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疫苗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巩华 黄志斌 《海洋与渔业》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品种多种多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养殖观念落后和鱼病研究相对滞后,大多数疫苗处于空白状态,治疗上仍以化学疗法为主。其中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滥用已导致病原菌的严重耐药,并对...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品种多种多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养殖观念落后和鱼病研究相对滞后,大多数疫苗处于空白状态,治疗上仍以化学疗法为主。其中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滥用已导致病原菌的严重耐药,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研究开发 疫苗 展望 养殖品种 技术含量 化学疗法 化学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行水产养殖动物使用国标兽药的种类 被引量:6
2
作者 郭秀平 邓国成 杨小静 《海洋与渔业》 2014年第3期57-59,共3页
农业部兽医局对农业部第627公告、第784公告、第850公告、第894号公告、第910号公告、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3年版和2006年版《国家兽药质量标准》中予以公布的159种水产用兽药品种进行了清理,废止了质量不可控、疗效... 农业部兽医局对农业部第627公告、第784公告、第850公告、第894号公告、第910号公告、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3年版和2006年版《国家兽药质量标准》中予以公布的159种水产用兽药品种进行了清理,废止了质量不可控、疗效不确切或临床毒、副作用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水产养殖 动物使用 农业部兽医局 种类 国标 兽药品种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塘水体理化因子昼夜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赖子尼 石存斌 +5 位作者 吴淑勤 李凯彬 钟邓文 劳启宁 吴柳平 卫东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6,共6页
通过对鳜塘水体部分理化因子昼夜检测及藻类的观察 ,分析了塘水重要理化因子昼夜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鳜塘溶氧、pH值昼夜升降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总铵、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昼夜变化因塘而异。鳜塘生态因子的统计分析还显示 ,磷酸... 通过对鳜塘水体部分理化因子昼夜检测及藻类的观察 ,分析了塘水重要理化因子昼夜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鳜塘溶氧、pH值昼夜升降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总铵、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昼夜变化因塘而异。鳜塘生态因子的统计分析还显示 ,磷酸盐磷与异氧细菌数 (r2 8=0 30 )相关性最大 ,其次是与溶氧 (r2 8=0 2 4 ) ;亚硝酸盐氮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 (r2 8=- 0 35) ;总铵与多数因子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池塘 理化因子 相关性 昼液变化 水质监测 水温 溶氧 总铵 pH值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鳜鱼病害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志斌 吴淑勤 +2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李凯彬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鳜鱼 鱼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尾鱼硫酸铜急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2 位作者 潘厚军 李凯彬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82-85,共4页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显微病变为肝细胞水泡变性,严重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脱落严重;有的鳃小片发生融合,整个鳃丝呈棒状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间质有充血或网织细胞增多,细胞间噬铁血红素细胞增多;肝胰腺的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硫酸铜 急性中毒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干扰素调节因子1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史燕 赵哲 +4 位作者 张义兵 朱新平 石军 张奇亚 桂建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9-514,共6页
将鲫鱼IRF1基因的ORF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相连,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并通过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转染IRF1基因的细胞株。同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了包含鲫鱼IRF1 C端165个氨基酸的多肽,制备了抗鲫鱼IRF1的多克隆抗体。... 将鲫鱼IRF1基因的ORF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相连,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染并通过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转染IRF1基因的细胞株。同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获得了包含鲫鱼IRF1 C端165个氨基酸的多肽,制备了抗鲫鱼IRF1的多克隆抗体。进一步从RNA和蛋白水平证明,在稳定转染IRF1基因的细胞株中IRF1能够组成型的过量表达,并且IRF1的过量表达伴随IFN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同时PolyI:C的诱导能使稳定表达IRF1的细胞中干扰素系统基因STAT1和IFI58的表达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过量表达IRF1能调控鲫鱼IFN以及ISG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F1 基因转染 过量表达 多克隆抗体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酸酯对龙须菜的生态毒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志辉 杨宇峰 +2 位作者 聂湘平 李桂英 李凯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0,共5页
研究了酞酸酯类化合物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的影响以及酞酸酯在龙须菜体内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酯二异辛酯(DEHP)4种... 研究了酞酸酯类化合物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的影响以及酞酸酯在龙须菜体内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酯二异辛酯(DEHP)4种酞酸酯混合质量浓度为0.05,0.10,0.20和0.40mg/L的暴露条件下,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均受到了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高质量浓度处理组(0.1~0.4mg/L)中,两指标分别下降了18.4%~21.3%和10.4%~15.3%,致毒效应与酞酸酯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在受控水体的暴露试验中,利用气相色谱(GC—FID)分析表明,4种酞酸酯类(DMP,DEP,DBP和DEHP)在龙须菜体内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其残留量分别为0~0.14mg/kg,0~0.83mg/kg,0.11~1189mg/kg,0.01~10.4mg/kg,其积累程度与酞酸酯分子结构相关,侧链较长的酞酸酯比侧链较短的积累量要大,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酸酯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致毒效应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空间分布的水声学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陶江平 陈永柏 +2 位作者 乔晔 谭细畅 常剑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33,共9页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 2007年4月18日~5月1日,利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又称鱼探仪)对三峡水库坝前到丰都干流以及9条主要支流进行了水声学探测。采用垂直探测结合"之"字形路线的方法对库区整个水体鱼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水域长度约有600km,回波数据分成1232个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m以下水层,体长大于6cm的鱼类在该区域平均密度为567.68尾/dam3,且鱼类分布不均匀。在巫山至奉节江段鱼类的密度最低,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8.1±0.47)尾/dam3;在忠县到丰都江段密度最高,平均值和标准误(mean±S.E)为(2597.06±154.08)尾/dam3。从坝前到丰都,干流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支流资源量要比干流高。目标强度在-60~-50dB的鱼体大小差异不显著,大于-50dB鱼体的平均目标强度在巴东-巫山江段最高,巫山-奉节江段及抱龙河次之。小型鱼体的大小在各江段没有统计学差异,中型和大型鱼体在巴东-巫山江段鱼体个体相对最大,万州-忠县江段以及小江、长滩河等水域鱼类个体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声学 目标强度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骨鱼类黏膜免疫机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9
作者 巩华 吴淑勤 潘厚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鱼类黏膜是抗原、病原等异己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在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总结了硬骨鱼类黏膜免疫研究所涉及的组织器官,如皮肤、鳃和肠道等,以及在这些组织器官中与黏膜免疫功能相关的细胞;描述了黏膜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在黏膜... 鱼类黏膜是抗原、病原等异己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在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总结了硬骨鱼类黏膜免疫研究所涉及的组织器官,如皮肤、鳃和肠道等,以及在这些组织器官中与黏膜免疫功能相关的细胞;描述了黏膜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在黏膜表面被抗原递呈细胞和MHC分子摄取、递呈给效应位点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发生免疫保护记忆的过程;从鱼类血清和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结构、黏液抗体的峰值以及来源等方面,讨论了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存在观点分歧的原因,并提出了鱼类黏膜免疫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骨鱼类 黏膜 免疫机理 分子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有机氮和总氮的分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帅 赖子尼 +2 位作者 杨婉玲 庞世勋 高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081-9083,共3页
于2007年8月对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舍量变化范围为492.21~1002.69mg/kg,平均含量为737.20mg/kg。各口门上游总氮平均含量为756.85mg/kg,高于下... 于2007年8月对珠江河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八大口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的舍量变化范围为492.21~1002.69mg/kg,平均含量为737.20mg/kg。各口门上游总氮平均含量为756.85mg/kg,高于下游的717.56mg/kg。东四口门总氮平均含量为609.75mg/kg.明显低于西四口门的864.66mg/kg。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71.90—521.76mg/kg,平均为370.47mg/kg。有机氮是总氮的主要组分,占总氮的32.7%-64.5%,平均占55.6%。东四口门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西四口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 总氮 分布特征 沉积物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海藻酸钠-活性炭共聚物水凝胶氧气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赖子尼 崔英德 严兆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155,共4页
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氯化钙、硼酸为交联剂,添加少量活性炭,制备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共聚物水凝胶,采用池膜法测定氧分子通过凝胶膜的通量,探讨原料含量、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对材料氧气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浓度... 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氯化钙、硼酸为交联剂,添加少量活性炭,制备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共聚物水凝胶,采用池膜法测定氧分子通过凝胶膜的通量,探讨原料含量、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对材料氧气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浓度为4.0%,海藻酸钠浓度为2.1%,活性炭浓度为0.2%,交联剂为5%氯化钙饱和硼酸溶液,交联时间为15min,制得的PVA-海藻酸钙-活性炭共聚物水凝胶氧气的扩散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乙烯醇(PVA) 活性炭 水凝胶 透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温降水对池塘水环境影响及诱发鳜鱼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赖子尼 吴淑勤 +5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禤卫东 劳启宁 吴柳平 钟邓文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9-14,共6页
探讨气候变化(降水、降温)与养殖鳜鱼(Siniperca chuastsi)池溏主要水生态因子关系问题。结果表明,降水、降温会引起藻类种群的改变,进而溶氧变化,最终影响鱼的健康,低溶氧是诱发鳜鱼疾病的首要水化因子。所... 探讨气候变化(降水、降温)与养殖鳜鱼(Siniperca chuastsi)池溏主要水生态因子关系问题。结果表明,降水、降温会引起藻类种群的改变,进而溶氧变化,最终影响鱼的健康,低溶氧是诱发鳜鱼疾病的首要水化因子。所以,气侯变化是生态因子变化继而诱发鳜鱼疾病的催化剂。水中营养盐浓度影响藻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降水 降温 环境因子 疾病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的系统关系研究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秀英 孙修勤 +5 位作者 吴淑勤 吴谡琦 张进兴 洪旭光 郑凤荣 曲凌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 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sb)、淋巴囊肿病毒日本牙鲆分离株(LCDV-jf)、淋巴囊肿病毒欧洲分离株(LCDV-1)和淋巴囊肿病毒日本岩鱼分离株(LCDV-rf)的系统关系。以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长度为1356bp的含178个信息位点的mcp基因序列;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Bayesian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进行了置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淋巴囊肿病毒ML、NJ、MP和Bayesian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一致,LCDV-rc和LCDV-sb聚为一支,LCDV-cn和LCDV-jf聚为一支,LCDV-1和LCDV-rf分别各为一支。在35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关系分析中,LCDV-rc与另5株淋巴囊肿病毒在系统树上聚为一大支,说明LCDV-rc与淋巴囊肿病毒的关系近于其他虹彩病毒。根据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分析认为,LCDV-rc属于一种新的基因型,称其为淋巴囊肿病毒Ⅳ型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 系统关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罗非鱼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杂交F1代生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淞 汪开毓 +1 位作者 黄樟翰 卢迈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测量了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得出:①2种罗非鱼通过外形能够清楚区分,荷那龙罗非鱼体色暗黑,有纵纹,体型呈纺锤型;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橙色,无纵纹,体型呈长... 测量了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得出:①2种罗非鱼通过外形能够清楚区分,荷那龙罗非鱼体色暗黑,有纵纹,体型呈纺锤型;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橙色,无纵纹,体型呈长梭型。②2种罗非鱼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6个月,最小体长荷那龙罗非鱼为8.64cm,莫桑比克罗非鱼为6.60cm,绝对繁殖力前者为810粒,后者为702。③水温16~32℃时,荷那龙罗非鱼(体重10.40~116.28g)耗氧率在0.07~0.61mg/(g·h)之间,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体重18.98~102.53g)耗氧率范围是0.06~0.43mg/(g·h)。水温24℃时,前者溶氧临界窒息点是0.33~0.55mg/L,后者是0.24~0.31mg/L。④两罗非鱼均属于耐盐性较强的鱼类,荷那龙罗非鱼的MLS-96(96h半致死盐度)为21.56,莫桑比克罗非鱼为22.29。⑤荷那龙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是9.5~15.1℃,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为8.0-9.9℃。前者对低温的耐受较差。⑥两罗非鱼的杂交F1代,雄性率高,养殖性能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那龙罗非鱼 橙包莫桑比克罗非鱼 生物学性状 杂交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分析在水生动物健康管理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淞 李宁求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5-199,共5页
危害(hazard)是指可能对野生或养殖水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一种病原。风险分析就是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测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避或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近年来,与水生动物相关的风险分析报道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水产动物进出口... 危害(hazard)是指可能对野生或养殖水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一种病原。风险分析就是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测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规避或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近年来,与水生动物相关的风险分析报道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水产动物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寄生虫疾病传播、病毒传播等方面。笔者就目前风险分析的研究方法、基本程序以及在水产动物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水生动物卫生防疫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健康管理 风险分析 危害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夏季珠江口5大口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娟 王超 +2 位作者 赖子尼 罗建仁 李新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6,共4页
于2006年8月记录了珠江入海口5个大面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计5门54属119种(包括6个变种,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此次网采浮游植物以淡水硅藻和绿藻为主,硅藻64种,约占总种数的53.78%,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属有菱形藻(Nitzschia... 于2006年8月记录了珠江入海口5个大面站位的网采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计5门54属119种(包括6个变种,不包括若干未定名种)。此次网采浮游植物以淡水硅藻和绿藻为主,硅藻64种,约占总种数的53.78%,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属有菱形藻(Nitzschia)、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等;绿藻门次之37种,常见属有栅藻(Scenedesmus)、盘星藻(Pediastrum)和新月藻(Closterium)。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085×105~2.40×106ind./m3,平均值为1.0443×106ind./m3,其中S2水域的细胞密度最高,S1次之、S3至S5依次减少。对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如多样性和相似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生物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其群落结构除S2外,各站位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站位之间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珠江口 细胞丰度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鲮的形态变异及与人工繁殖群体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卫二建 朱新平 +3 位作者 郑光明 陈昆慈 赵建 叶卫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的体色与深色群体相近。在3龄鲮中,浅色群体与深色群体个体的平均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01),前者比后者高37.8%;在5龄鲮中,两个群体的个体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11项可量数据转化来的9项特征参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野生鲮两个类群及养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野生群体中的浅色群体与养殖群体的差异较明显,表明珠江鲮已有一定的分化,外型的不同为开展鲮优良品系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形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形态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与免疫增强剂在网栏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4 位作者 马保新 黄江峰 未少峰 菜智峰 黄志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本试验分年度在同一开放性网栏精养水域进行。分析发现,接种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四联"疫苗的试验组Ⅲ、组Ⅱ的发病率较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Ⅰ低,且差异显著,且它们的成活率比对照组Ⅰ分别高37.24%、25.06%;保健... 本试验分年度在同一开放性网栏精养水域进行。分析发现,接种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四联"疫苗的试验组Ⅲ、组Ⅱ的发病率较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Ⅰ低,且差异显著,且它们的成活率比对照组Ⅰ分别高37.24%、25.06%;保健费开支上来分析,试验Ⅰ组>Ⅱ组>Ⅲ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草鱼"四联"疫苗与内服免疫增强剂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草鱼对"四病"的抵御能力,是经济且能行之有效地提高草鱼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及养殖效益的有力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四联”疫苗 免疫增强剂 防控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基因导入蚕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维春 劳海华 曹阳 《广东蚕业》 2000年第4期58-62,共5页
家蚕(Bombyx mori.L.)是以中国为发祥地(田村俊树,1994;吕鸿声,1992)向世界传播的昆虫。长期以来家蚕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昆虫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学科,蚕业科学这... 家蚕(Bombyx mori.L.)是以中国为发祥地(田村俊树,1994;吕鸿声,1992)向世界传播的昆虫。长期以来家蚕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昆虫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学科,蚕业科学这一领域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载体 基因转移法 外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DNA对鲮鱼耐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新平 刘家照 +2 位作者 夏仕玲 张跃 林礼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用常规显微注射法将鲤鱼总DNA注入鲮鱼受精卵,并将受精卵培育成鱼种。以自然降温方式及人工降温方式测试并比较了实验组鲮鱼与正常鲮鱼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鲮鱼的耐寒能力优于正常鲮鱼,但改善是有限的。
关键词 鲤鱼 DNA 显微注射 鲮鱼 降温测度 耐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