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于永红 斯华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矮秆水稻的培育成功是20世纪农业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学、激素对矮化基因突变体的调控以及矮化相关基因的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巨大潜能。
关键词 水稻 矮化相关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工程 激素调控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增氧模式的水稻形态、生理及产量响应特征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锋 王丹英 +4 位作者 徐春梅 张卫建 李凤博 毛海军 章秀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地表积水是导致水稻地下部分(根系)缺氧胁迫的主要原因。根际缺氧时,提高水稻根系通气(增加孔隙度)可能会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因此,根系必需在形态和代谢上进行一定的调节,而这种调节又会影响作物生长和根际状况。控制灌水(增加土... 地表积水是导致水稻地下部分(根系)缺氧胁迫的主要原因。根际缺氧时,提高水稻根系通气(增加孔隙度)可能会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因此,根系必需在形态和代谢上进行一定的调节,而这种调节又会影响作物生长和根际状况。控制灌水(增加土壤和空气的接触时间)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根际增氧途径,而化学物质增氧模式还处于试验阶段。为考察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根际缺氧调控的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以及干湿交替灌溉(T3)的根际增氧模式并以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监测水稻根系及地上部分形态、生理、光合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与CK比较,处理T1、T2和T3对国稻1号和秀水09的增产幅度2007年分别为3.1%/11.5%、10.2%/14.9%和18.9%/16.4%;2008年分别为11.56%/6.57%、8.48%/9.20%和13.56%/9.39%。使根际增氧的响应大致表现为根系孔隙度下降、齐穗期根体积增大、根系活力提高;前期分蘖数增加较快,有效穗多;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齐穗后下降较慢,剑叶SOD和POD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齐穗后叶片光合作用对穗部干物质积累贡献大。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土壤淹水导致的根际缺氧胁迫,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际 增氧模式 根系 形态 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增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锋 张卫建 +2 位作者 章秀福 王丹英 徐春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 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为明确氧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氮素代谢的作用机理,以籼稻、粳稻和旱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考察根际连续增氧水稻分蘖期生长和氮代谢状况。结果表明,连续增氧后,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国稻1号(籼稻)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4%和40%,巴西陆稻(旱稻)和秀水09(粳稻)降低不显著。国稻1号和巴西陆稻的氮积累量分别降低35.8%和36.0%。各基因型水稻叶片NRA(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GSA(谷酰胺合成酶活性)下降。秀水09,叶片NRA增加较少(P>0.05)。连续增氧提高了水稻根比表面积和氧化强度;但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GSA,不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基因型水稻对连续增氧的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连续增氧 基因型 根系发育 氮代谢水稻 连续增氧 基因型 根系发育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氮氧互作对直播水稻根系特征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锋 章秀福 +4 位作者 程建平 陈少愚 徐得泽 徐顺文 柯青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4期3348-3351,共4页
采用直播模式,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的水稻(Oryza sativa L.)根际追施过氧化钙增氧,考察水稻根系特征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降低,增氧可提高水稻产量的增加幅度,理论产量分别提高3.1%、6.4%和9.8%;2水稻增氧后根表面积显著增... 采用直播模式,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的水稻(Oryza sativa L.)根际追施过氧化钙增氧,考察水稻根系特征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降低,增氧可提高水稻产量的增加幅度,理论产量分别提高3.1%、6.4%和9.8%;2水稻增氧后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其中LNA较LN增幅最大,达31.7%;3增氧后水稻根系伤流强度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灌浆期MNA较MN提高37.7%;4HNA较HN齐穗期LAI降低,而灌浆期、收获期增加,其余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增氧后的LAI均提高,尤其LN的提高幅度最大。可见,低氮水平下增氧可提高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减缓LAI降低;随施氮量降低,增氧的增产效果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Oryza SATIVA L.) 氮氧互作 根际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花授粉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兴华 袁筱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有效的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是保持作物异位保存种质资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的首要工作。降低贮藏种子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控制种质资源繁殖更新过程中由于遗传漂变、选择和污染所引起的遗传改变 ,对制定科学的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十分重要... 有效的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是保持作物异位保存种质资源活力和遗传完整性的首要工作。降低贮藏种子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控制种质资源繁殖更新过程中由于遗传漂变、选择和污染所引起的遗传改变 ,对制定科学的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自花授粉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策略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更新种质资源活力、繁殖群体规模和种子收获方式对种质资源遗传完整性的影响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更新 种质资源 作物 自花授粉 遗传 种子基因 群体规模 物种 繁殖群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机械栽植早稻两优287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锋 程建平 +6 位作者 汪本福 章秀福 吴德军 李亮 游爱兵 张旅峰 章桃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5-1509,共5页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在总施氮量(纯氮)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7:3:0(N1)、6:3:1(N2)、5:3:2(N3)、4:3:3(N4)和3:3:4(N5)5个氮肥运筹模式,分析水稻根系形态与伤流量...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在总施氮量(纯氮)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7:3:0(N1)、6:3:1(N2)、5:3:2(N3)、4:3:3(N4)和3:3:4(N5)5个氮肥运筹模式,分析水稻根系形态与伤流量、叶绿素、茎鞘干物质转运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状况。结果表明,①各处理间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以N3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N5最低,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也均达显著水平。②随着氮肥的后移,水稻总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呈降低趋势,根数和根干重以N3最大,其根系伤流量也最大。③N5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期和收获期相对较高,出现贪青现象。④N3和N4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较低,叶片干物质输出率为负值。从而得知,早稻两优287机械栽植,在基肥、分蘖肥、穗肥中氮比例为5:3:2时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形成有效利用养分的根系特征、促进叶片光合能力的发挥,最终取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早稻 机械栽植 根系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