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动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桂菊 喻达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8期6-9,共4页
转基因技术为水产养殖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转基因技术已迅速应用到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研究中,并在解决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水产动物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是显... 转基因技术为水产养殖遗传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转基因技术已迅速应用到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研究中,并在解决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水产动物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是显微注射和精子介导-电脉冲法。涉及对象包括各种鱼类和贝类等。但转基因的定位整合、稳定表达和稳定遗传以及转基因动物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仍是转基因研究有待攻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廖昌容 陈毕生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3期30-34,共5页
 论述了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包括研究的药物种类、研究对象、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动物组织中的测定方法及其代谢情况、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等。
关键词 抗生素 水产动物 体内药代动力学 药物种类 研究对象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技术在南海鸢乌贼资源调查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12-13,18,共3页
介绍了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资源调查现状,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南海鸢乌贼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出大数据技术在鸢乌贼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框架,为南海鸢乌贼资源的生产和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数据 渔业大数据 鸢乌贼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冬芳 朱文聪 +6 位作者 艾红 李娜娜 董丽娜 史赟荣 卢伟华 李希国 李永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共4页
根据南海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北部湾海域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北部湾海域共记录鱼类626种,隶属2纲27目。其中软骨鱼类为7目16科27属42种;... 根据南海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北部湾海域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北部湾海域共记录鱼类626种,隶属2纲27目。其中软骨鱼类为7目16科27属42种;硬骨鱼类20目122科344属584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有331种,占硬骨鱼类总物种数的56.8%,其次为鲀形目、杜夫鱼目等。北部湾海域鱼类平均△+约为63.5,∧+约为110。北部湾海域鱼类△+高于东沙群岛的珊瑚礁海域,但低于北方的黄渤海海域和一些河口区域,符合纬度较低的海域其△+一般也较小这一规律;而∧+与其他海区相比则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分类学差异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生虾仁贮藏特性研究及货架期测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素华 陈积明 +3 位作者 朱海 麦日利 刘维 郝淑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6-388,共3页
研究生虾仁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特性并确定其Q10。通过感官评价和菌落总数的测定,确定不同温度下生虾仁的贮藏期,并得出贮藏期与温度呈指数关系:y=8.3517e-0.2097x,其相关系数为0.9605,最后得出判断生虾仁货架期的Q10计算公式为:F2=F18.141... 研究生虾仁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特性并确定其Q10。通过感官评价和菌落总数的测定,确定不同温度下生虾仁的贮藏期,并得出贮藏期与温度呈指数关系:y=8.3517e-0.2097x,其相关系数为0.9605,最后得出判断生虾仁货架期的Q10计算公式为:F2=F18.1417Δ/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虾仁 温度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南海区海洋渔业生物标本馆的作用与功能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巧珠 梁沛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介绍了南海区海洋渔业生物标本馆的概况,其展示的内容有海洋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海洋头足类、珊瑚、珍稀生物标本陈列,新种标本陈列,海洋渔业作业模型系列,渔业生物资源分布形势陈列等;论述了该馆具有收藏生物标本、科学研究、... 介绍了南海区海洋渔业生物标本馆的概况,其展示的内容有海洋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海洋头足类、珊瑚、珍稀生物标本陈列,新种标本陈列,海洋渔业作业模型系列,渔业生物资源分布形势陈列等;论述了该馆具有收藏生物标本、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科普教育的功能;提出了其发展科普教育基地、物种展示、多媒体演示、建立数据库和网站、制作出版物、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社会服务产业化方面的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物 标本收藏 标本展示 科普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SRB)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德蓉 林钦 柯常亮 《南方水产》 CAS 2007年第5期14-18,共5页
实验采用MPN法测定了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布设的5个站位SRB检出率达100%,SRB平面分布特征是鱼类网箱区>对照区>浮筏贝类区;垂直分布特征为1cm层>5cm层>10cm层,SRB数量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探... 实验采用MPN法测定了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布设的5个站位SRB检出率达100%,SRB平面分布特征是鱼类网箱区>对照区>浮筏贝类区;垂直分布特征为1cm层>5cm层>10cm层,SRB数量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探讨了SRB含量与相应沉积物样品中的硫化物含量、氧化还原电位、pH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SRB数量与硫化物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6,P<0.05),与氧化还原电位(OPR)呈极显著性负相关(R=-0.97,P<0.01),与pH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网箱养殖区 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菌(SRB) 硫化物 氧化还原电位(ORP)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肉足虫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超 李亚芳 徐润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采用定性和定量培养法,对采自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A点)、河岸常绿阔叶林(B点)、温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点)、针阔叶混交林(D点)、针叶林-马尾松林(E点)、山地常绿阔叶林(...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采用定性和定量培养法,对采自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A点)、河岸常绿阔叶林(B点)、温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点)、针阔叶混交林(D点)、针叶林-马尾松林(E点)、山地常绿阔叶林(F点)和山顶灌草丛(G点)7种植被下土壤样品中肉足虫的群落组成和数量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借助"普遍分布模型(ubiquity model)"和"生物地理模型(biogeography model)"理论,探讨了土壤原生动物在较小范围内的分布模式。结果显示: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共检出20属31种土壤肉足虫,其中Centropyxis和Nebela属出现的物种数最多(各有3种);在全部肉足虫种类中,有8种出现在4个土壤样点中,它们分别是Amoeba sp.、Centropyxis compressa、Difflugia globulosa、D.gramen、Lamtopyxis sp.、Nebela dentistoma、Trinema enchelys和T.lineare。对比分析显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肉足虫群落组成呈一定差异,F点土壤中肉足虫最多(15种),G点土壤中最少(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肉足虫群落的丰度差别很大,最高出现在F点中(29 200 ind./g),最低出现在G点中(3 510 ind./g)。群落相似性比较显示:各样点的土壤肉足虫群落处于中等不相似(0.25~0.5)到中等相似(0.5~0.75)的水平。聚类分析表明,A点与F点的土壤肉足虫群落相似性最高;B点与G点的土壤肉足虫群落相似性也较高;D点与其他5个样点的相似性相对较低。单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与肉足虫丰度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而土壤中NO_3~–-N与肉足虫丰度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多元相关分析表明,鼎湖山土壤肉足虫丰度变化与多个土壤理化因子组合间存在相关性,以(pH+含水量)组合与土壤肉足虫丰度的相关性最大。CCA分析显示不同的土壤理化因子对肉足虫某具体种的作用存有差异。因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肉足虫的分布更符合"生物地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肉足虫 群落结构 动物地理模式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丽江流域鱼类组成、区系及生活史特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蒋万胜 杜丽娜 +2 位作者 江艳娥 杨君兴 陈小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共9页
于2003年9月、2006年4月和11月,分别对瑞丽江流域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实地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包含1个鱼类属级新纪录及新种——小眼小波鱼(Microrasbora microphthalma)。结合历史资料及文献整理,瑞丽江共有鱼类60种,隶属8目、19... 于2003年9月、2006年4月和11月,分别对瑞丽江流域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实地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包含1个鱼类属级新纪录及新种——小眼小波鱼(Microrasbora microphthalma)。结合历史资料及文献整理,瑞丽江共有鱼类60种,隶属8目、19科、44属;其中,伊洛瓦底江水系特有鱼类16种,外来引入种9种。鱼类组成上,以鲤科鱼类最多,有26种,占总种数的43.3%;其次为鮡科,有11种,占总种数的18.3%。瑞丽江鱼类区系以喜温的"第三纪类群"中的山区鱼类为主要成分,上游杂有耐高寒的"青藏高原类群"成分,下游杂有热带江河平原鱼类。从生境、生活水层及食性探讨了瑞丽江鱼类生活史特点,并简要分析了鱼类的受危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组成 现状 保护 瑞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态特性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德蓉 林钦 《南方水产》 2007年第3期67-72,共6页
文章从碳源、氮源利用以及溶解氧、pH值、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态特性,重点介绍了SRB的检测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验条件的进步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改进... 文章从碳源、氮源利用以及溶解氧、pH值、温度和其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生态特性,重点介绍了SRB的检测方法,并讨论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验条件的进步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改进。另外还介绍了SRB对水产养殖业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SRB) 生态特性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加工中的减菌处理对残存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玲玲 姚启洋 +1 位作者 郝淑贤 黄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3-187,共5页
为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减菌处理对残存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为实验菌株,先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经过加热、冷冻、紫外线照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臭氧水浸泡处理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 为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减菌处理对残存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本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为实验菌株,先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经过加热、冷冻、紫外线照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臭氧水浸泡处理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37℃下振荡培养12~14h,定时取样测定菌液浓度,Baranyi方程构建生长模型,根据生长迟滞期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大小分析各种减菌处理方法对残存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0℃加热5min和30mg/kg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两种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迟滞期影响显著(p<0.01),分别为3.95h和2.62h,约为对照的2.6和2.0倍。60℃加热5min和18W紫外照射15min两种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影响显著(p<0.01),分别为1.81logcfu/mL.h^(-1)和1.83logcfu/mL.h^(-1),约为对照的1.1倍。0.5mg/kg臭氧水浸泡10min和-18℃冷冻3d两种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菌处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的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燕燕 田倩 +5 位作者 尚军 杨贤庆 邓建朝 周婉君 陈胜军 魏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126,130,共5页
以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为原料,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油酸过氧化反应、红细胞溶血实验、保湿活性及添加到化妆品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抗... 以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为原料,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油酸过氧化反应、红细胞溶血实验、保湿活性及添加到化妆品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7%;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46.3%;羟自由基清除率为33.5%;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和抑制膜脂质过氧化能力均较强;具有良好的吸湿及保湿能力。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在营养霜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8.34%±2.96%、33.52%±2.3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为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在化妆品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 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贝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桂菊 喻达辉 +1 位作者 郭奕惠 曲妮妮 《南方水产》 2009年第6期47-53,共7页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16S rRNA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删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后,得到439bp可供分析的核苷酸片段,用MEGA3.1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16S rRNA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删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后,得到439bp可供分析的核苷酸片段,用MEGA3.1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种内个体间序列完全相同,长耳珠母贝种内个体间有2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而企鹅珍珠贝种内个体间有1个转换(Transision)突变位点,5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9种珍珠贝的序列进行比较,得到464个同源比对位点,包括51个插入/缺失位点和231个变异位点(173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3个单突变子)。合浦珠母贝与长耳珠母贝的同源性为83.2%,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与企鹅珍珠贝的同源性分别为55.4%和59%。NJ系统进化树表明合浦珠母贝和长耳珠母贝与珠母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而企鹅珍珠贝与珍珠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与形态学分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贝 16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臧能玮 朱爱意 +3 位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张红会 魏文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67-75,共9页
【目的】探索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微生物群落组成、序列数、生物多样性等,分析eDNA技术的灵敏度,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管理维护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在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设立9个站位点,在表层水下2 m处采样,并对样品进... 【目的】探索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微生物群落组成、序列数、生物多样性等,分析eDNA技术的灵敏度,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管理维护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9月在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设立9个站位点,在表层水下2 m处采样,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DNA提取、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种类组成、微生物资源密度和丰度,确定优势种。【结果】通过e DNA技术共检出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微生物30种,隶属于5门7纲14目19科26属,共检测出779706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门(占75.06%),其次分别是拟杆菌门(占11.35%)、厚壁菌门(占5.28%)、浮霉菌门(占1.91%)、放线菌门(占1.06%);优势种共有7种,分别是交替假单胞菌、海杆菌、莫拉克氏菌、嗜冷菌、溶藻弧菌、嗜盐单胞菌、鞘氨醇杆菌,其中溶藻弧菌优势度最高(0.19)、为绝对优势种,其次是交替假单胞菌和莫拉克氏菌,优势度分别达到0.13、0.12,为主要优势种。【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珠海外伶仃海洋牧场的微生物群落信息,探索了eDNA技术在海洋牧场的应用,印证了该技术的高效性和灵敏度,为海洋牧场微生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海洋牧场 多样性 PCR扩增 微生物 优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生物多样性特点(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文聪 李娜娜 +6 位作者 艾红 章丽萍 李夏 崔科 董丽娜 陈国宝 李永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共6页
根据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该海域记录的鱼类种类有620种,隶属于26目98科301属。地理分布以印度-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西太平洋3种类型为主,典型珊瑚礁鱼类的科属类型突出,证... 根据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该海域记录的鱼类种类有620种,隶属于26目98科301属。地理分布以印度-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西太平洋3种类型为主,典型珊瑚礁鱼类的科属类型突出,证实了该水域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量以及高生产力的特性。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得出,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77、11.58、23.85),(3.07、6.33)和(2.06),与东沙群岛海域较为接近,且明显高于东海陆架区海域,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0.0和164.0,其中△+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组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海区近而比东沙群岛海区远,这可能与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主要受南海反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支配,环境因子变化大有关。对比我国同处于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海区的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海域,并对10科典型的珊瑚礁鱼类进行相对丰富度和相似性指数分析,发现任意两海域之间典型珊瑚礁鱼类科的相对丰富度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同处西太平洋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心,起源同源有关。西沙和中沙群岛与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较为相似,基本体现了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的特点;其鱼类组成的多样性符合以世界物种多样性高的三角区为中心,呈降低的梯度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支持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地理位置靠近世界物种多样性高的三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海域 分类阶元包含指数 分类多样性 相对丰富度指数 相似性指数 西沙和中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陈飞飞 黄桂菊 +5 位作者 陈明强 油九菊 李有宁 吴开畅 邢孔武 喻达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125,共4页
随机测定200个2龄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的壳长(X1)、壳高(X2)、壳宽(X3)、顶点-腹缘长(X4)、韧带槽长(X5)、韧带槽宽(X6)和体重(Y)7个性状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 随机测定200个2龄合浦珠母贝三亚养殖群体的壳长(X1)、壳高(X2)、壳宽(X3)、顶点-腹缘长(X4)、韧带槽长(X5)、韧带槽宽(X6)和体重(Y)7个性状指标,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进行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大小的剖分。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除韧带槽宽外,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与壳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9228)。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083),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宽与体重、壳高与体重的相关程度很大,但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较小,两者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体重,壳宽、壳高是影响体重的次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贝壳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97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估计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6873X1+0.3182X2+0.9379X3-43.2267。本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育种过程中测量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形态性状 相关系数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资源变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南方水产》 2005年第3期26-31,共6页
根据不同时期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群体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资源年间数量变动明显,平均渔获率最高为35.8 kg·h-1(2000),最低为2.73 kg·h-1(1992),其数量变动机制是生长、死亡和... 根据不同时期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群体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资源年间数量变动明显,平均渔获率最高为35.8 kg·h-1(2000),最低为2.73 kg·h-1(1992),其数量变动机制是生长、死亡和补充因素综合决定的.二长棘鲷渔获率的季节分布主要是由洄游引起的,目前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北部湾二长棘鲷的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 m水深,尤以30~40 m水深海域最高.近年来该资源有所恢复,但渔获组成主要以当年生幼鱼和低龄鱼群体组成.并探讨了资源分布与数量变动以及养护资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资源变动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池塘生态育苗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俊贤 李有宁 +3 位作者 吴开畅 陈明强 王世锋 冯永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0,共4页
在水泥池塘中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添加微藻建立稳定良好育苗水体生态,进行豹纹鳃棘鲈的人工育苗试验。5批次共购入豹纹鳃棘鲈鱼卵450万粒,放于浮箱中孵化,在水温25~28℃中受精卵经过24 h左右孵出仔鱼,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88.9%,最高达93... 在水泥池塘中利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和添加微藻建立稳定良好育苗水体生态,进行豹纹鳃棘鲈的人工育苗试验。5批次共购入豹纹鳃棘鲈鱼卵450万粒,放于浮箱中孵化,在水温25~28℃中受精卵经过24 h左右孵出仔鱼,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88.9%,最高达93.3%。仔鱼经过26~33 d左右的发育,共培育出体长2.0~2.8 cm的稚鱼49.7万尾,成活率均为10%以上,平均达12.36%,最高达14.3%。通过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和添加微藻能够较好地控制和调节水泥池塘水质,提高豹纹鳃棘鲈育苗成活率,取得较稳定的育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 池塘 育苗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氰菊酯对尼罗罗非鱼组织乙酰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胱甘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娟 尚蕾 肖雅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2,21,共5页
用急性染毒法研究6种浓度(0、0.4、0.6、0.8、1.0、1.5μg/L)的甲氰菊酯对(34.89±9.99)g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分别处理6、12、24、48、96 h后,其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胱甘肽(GSH)的动态变化。... 用急性染毒法研究6种浓度(0、0.4、0.6、0.8、1.0、1.5μg/L)的甲氰菊酯对(34.89±9.99)g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分别处理6、12、24、48、96 h后,其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胱甘肽(GSH)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AChE活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点有极显著差异(P<0.01)。GPT活性随试验浓度增加及试验时间延长变化较大,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甲氰菊酯对尼罗罗非鱼肝脏GPT活性影响很小。GSH活性在各浓度间和不同浸毒时间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6 h试验组GS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 甲氰菊酯 乙酰胆碱酯酶 谷丙转氨酶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新村港养殖合浦珠母贝主要多毛类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慧英 吴开畅 +4 位作者 李有宁 王江勇 陈明强 姜敬哲 李纯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70-173,F0004,共5页
对海南新村港珍珠贝养殖基地的1~1.5龄和2龄以上的合浦珠母贝上的寄生多毛类的种类和数量做周年采样调查,并分析优势种的数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上的寄生多毛类主要有9种,其中缨鳃类、丝鳃类、才女虫类3种为优势种;贝龄越大... 对海南新村港珍珠贝养殖基地的1~1.5龄和2龄以上的合浦珠母贝上的寄生多毛类的种类和数量做周年采样调查,并分析优势种的数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上的寄生多毛类主要有9种,其中缨鳃类、丝鳃类、才女虫类3种为优势种;贝龄越大,丝鳃类、才女虫类寄生虫总数量越多,而缨鳃类数量并无明显变化;2龄以上合浦珠母贝的3种主要多毛类寄生虫的总数量在10月份达到最高峰,而在1月份最低,其中缨鳃类数量的周年变化不显著,才女虫类的数量在4月份时达到峰值,而在10月份最低,丝鳃类的数量在10月份达到峰值,而在4月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多毛类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