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历史探实
1
作者 张伟兵 周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446,共12页
1957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部和交通部达成协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和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共同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国务院的介入和4个部级机构的... 1957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部和交通部达成协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和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共同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国务院的介入和4个部级机构的共同决策,注定此次合并事件非同寻常,在新中国水利科技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依据档案、人物传记、报刊、史志资料等,本文对此次合并的缘由、过程、结果,以及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合并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此次合并是国家主导下的一次对全国水利科研力量布局的优化和调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建立高效的水利科研体系而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新机构的成立不仅体现了国家倡导的在科学研究领域增产节约的精神,而且使高级水利研究人才布局进一步优化,确立了新机构在全国水利科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为顺利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的水利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 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 科研机构 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灌溉排水改良盐碱地研究进展
2
作者 闫晓桐 常晓敏 +1 位作者 管孝艳 陶园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3,81,共10页
灌溉排水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基础性措施,它通过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方式,为盐碱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提供有效保障。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4年国内外关于灌溉排水改良盐碱地研究领域的文献进... 灌溉排水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基础性措施,它通过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方式,为盐碱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提供有效保障。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4年国内外关于灌溉排水改良盐碱地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攀升趋势,发文较多的期刊有《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发文较多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其中我国在该领域的影响较为显著。当前该领域在暗管排水排盐、微咸水灌溉、滴灌控盐等方向较为活跃,未来将朝着精准控盐技术创新优化、综合改良体系构建等方向发展,以深入应对极端气候精准控盐挑战,并探索生态水文控盐技术等新型改良措施,助力盐碱地改良与土地生态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排水 盐碱地治理 CiteSpace软件 聚类分析 前沿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综合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念强 谭徐明 +1 位作者 王英华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立了运河工程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运河工程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的方法。文中以德州市境内的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和价值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价值评估 古代水利工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arman秩相关的再生水利用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鹏明 管孝艳 +3 位作者 陈俊英 管佳洁 张晨阳 郝彦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82,88,共6页
再生水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科学、准确地识别我国再生水利用量的影响因素,利用2012-2017年各省份6年的数据,综合考虑经济投资、污水处理、用水水平等8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了影响再生... 再生水开发利用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科学、准确地识别我国再生水利用量的影响因素,利用2012-2017年各省份6年的数据,综合考虑经济投资、污水处理、用水水平等8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了影响再生水利用量的敏感指标。结果表明:再生水利用量与污水处理因素指标的相关性较大,与再生水生产能力、再生水管道长度、排水设施投资、人均水资源量4个指标的相关性较为显著;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与生产运营用水和公共服务用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可为建立科学有效地再生水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潜力预测奠定基础,为再生水开发利用研究指标的选取提供可靠有效、普遍适用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Spearman秩相关 相关分析 利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生产函数的灌区节水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凯 沈建强 +5 位作者 刘敏昊 杨开静 白明皓 雷波 徐立荣 翟林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240,254,共8页
为挖掘灌区节水目标实现路径,提高灌区用水效率,研究分析了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对节水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以江苏省为例,选取6个典型灌区,收集了2015-2022年统计数据,分别计算渠系工程、田间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节水潜力,并据此... 为挖掘灌区节水目标实现路径,提高灌区用水效率,研究分析了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对节水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以江苏省为例,选取6个典型灌区,收集了2015-2022年统计数据,分别计算渠系工程、田间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节水潜力,并据此计算灌区总节水潜力。以水利工程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技术进步作为自变量,灌区总节水潜力作为因变量,利用改进C-D生产函数来构建“双对数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运用步进法剔除无关变量后建立最优方程,通过弹性系数测算不同变量对节水目标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在灌区总节水潜力组成中,渠系工程节水占比最大,田间工程节水占比最小;水利工程投入、土地投入、技术进步对节水目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5%、30.4%、5.2%,但技术进步贡献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水利工程收入贡献率先减小后增大。大型灌区水利工程对灌区节水的贡献率高于中型灌区。该研究将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到节水评价当中,结果较为合理可靠,可为大中型灌区节水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节水潜力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极端干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屈艳萍 吕娟 +2 位作者 张伟兵 苏志诚 李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 中国现有抗旱相关法规、规划、标准和制度等均是按常态干旱考虑的,几乎没有考虑大范围、长历时极端干旱的问题。一旦发生类似崇祯大旱和光绪大旱等极端干旱,将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从历史旱涝序列重建、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和重演3个方面论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发现重建方面缺乏重建方法对比研究、重建序列时空分辨率较低等,复原方面缺乏干旱灾害双重属性的考虑等,重演方面缺乏对抗旱减灾能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考虑等。对未来研究重点和实践需求进行了展望,指出需在不同重建方法交叉检验、高时空分辨率旱涝序列重建、基于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复原、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定量化重演和干旱巨灾风险应对战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重建 复原 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盐的检测及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婉婷 单园翔 +3 位作者 唐丽 胡朝仲 贾燕南 王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3,共6页
综述了高氯酸盐的来源、危害及检测、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高氯酸盐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污染物,被广泛应用在烟火制造、军火工业和航天工业中,作为强氧化剂。高氯酸盐可通过空气、食物、饮用水等途... 综述了高氯酸盐的来源、危害及检测、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高氯酸盐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污染物,被广泛应用在烟火制造、军火工业和航天工业中,作为强氧化剂。高氯酸盐可通过空气、食物、饮用水等途径暴露于人体,在生物体内会导致人体和哺乳动物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而表现出毒性,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随着其在水体、土壤、食物中频繁检出,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对高氯酸盐的研究仍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数据,以期为深入探索高氯酸盐污染问题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检测方法 去除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滴灌不同含沙率对灌水器堵塞影响和试验研究
8
作者 相扬帆 岑睿 +2 位作者 吴文勇 胡雅琪 许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1,224,共7页
灌水器堵塞是影响黄河水滴灌灌水质量的关键因素。对8种不同灌水器与1‰(1 kg/t)、2‰(2 kg/t)、4‰(4 kg/t)3种含沙率进行模拟试验,重点研究了引黄滴灌不同类型滴灌灌水器的流量变化规律和堵塞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器的流量衰减率... 灌水器堵塞是影响黄河水滴灌灌水质量的关键因素。对8种不同灌水器与1‰(1 kg/t)、2‰(2 kg/t)、4‰(4 kg/t)3种含沙率进行模拟试验,重点研究了引黄滴灌不同类型滴灌灌水器的流量变化规律和堵塞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器的流量衰减率随着灌水历时的增加而增大,灌水300 h后衰减率整体达到43%~72%;流量衰减率随着含沙率的增加而增大,低泥沙含量时(1‰),75%的灌水器呈现中度堵塞情况,高泥沙含量时(4‰),100%的灌水器呈现重度堵塞。灌水器N-1.6与N-2.0B在3种不同含沙率下的灌水均匀度均达到80%以上,可以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灌水器的流量衰减与灌水器的流道长度呈正相关,随着流道长度的增加,灌水器抗堵塞性能降低,流量衰减率增大。流道内沉积泥沙的中值粒径与灌水器设计流速呈负相关,随着设计流速的增加而减小。灌水器流道内0~30μm粒径的沉积泥沙体积比随含沙率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研究成果可为解决引黄滴灌灌水器堵塞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滴灌 灌水器堵塞 含沙率 流量衰减率 灌水均匀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涿鹿之战看中国史前水利与华夏文明 被引量:1
9
作者 颜元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1-406,共6页
涿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战争,也是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本文根据有关记载,汉代画像石以及苗族传说等史料,研究了涿鹿之战的过程。认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是一场以水代兵的... 涿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战争,也是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本文根据有关记载,汉代画像石以及苗族传说等史料,研究了涿鹿之战的过程。认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是一场以水代兵的水攻战,是掌握了相对先进水利技术的炎黄族战胜以武力见长的蚩尤族的战争。根据有关传说,提出应龙是早期堤堰一类水利工程的化身。涿鹿之战中的“应龙蓄水”为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进而探讨了我国早期水利工程的起源以及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人类早期的水利活动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蚩尤 涿鹿之战 水攻 应龙 堤堰 文明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少丽 许迪 +2 位作者 陈皓锐 韩松俊 焦平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49,共7页
从农田涝灾风险评估、农田除涝排水工程技术、农田除涝排水管理3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指出未来的重点方向是:研究变化环境下的农田涝灾演变规律,构建人... 从农田涝灾风险评估、农田除涝排水工程技术、农田除涝排水管理3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农田除涝排水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指出未来的重点方向是:研究变化环境下的农田涝灾演变规律,构建人工-自然复杂条件下的农田涝灾预测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满足作物产量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农田涝灾综合控制标准,提升传统农田除涝治理技术水平与管理模式,探讨现代化除涝技术与传统除涝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重视农田排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适宜不同类型区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相结合、灌溉排水与沟塘湿地调蓄净化相结合、排水资源循环灌溉再利用与除涝抗旱相结合的农田排水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除涝 涝灾 风险评估 排水工程 排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线解码技术的水肥一体化云灌溉系统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江新兰 杨邦杰 +1 位作者 高万林 晏清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7-272,共6页
针对传统设施农业水肥利用效率低、信息采集量少、数据挖掘利用弱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两线解码技术和云计算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云灌溉系统,包括智能云灌溉控制系统、全自动水肥一体机和高效节水灌溉系统3部分。该系统通过两线解码技... 针对传统设施农业水肥利用效率低、信息采集量少、数据挖掘利用弱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两线解码技术和云计算的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智能云灌溉系统,包括智能云灌溉控制系统、全自动水肥一体机和高效节水灌溉系统3部分。该系统通过两线解码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各单个设施农业作物生长环境的参数信息,并将各类采集数据及时传输和存储于数据管理云平台,根据设施农业种植区采取的环境信息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利用云集群的计算和分析能力,科学确定设施农业中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物生长的水肥需求和灌溉施肥制度,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控制。通过2个设施农业种植基地的应用实例表明,相比传统灌溉方式,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40%和15%~35%,并且大幅度减少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两线解码 云计算 物联网 设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暗管排水技术淤堵防护措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陶园 王少丽 +1 位作者 许迪 瞿兴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7-192,共6页
基于室内土柱试验,依据太沙基准则,考虑2种反滤体铺设方式、2种土工布类型以及3种土工布铺设位置,模拟改进暗管排水条件下反滤体或土工布的单一防护措施以及反滤体与土工布结合的组合防护措施下排水流量的衰减过程,得到不同方案的土工... 基于室内土柱试验,依据太沙基准则,考虑2种反滤体铺设方式、2种土工布类型以及3种土工布铺设位置,模拟改进暗管排水条件下反滤体或土工布的单一防护措施以及反滤体与土工布结合的组合防护措施下排水流量的衰减过程,得到不同方案的土工布淤堵量及土壤流失量,提出改进暗管排水条件下反滤体及土工布的合理布局。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太沙基准则选择改进暗管排水的砂砾石规格是合理可行的;仅在暗管周围铺设土工布的分层和混合反滤体方案对防护土工布淤堵和土壤流失均有较好效果;综合考虑流量衰减过程、土工布淤堵量和土壤流失量,确保改进暗管排水的长期稳定运行,应优先考虑分层反滤体结合暗管周围铺设合理土工布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暗排 淤堵 流量衰减 反滤体 土工布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王少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分别减少21.1%和49.5%以及54.5%和71.1%,不同形态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累积量明显下降。可溶性氮磷流失与地表径流累积量密切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与土壤侵蚀强度密不可分,可溶性氮磷成为棉花和黄豆作物生长中期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主体成分。在淮北平原汛期种植黄豆、棉花等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种植模式 地表径流 氮磷 流失 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少丽 王兴奎 许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5-271,共7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种间歇发生、随机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因此,模型化研究一直是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该文回顾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的发展,简要阐述了国外农田尺度和流域规模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模...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一种间歇发生、随机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因此,模型化研究一直是非点源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该文回顾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的发展,简要阐述了国外农田尺度和流域规模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的功能和研究进展,对中国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从农业生产和水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探讨污染物运移特征和定量预测模型,结合3S技术,并考虑非点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将是今后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污染 预测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氧化锆吸附剂除氟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连香 程先军 +1 位作者 李晓琴 胡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3,36,共4页
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水合氧化锆吸附剂的适宜的pH值、剂量效应、动力学性能、重复利用性能。试验表明,该吸附剂在pH值为2.0~4.0范围内时吸附性能较佳;原水氟化物含量为3.72mg/L时,吸附剂添加量为0.5g/100mL即可将氟化物... 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水合氧化锆吸附剂的适宜的pH值、剂量效应、动力学性能、重复利用性能。试验表明,该吸附剂在pH值为2.0~4.0范围内时吸附性能较佳;原水氟化物含量为3.72mg/L时,吸附剂添加量为0.5g/100mL即可将氟化物浓度降至1.0mg/L以下。试验中调节原水pH值至3.0,控制柱内停留时间为3min,连续进行了3个周期的吸附~脱附试验,证明水合氧化锆吸附剂具有良好的洗脱性能,可多次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除氟 水合氧化锆 吸附 PH值 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灌溉土壤入渗参数时空变异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白美健 许迪 +1 位作者 李益农 李久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123,151,共5页
基于典型田块的试验观测数据,开展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入渗性能时空变异性的试验研究,描述土壤入渗参数的时空变异分布特征,分析各参数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期内,土壤入渗参数的空间变异强度呈持续性... 基于典型田块的试验观测数据,开展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入渗性能时空变异性的试验研究,描述土壤入渗参数的时空变异分布特征,分析各参数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期内,土壤入渗参数的空间变异强度呈持续性减弱趋势,其时间变异性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土壤入渗性能在冬灌后各时段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故在此后的灌溉试验设计与管理或地面灌溉模拟中,可基本无需考虑土壤入渗性能的时间变异性影响。考虑到土壤入渗参数f0和Z180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相关性和非常相近的时空变异分布特征,可借助f0的时空变异分布特点达到描述土壤入渗性能、衡量土壤入渗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入渗 地面灌溉 时空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许迪 李益农 刘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借助激光控制技术、GPS和GIS、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农田土地平整技术与方法进行升级改造并构建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技术。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明显改善田面微地形条件,大幅度提高地面... 借助激光控制技术、GPS和GIS、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传统的农田土地平整技术与方法进行升级改造并构建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技术。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明显改善田面微地形条件,大幅度提高地面灌溉条件下的灌溉效率与灌水均匀度,获得显著的节水、增产、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效果。该文在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应用技术体系构架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激光控制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应用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控制 土地精细平整 地面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与液氯消毒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燕南 邬晓梅 +2 位作者 李晓琴 宋卫坤 董长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4-198,205,共6页
为明确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了南方某省以同一地表水为水源、水处理工艺相同、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处农村供水工程(T水厂和H水厂)的余氯衰减、消毒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显... 为明确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了南方某省以同一地表水为水源、水处理工艺相同、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处农村供水工程(T水厂和H水厂)的余氯衰减、消毒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显示:在有效氯投加量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2.4 h后H水厂出厂水的余氯值衰减率比T水厂分别低6.53%和3.30%,两者的消毒效果均较好,H水厂的管网末梢水菌落总数值比T水厂低40.62%,微生物安全性更高;当有效氯投加量由1.0 mg/L增至2.0 mg/L时,T水厂和H水厂出厂水的三氯甲烷生成量分别增长97.36%和59.35%,三卤甲烷分别增长122.64%和91.43%,而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增长率相差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略好于液氯,且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较小。由于两水厂在水源类型、水源水质特征、工程规模及水处理工艺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经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次氯酸钠 液氯 消毒副产物 管网末梢水 有效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试验及模拟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先军 许迪 +2 位作者 高占义 孟国霞 胡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解决大面积不加控制的污水灌溉和未经处理的污水自由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体污染问题,提出了由作物生长季节污水灌溉、低温季节污水储水入渗和地下水管理3个子系统构成的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灌溉子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污... 为解决大面积不加控制的污水灌溉和未经处理的污水自由排放造成的地表水体污染问题,提出了由作物生长季节污水灌溉、低温季节污水储水入渗和地下水管理3个子系统构成的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灌溉子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污水储水入渗子系统冬季工作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MODFLOW模型对地下水管理子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模拟,探讨了污水灌溉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内,污水灌溉子系统可有效提高系统水力负荷、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对地下水水质无显著影响;在无作物生长的冬季,污水储水入渗子系统可保持冰层下污水持续入渗,确保低温下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采用适当的地下水管理调控措施,可避免高定额污水灌溉和储水入渗对地下水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达到地下水管理子系统控制范围内地下水水量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土地处理 排水 污染物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秸秆覆盖滴灌冬小麦中后期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东 赵月芬 +3 位作者 张彦群 龚时宏 隋娟 晏清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共9页
基于2013—2015年华北平原典型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FAO单作物系数法以及水量平衡法,研究分析了充分滴灌下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对冬小麦棵间蒸发、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秸秆... 基于2013—2015年华北平原典型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FAO单作物系数法以及水量平衡法,研究分析了充分滴灌下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对冬小麦棵间蒸发、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显著抑制了日棵间蒸发量及其日变化波动幅度(P<0.05),在冬小麦中后期相比不覆盖可减少棵间蒸发30%以上;基于田间冬小麦的气孔阻力系数实测值,采用P-M公式直接计算冬小麦日耗水量具有较高精度,其值与FAO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值具有较高相关性(R^2>0.8);秸秆覆盖滴灌减少了7%~15%的灌溉定额,但与不覆盖滴灌相比,冬小麦日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小麦4—6月份期间平均日耗水量在4.0~4.5 mm·d^(-1)之间;充分滴灌下秸秆覆盖并没有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滴灌 冬小麦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