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非工程防洪减灾战略研究(Ⅰ)──减灾措施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志勇 何晓燕 +1 位作者 黄金池 王会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6,共5页
对洪泛区与洪水灾害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工程防洪减灾措施和非工程借施进行了定义和划分,讨论了美国及其它国家在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 洪泛区 防洪减灾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非工程防洪减灾战略研究(Ⅱ)——减灾实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盛震东 梁志勇 +1 位作者 张晨霞 王会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讨论了美国等国家在防洪减灾中非工程措施方面的一些做法 ,给出了其中一些实例 ,阐述了防洪减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洪泛区 防洪减灾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排水 避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极端干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张伟兵 苏志诚 李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3个方面论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重建方面缺乏重建方法对比研究、重建序列时空分辨率较低等,复原方面缺乏干旱灾害双重属性的考虑等,重演方面缺乏对抗旱减灾能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考虑等。对未来研究重点和实践需求进行了展望,指出需在不同重建方法交叉检验、高时空分辨率旱涝序列重建、基于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定量化重演和干旱巨灾风险应对战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重建 复原 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淮河防洪与排涝管理项目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程晓陶 王静 +1 位作者 夏军 任国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324-329,共6页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 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为对象,综合分析了流域内地理气候、经济社会、河流水系及防洪体系的相互关系与演变特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3种类型的洪水中,由持续一两个月的长历时降水形成的量大但不集中的洪水,对平原洼地农业发展及治理工程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排涝能力与提高自适应能力并举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准河流域 防洪排涝 洼地 适应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减灾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5
作者 吕娟 苏志诚 屈艳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7-441,共5页
论文回顾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旱减灾研究团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抗旱减灾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团队始终坚持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抗旱减灾相关的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抗... 论文回顾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旱减灾研究团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抗旱减灾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团队始终坚持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抗旱减灾相关的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抗旱减灾学科体系,为国家抗旱减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旱灾学、防旱学和应急抗旱技术等学科方向深入开展研究,为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减灾 抗旱预案 评估标准 旱情监测预警 旱灾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荷兰洪水风险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艳艳 吴兴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4,共6页
基于洪水风险的定义,从洪灾发生概率、洪灾后果评估、风险评价指标和防洪标准经济优化决策原则等方面阐述了中荷两国在洪水风险分析研究方面的异同,初步分析了存在差别的原因以及两种方法的特点。在分别应用中国和荷兰现有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洪水风险的定义,从洪灾发生概率、洪灾后果评估、风险评价指标和防洪标准经济优化决策原则等方面阐述了中荷两国在洪水风险分析研究方面的异同,初步分析了存在差别的原因以及两种方法的特点。在分别应用中国和荷兰现有风险评估方法分析安庆市堤防圈的洪水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将两国的风险分析方法进行整合的思路。算例表明,将堤防的工程风险与洪水本身出现的水文风险相结合,并考虑在不同洪水位下损失的差异的方法是与洪灾发生机理相符,综合考虑了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切合我国洪灾特点的一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 概率 洪灾损失后果 经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吕娟 凌永玉 姚力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为水利的重要工作,70年来通过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防范能力也显著提升,旱区供水基本得到了有效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梳理分析了1950—2018年洪涝、干旱、山洪、台风灾害基本情况,总结了防洪抗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及科学技术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用数据说明了水利建设特别是防洪抗旱减灾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保障作用,为今后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年 防洪抗旱 水旱灾害 发展趋势分析 成效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洪减灾战略转变的理论内涵及其科学哲学基础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魁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文论述了灾害双重属性概念的实质,以及它和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减灾措施之异同,论述了该科学概念来源于我国传统治水理念和西方现代防洪减灾思想,及其科学和哲学基础。
关键词 防洪减灾 非工程措施 洪水灾害 防洪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分析及中美90年代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姜付仁 程晓陶 +1 位作者 向立云 吴玉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分析了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的演变情况及洪水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探讨了美国的洪水响应政策,并对中国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洪水损失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①美国20世纪年均洪水损失以1 58%的增长率缓慢上升,20世纪末年均损失约为... 分析了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的演变情况及洪水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探讨了美国的洪水响应政策,并对中国和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洪水损失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①美国20世纪年均洪水损失以1 58%的增长率缓慢上升,20世纪末年均损失约为55 6亿美元;②洪水损失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由20世纪30年代的0 334%下降到90年代的0 068%;③美国许多重大洪水政策的调整几乎都与特大洪水发生有关,呈由"遏制洪水"、"控制洪水"发展到"洪水管理"的演变历程;④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整个90年代是中国和美国洪水频发的时期,中国的年均洪水损失为1343 1亿元,损失占全国GDP的2 386%;而美国年均洪水损失虽然也达到了55 6亿美元,但只占全美GDP的0 068%;洪水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美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损失 美国 20世纪 洪水灾害 防洪 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性均质土石坝漫顶溃决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大伟 黄金池 何晓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针对当前土石坝溃决机理试验研究中泥沙粒径取值偏小、各砂样粒径相差不大的现状,采用粒径对比明显的两组砂样进行了土石坝漫顶溃决试验。试验表明,在给定的较强的初始冲刷条件下,粗细两种颗粒坝体的溃决过程基本一致,均是以水流的下切... 针对当前土石坝溃决机理试验研究中泥沙粒径取值偏小、各砂样粒径相差不大的现状,采用粒径对比明显的两组砂样进行了土石坝漫顶溃决试验。试验表明,在给定的较强的初始冲刷条件下,粗细两种颗粒坝体的溃决过程基本一致,均是以水流的下切侵蚀为主,在坝顶下缘位置有溯源冲刷现象出现。整个溃决过程可明显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坝顶下缘处陡坎形成阶段;第2阶段为陡坎坍塌,冲刷加剧阶段;第3阶段为出现逆行沙垄的冲刷终止阶段。试验还发现,下游坝坡对溃决过程的影响比较显著,坝坡越陡,坝顶侵蚀速率越快,洪峰值越大。另外,由于粗颗粒抗冲刷性强,同等条件下粗颗粒坝体溃决洪水过程偏矮胖,洪峰值偏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较大的颗粒粒径差距而言,其洪峰值的差异并不是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水槽试验 漫顶 溃决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艳艳 刘树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8-606,共9页
洪水管理经济评价是践行洪水管理治水方略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理论、洪灾损失评估以及洪水管理成本效益评估等方面综述了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现有的防洪经济理论与方法已难以... 洪水管理经济评价是践行洪水管理治水方略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理论、洪灾损失评估以及洪水管理成本效益评估等方面综述了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现有的防洪经济理论与方法已难以满足洪水管理决策对经济评价的要求。强调建立完善的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理论体系,扩展评价内容和范围,深入开展非工程措施效益、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公平等评价方法的研究是中国今后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管理 经济评价 洪灾损失 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堤基管涌小尺寸试验模拟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秋玲 丁留谦 +1 位作者 Veravan Beek 孙东亚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1,共5页
采用小尺寸模型对层状非均质堤基管涌发展过程进行了试验模拟,对非均质堤基管涌发展过程、管涌破坏临界水头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seep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合模型试验和Mseep程序计算,验证了Sellmejier管涌预测模型对非均质堤基的适... 采用小尺寸模型对层状非均质堤基管涌发展过程进行了试验模拟,对非均质堤基管涌发展过程、管涌破坏临界水头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seep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合模型试验和Mseep程序计算,验证了Sellmejier管涌预测模型对非均质堤基的适用性,推导了非均质堤基管涌预测模型公式.通过两次施加水头的试验方法,初步分析了历史管涌对堤基整体抗渗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涌 非均质堤基 预测模型 历史管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和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志勇 李文学 张翠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9,共3页
对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利用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从非平衡输沙理论推导出的冲淤临界流量与含沙量关系进行了验证和对比。以此为基础,对河床冲淤特性做出了新的解释,即"相对大水冲刷、相... 对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利用渭河下游和黄河下游实测资料对从非平衡输沙理论推导出的冲淤临界流量与含沙量关系进行了验证和对比。以此为基础,对河床冲淤特性做出了新的解释,即"相对大水冲刷、相对小水淤积"。按照来水来沙指标流量与含沙量的对比关系,将河床冲淤分成相对大水冲刷区、相对小水淤积区2个大区,或分为清水冲刷区(绝对大水冲刷区)、相对大水冲刷区、相对大小水冲淤临界区、相对小水淤积区、绝对小水淤积区5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黄河下游 河道冲淤 河床演变 冲淤临界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经济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艳艳 刘树坤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灾害科学方面的专著、期刊、学位论文和其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灾害经济学的定义、中外灾害经济的研究现状、灾害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灾害经济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灾害 灾害经济 研究现状 基本原理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区域洪水风险评价与区划图绘制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谭徐明 张伟兵 +1 位作者 马建明 苏志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利用近300年水灾资料序列及当前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学和模糊聚类的方法,在数据库和GIS技术支持下,完成了区域洪水风险分析及全国洪水风险区划图的绘制。本论文的主要进展是:提出区域洪水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即自然特性(水... 利用近300年水灾资料序列及当前自然和社会经济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学和模糊聚类的方法,在数据库和GIS技术支持下,完成了区域洪水风险分析及全国洪水风险区划图的绘制。本论文的主要进展是:提出区域洪水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即自然特性(水文和地形)、社会经济(人口、GDP和土地面积)、洪水灾害(灾害场次和最大淹没面积)、减灾能力(防洪标准)4类特性指标;以县为区域洪水风险分析的基本单元,组成区域洪水灾害的10个影响因子和2400个县的分析样本,从而取得了宏观定量的区域洪水风险评价及洪水风险分区成果;采用历史水灾频率法界定了重点风险区边界,从而完成了以县为边界的全国洪水风险区划图的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风险评价 洪水灾害 土地面积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洪水数字模型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敬伟 刘舒 胡昌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为了模型之间数据交互,制定了一套覆盖流域洪水数字模型各个物理过程的标准化接口,通过对各种代表水文学模型和常用GIS软件的对象进行分析,剖析其共性与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象的抽象化,提炼各抽象对象的数据交换标准化接口.在流... 为了模型之间数据交互,制定了一套覆盖流域洪水数字模型各个物理过程的标准化接口,通过对各种代表水文学模型和常用GIS软件的对象进行分析,剖析其共性与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象的抽象化,提炼各抽象对象的数据交换标准化接口.在流域洪水数字模型模拟应用中,对于流域水循环的各个物理过程,可以择优选用实现标准化接口模型,从而提高模型的通用性,减少重复开发,促进良性的竞争,为流域洪水数字模型的推广和使用降低门槛,促进流域洪水数字模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洪水数字模型 标准化接口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0年我国特大旱灾的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谭徐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77-83,共7页
基于我国近500年历史旱灾资料,对其中持续特大干旱及旱灾个案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干旱虽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但若是大范围、全流域乃至多个流域的持续干旱,则会酿成大灾。如明崇祯年间的持续数年的特大旱灾造成了水源... 基于我国近500年历史旱灾资料,对其中持续特大干旱及旱灾个案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干旱虽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但若是大范围、全流域乃至多个流域的持续干旱,则会酿成大灾。如明崇祯年间的持续数年的特大旱灾造成了水源和粮食的极度消耗,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最终导致了朝代的更迭。本文以史为鉴,对我国现代面临的严峻的干旱缺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进而提出应将防范的重点集中在对社会影响极大的特大旱灾上,并且应当针对重旱、极旱的减灾对策及早研究和部署,行动越早就越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旱灾 中国 极旱个案分析 防灾减灾对策 气候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洪水冲淤临界水沙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梁志勇 刘继祥 张厚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46-150,155,共6页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根据非饱和输沙理论导出了河段排沙比与水沙系数关系,通过1960~1999年422场次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临界水沙条件,该水沙条件包括了洪水平均流量、含沙量...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临界条件的研究情况,根据非饱和输沙理论导出了河段排沙比与水沙系数关系,通过1960~1999年422场次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临界水沙条件,该水沙条件包括了洪水平均流量、含沙量,给出了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花园口~高村、高村~艾山、艾山~利津4个河段在不同三黑小(三门峡、黑石关和小董3站)水沙组合情况下的冲淤关系,该临界水沙条件可为小浪底水库调度决策以及黄河下游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洪水冲淤 河床演变 水库调度 水沙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基管涌微观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秋玲 刘昌军 +1 位作者 丁留谦 张顺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开展小尺寸模型试验,采用显微镜和数码成像系统对管涌土体进行局部放大摄录,通过常规观察试验现象和数字图像识别分析不同水头下管涌土体颗粒级配,分析了管涌发展过程中随水头变化的土体颗粒位移和流失规律,从宏观... 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开展小尺寸模型试验,采用显微镜和数码成像系统对管涌土体进行局部放大摄录,通过常规观察试验现象和数字图像识别分析不同水头下管涌土体颗粒级配,分析了管涌发展过程中随水头变化的土体颗粒位移和流失规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共同阐释了管涌发生、发展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堤基管涌发生、发展的微观颗粒流失过程与宏观现象一致,管涌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即表现为颗粒位移并流失的过程。通过微观颗粒位移与宏观管涌通道发展相结合分析,更深层次剖析了管涌发展的机理。本研究对于管涌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建立、提高管涌防治技术水平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基管涌 微观机理 颗粒流失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期岸滩崩塌有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延贵 匡尚富 黄永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0-97,共8页
结合洪水期堤岸渗透与崩塌的特点,以岸滩稳定分析为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崩滩与渗透险情的关系、洪水浸泡河岸及水位升降等对崩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岸滩崩塌对河岸堤基的渗透和渗透破坏(管涌、流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者推导了堤后... 结合洪水期堤岸渗透与崩塌的特点,以岸滩稳定分析为基础,本文重点研究了崩滩与渗透险情的关系、洪水浸泡河岸及水位升降等对崩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岸滩崩塌对河岸堤基的渗透和渗透破坏(管涌、流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者推导了堤后(或堤脚)发生流土破坏的临界内滩宽度公式;洪水长期浸泡后,河岸土壤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河岸稳定系数减小;对于黏土岸滩,洪水迅速上涨期间,水压力对河岸的稳定是有利的,而洪水骤降时,河岸崩塌的几率增大;对于非黏土岸滩,洪水缓慢上涨期间,河岸稳定性变化不大,而洪水缓慢下降后,岸滩稳定系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 渗透破坏 水位升降 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