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科院十多年来泥沙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春宏 周文浩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泥沙 泥沙运动 统计理论 泥沙交换 泥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坡陡流急河段枯水位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2
作者 郭率 周日顺 +2 位作者 张燃钢 关见朝 张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6,共8页
枝城—大埠街河段为长江中游典型的“坡陡流急;”河段,受清水下泄影响,该河段枯水位沿程持续下降,严重影响船舶通航。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枝城—大埠街河段历史水沙过程和枯水位变化特征,并结合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下游不同水位... 枝城—大埠街河段为长江中游典型的“坡陡流急;”河段,受清水下泄影响,该河段枯水位沿程持续下降,严重影响船舶通航。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枝城—大埠街河段历史水沙过程和枯水位变化特征,并结合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下游不同水位降幅对上游的溯源传递影响范围及其对通航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输沙量大幅度减少,研究河段的枯水位下降幅度表现出“中间小,两端大”的特点,河段内“坡陡流急”的现象也随之恶化。②预测大埠街枯水位下降导致的溯源传递主要影响范围为昌门溪以下河段,其中枝江—江口河段的流速和水深受下游水位影响最大。③芦家河水道、枝江水道、江口水道200 m局部比降将达到1.2‰,0.9‰,0.5‰以上,部分浅段的通航水深难以满足通航要求,且存在多处小于3.50 m通航水深的浅段,将严重影响船舶通航。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河段船舶通航及航道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陡流急河段 枯水位下降 通航条件 溯源传递 枝城—大埠街河段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现状及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
作者 许海超 游翔 +3 位作者 郭丰 廖梓凯 乔心如 赵正松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5期73-78,共6页
为总结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水土保持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立适合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 为总结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水土保持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立适合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在人员配置上存在数量较少、流动频繁、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等问题;在工作内容方面,主要面临监管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监管经费缺乏、手段不足、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不够等突出问题;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路径方面,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业务培训、经费投入和水土保持智慧化建设等。建议四川省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协同监管、人员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监管能力和手段等提升,以尽快构建适应省情的水土保持长效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建设 长效机制 协同监管 问卷调查 监管机制 水土保持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被引量:39
4
作者 姜乃森 傅玲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由于我国有许多河流是含沙最高、输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异常严重.主要表现在:淤积数量大,淤积速率快.据统计,截止到1981年底全国水库总淤积量达115×10~8m^3.占统计水库总库容的14.2%.年平均库容损失率达... 由于我国有许多河流是含沙最高、输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异常严重.主要表现在:淤积数量大,淤积速率快.据统计,截止到1981年底全国水库总淤积量达115×10~8m^3.占统计水库总库容的14.2%.年平均库容损失率达2.3%,高于世界各国.水库的严重淤积,不仅影响水库兴利效益的发挥,严重威胁水库的使用寿命,而且还造成一系列在进行水库规划时未曾充分估计到的环境问题.本文重点从河流水文泥沙特性、我国水库淤积问题的严重性、水库淤积引起的问题及水库防淤减淤措施等4个方面作一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泥沙淤积 减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核电站附近海域泥沙冲淤计算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世奇 张燕菁 陈金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共6页
利用连云港地区的实测资料 ,对窦国仁输沙关系式进行了率定和修正 ,推导出新的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挟沙力关系式 ,进而建立了非恒定的平面二维不平衡冲淤计算数模并用实测和河工模型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 ,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用... 利用连云港地区的实测资料 ,对窦国仁输沙关系式进行了率定和修正 ,推导出新的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挟沙力关系式 ,进而建立了非恒定的平面二维不平衡冲淤计算数模并用实测和河工模型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 ,计算结果符合实际。用经过验证的数模 ,对连云港核电站各种取、排水工程布置方案进行了冲淤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输沙 潮流 波浪 挟沙力 冲淤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下游河道泥沙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健 戴清 袁玉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25,共3页
根据渭河下游河道大断面淤积物资料,研究了滩槽床沙粒度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认为:渭河下游淤积物组成受来水来沙条件、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和支流入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主槽物质沿程细化趋势明显;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渭河下游... 根据渭河下游河道大断面淤积物资料,研究了滩槽床沙粒度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认为:渭河下游淤积物组成受来水来沙条件、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和支流入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主槽物质沿程细化趋势明显;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渭河下游河道受水库淤积影响最为明显,渭淤21以下的水下粒径组成明显细化;1986年以后渭河上游不利的来水来沙造成下游河道严重萎缩,渭淤26以下的主槽粒径大幅度细化;河漫滩的泥沙级配同样具有沿程细化的特点,但细化幅度明显小于主槽物质的变化,而且年代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粒径分布 河漫滩 床沙 渭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开河灌区水沙分布及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戴清 王景元 +1 位作者 曹文洪 傅建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0,共6页
小开河灌区是黄河下游20世纪末扩建改造的大型引黄灌区,经输沙渠把泥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在远离黄河大堤51.3km处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1998年11月通水试运行,2001年底正式运行,工程建成后,输送入沉沙池泥沙占引黄闸进沙量的52.13%,实... 小开河灌区是黄河下游20世纪末扩建改造的大型引黄灌区,经输沙渠把泥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在远离黄河大堤51.3km处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1998年11月通水试运行,2001年底正式运行,工程建成后,输送入沉沙池泥沙占引黄闸进沙量的52.13%,实现了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开河灌区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10年来灌区水沙分布,针对泥沙长距离输送机理问题,研究分析了小开河灌区渠道特性、长距离输送特点和输沙渠冲淤规律,提出输沙渠泥沙垫底淤积量概念和基本冲淤平衡水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泥沙 长距离输送 垫底淤积量 基本冲淤平衡水沙条件 沉沙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被引量:93
8
作者 韩其为 杨小庆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泥沙 淤积 库容 输沙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年来泥沙研究所主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韩其为 胡春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50年来,泥沙研究所几代科技人员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对我国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为一些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三门峡、小浪底和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泥沙问题解决,黄河和长江等河道演变研究和治理、黄河口演变和治理等,... 50年来,泥沙研究所几代科技人员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对我国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为一些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三门峡、小浪底和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泥沙问题解决,黄河和长江等河道演变研究和治理、黄河口演变和治理等,无不包含着我所职工的心血。不少科研人员,在所里组织和个人自觉开展相结合的形式下,不间断地开展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经过一批研究人员的艰辛努力,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浑水异重流、泥沙运动随机理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及河床演变等理论成果,其中一些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为将我院提升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河床演变 河道治理 水库 工程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泥沙输移和淤积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平 方春明 +1 位作者 黎昔春 郑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4,共5页
洞庭湖泥沙淤积问题影响到长江及洞庭湖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在前人对洞庭湖总体淤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洞庭湖内部各分区泥沙输移及淤积分布规律,对洞庭湖分区域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对洞庭湖各分区实测... 洞庭湖泥沙淤积问题影响到长江及洞庭湖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在前人对洞庭湖总体淤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洞庭湖内部各分区泥沙输移及淤积分布规律,对洞庭湖分区域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对洞庭湖各分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及地形资料的分析统计,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年淤积量不足运行前的10%,而且西洞庭湖萎缩已处于晚期,泥沙淤积已大大减少,区域内的淤积不再以湖泊为主,而是以洪道为主。三峡水库运行后,东、南洞庭湖在未考虑区间来沙的条件下,出现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泥沙输移 淤积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徐向舟 刘大庆 +2 位作者 张红武 董占地 朱明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8,共7页
该研究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根据室内侵蚀模拟试验的特点,设计了两种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率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X2002管网式降雨模拟器和SX2004喷射式降雨模拟器,可以把雨强作为主要控制参数来... 该研究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根据室内侵蚀模拟试验的特点,设计了两种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率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X2002管网式降雨模拟器和SX2004喷射式降雨模拟器,可以把雨强作为主要控制参数来实现降雨模拟的动能相似;这两种降雨系统都能较好地满足室内降雨模拟试验的要求,其中管网式降雨器雨强调控范围较大、均匀度较好,但比较适于尺度较小的试验,喷射式降雨器更适于尺度和地形高差较大的模型试验,但它的雨强调控范围和均匀度不如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拟 降雨特性 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赵荟 朱清科 +3 位作者 秦伟 刘中奇 王晶 邝高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8,共5页
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内地表的起伏形成微地形,利用其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来提高植被成活率已经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方向。采用探针式TDR对陕西省吴起县合家沟流域内的微地形及其相应原状坡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地形... 黄土高原地区坡面内地表的起伏形成微地形,利用其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来提高植被成活率已经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方向。采用探针式TDR对陕西省吴起县合家沟流域内的微地形及其相应原状坡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微地形对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阳坡各微地形土壤水分顺序为:塌陷>切沟底>缓台>浅沟底>原状坡>陡坎。0—2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切沟底为0.405,最小的是缓台仅0.226,阴坡原状坡各层的变异系数均小于阳坡的微地形。最后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建设时,在按传统立地类型划分原则所确定的植被恢复单元内,还应该按照微地形的水分特征有区别地配置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阳坡 微地形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侵蚀地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1 位作者 赵磊磊 邝高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4,I0001,共8页
为了解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地形特征,基于Quc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了坡面浅沟及其地形参数,并对浅沟侵蚀的地形特征参数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坡度、长度、坡向以及上坡长度是影响... 为了解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地形特征,基于Quc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了坡面浅沟及其地形参数,并对浅沟侵蚀的地形特征参数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坡度、长度、坡向以及上坡长度是影响坡面浅沟数量的主要地形要素,而浅沟侵蚀地形特征主要由坡面坡度、坡面长度、上坡长度和汇流面积共同决定;坡面长度与浅沟平均长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坡面坡度与浅沟频度、浅沟坡度与其上坡长度间则均满足二次曲线;发生浅沟侵蚀的上限与下限临界坡度分别介于26~27°和15~20°,临界坡长介于50~80m;由浅沟坡度的正弦值与汇流面积确定出浅沟分布的临界曲线;阳向坡面的平均浅沟长度小于阴向坡面。基于RS和GIS技术能有效确定浅沟侵蚀地形特征,为黄土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地形 浅沟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韩其为 陈绪坚 薛晓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2-523,共12页
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首次提出了非饱和泥沙通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推导了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的理论解,包括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指数公式和幂函数公式,以及相应的底... 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首次提出了非饱和泥沙通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推导了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的理论解,包括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指数公式和幂函数公式,以及相应的底部含沙量确定方法。同时利用差分法求解剖面二维扩散方程,得到了不同参数的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其结果除少数误差稍大外,两种途径得出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彼此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输沙 含沙量 垂线分布 非饱和泥沙 扩散方程 数值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陡坡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赵磊磊 朱清科 +3 位作者 聂立水 秦伟 赵彦敏 赵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土壤水分是制约陕北黄土区陡坡林草植被建设主要限制因素,深入系统的研究陡坡土壤水分变异规律是科学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陡坡不同季节、不同坡向、不同坡度的土壤水分变异规律尚未见系统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观测陕... 土壤水分是制约陕北黄土区陡坡林草植被建设主要限制因素,深入系统的研究陡坡土壤水分变异规律是科学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陡坡不同季节、不同坡向、不同坡度的土壤水分变异规律尚未见系统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观测陕北黄土区坡面尺度的自然恢复流域陡坡土壤含水量,研究分析了陡坡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陡坡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区陡坡的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分别对应3-6、7-9、10-11和12月-次年2月;(2)0~120 cm土层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活跃。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层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显著;(3)基于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规律,陡坡的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分别为0~40、40~60和60~100 cm。(4)在垂直于陡坡坡面方向上,深度大于40~50 cm的土壤层能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有利于人工植被建设在陡坡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 土壤水分 黄土区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群落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中奇 朱清科 +3 位作者 秦伟 李萍 王晶 邝高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7-863,共7页
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高效植被恢复途径,选取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合沟封禁流域和柴沟人工造林流域为研究区,在两流域内,沿顺坡和横坡方向,选择一系列20 m×20 m的样地,各组成2条样带。在每个样地内的对角线交点和对角线四分之一处选取... 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高效植被恢复途径,选取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合沟封禁流域和柴沟人工造林流域为研究区,在两流域内,沿顺坡和横坡方向,选择一系列20 m×20 m的样地,各组成2条样带。在每个样地内的对角线交点和对角线四分之一处选取5个样方进行植被调查,草本样方和乔灌样方的尺寸分别为1 m×1 m和5 m×5 m。共获得草本样方185个、乔灌木样方80个,其中,合沟封禁流域105个,均为草本样方,柴沟人工造林流域草本样方与乔灌样方各80个。运用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方法,调查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株数、株高、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树木基茎、树高、冠幅等植被群落特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两流域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流域的植被种类共61种,其中柴沟人工造林流域46种,合沟封禁流域51种,共存物种36种;(2)经过10年生态恢复,柴沟人工造林流域已形成乔-灌-草群落,合沟封禁流域仍为草本群落,且两流域草本群落均以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和茭蒿(Artemisiagiraldii Pamp.)为主要建群种;(3)柴沟人工造林流域的植被盖度、平均高、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合沟封禁流域的相应指标。两流域植物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差异较小,Sorensen指数为0.742,主要草本植物种的指标差异不显著。以上特征反映出,在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人工造林可加速该区植被恢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封育 人工造林 植物群落 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角分水口水流形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罗福安 梁志勇 张德茹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1-75,共5页
对分水口前水流形态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水口前不同水深处的平面流场,初步给出了分水口前水流的运动形态,分析了分水宽度沿水深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分水口 水流形态 分水宽度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干流泥沙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绪坚 胡春宏 陈建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5-592,共8页
按照泥沙优化配置评价指标应满足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定量性和可比性等筛选原则,初步构建了黄河泥沙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针对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技术子目标和经济子目标,筛选了河道平滩流量、"二级悬河"... 按照泥沙优化配置评价指标应满足的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定量性和可比性等筛选原则,初步构建了黄河泥沙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针对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技术子目标和经济子目标,筛选了河道平滩流量、"二级悬河"高差、入海排沙比、水库拦沙投入、人工(机械)放淤投入和排沙入海投入等6个主要评价指标,提出了各个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函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黄河泥沙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12个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建议了较优的配置方案。方案中各种配置方式平均配置沙量比例分别为:水库拦沙量41.0%、河口造陆沙量18.0%、深海输沙量17.8%、引水引沙量10.4%、人工(机械)放淤沙量6.9%、主河槽冲淤沙量3.8%、洪水淤滩沙量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优化配置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配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引黄灌区区域泥沙资源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0
19
作者 戴清 刘春晶 +1 位作者 张治昊 王艳华 《水利经济》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介绍区域泥沙资源化的实践:淤临淤背加固大堤;放淤改良土壤;淤筑高地;建立两用水库,既沉沙又蓄水;坑塘蓄水,分散沉沙;浑水灌溉、输沙入田;作为建筑原料利用等等。指出:资源水利治水思路在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中具... 介绍区域泥沙资源化的实践:淤临淤背加固大堤;放淤改良土壤;淤筑高地;建立两用水库,既沉沙又蓄水;坑塘蓄水,分散沉沙;浑水灌溉、输沙入田;作为建筑原料利用等等。指出:资源水利治水思路在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中具有指导性理论作用。在资源水利思想的框架下,区域泥沙资源化实践中应予关注的基本方面是观念更新、配置优化、关键技术和资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资源 资源水利 灌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典型运用时段黄河下游粗细泥沙的输移和调整规律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建国 周文浩 袁玉萍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2,共8页
通过对黄河下游实测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三门峡水库不同典型运用时段粗细泥沙的冲淤特点 。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典型时段 粗细泥沙 输移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