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状态变量初值修正的洪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匡 丁留谦 +2 位作者 刘舒 阚光远 刘可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针对现有状态变量初值修正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变量初值修正的洪水预报方法(ISVC方法)。该方法以洪水起涨阶段平稳期的预报与实测流量过程间的残差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状态变量初值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状态变... 针对现有状态变量初值修正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变量初值修正的洪水预报方法(ISVC方法)。该方法以洪水起涨阶段平稳期的预报与实测流量过程间的残差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状态变量初值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状态变量初值开展洪水预报。将ISVC方法与新安江模型结合,采用赛塘流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ISVC方法切实有效,能提高预报精度。ISVC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较强的适用性、一定的实用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状态变量初值 误差修正 新安江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
2
作者 章阳 张润润 +1 位作者 马苗苗 布庆月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4-1219,I0026,I0027,共18页
流域内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储量组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陆地水储量(TWS)的动态变化格局。本文以GRACE卫星数据为基准,利用GLDAS数据解析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TWS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组分对其变化的贡献,采用相关... 流域内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储量组分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陆地水储量(TWS)的动态变化格局。本文以GRACE卫星数据为基准,利用GLDAS数据解析1960-2019年鄱阳湖“五河”流域TWS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组分对其变化的贡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TWS对降水的滞后响应关系,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五河”流域TWS及各组分对鄱阳湖主湖区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河”流域年TWS在1960-2011年(P1)以-0.07 mm/a的下降,而在2012-2019年(P2)以3.37 mm/a的速率上升。相较于P1阶段,P2阶段春、夏季TWS盈余增强,秋、冬季TWS亏损减弱。春、夏季流域西部TWS变化逐渐由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储量主导,流域东部TWS变化主要由地下水储量主导;秋、冬季流域TWS变化主要为地下水储量主导,且地表水对TWS变化的贡献减弱。流域TWS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滞时呈现夏、秋季短(1个月)而冬、春季长(3~6个月)的季节模式。地下水储量和土壤水对TWS变化的贡献增加会延长TWS对降水的响应滞时,而地表水对响应滞时起相反的作用。“五河”流域TWS与鄱阳湖主湖区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增加对湖区水体的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土壤水增加对湖区水体的增长具有反向作用。本研究解析了近六十年鄱阳湖“五河”流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及其对主湖区水量的影响,可为流域水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DAS 陆地水储量 季节模式 组分贡献率 响应滞时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近56年来气候时空变化的R/S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丽萍 王宗敏 +1 位作者 杨海波 黄诗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基于1955-2011年安徽省淮河流域7个水文站点气候资料,运用R/S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淮河流域近56年来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指标的冬季(12月~次年2月)、夏季(7-9月)及年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流域段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基于1955-2011年安徽省淮河流域7个水文站点气候资料,运用R/S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淮河流域近56年来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指标的冬季(12月~次年2月)、夏季(7-9月)及年均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流域段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季降水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各项指标的H值均大于0.5,说明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反映了该流域近56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气候因子的1月、7月、冬季、夏季和年平均H值存在季节性差异,均为夏季大于冬季,说明安徽省淮河流域夏季的气候效应影响高于冬季;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整体表现为西南部气温高、降水多,东北部气温低、降水少,中部气温适中、降水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时空变化 R S分析 HURST指数 变化趋势 安徽省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及灰色与绿色结合的案例浅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辉 李娜 +1 位作者 俞茜 王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天然水文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本文借鉴国际经验,阐述了"海绵城市"规划实施中的7个基本原则;包括制定远景规划,立足多尺度综合管理,形成... 基于天然水文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本文借鉴国际经验,阐述了"海绵城市"规划实施中的7个基本原则;包括制定远景规划,立足多尺度综合管理,形成相互连接的整体框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挥绿色雨洪基础设施的多功能,加强多学科研究,以及考虑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尺度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探讨了"海绵城市"中绿色基础措施和传统的灰色雨洪基础设施相结合的重要与必要性。同时展现了:绿色与灰色雨洪设施的恰当结合还可以将雨洪管理艺术化,增加景观效益,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使城市更加美丽健康,合谐宜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灰色基础设施 水生态系统 城市雨洪管理 可持续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塘流域ISVC方法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匡 刘舒 +1 位作者 臧文斌 刘可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11,共8页
详细介绍了ISVC方法中关键点平稳期选择及平稳期阈值的确定,以赛塘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稳期选择及平稳期阈值对ISVC方法修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稳期选择及平稳期阈值对修正结果有着明显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主要降水还未开... 详细介绍了ISVC方法中关键点平稳期选择及平稳期阈值的确定,以赛塘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稳期选择及平稳期阈值对ISVC方法修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稳期选择及平稳期阈值对修正结果有着明显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主要降水还未开始,只有零星降水,河道洪水过程较为平稳的阶段作为平稳期,以避免降水对修正结果的干扰。在确定平稳期阈值时,应尽量选择更多的洪水场次,找出平稳期阈值与整场洪水之间的规律,避免阈值设置不当造成的过度修正和修正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VC方法 洪水预报 误差修正 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函数性质的场次洪水自动识别方法
6
作者 李匡 刘可新 梁犁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1,共6页
人工选取场次洪水效率较低,提出一种从连续水文过程中自动识别场次洪水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函数的凹凸性及极值,同时考虑了洪峰阈值、洪峰距离阈值、起止流量阈值、雨峰阈值等限制条件。详细介绍了方法步骤,并进一步分析了起止流量阈值... 人工选取场次洪水效率较低,提出一种从连续水文过程中自动识别场次洪水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函数的凹凸性及极值,同时考虑了洪峰阈值、洪峰距离阈值、起止流量阈值、雨峰阈值等限制条件。详细介绍了方法步骤,并进一步分析了起止流量阈值、雨峰阈值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较为准确的识别场次洪水;分析结果显示,起止流量阈值、雨峰阈值为关键因素,其取值对方法的应用效果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洪水 自动识别 函数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