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环境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计广 于红秀 +3 位作者 杨熙 李加强 顾王文 王丽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9,67,共7页
选取10辆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的轻型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混动汽车、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宁波和昆明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平原与高原、常温环境下WLTC工况排放测试,... 选取10辆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的轻型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增程式混动汽车、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宁波和昆明轻型整车环境模拟排放实验室开展平原与高原、常温环境下WLTC工况排放测试,研究高原环境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与标定前相比,完成高原排放标定后其在电量保持(CD)模式下的各项污染物排放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能满足GB 18352.6—2016 b阶段限值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各污染物排放普遍低于轻型汽油车、柴油车和天然气车,且电量保持阶段REESS电量的变化影响整车污染物排放;不同燃料和动力类型轻型汽车的CO,CO_(2),THC,NO_(x),PN排放主要集中在冷起动阶段,而CO_(2)排放与车辆运行状态直接相关,WLTC工况中各加速阶段CO_(2)排放均呈增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环境 轻型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底部碰撞安全测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闫鹏飞 何兴 +1 位作者 高妍 刘祎帆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通过对复杂底部碰撞场景的分析,并基于托底工况,结合试验和仿真手段搭建出底部防护安全测评技术方案,揭示了底部磕碰障碍物和电池系统的作用机理。基于试验和仿真的联动分析,创建涵盖不同损伤因子的多工况、可结构设计优化的最优测评方... 通过对复杂底部碰撞场景的分析,并基于托底工况,结合试验和仿真手段搭建出底部防护安全测评技术方案,揭示了底部磕碰障碍物和电池系统的作用机理。基于试验和仿真的联动分析,创建涵盖不同损伤因子的多工况、可结构设计优化的最优测评方案,为复杂场景工况合理提取、有效表征新能源汽车底部碰撞安全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新能源汽车 底部磕碰 联动分析 损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及重点标准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孙航 张路 季国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5-812,共18页
该文基于《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在全面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电子及综合安全为核心的智能网联领域标准研制路径以及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方向。通过研究... 该文基于《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在全面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电子及综合安全为核心的智能网联领域标准研制路径以及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方向。通过研究驾驶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体系以及典型产品和应用场景,提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制定路线;通过梳理车载网联通信技术及应用场景,提出网联功能与应用标准体系及标准制定路线;重点分析了汽车电磁兼容、电子环境及可靠性评价、汽车芯片以及车载电子各子领域当前的技术及产品研究现状,提出了汽车电子的标准制定路线;针对综合安全提出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四维安全概念,包括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安全标准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各类安全标准的制定路线;最后论述了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研制思路及中国标准制定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协同关系。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发展需求和国际标准法规协调趋势,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及重点标准制定提供了思考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标准体系 汽车电子 综合安全 国际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自动驾驶汽车虚拟场景库构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军雷 王亮亮 +1 位作者 王静 牛锡静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4,共6页
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专利公开态势、专利技术构成方面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虚拟场景库构建技术的专利布局重点方向,梳理了数据处理、仿真、场景库搭建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点,从宏观、微观角度剖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虚拟场景库构建技... 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从专利公开态势、专利技术构成方面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虚拟场景库构建技术的专利布局重点方向,梳理了数据处理、仿真、场景库搭建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点,从宏观、微观角度剖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虚拟场景库构建技术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库搭建 数据处理 自动生成 专利分析 技术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碰撞假人质心及转动惯量测量设备开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刘志新 +1 位作者 邢星飞 刘伟东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161,共6页
碰撞测试假人是衡量汽车被动安全性的重要仪器,其自身的质量特性参数(质量质心与转动惯量)的变化会导致其在试验过程中运动姿态的变化,最终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能够在多次试验之后及时掌握碰撞假人自身质量特性参数的变化,文中... 碰撞测试假人是衡量汽车被动安全性的重要仪器,其自身的质量特性参数(质量质心与转动惯量)的变化会导致其在试验过程中运动姿态的变化,最终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能够在多次试验之后及时掌握碰撞假人自身质量特性参数的变化,文中研究了适用于汽车碰撞假人组件的质量质心与转动惯量测试原理,依据此测试原理,设计了能够测量碰撞假人各部位总成质量特性参数的测量设备,并针对碰撞测试假人各部位总成的质量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试设备能够以较小的误差完成碰撞假人总成的质量特性参数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误差 转动惯量 质心 碰撞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驾驶循环制动工况下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葛蕴珊 谢汶峰 +4 位作者 李家琛 马尧 王宇 王亚超 王昌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2-408,共7页
为探究基于制动惯性实验台的不同驾驶循环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密封采样仓内分别进行WLTC循环和US06循环等效制动排放试验,测量了10 nm~10μm粒径范围的刹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发现多次US06循环测试中,每次循环前四次工况排放的100 nm粒... 为探究基于制动惯性实验台的不同驾驶循环刹车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密封采样仓内分别进行WLTC循环和US06循环等效制动排放试验,测量了10 nm~10μm粒径范围的刹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发现多次US06循环测试中,每次循环前四次工况排放的100 nm粒径以上的颗粒物数量结果重复性差,且行程动力学参数(v·a)增大会导致所有粒径的颗粒物生成数量的稳定性变差;100 nm粒径以上颗粒物对刹车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大,而刹车颗粒物数量浓度排放则更多由10~100 nm小粒径颗粒物决定.研究还发现颗粒物的生成与工况的加速度和速度密切相关,在车辆实际驾驶中,较高的行驶速度以及较大的刹车加速度都会促进100 nm以下小粒径颗粒物生成,而100 nm以上大颗粒的生成主要受到较大刹车加速度的影响,保持车速低于100 km/h、加速度低于2 m/s^(2)生成的大、小粒径颗粒物较少.对比US06循环和WLTC循环的高速度段与超高速段颗粒物排放数据,制动工况更为激烈的US06循环倾向于生成更多大粒径颗粒物,而WLTC循环超高速度段在小粒径颗粒物生成上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颗粒物 驾驶循环制动工况 颗粒物数量 颗粒物质量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避险临界点的行车危险识别与制动策略研究
7
作者 朱彤 张卓 +2 位作者 张贇兴 赵云飞 李晓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了量化车辆行驶风险并制定安全的制动策略,提出避险临界点理念并构建车辆直行与转向场景下避险临界点的数学模型。根据避险临界点定义行车风险表征指标,量化车辆行驶风险;通过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116起事故案... 为了量化车辆行驶风险并制定安全的制动策略,提出避险临界点理念并构建车辆直行与转向场景下避险临界点的数学模型。根据避险临界点定义行车风险表征指标,量化车辆行驶风险;通过对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116起事故案例分类,使用风险表征指标筛选高危案例;基于行车制动时间指标,提出车辆动态制动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类高危场景中,相较于基于碰撞时间(TTC)的制动策略,提出的风险表征指标能够更好地识别交通场景风险,制动策略时间更合理、速度曲线更平缓,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 实时风险 高危场景识别 制动策略 避险临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汽车-行人事故数据的老龄人与青壮年行人损伤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贽 林淼 +3 位作者 代兵 王文霞 孟庆南 莫富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为明确老龄与青壮年行人事故损伤特征及损伤风险之间的差异并为行人碰撞安全法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对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提取的496例老龄行人和431例青壮年行人事故样本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老龄与青壮年行人损伤部... 为明确老龄与青壮年行人事故损伤特征及损伤风险之间的差异并为行人碰撞安全法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对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提取的496例老龄行人和431例青壮年行人事故样本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老龄与青壮年行人损伤部位分布及具体部位损伤类型的异同;建立了基于车辆碰撞速度的老龄与青壮年行人头部AIS3+、胸部AIS3+及下肢AIS2+的损伤风险曲线。结果表明:老龄与青壮年行人胸部损伤比例差异高达20.9%;在40 km/h碰撞车速时,2类行人头部、胸部和下肢损伤风险差异分别为38.9%,39%、21.2%。因此,中国行人碰撞安全法规的提升可差异性考虑老龄人与青壮年行人的测试方法或损伤准则,尤为必要考虑纳入汽车-老龄人胸部碰撞测试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碰撞事故 老龄人 行人 损伤类型 损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EDR和ODC的自动驾驶汽车实际道路测试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航 李志军 +2 位作者 张琳琳 陈振宇 李世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2-850,共9页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自动驾驶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OEDR)的测试道路分类方法,构建基于设计运行范围的道路元素基础模型,改进Jaccard Similarity有效相似度算法用于测试道路符合性评估。本文中还根据测试道路选取,提出了基于设计运行条件(O... 本文中提出了基于自动驾驶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OEDR)的测试道路分类方法,构建基于设计运行范围的道路元素基础模型,改进Jaccard Similarity有效相似度算法用于测试道路符合性评估。本文中还根据测试道路选取,提出了基于设计运行条件(ODC)边界的测试方法,结合乘员主观评价形成自动驾驶汽车实际道路测评体系。选取我国典型道路开展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测评体系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可作为一种标准化方法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实际道路 测试评价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工况的轻型汽车车外噪声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丽娟 胡熙 +3 位作者 彭伟强 谢东明 许天楚 刘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中国工况反映中国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实际工况,包含汽车的各种驾驶行为。现行GB 1495(方法A)和ISO 362–1:2007(方法B)均关注汽车单一工况的噪声水平,无法全面反映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噪声水平。基于中国工况开展轻型汽车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中国工况反映中国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实际工况,包含汽车的各种驾驶行为。现行GB 1495(方法A)和ISO 362–1:2007(方法B)均关注汽车单一工况的噪声水平,无法全面反映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噪声水平。基于中国工况开展轻型汽车车外噪声测量方法研究,将多种工况与汽车噪声控制相关联。基于中国工况和相关试验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汽车多工况噪声测量方法,包括起步噪声、加速噪声、匀速噪声3类噪声测量方法,并对测量方法进行论证,可为轻型车噪声相关标准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汽车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研究轻型汽车多工况车外噪声提供更全面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中国工况 轻型汽车 多工况噪声 噪声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性能分析与衰减预测
11
作者 杨子荣 郝冬 +2 位作者 姚占辉 张妍懿 王佳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6-1614,共9页
开展苛刻复杂道路工况下燃料电池汽车(FCV)的运行特征分析与性能衰减预测对于指导产品迭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0辆燃料电池重型货车的道路行驶数据,首先,提出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以及数据后处理方法,随后,建立了涵盖车... 开展苛刻复杂道路工况下燃料电池汽车(FCV)的运行特征分析与性能衰减预测对于指导产品迭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0辆燃料电池重型货车的道路行驶数据,首先,提出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以及数据后处理方法,随后,建立了涵盖车辆出行行为、加氢特性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性能的FCV关键特性体系,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实车运行数据的发动机性能衰减与预测方法,满足不同时间跨度、不同车队规模的整车、发动机、辅助系统等不同对象的全方位性能分析需求.研究发现,车队中单次出行里程不超过50%纯氢续驶里程的总占比达到95%以上.加氢行为最密集的区域是加氢间隔里程为180~220 km、加氢间隔时间为24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道路行驶数据 关键特征体系 加氢特性 性能衰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加速老化及老化后安全特性研究
12
作者 刘明轩 陈文涛 +6 位作者 申韶鹏 张世杰 韦振 马彪 李丹华 刘仕强 王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0-3537,共8页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加速,电力储能领域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核心板块,锂离子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其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备受市场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电池的循环寿命及长期使用后的...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加速,电力储能领域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核心板块,锂离子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其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备受市场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电池的循环寿命及长期使用后的安全特性是评价储能电池的关键技术指标,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本工作基于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总结研究了高温加速老化测试规律及循环后电池安全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加速老化效果在循环前200圈并不能严格归结为常温循环老化的固定倍数关系,但随着循环圈数增加,45℃下循环的电池容量衰减率与25℃下循环的电池容量衰减率的比值会趋近于2,并逐步趋向稳定,该研究结论为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循环后电池热失控触发温度会随着SOH的降低而降低,并且根据已有结果发现二者比值(热失控温度/SOH)均能够维持在130~145,为后续实际应用中寿命预测、实时监控及安全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循环性能 加速老化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CO_(2)热泵空调系统1D-3D动态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海丹 宗硕 +5 位作者 肖迪 殷翔 黄龙飞 王熙熙 杨李辰 曹锋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能力,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变化对乘员热舒适性的影响重大。为研究乘员舱舒适性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参数动态变化的耦合规律,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和三维CFD软件STAR-CCM+搭... 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能力,其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参数变化对乘员热舒适性的影响重大。为研究乘员舱舒适性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空调系统参数动态变化的耦合规律,基于一维仿真软件GT-Suite和三维CFD软件STAR-CCM+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建立了乘员舱温度场与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化关联关系,综合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车厢动态升/降温特性。结果显示:乘员舱热环境温度分布较不均匀,有必要采用加权PMV(平均热感觉指数)评价乘员舱非均匀热环境。在多PID控制的跨临界CO_(2)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中,使用基于加权PMV舒适度模型的控制方法能够保持系统目标参数的调控稳定。在制冷模式43℃环境温度工况下,该控制方法能够降低9.4%的压缩机功耗;在制热模式-10℃环境温度工况下,该方法能够降低17.9%的压缩机功耗,该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热舒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压缩机功耗,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续航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汽车热泵空调 联合仿真 加权热舒适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交通事故的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挤压试验研究
14
作者 陈向阳 张鹏 +1 位作者 黄书隆 郝冬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15,共7页
车载氢系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一旦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可能导致关键零部件发生功能失效,进而引发氢气的大量泄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车载储氢气瓶进行耐挤压性测评是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评价体系的... 车载氢系统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一旦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可能导致关键零部件发生功能失效,进而引发氢气的大量泄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车载储氢气瓶进行耐挤压性测评是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工作。建立了车载储氢气瓶的挤压测评方法,详细阐述了挤压测评方法 4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车载储氢气瓶的挤压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挤压对储氢气瓶的影响,定量评价分析储氢气瓶挤压之后的安全性,为车载氢系统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储氢气瓶 挤压 试验研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31486—202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解读与分析
15
作者 郝维健 牛萍健 +2 位作者 马天翼 韩策 柳邵辉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4-2661,共8页
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动力电池电性能领域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品形态呈现“无模组”化趋势,行业对于动力电池产品使用工况也更加了解,动力电池... 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动力电池电性能领域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品形态呈现“无模组”化趋势,行业对于动力电池产品使用工况也更加了解,动力电池电性能水平较2015版制定时水平已有一定程度提升,因此,我国在2024年修订发布了GB/T 31486—202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并于2025年4月1日起实施。作为动力电池领域核心标准,该标准对于动力电池产品研发和验证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GB/T 31486—2024制定背景和主要技术内容,对比了该标准与2015版本的异同点,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顺应“无模组”技术趋势,将测试对象由模组调整为单体,并增加测试样本量以强化一致性评估;二是基于实际工况数据优化测试条件,并引入动态环境适应终止机制;三是提升性能指标要求。GB/T 31486—2024注重与GB/T31467—2023等国内标准的协调性,强化了测试结果对实际工况的反映能力,通过技术指标升级与测试方法革新,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性能与一致性控制水平,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性能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再生聚丙烯材料性能
16
作者 董婧晗 刁帅 +3 位作者 赵一权 李明贺 晁冉冉 宁甫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69-773,共5页
本工作将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加入原生聚丙烯(VPP)中,制备了四种不同PCR-PP含量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对RPP材料的基本性能(密度、熔融指数、灰分、热变形温度、力学性能)、安全性能(禁限用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气... 本工作将消费后回收聚丙烯(PCR-PP)加入原生聚丙烯(VPP)中,制备了四种不同PCR-PP含量的再生聚丙烯(RPP)材料。对RPP材料的基本性能(密度、熔融指数、灰分、热变形温度、力学性能)、安全性能(禁限用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气味等级、阻燃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评价,并研究了RPP材料应用于汽车内外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PCR-PP使用量的增加,RPP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RPP材料在150℃下老化400 h后,韧性明显下降,RPP耐热老化性能优于VPP;RPP材料强度略低于大部分整车企业的要求,韧性、其他基本性能及安全性能满足整车企业的要求,在产品中针对性地辅以补强剂,材料的性能将可以满足车规级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业 再生聚丙烯 力学性能 安全性能 耐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融合的轮胎与整车操纵稳定性匹配评价方法研究
17
作者 姜俊昭 徐业凯 +1 位作者 张小纹 王文军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7,共12页
轮胎配套选型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主流的主观评价方法存在企业间规范一致性差、车手资源紧缺以及评价节点滞后等问题。本文基于实车主客观测试评价数据,考虑轮胎力学性能和结构参数与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内在关联,通过相关性... 轮胎配套选型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主流的主观评价方法存在企业间规范一致性差、车手资源紧缺以及评价节点滞后等问题。本文基于实车主客观测试评价数据,考虑轮胎力学性能和结构参数与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内在关联,通过相关性分析提取主观评价影响因子并生成降维特征空间,建立了主客观融合评价体系。进一步以客观指标与主观评分先验趋势关系为约束惩罚项,通过设计集成学习算法构建基于主客观融合的轮胎与整车操纵稳定性匹配评价模型,在多区域测试数据上的MSE均值为0.247,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相关成果可以构建整车操稳主客观一致性量化评价体系,为轮胎配套精确选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操纵稳定性 主客观评价 机器学习 先验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发动机用增湿器参数敏感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张胜雷 马明辉 +1 位作者 郝冬 郭志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4,共7页
增湿器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子系统的关键部件,起着为电堆阴极入口气体增湿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通过设计增湿器参数敏感性试验,探究了干、湿两侧入口流量、压力、温度和湿侧入口湿度变化对增湿器... 增湿器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子系统的关键部件,起着为电堆阴极入口气体增湿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通过设计增湿器参数敏感性试验,探究了干、湿两侧入口流量、压力、温度和湿侧入口湿度变化对增湿器性能的影响,并以干侧出口相对湿度、露点接近温度、水转移速率、水回收率作为性能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两侧入口流量会增加水转移速率,干侧出口的湿度降低,露点接近温度升高,水回收率降低;提高两侧入口压力会减小水转移速率,干侧出口的湿度升高,露点接近温度降低,水回收率升高;提高两侧入口温度会增加水转移速率,干侧出口的湿度稳定,露点接近温度升高,水回收率降低;提高湿侧入口湿度会增加水转移速率,干侧出口的湿度升高,露点接近温度和水回收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增湿器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和串扰消除的车内噪声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海洋 舒歌群 刘海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共5页
为有效避免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在进行匀速工况噪声源分离时,轮胎附近测得振动噪声容易受到发动机振动噪声的干扰,导致分离结果不准确的问题,结合串扰消除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建立了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模型,针对某车型的匀速问题,... 为有效避免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在进行匀速工况噪声源分离时,轮胎附近测得振动噪声容易受到发动机振动噪声的干扰,导致分离结果不准确的问题,结合串扰消除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建立了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模型,针对某车型的匀速问题,将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与串扰消除技术相结合,通过三级细化实现匀速车内噪声的精准划分和声源目标值设定,实现了匀速车内噪声的逐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速噪声 声音分解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汽车产业管理体系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志新 吴松泉 +1 位作者 申杨柳 朱一方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汽车管理体系,对我国建设和谐汽车社会和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管理体系,总结...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而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较成熟的汽车管理体系,对我国建设和谐汽车社会和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管理体系,总结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包括改革车辆管理体制、推进法制化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战略引导、鼓励技术创新在内的优化调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化 战略引导 市场竞争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