它更需要相关领域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与配合,在法律修订中适时引入低碳交通运输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综合运输体系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初探
被引量:
6
17
作者
王世进
黄知中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政府手段仍是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措施。在国外,将市场手段应用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已有很长时间。国外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最...
政府手段仍是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措施。在国外,将市场手段应用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已有很长时间。国外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最主要的是要明晰公益林产权,确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评估标准和计量方法,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效益补偿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理阐释
被引量:
23
18
作者
孙佑海
王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3,共7页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造上呈现出正向激励的特征;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核心是保障农民发展权,促进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整体确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制度措施,并在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与其他涉农法律法规相衔接。为保障该法有序运转,确保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实现,应当建立党的领导、政府协同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决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促进型立法
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的实践面向及其合法性审视
被引量:
21
19
作者
朱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6,共14页
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试点已经在全国逐步展开,且很多地方根据本地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后的告知、审批后的实质性审查以及环评批复的撤销条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合法性...
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试点已经在全国逐步展开,且很多地方根据本地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后的告知、审批后的实质性审查以及环评批复的撤销条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合法性的角度审视,它是形式上的审批制而实质上的备案制,使得我国环评制度的预防性功能的底线被突破,审批程序的缺失剥夺了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众的行政参与权利,且环评审批制度的改革缺乏权力机关的授权而于法无据。在现有的环评审批制与备案制的二元结构下,可考虑将环评文件审查事务前置于申请之前而减少审批中的审查时间,并将一些特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告知承诺制
“放管服”改革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山”理论探源
被引量:
18
20
作者
徐祥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共7页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中,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等为“两山”理论研究破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同志对“两山”关系的持续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同步,这样的思考创造出的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思想;是发展观,而不是经营技巧或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绿色发展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中国话语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认环境权
被引量:
12
1
作者
吕忠梅
机构
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1,共8页
文摘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年度工作计划。通过法典编纂,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制度、实践成果以法典的形式确认下来,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盼,是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目标和方向。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立场,认真对待生态环境新期盼带来的利益关系新变化;坚持改革开放,准确把握我国环境权益保护现状与政策取向;坚持道路自信,以中国话语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认环境权并作出一般规定、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救济制度,提升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环境权
人民立场
改革开放
道路自信
Keywords
compilation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ode
environmental rights
people's posi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nfidence in the path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
34
2
作者
吕忠梅
机构
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7,共14页
文摘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新时代环境法学理论创新提供了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中国50年的环境法治实践为研究对象,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厘清环境法的哲学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类观、自然观,为创设人与自然共同体规则提供人性标准假设和调整范围基石;创新环境法律关系理论,明确其主体的间接互动性、社会关系二次调整性、法律规范多元性的外在表征,及承认自然的主体性而重构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特征;创新法律体系理论,发现环境法学的领域性学科属性,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法”与“领域法”双重结构,明确作为“重要立法领域”且已形成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的独立地位,建立处理环境法内外部关系的学理标准。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环境法哲学
环境法治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法律
关系生态环境立法体系
Key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environmental law practice
harmony and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philosophy of environmental law
environmental legal relations
system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分类号
DF4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规范构造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锡生
黄淑婷
机构
重庆大学
法学
院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3,共15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生命共同体理念下自然资源一体化治理研究”(2024CDJSKPT06)。
文摘
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内容和结构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厘清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合理编排,对于实质性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法律体系来看,民事和刑事立法对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已有较为完备的规定,生态环境法典对这两种责任设置引致条款即可。生态环境法典行政立法领域的定位表明它是行政法领域的法典,是行政法典的分支,为部门型法典,这一根本定位决定了环境行政责任是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主要内容有普适性规定,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命令、环境行政处分)规定、环境刑事责任和环境民事责任的引致条款以及环境行政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的衔接规定。结合《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在结构安排上建议采用“独立为主、分散为辅”的立法模式,生态环境法典在总则编设置独立的生态环境法律责任章对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一般性问题进行统领性规定,共通性环境行政管理制度涉及的行政责任规范紧随该制度,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则在各编中设置独立的法律责任章或节。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法律责任
行政立法领域
环境行政责任
Keywords
the environmental code
legal liability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选择及其展开
被引量:
155
4
作者
吕忠梅
机构
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2,共13页
文摘
世界范围内,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法律传统,对环境立法体系化采取了"基本法+单行法"与法典化两种模式。按照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适度法典化"成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适度法典化"是动态开放的实质性法典编纂,应以理念变革、方法创新为基础,构建以目标价值为核心,以工具价值为技术方法的基本逻辑体系。"适度法典化"模式下的环境法典的体例可采取"总则一分编"结构。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方式,规定可以统领全局和普遍适用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管理体例和引领性制度等内容。分则编整合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对法典调整的事项进一步详细规定。由此,编纂方法上需要界定"生态环境"基石概念,厘清环境法律关系;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采取"双法源"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以"生态环境"为基石概念,法律关系为体系化工具,构建环境法典框架体系。
关键词
环境立法
法典化
适度法典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环境法律关系
Keywords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codification
appropriate codif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system
environmental legal relations
分类号
D4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曦
章楚加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
法学
院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文摘
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我国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但该法对地方政府怠于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情形没有设计相应的外部监督制度,客观上造成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发展不平衡。借鉴欧美国家主要由公民或环保团体针对政府的环境违法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例和司法实践,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是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以规制环境保护领域的"政府失灵"现象,并理顺公共环境事务中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关键词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
环保团体
政府失灵
监督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s litig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environmental groups
government failure
supervision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类型化思维下的环境法典规范体系建构
被引量:
31
6
作者
吕忠梅
机构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103,共15页
文摘
对环境法律规范进行类型化梳理,是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性工作。在环境法律规范发展实践“溢出”一般法律规范分类理论的背景下,类型化思维作为概念式思维的补充,其双向性、开放性、价值归依性等特性在方法论上有益于环境法典规范体系的建构。在实质理性层面,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价值目标与生态环境概念之间建立沟通管道,通过构建污染控制、自然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规范类型,实现环境法典规范的实质体系化。在形式理性层面,可以通过描述环境法律规范的“整体形象”为法典编纂提供形式识别标准,并对环境法律规范进行重新归类,进而提出环境法典的规范配置方案。
关键词
环境法典
法典编纂方法论
类型化思维
环境法律规范体系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ode
methodology of codification
typological thinking
normativ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law
分类号
DF4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海统筹视域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重构
被引量:
12
7
作者
李挚萍
机构
中山大学
法学
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3,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陆海统筹背景下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18VHQ014)。
文摘
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海洋环境问题的根源主要在陆地,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陆海环境保护两套法律体系相平行、分立,在制度设计、管制措施、标准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要从整体上解决我国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就应重新定位和理顺陆海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陆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以各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相关行政法规为重要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法律体系
制度衔接
Keywords
land and sea coordination
marin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al system
institutional cohesion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我国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8
8
作者
张梓太
机构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中国
太平洋
学会
深远海
资源
环境
管理
研究
分会
复旦大学
法学
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2-56,共5页
文摘
我国于2016年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是我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承担该公约规定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的相关国家义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该法中的诸多条款都是较为原则性的规定,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我国应遵循科学性、协调性、开放性原则,构建以该法为基石的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对勘探开发许可证、海洋环境保护、资料汇交和利用、应急预案、深海公共平台建设等制度作进一步系统、具体的安排。这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回应现实需求的举措。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国家担保制度
深海法律体系
Keywords
UNCLOS
deep seabed mining law
state sponsorship
legal system for deep seabed mining
分类号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建立环境法院(庭)的构想
被引量:
28
9
作者
蔡守秋
机构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东方法学》
2009年第5期76-83,共8页
文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紧缺等环境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环境纠纷逐渐增多,环境案件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解决和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案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和促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应该统筹安排、综合考虑我国审判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处理环境纠纷案件的审判体制。除了全面加强和促进现有各类法院审理环境纠纷案件外,本文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设立专门的环境法院;第二,充分发挥现有专门法院在审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的作用;第三,在有条件和有需要的中级、高级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庭;第四,在有条件和有需要的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人民环境法庭;第五,在审理重要的环境案件时成立环境合议庭。
关键词
环境纠纷
建立环境法院(庭)
审判制度改革
分类号
D926.23 [政治法律—法学]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的总体构想
被引量:
13
10
作者
蔡守秋
机构
武汉大学
福州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东方法学》
2008年第3期3-12,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重大研究项目"环境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的部分成果
文摘
应该注意通过制定环境立法规划,逐步实现中国环境法的生态化,促进环境法向生态法的方向发展,更多地纳入和运用生态系统方法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在实现环境法生态化的基础上,还应该以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为指导,将环境保护、珍惜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纳入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逐步实现对包括宪法、民商法律、行政法律、经济法律、诉讼法律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应建立健全维护环境法律权威和环境法治权威的司法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法院和检察院在环境司法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法律体系生态化
生态法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生态系统方法及其在当代国际环境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1
作者
蔡守秋
机构
武汉大学
法学
院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法治研究》
2011年第4期60-66,共7页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0A2D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生态系统方法(the ecosystem approach,简称EA),又称生态化方法或生态学方法,简称生态方法(Eco-approach),是建立在深刻认识生态系统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并且将其与生态系统管理、法律调控紧密结合的理论,也是为国际环境、资源、生态保护法提供调整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设计的主要理论。它在国际海洋环境法、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他国际环境法中应用广泛,是指导国际环境法发展的比较成熟、具体的一种基础应用理论。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方法
国际环境法
应用
分类号
D996.9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比城市更需要环境立法
被引量:
1
12
作者
孙佑海
机构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人民论坛》
2007年第19期55-55,共1页
文摘
由于我们赖以生存果腹的粮、油、菜、果等都产自农村,因而对于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但不能逊于城市。
关键词
农村污染
环境立法
城市
分类号
F323.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创新若干要点研究
被引量:
13
13
作者
孙佑海
机构
天津大学
法学
院
天津大学
中国
绿色发展
研究
院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文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生态环境尽快"美起来"。与此相适应,我国生态文明立法要"实起来",法律实施要"严起来"。在立法领域,建议将生态文明载入宪法,改革立法机制,加强生态文明立法,尤其要强化生态文明法律责任制度;立法机关还要尽快组织清理现有环境法律法规,消除某些地方"立法放水"的现象。同时,要强化环保督察制度,改进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确保生态文明法律实施到位。要严格环境司法,支持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得到全面落实。要创新全民守法制度,增强人民群众遵守生态文明法律的内生动力。要完善党内法规,探索运用党内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生态文明
法治创新
Keywords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novation in rule of law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被引量:
11
14
作者
李挚萍
刘畅
机构
中山大学
法学
院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环境修复司法制度研究"(16AFX020)
文摘
生态环境损害行为入罪的难点在于损害数额及入罪量刑标准难以确定。虚拟治理成本法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推荐的计算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主要方法,通过考察与之相关的刑事案件,可以发现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混淆生态利益与财产利益,以"公私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定性等问题。我国应及时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入罪量刑标准,在制定标准时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损害的复杂性、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认识能力等因素。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虚拟治理成本法
司法实践
环境犯罪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virtual disposal cost approach
judicial practice
environmental crime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研究
被引量:
48
15
作者
孙佑海
王甜甜
机构
天津大学
法学
院
天津大学
法学
院
中国
绿色发展
研究
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研究”(20ZDA089)。
文摘
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选择,事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效果与经济发展全局,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应当采取“三三立法策略”。即在立法的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组分,每个组分再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专项法律的制定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第二步再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法”。其次,在国家立法的横向层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二是修改或制定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三是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再次,在立法的纵向层级上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制定或修订全国人大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立法和相关立法;第二级是制定国务院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行政法规;第三级是制定地方层级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地方性法规。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
气候变化应对法
立法策略
Keywords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promotion act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ct
Legislative strategy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
被引量:
6
16
作者
周珂
梁文婷
李姗姗
机构
中国
人民大学
法学
院
环境
资源
法教研室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
人民大学
法学
院
出处
《法治研究》
2011年第2期6-11,共6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重点标志性研究基金项目"我国气候变化应对与低碳经济法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政策的法律定位应当调整和提升,注重政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借此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程。低碳交通运输业专门立法,可借鉴英国的做法,以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作为切入点统领低碳交通运输业;立法上整合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面临更为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它更需要相关领域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与配合,在法律修订中适时引入低碳交通运输的要素。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综合运输体系
法律体系
分类号
D922.296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F5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初探
被引量:
6
17
作者
王世进
黄知中
机构
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
研究
基地--江西理工大学
环境
资源
法
研究
中心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江西理工大学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赣教社政字[2009]5号)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创新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法律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政府手段仍是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措施。在国外,将市场手段应用于公益林生态补偿已有很长时间。国外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最主要的是要明晰公益林产权,确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评估标准和计量方法,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法规体系。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效益补偿
市场机制
分类号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理阐释
被引量:
23
18
作者
孙佑海
王操
机构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天津大学
法学
院
天津大学
中国
绿色发展
研究
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研究”(20ZDA089)。
文摘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由党和国家振兴乡村的相关政策转化而成,在规范构造上呈现出正向激励的特征;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核心是保障农民发展权,促进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整体确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制度措施,并在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与其他涉农法律法规相衔接。为保障该法有序运转,确保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实现,应当建立党的领导、政府协同的监督机制和科学决策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
促进型立法
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发展权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ion Law
promoting legislatio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farmers
farmers′right to development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的实践面向及其合法性审视
被引量:
21
19
作者
朱谦
机构
苏州大学王健
法学
院
中国
环境
科学
学会
环境
法学
分会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6,共14页
文摘
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试点已经在全国逐步展开,且很多地方根据本地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的适用范围、受理申请后的告知、审批后的实质性审查以及环评批复的撤销条件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合法性的角度审视,它是形式上的审批制而实质上的备案制,使得我国环评制度的预防性功能的底线被突破,审批程序的缺失剥夺了利害关系人和社会公众的行政参与权利,且环评审批制度的改革缺乏权力机关的授权而于法无据。在现有的环评审批制与备案制的二元结构下,可考虑将环评文件审查事务前置于申请之前而减少审批中的审查时间,并将一些特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告知承诺制
“放管服”改革
合法性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山”理论探源
被引量:
18
20
作者
徐祥民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蓝色文明与绿色法制
研究
中心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共7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绿色法律研究”(16AWTJ10)
文摘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中,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等为“两山”理论研究破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同志对“两山”关系的持续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同步,这样的思考创造出的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思想;是发展观,而不是经营技巧或管理技术。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绿色发展
科学发展观
Keywords
"Two Mountains"theory
green developmen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中国话语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认环境权
吕忠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野下的环境法学理论创新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生态环境法典法律责任的规范构造
黄锡生
黄淑婷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环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选择及其展开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王曦
章楚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类型化思维下的环境法典规范体系建构
吕忠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陆海统筹视域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重构
李挚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构建我国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律体系的思考
张梓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于建立环境法院(庭)的构想
蔡守秋
《东方法学》
2009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关于加强环境法治建设的总体构想
蔡守秋
《东方法学》
200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生态系统方法及其在当代国际环境法中的应用
蔡守秋
《法治研究》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农村比城市更需要环境立法
孙佑海
《人民论坛》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新时代生态文明法治创新若干要点研究
孙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李挚萍
刘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立法策略研究
孙佑海
王甜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
周珂
梁文婷
李姗姗
《法治研究》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初探
王世进
黄知中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法理阐释
孙佑海
王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环评告知承诺审批改革的实践面向及其合法性审视
朱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两山”理论探源
徐祥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