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8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ADS数据集的寻乌水流域水沙模拟研究
1
作者 谯剑波 刘贵花 +4 位作者 王伟华 丰青艳 仝兴庆 陈宗怡 谷新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6,共9页
CMADS数据集为气象数据缺乏的地区提供了潜在数据源,对水资源管理和评价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CMADS在流域水文模拟中的适用性问题,该文以寻乌水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2010-2018年在流域内的水沙变化特征,并依据河网密度法计算出最佳集水面... CMADS数据集为气象数据缺乏的地区提供了潜在数据源,对水资源管理和评价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CMADS在流域水文模拟中的适用性问题,该文以寻乌水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2010-2018年在流域内的水沙变化特征,并依据河网密度法计算出最佳集水面积,分别用传统气象站数据和CMADS气象数据集驱动SWAT模型,进行流域径流和泥沙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域内多年水沙变化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泥沙变化不均匀;当集水面积阈值为9.000 km^(2)时,提取出的河网与实际河网吻合度较高,为最佳集水面积;在CMADS数据集和传统气象数据驱动下的SWAT模型对径流和泥沙模拟效果均达到模型模拟效果评价标准,都适用于寻乌水流域的水沙模拟;CMADS数据集驱动的模型模拟效果整体更佳,可替代地面观测数据用于该地区水文模拟研究,CMADS数据集可为气象站点数据不足的区域建立SWAT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DS SWAT模型 寻乌水流域 径流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山区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2
作者 康有 张波 +5 位作者 张洁 马顺刚 江玉吉 周毓彦 倪飞宇 刘金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9,共5页
西藏高山区中小流域为亚洲众多大河的源区,是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然而,本区下垫面情况异常复杂且监测难度大,属典型的无(缺)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发展缓慢,为当地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 西藏高山区中小流域为亚洲众多大河的源区,是国家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然而,本区下垫面情况异常复杂且监测难度大,属典型的无(缺)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发展缓慢,为当地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水文观测资料、高度复杂的下垫面情况及暴雨洪水形成机制等制约,现有方法(如推理公式、洪水频率分析及水文比拟等)在西藏高山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不足。为解决西藏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难题,建议通过数学物理途径推导流域关键带结构信息(如地形—植被—土壤)与径流响应的解析关系,进而建立由下垫面信息反演设计参数及洪水设计值的理论方法,发展适合西藏中小流域地理水文特性的新型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区流域 关键带结构 暴雨洪水过程 设计洪水计算 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影响因素与门限效应研究
3
作者 贾雅各 何凡 +2 位作者 王丽川 路培艺 孙润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现阶段我国调水工程经济性问题日益凸显,为科学认识中国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4项已建调水工程(涉及城市69个)201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人均GDP与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的门限模型,并将万元GDP用水量与... 现阶段我国调水工程经济性问题日益凸显,为科学认识中国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4项已建调水工程(涉及城市69个)201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人均GDP与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的门限模型,并将万元GDP用水量与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作为控制变量验证该非线性关系的稳健性,得到了“一阈值、两区制、三因素”的成果。结果表明,人均GDP与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门限值γ=89405元/人,将样本划分为高、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在不同区制,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三个因素对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为提升调水经济产出强度,高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应重点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高效用水,而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则应侧重于提高用水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经济产出强度 门限效应 人均GDP 万元GDP用水量 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缺水地区“四水四定”创新管理战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浩 周祖昊 +8 位作者 褚俊英 王花兰 熊伟 周添红 左芸 张旭昇 马凯 马明月 邓全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给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北方缺水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四水四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甘肃省黄河流域为北方缺水地区代表,分析了存在的主要水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甘肃省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创新管理的战略对策,包括开展顶层设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及推进开展试点建设等。北方缺水地区实施“四水四定”的核心在于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优化生态、能源和粮食发展格局,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的人口、城市、灌溉和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水与“城-地-人-产”的适配性,从根本上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甘肃省 刚性约束 体制创新 管理机制 北方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药剂现状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邓刚 +3 位作者 张茵琪 严俊 裴东东 李维朝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白蚁是主要的害堤动物之一,给堤坝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白蚁预防和灭治措施对药物的需求,分析了各防治措施使用的化学药剂有效成分和剂型特点,总结了生物药剂研发现状和发展方向。施用白蚁防治药剂... 白蚁是主要的害堤动物之一,给堤坝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白蚁预防和灭治措施对药物的需求,分析了各防治措施使用的化学药剂有效成分和剂型特点,总结了生物药剂研发现状和发展方向。施用白蚁防治药剂是开展水利工程白蚁预防和灭治的重要途径,亟需研发适用于监测-灭杀一体法的高耐久性饵剂和粉剂,并扩大生物药剂有效成分获取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白蚁防治 化学药剂 生物药剂 有效成分 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添红 唐佐槐 +3 位作者 褚俊英 周祖昊 李孟泽 唐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3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威胁城市安全。为减轻内涝威胁和提高极端暴雨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借助模拟手段分析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过程已成为重要研究趋势。在极端暴雨基本特征分析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威胁城市安全。为减轻内涝威胁和提高极端暴雨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借助模拟手段分析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过程已成为重要研究趋势。在极端暴雨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城市内涝积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模拟的两大主流方法,即机理驱动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前者物理过程明确,但计算用时长,后者计算效率满足快速模拟预测的要求,但缺乏物理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内涝模拟结果的多指标动态分析、模拟精度和效率的提升、城市尺度模型与流域尺度模型的深度融合、机理模型和数值天气预报的动态结合、机理驱动模拟和数据驱动模拟的实时耦合5个方面展望了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极端暴雨条件下城市内涝过程识别与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城市内涝模拟 数据驱动模型 机理驱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研究
7
作者 郑荣伟 张子元 +2 位作者 高学睿 王庆明 黄志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1,共8页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rson相关等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度演变对蒸散发、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响应的时间滞后效应,在残差分析法中增加时滞效应影响,评估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结果](1)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年均植被覆盖度增长显著,线性斜率为0.038/10 a。(2)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响应滞后以0月和1月为主,分别占比52%和48%;对气温响应主要为无滞后性和滞后1月,分别占比61%和38%;对潜在蒸散发响应主要滞后1月和2月,分别占比49%和34%。[结论]影响黄淮海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3%,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为67%;其中约47%的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贡献率超过80%,主要位于黄河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海河流域南部和淮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滞效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淮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与物理机制耦合的菜子湖流域水位预报模型研究
8
作者 张运鑫 雷岳清 +4 位作者 廖卫红 张召 雷晓辉 年树强 张志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51,159,共8页
菜子湖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关键调蓄湖泊之一,湖泊水位的变化同时受到自然降水和工程调蓄的影响。为了准确模拟及预报菜子湖水位,构建了菜子湖流域四水源新安江模型和菜子湖水位预报的神经网络(LSTM)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外部耦合的方法... 菜子湖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关键调蓄湖泊之一,湖泊水位的变化同时受到自然降水和工程调蓄的影响。为了准确模拟及预报菜子湖水位,构建了菜子湖流域四水源新安江模型和菜子湖水位预报的神经网络(LSTM)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外部耦合的方法,构建了四水源新安江-LSTM耦合模型,进一步将物理机制模型模拟的入湖流量作为补充因子,驱动神经网络(LSTM)模型模拟菜子湖水位,从而实现两种不同模型在湖泊水位预报中的耦合应用。结果得出:直接模拟水位的洪水误差小于0.1 m,耦合模拟水位的洪水误差小于0.02 m,后者相较前者,水位误差精度提升了0.08 m。直接模拟水位验证期的洪水误差在0.02 m之内,纳什系数R^(2)分别为0.89、0.75及0.8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4、0.027及0.015;耦合模拟水位验证期的洪水误差在0.015 m之内,纳什系数R^(2)分别为0.91、0.82及0.8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9、0.021及0.008。研究结果表明,与单驱动因子得出的结果相比,双驱动因子得出的结果更有效地提高了水位的模拟精度。同时在考虑对应降雨的洪水过程中,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相结合的方法与直接预测水位误差相对比,有效地提高了场次洪水水位预报的精度,得到更精确的模拟结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调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相似调水工程的洪水水位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源新安江模型 神经网络(LSTM)模型 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相结合 水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灌溉对海河流域气候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桂云鹏 赵勇 +2 位作者 杨明祥 王庆明 翟家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为保障粮食安全,海河流域常年灌溉水量200亿m3以上,而大规模灌溉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为揭示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该研究构建海河流域区域气候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在WRF陆面模块中,开发灌溉精细化模... 为保障粮食安全,海河流域常年灌溉水量200亿m3以上,而大规模灌溉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为揭示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该研究构建海河流域区域气候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在WRF陆面模块中,开发灌溉精细化模拟的新方案,设计关闭灌溉的控制试验与开启灌溉的敏感性试验,模拟分析大规模灌溉对海河流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使得海河流域潜热通量增加,显热通量减少,4—6月变幅最大。灌溉导致流域3—11月气温降低,其中4—6月降温最大,且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灌溉量越多的地区降温越大,4—6月平原区降温0.64℃,子牙河平原与大清河淀西平原交界地带降温超过1.0℃。灌溉主要影响对流性降水,导致海河流域年降水增加6.07 mm,集中在4—6月,空间上主要在大清河流域与子牙河流域,其中大清河山区4—6月降水增加15~30 mm。灌溉改变近地表气象要素,使得流域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减少,单位面积作物需水量降低。因此,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在供需两侧支撑保障流域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资源安全保障布局等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气候变化 气候模型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二次循环冷却水泵房流道水力特性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琪 郭新蕾 +2 位作者 郭永鑫 王涛 付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6,共9页
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是内陆核电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方向,泵房流道内良好的水力特性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结合世界首个采用超大型高位收水海水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开展了循环水泵房流道物理模型... 二次循环冷却技术是内陆核电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方向,泵房流道内良好的水力特性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结合世界首个采用超大型高位收水海水冷却塔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开展了循环水泵房流道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分析了流道内流态、水力特性和启停泵过程的水位波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位收水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水泵房具有“大取水流量、前池侧向进水、有限容积、高位布置”等特点,在不采取整流措施的条件下,流道内流速分布不均匀,吸水室内偏流严重,吸水喇叭口前存在预旋流,水泵吸水管涡角偏大,影响循环水泵的安全稳定运行。优化方案针对性提出“前池墩栅阵列分水整流+吸水室墩墙联合均流消涡”组合措施,改善了流道和吸水室内流态,满足了循环水泵平顺、均匀进流的要求。此外,根据启停泵水位波动的试验结果,给出了系统充水的最高静水位和启停泵间隔周期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核电厂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二次循环冷却 泵房流道 水力特性 水位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旱涝级联效应研究框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帅 翁白莎 +2 位作者 严登华 任立良 王浩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亟须实现旱涝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从孕育机理、传播机制、事件评价、风险评估、影响效应等方面回顾了旱涝事件研究现状,明晰了当前在旱涝事件演变机理和评价指标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水循环全过程视...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亟须实现旱涝灾害风险精准防控。从孕育机理、传播机制、事件评价、风险评估、影响效应等方面回顾了旱涝事件研究现状,明晰了当前在旱涝事件演变机理和评价指标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水循环全过程视角,分析了干旱和洪涝事件在坡面、河道、流域和区域4个尺度与水量和效应2个层面的本质内涵、影响效应及评价方式。基于地表-土壤-地下、坡面-河道、支流-干流及水网工程间的水力联系,分别从水量和效应层面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干旱和洪涝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干旱、洪涝及旱涝级联过程本质上受流域调蓄作用的影响。从旱涝级联效应的内涵、类型、表现形式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旱涝级联效应的研究框架。未来应从流域调蓄作用的视角量化不同空间尺度各要素调蓄能力变化,分层调蓄防范化解旱涝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水循环 旱涝级联 级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效益分析
12
作者 包娟 李想 +4 位作者 穆祥鹏 李天晨 刘丰 米子甲 高洁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黄河上游在建的玛尔挡、羊曲水电站与已建的班多水电站地理位置靠近,水力、电力关联性强,具备联合调度潜力。为探究和对比玛尔挡电站单独调度与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联合调度的效益提升空间,建立发电量最大和最小出力最大双目标优化调... 黄河上游在建的玛尔挡、羊曲水电站与已建的班多水电站地理位置靠近,水力、电力关联性强,具备联合调度潜力。为探究和对比玛尔挡电站单独调度与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联合调度的效益提升空间,建立发电量最大和最小出力最大双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开展了长系列、多情景求解分析。结果表明:保证出力的提升会导致发电效益和保证率的降低;联合调度在提高梯级发电效益、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为多能互补场景下的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持;在联合调度情景下,推荐梯级系统保证出力67.41万kW(保证率96.1%),年均发电量137.77亿kW·h,相对单独调度增发电量3.94亿kW·h,总弃水减少0.97亿m^(3)。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玛尔挡-班多-羊曲梯级水电站的联合运行以及利益补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调度 梯级水电站 多目标优化 效益分析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研究——以渭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娜 游进军 +3 位作者 贾仰文 甘永德 牛存稳 张守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联合调控为目标,提出"以耗水管理为核心,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为约束"的理念和思路。分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的概念... 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联合调控为目标,提出"以耗水管理为核心,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为约束"的理念和思路。分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的概念和关系,构建了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多重调控机制。为实现耗水总量控制,将用水过程划分为水源端的供水和用户端的用水两大环节。由于各类水源到达用户的供水过程存在不同的环节,水量损失有所差异。通过对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改进,建立了水源—用户供水优化模型,重点分析不同水源利用情景对于用耗水总量控制的影响。最后,以渭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 用水总量控制 用水效率控制 耗水总量控制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黄河流域水沙平衡的调控指标阈值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春宏 张治昊 张晓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659,共13页
推进黄河流域系统治理与黄河水沙协同调控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的关键。因受气候、生态、地形地貌和强人类活动等多系统耦合影响,约束黄河水沙整体行为的分系统协调以及各单系统水沙关系协调的表征指标筛选及其阈值确定,一直是治黄实践的... 推进黄河流域系统治理与黄河水沙协同调控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的关键。因受气候、生态、地形地貌和强人类活动等多系统耦合影响,约束黄河水沙整体行为的分系统协调以及各单系统水沙关系协调的表征指标筛选及其阈值确定,一直是治黄实践的难题。基于维持黄河全流域水沙平衡,构建了黄土高原-干流河道-河口水沙协同调控三级指标阈值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结果表明:(1)流域侵蚀防控指标阈值体系中,60%的林草梯田覆盖率下可致产沙的次降水量阈值为57 mm;可基本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有效覆盖率和梯田比阈值分别为60%和40%;淤地坝拦沙减蚀阈值为三级沟道控制率40%~50%。(2)河道水沙调控指标阈值体系中,近期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阈值约为2 000 m^(3)/s,远期黑山峡水库建成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阈值约为2 500 m^(3)/s;近期潼关高程调控阈值约为328 m,远期古贤水库建成后潼关高程可冲刷下降至326 m左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阈值约为4 000 m^(3)/s。(3)考虑黄河三角洲淤蚀动态平衡,河口稳定沙量阈值约为2.6亿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流域水沙平衡 水沙调控 阈值体系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山湾工程建设对河床冲淤和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佳贝 王崇浩 +1 位作者 刘大滨 郭传胜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3,共8页
基于GIS技术和MIKE21模型,分析铁山港岸线和航道工程引起的冲淤演变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周边水深发生显著变化,0 m和2 m等深线在工程区域常被截断并形成新形态,5 m和10 m等深线往往呈现出贴合航道分布的特征。工程实施后,... 基于GIS技术和MIKE21模型,分析铁山港岸线和航道工程引起的冲淤演变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周边水深发生显著变化,0 m和2 m等深线在工程区域常被截断并形成新形态,5 m和10 m等深线往往呈现出贴合航道分布的特征。工程实施后,潮位变化不大,突堤和港池对潮流产生明显的导流作用,航道附近水流归槽现象明显,铁山港东部的涨落潮流向相较于工程前出现逆时针偏转。原深水区因水深变浅导致流速明显增加,拓宽和挖深后的航道流速增大,浅滩和挖深区域的流速减小。工程后进入铁山湾的总潮量减少,进入内湾的纳潮量有所增加,但通过沙田断面的纳潮量减少,安浦港湾的纳潮量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可为铁山湾开发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湾 GIS MIKE21 冲淤演变 水动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效率频谱构建及其时空变化——以中国四大经济分区为例
16
作者 李昕妍 朱永楠 +3 位作者 程鹏 何凡 何国华 李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9,共11页
构建直观、可解释、可比较的用水效率评价方法,是科学分析用水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效手段。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效率拟合曲线及用水效率频谱的方法,以我国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为例,绘制综合及分产业用水... 构建直观、可解释、可比较的用水效率评价方法,是科学分析用水效率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效手段。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效率拟合曲线及用水效率频谱的方法,以我国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为例,绘制综合及分产业用水效率频谱图,分析四大经济分区用水效率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2010-2022年综合以及工业用水效率提升明显,频谱拟合呈现明显的用水效率、经济效益协同发展趋势;农业及生活用水量与效益拟合曲线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通过产业用水效率综合比较,识别四大经济分区用水效率提升的重点产业和环节,提出效率效益协同发展的建议,为节水管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经济 频谱 时空变化 节约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循环系统多维调控方案的评价与优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凯 汪林 +1 位作者 甘治国 季海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分析水循环系统在"自然-社会"二元驱动下产生的五维属性,利用熵理论与协同学理论对水循环系统多维调控方案进行评价与比选:选取各维属性特征值作为调控方案的评价指标(序参量),建立评价指标与水循环系统五维属性间的量化关系... 分析水循环系统在"自然-社会"二元驱动下产生的五维属性,利用熵理论与协同学理论对水循环系统多维调控方案进行评价与比选:选取各维属性特征值作为调控方案的评价指标(序参量),建立评价指标与水循环系统五维属性间的量化关系;提出单一方案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与组合方案有序度综合距离评价指标,评价和比选单一调控方案和组合调控方案的水循环系统整体调控效果,确定较优的单一调控方案与组合调控方案。以海河流域为例,验证所提出的水循环系统多维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系统 多维调控 方案评价 熵理论 协同学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陆面与水文耦合模式在中国西北典型流域径流模拟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现勇 王浩 +2 位作者 蔡思宇 龙爱华 殷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2,38,共9页
水文模式在较长的发展阶段由简单的概念模型逐步演变复杂的分布式物理模型,大气学科的各类气候模式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也逐步带动了水文学的发展。从大气、水文两个学科发展角度纵向开展研究,通过分析以往研究成果认为,虽然大气、水... 水文模式在较长的发展阶段由简单的概念模型逐步演变复杂的分布式物理模型,大气学科的各类气候模式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也逐步带动了水文学的发展。从大气、水文两个学科发展角度纵向开展研究,通过分析以往研究成果认为,虽然大气、水文模式在其各自的发展已经到达了较为完善的地步,然而其相互耦合并取长补短的优势并未发挥。在探讨大气、陆面及水文模式发展的基础上,选取XJLDAS(Xinjiang Land Data Assimilate Datasets)大气陆面同化系统,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Version 3.5)公用陆面模式及快速汇流模式RAPID(Routing Application for Parallel computation of Discharge)作为关键耦合对象,利用以上耦合系统对新疆精博河流域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研究分析,认为:XJLDAS+CLM3.5+RAPID模式可较好地重现流域地表径流年内分布状况,然而,由于陆面参数化方案选取等原因,研究区径流量出现一定偏差。此外,在本研究中发现,陆面模式径流汇流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将这种偏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进行大尺度水文模拟时,需要在考虑在研究区相关地理特性(如地质构造、地表覆被)基础上进行模式相应改进,以最大限度的重现大尺度径流真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水文模式 陆面模式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径流响应模拟及适应性调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闻昕 丁紫玉 +2 位作者 方国华 雷晓辉 王浩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0-19,共10页
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控制流域径流的影响,提出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性调度方案,并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99年,新安江水库流域径流量预计降幅为5.4%~5.8%,金华江流域径流量预计增幅为6.2%~7.5%,... 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控制流域径流的影响,提出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性调度方案,并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2099年,新安江水库流域径流量预计降幅为5.4%~5.8%,金华江流域径流量预计增幅为6.2%~7.5%,衢江流域径流量的预计增幅在0.8%以内。在适应性调度模式下,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未来总发电量比常规调度提高3.43%~3.85%,新安江和富春江水电站的最大下泄流量可分别下降22.74%~33.29%和16.57%~17.63%,两电站总弃水量降幅可达81.61%~99.99%和52.98%~58.64%,综合效益显著,且该调度模式对于辐射强度以及不同模式间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BCSD降尺度 水文模拟 自适应遗传算法 不确定性 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黄河流域三级水资源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20
作者 王佳琦 王坤 +2 位作者 严登华 周祖昊 赵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0,276,共10页
基于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地球交换全球每日降尺度预测(NEX-GDDP-CMIP6)气候模式数据下的7个气候模式和4个基线情景,评估各个气候模式和集合模式对黄河各个三级水资源区1956−2018年的模拟能力,并预测4个“一级”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即... 基于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地球交换全球每日降尺度预测(NEX-GDDP-CMIP6)气候模式数据下的7个气候模式和4个基线情景,评估各个气候模式和集合模式对黄河各个三级水资源区1956−2018年的模拟能力,并预测4个“一级”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即共享社会经济途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情景下2021−2080年黄河各个三级水资源区的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规律发现:相较于现有的上中下游区域划分,本研究对黄河流域29个三级水资源区进行了更精细化的分析,揭示不同区域在气候变化下的差异特征;在降水模拟方面,BBC_CSM2_MR模式在河源至玛曲(分区1)的表现优于集合模式,突破传统统一采用模式集合数据进行降水预估的局限性,证明单一模式在特定区域的高精度应用潜力;未来气候变化呈现“湿热”趋势,降水变化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气温变化以夏季最大、冬季次之为主,表现为高温增强、低温减弱。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黄河流域三级水资源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判和生态治理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气候变化 时间变化特征 空间变化特征 黄河三级水资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