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越 张艳艳 +2 位作者 张宏光 王华 申晓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比较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08/2016-09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74例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 目的:比较单泪道置管与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08/2016-09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74例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在泪道探通成功后,A组(46眼)行单泪道置管术,B组(46眼)行环形泪道置管术并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后治愈率61%,好转率22%,B组治愈率89%,好转率4%,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A组发生并发症8眼,B组发生并发症2眼,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泪道置管相比,环形泪道置管联合泪道注入5-氟尿嘧啶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 泪道阻塞 5-氟尿嘧啶 妥布霉素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越 王华 +2 位作者 张艳艳 张宏光 申晓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73-1975,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效和疗效。方法:收集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2009-01/2015-12下泪小管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比较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效和疗效。方法:收集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2009-01/2015-12下泪小管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33例33眼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B组34例34眼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组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44.42±10.66min,B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30.06±6.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P<0.05)。术后6mo冲洗泪道判断手术疗效,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结论: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鼻内窥镜 注气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和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越 叶丹 +3 位作者 申晓杰 马姝伟 李宁 单卫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96-2099,共4页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ALSCT)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U)和角膜绷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1-05/2022-11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1例71眼:A组23眼行翼...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ALSCT)中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U)和角膜绷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1-05/2022-11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1例71眼:A组2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ALSCT,B组24眼于术中局部浸润和术后结膜下注射5-FU,C组24眼联合应用5-FU的同时并于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3、7、14d的舒适度评分,术后1、3、7、14d,1mo的角膜愈合情况,术后3~6mo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7d舒适度评分和术后1、3d角膜愈合情况比较,C组患者优于A、B两组。三组间术后14d的舒适度评分和术后14d、1mo的角膜愈合情况比较无差异。随访3~6mo,A组有3眼复发,B组1眼复发,C组无复发。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结论:联合应用5-FU和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以优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ALSCT术后眼部体验,加快角膜上皮修复,并提高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5-氟尿嘧啶(5-FU) 角膜绷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叶丹 王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70-771,共2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激光治疗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1/2016-06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的DM...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激光治疗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1/2016-06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的DME患者188例376眼,治疗1mo后利用OCT检测黄斑区6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格栅样光凝1 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至1mm、黄斑1~3mm、黄斑3~6mm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32.02±18.07、393.40±19.71、372.00±20.01μm,与治疗前(404.70±16.37、445.17±18.25、410.87±18.14μ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厚度变化分别为72.68±14.74、51.77±9.48、38.87±17.94μm,组间及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经格栅样光凝治疗1mo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格栅样光凝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