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氧灌溉下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书融 朱练峰 +8 位作者 秦碧蓉 王婕 朱旭华 田文昊 朱春权 曹小闯 孔亚丽 张均华 金千瑜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目的】明确增氧灌溉下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浙优8号为材料,试验设常规淹水灌溉(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CF)和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Micro-nano Bubble Water Oxygenation Irriga... 【目的】明确增氧灌溉下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中浙优8号为材料,试验设常规淹水灌溉(Conventional Flood Irrigation,CF)和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Micro-nano Bubble Water Oxygenation Irrigation,MB)2种灌溉模式,单施尿素(U)和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2种氮肥处理。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增氧灌溉下单施尿素(MB+U),增氧灌溉下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MB+U+NI),淹水灌溉下单施尿素(CF+U),淹水灌溉下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CF+U+NI)。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稻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生育期水稻茎、叶、穗各个部分氮累积量和水稻的氮素利用。【结果】增氧灌溉下施用硝化抑制剂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淹水灌溉处理相比,增氧灌溉处理增幅为7.3%~10.0%;与单施尿素相比,配施硝化抑制剂各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2.9%~5.6%。各处理中增氧灌溉配施硝化抑制剂处理产量最高达到6756.4 kg/hm^(2)。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增氧灌溉和添加硝化抑制剂主要影响了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对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处理MB+U+NI与处理CF+U相比,有效穗数提高了9.4%,结实率提高了11.0%。增氧灌溉下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提高水稻的氮积累量。齐穗期处理MB+U+NI较处理CF+U的茎秆氮积累量和叶片氮积累量分别增加4.5%和6.1%。成熟期在相同氮肥处理下,增氧灌溉较淹水灌溉能提高穗氮积累量8.6%,总氮积累量9.3%;而在相同灌溉条件下,配施硝化抑制剂较单施尿素能提高穗氮积累量3.4%,总氮积累量2.9%。处理MB+U+NI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水稻的氮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结论】增氧灌溉下配施硝化抑制剂能促进水稻分蘖而提高有效穗数,有助于水稻干物质积累,促进后期灌浆,进而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和产量,而且增加了水稻氮积累量从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增氧灌溉 硝化抑制剂 产量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春优58“麦作式”湿种丰产技术
2
作者 宋建 谈惠娟 +3 位作者 符冠富 李玉和 吴明国 陶龙兴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111-1114,共4页
水稻"麦作式"湿种技术是作者近年研究成功的一种节水、节本稻作轻简栽培技术。籼粳亚种杂交稻春优58在多点、大面积示范、推广"麦作式"湿种技术过程中表现高产稳产,产量达到9 t.hm-2,与传统水层移栽种植产量相近。... 水稻"麦作式"湿种技术是作者近年研究成功的一种节水、节本稻作轻简栽培技术。籼粳亚种杂交稻春优58在多点、大面积示范、推广"麦作式"湿种技术过程中表现高产稳产,产量达到9 t.hm-2,与传统水层移栽种植产量相近。试验表明,春优58在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表现较高耐旱性,似更适宜用"麦作式"技术栽培。此外,用种量以12~15 kg.hm-2为宜,相同播种量条件下条直播比撒直播产量高。播种后3~5 d施用多功能除草剂谷草败,有除草、壮秧、防倒、增蘖省种等功效,始穗期施用粒粒饱有增粒增重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优58 麦作式湿种 谷草败 粒粒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光杰 孙国昌 +10 位作者 闵捷 吕仲贤 朱小源 肖放华 袁筱萍 沈君辉 毛雪琴 王汉荣 赵新华 杨祁云 陈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0,共6页
1997~ 2 0 0 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 1997~ 2 0 0 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分别为 76、19个 ,四抗品种有K89-B5 ,五丰占 2号 ,中组 74 ,中组 75 ,中组 84和中鉴 96 -3共 6个 ;4项主要优质米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部标准优质二级米以上有 33个。优质一级米的品种 (材料 )有巨丰占 ,CR99,92 -34,94 -30 8,辽 94 7,吉 98-2 80 6和龙粳 8号 7个。改进或完善了水稻育种新品种 (材料 )的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还讨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虫性与提高稻米品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虫性 米质 评价 抗病虫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优势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肖丹凤 张佩胜 +1 位作者 王玲 黄世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2-320,共9页
着重概述了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瘟病菌的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的组成状况。目前东北稻区稻瘟菌主要种群为ZF、ZD、ZE和ZA,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3.2%、22.2%、15.6%、12.3%。西南稻区以强致病力菌株ZA和ZB为主,四川省内ZB种群频率高达53%,ZA为2... 着重概述了中国主要水稻产区稻瘟病菌的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的组成状况。目前东北稻区稻瘟菌主要种群为ZF、ZD、ZE和ZA,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3.2%、22.2%、15.6%、12.3%。西南稻区以强致病力菌株ZA和ZB为主,四川省内ZB种群频率高达53%,ZA为22.3%;贵州省的优势种群为ZB、ZA和ZG,出现频率分别为41.4%、18.5%和10.7%。华南稻区主要种群为ZB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28.0%和37.0%。华北稻区以致病力较弱的ZE、ZF和ZG群体为主,出现频率分别达到21.5%、22.1%和44.3%。华东稻区主要种群为ZB、ZG、ZC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43.3%、25.0%、13.9%和12.3%。华中稻区主要是ZA、ZB、ZE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34.9%、28.8%、21.4%和14.1%。西北地区水稻种植较少,但以致病力强的ZA和ZB群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种群 生理小种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植株不同部位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应兴华 徐霞 +3 位作者 欧阳由男 朱智伟 陈铭学 章林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843,共5页
为揭示三唑磷农药在水稻中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两个品种水稻(内2优6号和秀水09)不同组织部位中三唑磷分布和动态趋势。水稻抽穗前,经不同浓度三唑磷(2250、4500mL·hm-2)处理一次,分别于0、1、3、7、14、21、60d测定水... 为揭示三唑磷农药在水稻中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田间栽培条件下两个品种水稻(内2优6号和秀水09)不同组织部位中三唑磷分布和动态趋势。水稻抽穗前,经不同浓度三唑磷(2250、4500mL·hm-2)处理一次,分别于0、1、3、7、14、21、60d测定水稻叶片、叶鞘、茎秆和穗等部位中三唑磷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叶片、叶鞘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均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施药后第21d,2种水稻品种叶片中三唑磷的降解率均大于95%;水稻茎秆、穗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趋势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其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水稻叶片、叶鞘、茎秆和穗中三唑磷出现最高浓度的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施药后第0、0、1~3和21d,进一步表明,水稻叶鞘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与叶片中相应过程具有一致性,而茎秆和穗中三唑磷含量动态分布与其在叶片和叶鞘中相应过程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结合实际生产,水稻抽穗前应严格控制三唑磷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唑磷 动态分布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核心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世文 王玲 +1 位作者 黄雯雯 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年第2期55-56,共2页
有害生物(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有害生物发生后防与不防、如何防治,防治及时、准确与否,对防治效果、减轻水稻产量损失非常关键。水稻上的有害生物有上百种,但发生、流行频繁,危害大的只有10多... 有害生物(病虫草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有害生物发生后防与不防、如何防治,防治及时、准确与否,对防治效果、减轻水稻产量损失非常关键。水稻上的有害生物有上百种,但发生、流行频繁,危害大的只有10多种。本文介绍了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常发的病虫草害及其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草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与实践(1)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世文 王玲 +1 位作者 黄雯雯 刘连盟 《中国稻米》 2009年第4期13-16,共4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越来越严重。病虫害防治的好坏是决定农业能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分析了水稻产量潜...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越来越严重。病虫害防治的好坏是决定农业能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分析了水稻产量潜力、病虫害发生、危害造成的损失及防治后可极大地挽回损失的前提下,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套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经过多地实际应用,实为简便、易掌握、易操作、省工、省力、高效的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傻瓜式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酵母双杂交体系的构建及种子特异表达蛋白ONAC023互作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立群 黄世文 侯雨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0,共5页
酵母双杂交是常用的蛋白-蛋白检测技术。以水稻受精5 d的幼嫩种子为材料,构建了适用于水稻种子发育相关蛋白的互作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平台,cDNA文库容量达到1.1×106,平均插入大小约为750 bp,开发了改良的酵母菌落PCR方法,用于文库... 酵母双杂交是常用的蛋白-蛋白检测技术。以水稻受精5 d的幼嫩种子为材料,构建了适用于水稻种子发育相关蛋白的互作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平台,cDNA文库容量达到1.1×106,平均插入大小约为750 bp,开发了改良的酵母菌落PCR方法,用于文库插入片段的扩增,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NA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发育、抗逆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RT-PCR结果显示,NAC家族成员ONAC023在种子中特异表达,可能调控种子早期发育。以ONAC023为诱饵,成功地筛选到21个互作蛋白候选基因,其中包含1个DNA linding protein,推测其可能是ONAC023蛋白复合物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酵母双杂交 种子发育 N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 被引量:28
9
作者 应兴华 徐霞 +3 位作者 陈铭学 欧阳由男 朱智伟 闵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2-785,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的方法。在香稻中加入内标物2,4,6-三甲基吡啶,密闭,经无水乙醇-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在80℃水浴中提取3h。考察了温度和时间对2-乙酰基吡咯啉提取的影响。提取液经...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的方法。在香稻中加入内标物2,4,6-三甲基吡啶,密闭,经无水乙醇-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在80℃水浴中提取3h。考察了温度和时间对2-乙酰基吡咯啉提取的影响。提取液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P-5MS(30m×0.25mm×0.25μm)分离,全扫描监测模式GC-MS测定。以内标物计,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2.57%,相对标准偏差为5.09%,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将该方法应用于11份香稻育种材料中2-乙酰基吡咯啉的测定,结果表明,清香米、泰香R207、Texmati、桂香丝糯和中健2号等5个品种中含有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分别为0.097、0.098、0.699、0.045和0.047mg/kg。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灵敏、样本和试剂消耗少,尤其适合于通过测定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进行香稻育种前的大批量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2-乙酰基吡咯啉 香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ornerNet的水稻灯诱飞虱自动检测方法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姚青 吴叔珍 +5 位作者 蒯乃阳 杨保军 唐健 冯晋 朱旭华 朱先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3-189,共7页
针对水稻灯诱昆虫图像中稻飞虱自动检测存在严重误检和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ornerNet的水稻灯诱飞虱自动检测方法。由于稻飞虱个体在灯诱昆虫图像中所占区域比例极小,利用重叠滑动窗方法提高飞虱在图像检测区域中所占比例,提高2... 针对水稻灯诱昆虫图像中稻飞虱自动检测存在严重误检和漏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ornerNet的水稻灯诱飞虱自动检测方法。由于稻飞虱个体在灯诱昆虫图像中所占区域比例极小,利用重叠滑动窗方法提高飞虱在图像检测区域中所占比例,提高2种稻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检测率和避免滑动窗边界造成的目标漏检。针对CornerNet存在角点匹配不准确导致检测框冗余问题,利用检测框抑制方法去除冗余检测框。对灯诱昆虫图像进行稻飞虱检测,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改进CornerNet的水稻灯诱飞虱自动检测方法对2种稻飞虱检测的平均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5.53%和95.50%,有效地提高了灯诱昆虫图像中稻飞虱的检测效果,可用于智能虫情测报灯的灯诱昆虫图像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智能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害虫检测 水稻灯诱昆虫图像 稻飞虱 CornerNet模型 目标检测 重叠滑动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衍射重构技术的作物真菌病害孢子微型检测装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宁 陈驰原 +3 位作者 李国晓 王爱英 张荣标 唐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为了解决现有孢子检测系统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衍射重构技术的作物真菌病害孢子检测方法。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角谱理论,利用衍射成像复合重构计算设计了一种包含富集、进样机构的真菌病害孢子检测系统。该系统可... 为了解决现有孢子检测系统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衍射重构技术的作物真菌病害孢子检测方法。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角谱理论,利用衍射成像复合重构计算设计了一种包含富集、进样机构的真菌病害孢子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定时完成富集、进样、拍摄、重构和检测等操作,并通过重构算法实现对真菌病害孢子原像的重建,根据重构后的图像提取面积(Area)、细度(Thinness ratio)两个重要形态学特征,对稻瘟病孢子进行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装置对稻瘟病孢子的检测结果与人工显微镜识别结果高度线性相关,决定系数为0. 99,平均检测误差为5. 91%,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角谱理论 稻瘟病 图像处理 真菌病害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晚稻无土基质育秧机插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润 王佳佳 +2 位作者 秦叶波 王子民 欧阳由男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03-105,共3页
连作晚稻机插要取得成功育秧是难点。为明确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连作晚稻盘育秧苗素质、栽后水稻植株长势及成熟期产量的影响,以武育粳7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了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国瑞"无土基质所育... 连作晚稻机插要取得成功育秧是难点。为明确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连作晚稻盘育秧苗素质、栽后水稻植株长势及成熟期产量的影响,以武育粳7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了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国瑞"无土基质所育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机插后植伤轻,能使武育粳7号提早返青分蘖,改善群体茎蘖质量;相比营养土育秧和田泥育秧,用"国瑞"无土基质育秧机插水稻有效穗数增加8.97%、19.65%,每穗总粒数增加6.29%、11.68%,最终理论产量提高14.53%、27.25%,实际产量提高13.60%、2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无土基质 机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种子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的防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茂成 魏琪 +3 位作者 何佳春 李波 刘连盟 傅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8期1580-1582,共3页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 恶苗病 稻蓟马 白背飞虱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稻塑根剂对机插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闻丽 秦叶波 +2 位作者 应云卉 詹玲 欧阳由男 《中国稻米》 2012年第3期25-27,共3页
针对水稻机插盘育秧秧苗较弱和机插伤根问题,从培育短簇根系减少机插伤根和机插后提早返青生长出发,运用复合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机插带土,开发了盘育秧苗塑根剂。2011年开展了早稻施用塑根剂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早稻中嘉早17和金... 针对水稻机插盘育秧秧苗较弱和机插伤根问题,从培育短簇根系减少机插伤根和机插后提早返青生长出发,运用复合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机插带土,开发了盘育秧苗塑根剂。2011年开展了早稻施用塑根剂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早稻中嘉早17和金早47的秧苗2叶1心和机插前2 d喷施塑根剂,每株秧苗根系分别增加0.5条和1.0条,根长缩短40.9%和60.3%;机插后植株叶尖吐水提早3 d和5 d;机插后28 d的植株根系数量比对照增加59.4%和83.7%,平均单株茎蘖数增加1.2个和2.3个。秧盘施用塑根剂主要是提早盘育秧苗机插后返青生长和分蘖早发,中嘉早17有效穗数增加12.29%,金早47有效穗数增加8.59%。施用塑根剂的中嘉早17和金早47分别比对照增产10.65%和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盘育秧 株型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鉴定香稻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应兴华 徐霞 +4 位作者 欧阳由男 朱智伟 陈铭学 韩素芳 闵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快速鉴定香稻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的方法。香米加入内标物2,4,6-三甲基吡啶,密封,在80℃水浴条件下经固相微萃取(萃取纤维头为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提取2 h,提取物经毛细管气...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快速鉴定香稻香味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的方法。香米加入内标物2,4,6-三甲基吡啶,密封,在80℃水浴条件下经固相微萃取(萃取纤维头为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提取2 h,提取物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P-5MS(30 m×0.25 mm×0.25μm)分离,全扫描监测气质联用法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8.26%。该方法处理简单、快速、样本和试剂消耗少,尤其适合快速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微萃取 气-质联用 2-乙酰基吡咯啉 香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浙优系列组合对稻瘟菌的抗性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丹凤 王玲 +2 位作者 黄世文 彭丝珊 刘连盟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300-303,共4页
从广西、四川、湖北、浙江等省种植的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组合上采集感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获得91个菌株,经离体接种测定了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对所获菌株的抗谱分别为26.4%和50.5%。使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71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型,... 从广西、四川、湖北、浙江等省种植的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组合上采集感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获得91个菌株,经离体接种测定了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对所获菌株的抗谱分别为26.4%和50.5%。使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71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型,有ZA,ZB,ZC,ZD,ZE和ZG 5个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45.07%,33.8%,7.04%,2.82%和1.41%,共42个生理小种。ZA1和ZB9出现频率分别为7.04%和5.6%,属优势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中浙优1号 中浙优8号 抗谱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被引量:13
17
作者 罗举 俞俊杰 +4 位作者 周明好 杨保军 王爱英 刘淑华 唐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28-432,共5页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份始入侵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农业害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本文系统评价了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抗寒力不同,部分虫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1月份始入侵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杂食性农业害虫。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本文系统评价了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抗寒力不同,部分虫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卵和1龄幼虫的抗寒力最差;蛹期的抗寒力最强,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中位数最低,分别为-19.0℃和-18.5℃;成虫蛾的抗寒力低于蛹期,过冷却点约为-9.0℃。雌雄蛹和雌雄成虫间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在蛹期,草地贪夜蛾抗寒力存在个体间差异,但与水分和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以蛹在适生区越冬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过冷却点 结冰点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