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性引导视域下的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基金研究
1
作者 荀晓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8-200,共3页
水库移民是非自愿移民,因修建水库设施被迫迁移,由于不能适应安置地的生产生活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性扶持补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水库移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政策性引导社会众筹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基金有着其他... 水库移民是非自愿移民,因修建水库设施被迫迁移,由于不能适应安置地的生产生活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仅仅依靠国家政策性扶持补贴,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水库移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政策性引导社会众筹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基金有着其他公益基金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它可以为水库移民可持续发展提供启动资金、信用担保和相关的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视角 政策性引导 水库移民 可持续发展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测算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蕴慧 吴赛男 +1 位作者 隋欣 王东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4,46,共5页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理论方法及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特征,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测算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了探讨。应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测算技术方法,对贵州、湖南两省...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理论方法及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特征,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测算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了探讨。应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生态效益测算技术方法,对贵州、湖南两省9个典型项目区开展了案例研究,并对两种碳减排效益计算模型中的参数取值进行了订正。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评估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效益提供量化测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 生态效益 测算技术 碳减排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践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昂 吴淼 +3 位作者 王鹏远 温静雅 李慧 吴赛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40,共8页
梳理了2001—2015年96个水电工程的生态流量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了工程时空分布特征,回顾分析了生态流量的落实情况,分析了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泄放方式、保障措施和监测措施的差异及其对保护坝下河段珍稀、濒危保护鱼类的生态效益;... 梳理了2001—2015年96个水电工程的生态流量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了工程时空分布特征,回顾分析了生态流量的落实情况,分析了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泄放方式、保障措施和监测措施的差异及其对保护坝下河段珍稀、濒危保护鱼类的生态效益;重点分析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保障情况、目前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总结了中国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实践的主要问题,并从生态流量计算原则与流量过程线要求、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考虑、加强河流生态修复中生态流量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计算方法 水电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电温室气体减排作用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隋欣 廖文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采用适于大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的区域电网基准线法和标煤排放系数法分析了2015年和2020年中国水力发电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接近。2005年,中国水电减排二氧化碳3.4亿t;相对于2005年,2009年中国水电... 采用适于大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的区域电网基准线法和标煤排放系数法分析了2015年和2020年中国水力发电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接近。2005年,中国水电减排二氧化碳3.4亿t;相对于2005年,2009年中国水电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0.99亿t,"十二五"和"十三五"期末年可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3.42亿t和6.39亿t;2020年,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对于2005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4.81亿t,其中,水电减排占总量的43%。因此,水电对于实现2020年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 温室气体 减排潜力 基准线法 标煤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隧洞衬砌混凝土多尺度开裂机理及防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浩宇 李鹏飞 聂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40,共14页
水工隧洞承载着引水、输水、排水等重要功能,是国家水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地区大洞径、深埋深的水工隧洞结构的出现,众多学者针对衬砌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文献阅读与整理,从水工衬砌混凝土缺陷类型出... 水工隧洞承载着引水、输水、排水等重要功能,是国家水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地区大洞径、深埋深的水工隧洞结构的出现,众多学者针对衬砌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文献阅读与整理,从水工衬砌混凝土缺陷类型出发,发现衬砌裂缝为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成为了制约输引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其次,根据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导致的严重工程后果,对围岩预测、温控措施、混凝土材料性能提升及智能温控养护技术等防裂技术进行了讨论;然后,从多尺度耦合分析模型出发,对钢筋混凝土衬砌的劣化原因进行了总结;最后,基于衬砌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所受的真实荷载及环境条件,展望使用多尺度耦合分析模型,为揭示衬砌混凝土开裂机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工隧洞 衬砌混凝土 开裂机理 防裂措施 多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利枢纽工程纵向围堰坝段混凝土温控防裂要点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通 周人飞 +3 位作者 李松辉 董庆 刘玉 张龑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水利枢纽工程中,纵向围堰坝段作为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两个侧面分别具有提前挡水和长期暴露的特点,开裂风险较大,需要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以某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坝段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的分析方法,就其过流面、暴露面温控防裂... 水利枢纽工程中,纵向围堰坝段作为永久性挡水建筑物,两个侧面分别具有提前挡水和长期暴露的特点,开裂风险较大,需要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以某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坝段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的分析方法,就其过流面、暴露面温控防裂要点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无温控措施时,侧面最大应力达2. 82 MPa,安全系数仅为0. 59;设置纵缝及24℃中期冷却后,过流面、暴露面最大应力分别为1. 22 MPa、1. 18 MPa,安全系数分别为1. 37、1. 41;进一步对过流侧进行25. 00 m高程以下堆渣、对暴露侧进行保温后,过流面、暴露面最大应力分别降低为0. 85 MPa、0. 71MPa,安全系数分别提高到1. 96、2. 35,均满足1. 65的设计标准。因此,对于提前过流侧面的针对性防裂措施为,设置纵缝、过流侧过流前中期冷却及堆渣;暴露面一侧由于长期暴露,易遭遇寒潮影响,其主要防裂措施为,设置纵缝、中期冷却及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围堰坝段 有限元仿真 温度控制 防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特征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伍星 李辉霞 +2 位作者 傅伯杰 靳甜甜 刘国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4,共8页
为了解区域尺度上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特征,在对三江源地区进行多样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和化学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不仅草地群落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地上/地... 为了解区域尺度上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特征,在对三江源地区进行多样点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和化学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不仅草地群落组成出现明显变化,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而且土壤各理化性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容重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碳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显著下降,尤其是0~10cm土层;草地退化加剧导致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对0~10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草地轻度退化阶段最高,且受草地退化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生物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显示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与绝大部分草地演替阶段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可作为衡量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程度的重要土壤性状指标。人工草地的建植可明显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但短期内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不显著,极度退化草地的土壤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高寒草地 退化 土壤有机碳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理论研究回顾 被引量:76
8
作者 陈昂 隋欣 +1 位作者 廖文根 陈凯麒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1-411,共11页
从生态基流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的发展历程。首先梳理了生态基流的概念,从生态基流支撑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生态需水过程辨析了我国河流生态基流内涵;根据40年来我国河流生态基流... 从生态基流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的发展历程。首先梳理了生态基流的概念,从生态基流支撑的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生态需水过程辨析了我国河流生态基流内涵;根据40年来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探索、起步、发展和完善阶段共4个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的特征;回顾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并对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最后梳理了我国已颁布的河流生态基流相关法律、规范、导则和指南,分析了现有规定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可为我国河流生态基流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需水 环境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Ⅱ——“引江济太”调水影响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冯顺新 姜莉萍 冯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引江济太"调水是通过河湖水系连通改善太湖流域水资源配置、修复太湖流域水环境、保障太湖流域用水安全的典型案例,调水的影响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引江济太"调水为例,对所建立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 "引江济太"调水是通过河湖水系连通改善太湖流域水资源配置、修复太湖流域水环境、保障太湖流域用水安全的典型案例,调水的影响为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引江济太"调水为例,对所建立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基本能反映和评价河湖水系连通的主要影响;"引江济太"调水的影响较为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城镇供水保证率、补给深层地下水、改善水质和景观等方面;由于"引江济太"调水仅为长江和太湖流域之间连通的一部分,调水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总的来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水系连通 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 引江济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闸混凝土结构关键部位温控防裂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松辉 李玥 孙祥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9,共5页
由于水闸底板结构属于薄板结构,层厚较薄,其混凝土内部温度随年气温呈周期性变化,无稳定温度,给其最高温度控制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困扰。为此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以某水闸为例,就水闸结构的最高温度温控标准、关键部位防裂重点及... 由于水闸底板结构属于薄板结构,层厚较薄,其混凝土内部温度随年气温呈周期性变化,无稳定温度,给其最高温度控制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困扰。为此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以某水闸为例,就水闸结构的最高温度温控标准、关键部位防裂重点及防裂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计算可知,该水闸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控制标准按照32℃控制为宜;低温季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保温可降低拉应力19%,上下层温差按照15℃控制,安全系数1.65。结果表明:水闸结构最高温度控制标准按照基础温差加闸底板结构各浇筑层第二年温度的最低值确定为宜;低温季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保温;闸墩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下层温差控制是闸墩结构防裂的重点之一,需从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结构 温控标准 最高温度 基础温差 上下层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大型煤炭基地水资源约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婧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何凡 王东胜 廖文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5,共4页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消费比重中仍将占有绝对的优势,未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能否支撑煤炭产业增长是我国能源与水资源管理的难题。不同水平年黄河上中游7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并与煤炭基地的黄河流域二级水文区区域水...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消费比重中仍将占有绝对的优势,未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能否支撑煤炭产业增长是我国能源与水资源管理的难题。不同水平年黄河上中游7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并与煤炭基地的黄河流域二级水文区区域水资源量、地下水功能区和地表水功能区进行了适配性分析,根据水资源约束特征提出了缓解水资源对黄河上中游煤炭基地开发约束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中游 煤炭基地 水资源约束 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Ⅰ——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冯顺新 李海英 +1 位作者 李翀 王俊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86-393,共8页
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如何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进行评价,是相关部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决策和管理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3个... 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如何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进行评价,是相关部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决策和管理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包含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3个方面共23个指标的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河湖水系连通影响评价的独特特征,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对连通的影响需要在单区域(调水区或受水区)和整个连通区上分两个层面进行评价,从而评价指标可能在两个层面上都存在阈值,初步讨论了各单指标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水系连通 影响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流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昂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应对水文、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背景下环境流量研究的新挑战,梳理了国内外环境流量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环境流量研究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也是该研究目前的前沿问题与挑战:①全球环境变化与非稳定性;②生态水文过程的动态模拟,重点... 为了应对水文、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化背景下环境流量研究的新挑战,梳理了国内外环境流量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环境流量研究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也是该研究目前的前沿问题与挑战:①全球环境变化与非稳定性;②生态水文过程的动态模拟,重点是水文情势静态评价向动态特征评价研究的转变;③生态水文关系的时空特性,重点是生态系统状态、过程变量和物种特征的耦合研究,环境流量的生态特征和时空尺度研究;④环境流量评估的关键指标;⑤环境流量预测的生态学延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人类世背景下环境流量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未来环境流量研究应加强生态目标的动态适应性管理,加强局域到区域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完善基于过程的生态水文响应机理,强化环境流量分阶段实施的非水文指标耦合,加强适应性管理方式下的环境流量评估和实践,以保障适应性管理框架下的生态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生态水文 水文情势 生态系统 全球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江豚的天鹅洲故道栖息地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瑶 廖文根 冯顺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85-191,共7页
湖北天鹅洲故道是长江江豚的重要迁地保护地。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对天鹅洲故道内的风生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天鹅洲地形特征、水动力学特征、食物资源和水质等因素与江豚微生境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鹅洲故道内的江... 湖北天鹅洲故道是长江江豚的重要迁地保护地。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对天鹅洲故道内的风生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天鹅洲地形特征、水动力学特征、食物资源和水质等因素与江豚微生境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鹅洲故道内的江豚偏好选择具有浅滩-深槽复式断面、生境多样性较高的河段栖息;风生环流对江豚微生境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天鹅洲故道内水位仅能满足核心区对水位的需求,缓冲区和实验区水位保证率基本无法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江豚 天鹅洲故道 栖息地 地形 水文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流量评估的分类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淼 陈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4-64,共11页
为解决不同用水目标的利益分配问题,完善流域尺度的生态流量管理和生态用水调控,通过开展生态流量管理指标和方法研究,建立了一种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流量评估的分类管理方法,从水库大坝工程的工程属性、河流水文情势与水生生物3个方面建... 为解决不同用水目标的利益分配问题,完善流域尺度的生态流量管理和生态用水调控,通过开展生态流量管理指标和方法研究,建立了一种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流量评估的分类管理方法,从水库大坝工程的工程属性、河流水文情势与水生生物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流量的分类管理指标和方法,并建立了中国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流量评估的4个管理分类。研究认为:坝下河段存在珍稀濒危保护鱼类的工程,其泄放生态流量的紧迫性较高,应开展基于保护目标的泄流过程研究;对河流水文节律影响较大的工程,应优化泄流过程以恢复河流水文节律,减缓筑坝的水文影响;对调节性能较好的工程,应根据上游来流情况开展梯级水库的联合调控研究,保障生态基流泄放;对调节性能较差的工程如径流式电站,其泄放生态流量的紧迫性较低。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生态流量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可为水库大坝工程生态流量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大坝工程 生态流量 水文情势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移民村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爽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2,共7页
本文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移民新村村级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内容,从村庄建设、社会稳定、生计保障、公共服务和民主参与五个方面选取30项指标构建水库移民村社会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对11个率先... 本文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库移民新村村级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内容,从村庄建设、社会稳定、生计保障、公共服务和民主参与五个方面选取30项指标构建水库移民村社会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对11个率先试点村级社会治理创新办法的水库移民新村村级社会治理绩效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样本村的实际状况,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为评价与衡量村级治理绩效提供定量参考,也可对普通乡村的社会治理水平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移民 村级社会治理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方法研究
17
作者 黄茹 陈昂 +2 位作者 吴淼 温静雅 王鹏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0-13,共4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国际合作,提高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的要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的相关规定,分析了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的方法、计算准则和评估流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墨西哥...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国际合作,提高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的要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的相关规定,分析了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的方法、计算准则和评估流程,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墨西哥环境流量评估方法,识别了主要的异同点。研究可为完善环境流量评估的理论方法和管理标准提供参考,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环境流量 水文学法 墨西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贾婉琳 吴赛男 陈昂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20,共8页
通过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动态演变趋势,能够快速识别流域整体健康水平和退化程度,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6期土地利用的时... 通过开展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动态演变趋势,能够快速识别流域整体健康水平和退化程度,为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6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特征,采用InVEST模型综合评估了赤水河流域的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存储和生境质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分析了35年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1980—2015年土地利用未发生显著变化,保持了相对天然的生态系统状况。流域产水量近年来略微增加,中下游是主要的产水区。流域整体土壤侵蚀状况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面积近年来略微增加。赤水河流域为碳源区,流域碳储量呈降低趋势。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平均值约为0.78,生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研究可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土壤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3
19
作者 温静雅 陈昂 +3 位作者 曹娜 黄茹 王海燕 王鹏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5,共7页
梳理了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评估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运行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和监测技术,探讨了有关过鱼设施的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效果评估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主要监测技术方法及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已开展的过鱼设... 梳理了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评估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运行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和监测技术,探讨了有关过鱼设施的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效果评估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过鱼设施运行效果主要监测技术方法及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已开展的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评估实践,分析了国外过鱼设施规定和相关实践对我国过鱼设施设计、运行与管理的借鉴作用,讨论了我国已建过鱼设施的运行效果和作用,进而指出过鱼设施运行效果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加强过鱼设施监测技术方法研究、适时开展过鱼设施监测和运行效果评估、编制过鱼设施运行效果监测技术规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过鱼设施 鱼道 运行效果 监测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昂 吴淼 +4 位作者 周小国 钟洲文 淦方茂 付兴伟 惠二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7,共7页
保障河流连通性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进我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亟需加强河流连通性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四维结构和功能整体模型,构建了河流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河流连通性评价的... 保障河流连通性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进我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作,亟需加强河流连通性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四维结构和功能整体模型,构建了河流连通性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河流连通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从4个维度凝练了构建河流连通性指数的5个评价指标,包括破碎度指数、库容调节系数、水资源利用消耗率、路网密度和城市夜间灯光指数;通过综合分析各个指标的阈值和权重,建立了河流连通性指数计算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依据。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河流连通性评价的理论方法,为河流连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连通性 连通性指数 综合评价方法 河流生态系统 整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