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疗效的Meta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解传奇 张令令 +1 位作者 李淑珍 贾亚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184-2189,共6页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应用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 Direc...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世界范围内应用吲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inece Direct,NGC,EBSCO,EMBASE,CNKI,,CBM数据库。由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时经过讨论或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 Man 5.3完成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均是以应用吲哚青绿对比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受试患者598例,通过比较术后3个主要临床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现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组的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吲哚青绿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OR=0.10,95%CI(0.01,0.19)];在术后裂孔闭合率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短期内视力恢复快,优于吲哚青绿,是较理想的内界膜染色剂。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青绿 亮蓝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淑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非穿透 羊膜植入 青光眼 开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控制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石东风 曹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82-383,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基本型患者48例...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基本型患者48例作为基本组;集合不足型患者44例为集合不足组。分析三组患者视功能情况以及术后眼位矫正情况。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视功能无差异,术后三组患者视功能均有所好转并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以及集合不足组正位率分别为83.3%、81.2%以及54.6%。分开过强组与基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与集合不足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根据分型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其中以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预后较好,集合不足型预后较差。但由于三种类型的斜视对应手术方式不同,如何进一步排除手术因素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眼位 分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