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222和丁香油对黄条[鱼师]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维鑫 崔爱君 +5 位作者 徐永江 李海宁 柳学周 王滨 姜燕 刘新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5-214,共10页
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鱼师]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 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鱼师]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手段,首次研究了2种温度条件下(20℃和24℃)、2种麻醉剂(MS-222和丁香油)对1龄黄条[鱼师]的麻醉效果,通过行为判别与生理指标分析(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葡萄糖的水平),确定了2种麻醉剂对黄条[鱼师]的最适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和麻醉剂量。根据黄条[鱼师]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7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为20℃和24℃时,MS-222麻醉黄条[鱼师]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120和100 mg/L,而丁香油的最佳浓度均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实验鱼均可在3 min之内入麻,5 min之内复苏。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增加,黄条[鱼师]入麻时间呈缩短趋势,复苏时间呈延长趋势。水温的升高降低了入麻时间,而对复苏时间无明显影响。在水温20℃和24℃条件下,40 mg/L的丁香油麻醉黄条[鱼师]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于6 h和12 h达峰值;在水温24℃条件下,100 mg/L的MS-222麻醉黄条[鱼师]后,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于12 h达峰值,其他各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葡萄糖和皮质醇水平均在24 h达峰值。2种温度条件下,实验鱼血清中3种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复苏72 h后均显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规范化的黄条[鱼师]实验与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鱼师] MS-222 丁香油 麻醉效果 生理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t b、ND1及ND2的DNA条形码在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开杰 徐永江 +6 位作者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柳学周 方璐 薛志勇 毛成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101,共13页
为建立我国属(Seriola)鱼类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别技术,从DNA条形码角度出发,分析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NADH脱氢酶(ND1和ND2)基因在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属鱼... 为建立我国属(Seriola)鱼类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别技术,从DNA条形码角度出发,分析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NADH脱氢酶(ND1和ND2)基因在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属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以及地理区域鉴别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Cyt b基因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ND2基因序列突变速率较高,变异率为20.52%,ND2基因(H_(d)=0.900,P_(i)=0.082)的遗传多样性高于ND1 (H_(d)=0.874,P_(i)=0.077)和Cyt b(H_(d)=0.814,P_(i)=0.061)。比较了属鱼类3种基因序列的结构特征,基于ND1和ND2基因计算的属鱼类种间遗传距离都为种内遗传距离的10倍以上,但Cyt b基因对高体和几内亚(Seriola carpenteri)辨识力不足。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每个物种都形成单系分支,3个基因均能对我国3种属鱼类进行鉴别,且都可有效区别来自全球3个不同水域的黄条种群。因此,Cyt b、ND1和ND2基因不仅可作为属鱼类物种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还可作为不同地理种群划分和种质资源科学保护的依据,为我国鱼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鱼类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鰤hsp70基因克隆及其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璐 徐永江 +4 位作者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周鹤庭 柳学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3,共9页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在鱼类的应激与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HSP70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为探讨热休克蛋白在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获得了黄条鰤hsp70基...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在鱼类的应激与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HSP70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为探讨热休克蛋白在大洋性经济鱼类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获得了黄条鰤hsp70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了其组织分布及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黄条鰤hsp70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332 bp,其中,5’-UTR长度为187 bp,ORF长度为1920 bp,3’-UTR长度为225 bp,编码639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70.1 kDa,等电点为5.16。黄条鰤hsp70 mRNA的组织表达具有性别二态性差异,其中,在雌性鳃、心、脾脏和卵巢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且以卵巢中表达量最高;雄性垂体、鳃、头肾和精巢组织显著高表达(P<0.05),且以鳃中表达量最高。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检测显示,在卵裂前的受精卵中可检测到hsp70的表达,表明其具有亲本遗传的特性。同时,在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都可检测到hsp70 mRNA的表达,且在低囊胚期之前的各发育阶段一直保持较低表达水平,在原肠前期开始显著上调表达(P<0.05),其后保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至胚胎孵化出膜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中,hsp70 mRNA在初孵仔鱼和1 d仔鱼中高表达,其后在4 d仔鱼中显著降低(P<0.05),其后显著上调表达,至15 d仔鱼达峰值,其后在20 d仔鱼显著下降,并在25 d后稚鱼和幼鱼中保持相对较低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黄条鰤hsp70基因的结构特征、发生发育及其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调控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HSP70 基因克隆 表达调控 早期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养殖鱼消化相关酶活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爱君 徐永江 +5 位作者 柳学周 姜燕 李影 王开杰 方璐 王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0,共9页
为深入了解鱼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并比较分析了3种鱼[高体(Seriola dumerili)、黄条(Seriola lalandi)、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消化系统(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脏)中5种消化相关酶(胰蛋白酶、脂肪酶... 为深入了解鱼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并比较分析了3种鱼[高体(Seriola dumerili)、黄条(Seriola lalandi)、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消化系统(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脏)中5种消化相关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组织分布特点。结果显示,3种鱼中5种消化相关酶主要分布在幽门盲囊、肝脏和肠道中。3种鱼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无差异。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黄条>高体>五条(P<0.05),高体肝脏组织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鱼(P<0.05);胃、中肠、后肠组织中α-淀粉酶活性:五条>黄条>高体(P<0.05),幽门盲囊、前肠组织中α-淀粉酶活性:黄条>五条>高体(P<0.05);胃、幽门盲囊组织中脂肪酶活性:黄条>五条>高体(P<0.05),前肠、后肠、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五条>黄条>高体(P<0.05);3种鱼的酸、碱性磷酸酶活性组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黄条幽门盲囊组织中酸、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P<0.05)。研究表明,3种鱼消化相关酶活性的组织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幽门盲囊是5种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除胰蛋白酶外,高体其他4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鱼,黄条幽门盲囊和肠道的5种酶活性显著偏高。结果可为揭示属鱼类的消化生理特性、研制适宜属鱼类消化特点和种特异性生长的高效专用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 黄条 五条 消化酶活力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编码标签对许氏平鲉放流苗种的标记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影 徐永江 +4 位作者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柳学周 田云臣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9,共10页
利用金属编码标签(coded wire tag, CWT)对不同规格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放流苗种的不同部位(鳃部鄂弓提肌和背部肌肉)进行了标记实验,从标记苗种成活率、标签保持率、标记后苗种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评价... 利用金属编码标签(coded wire tag, CWT)对不同规格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放流苗种的不同部位(鳃部鄂弓提肌和背部肌肉)进行了标记实验,从标记苗种成活率、标签保持率、标记后苗种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评价了CWT的标记效果。结果显示,CWT标记30 d后,不同规格苗种成活率均为100%,小规格苗种鄂弓提肌标记组(SLM组)的实验鱼标签保持率为87%,大规格苗种鄂弓提肌标记组(LLM组)的实验鱼标签保持率为97%,苗种背部肌肉标记的标签保持率均为100%。CWT标记实验鱼特定生长率低于对照组。标记鱼暂养后,SLM组和大规格背部肌肉标记组(LDM)实验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SDM组外,其他实验组肝脏中IGF-1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DM组肝脏HSP70 m RNA表达水平最低。从存活率与标签保持率的角度考虑,CWT适宜于许氏平鲉苗种的标记放流,但CWT标记的苗种生长慢于对照组,且在免疫相关酶活性和生长及应激基因方面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表明CWT标记操作对许氏平鲉苗种造成了一定的生理胁迫。因此,利用CWT标记的许氏平鲉苗种应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室内暂养或野性驯化时间,有利于提高标记放流苗种成活率和放流后生长及回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苗种 金属编码标签 标记效果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鰤igfbp-1和igfbp-2基因克隆、表达及其生长调控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静 徐永江 +4 位作者 崔爱君 王滨 姜燕 王开杰 周鹤庭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8,共1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在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生长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igfbp-1、igfbp-2a和igfbp-2b等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s)在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生长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igfbp-1、igfbp-2a和igfbp-2b等3个基因cDNA编码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分析了其组织分布特征,并检测了工厂化不同养殖密度下黄条鰤肝脏中5个基因igfbp-1、igfbp-2a、igfbp-2b、igf-1和igf-2对生长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igfbp-1的ORF长为741 bp,共编码246个氨基酸;igfbp-2a的ORF长度为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igfbp-2b的ORF长度为810 bp,共编码269个氨基酸。它们均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性,其中在肝脏中显著高表达,且具有性别二态性表达特性。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低密度组实验鱼生长速度最快且igfbp-1、igfbp-2a、igfbp-2b、igf-1和igf-2表达量均最高,与中、高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血清IGF-1、GH表达趋势相同,与皮质醇含量及葡萄糖浓度的趋势相反;而中、高密度组实验鱼的生长及igfbp-1、igfbp-2a、igfbp-2b、igf-1和igf-2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igfbp-1、igfbp-2a和igfbp-2b参与了不同养殖密度下黄条鰤生长的调控过程,且与igf-1、igf-2对生长的表达调控存在正向协同效应。研究结果为阐释黄条鰤生长的分子机制以及工厂化条件下适宜养殖密度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克隆 IGFBP-1 IGFBP-2 黄条鰤 组织表达 生长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云龙石斑鱼幼鱼的生理生态毒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靳智欣 徐永江 +4 位作者 刘新富 梁友 周鹤庭 崔爱君 刘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7,共9页
为研究Cu对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的生态毒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分析了Cu^(2+)对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CS)、组织损伤、酶活力、金属硫蛋白-2(MT-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 为研究Cu对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的生态毒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作者分析了Cu^(2+)对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CS)、组织损伤、酶活力、金属硫蛋白-2(MT-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以及0.1、0.2、0.4、0.8、1.2、2 mg/L等6个Cu^(2+)实验组进行为期5 d的毒理实验。结果显示:Cu2+对云龙石斑鱼幼鱼的CS为0.0162 mg/L;Cu暴露诱发实验鱼的肝脏组织血窦扩张;鳃组织出现动脉瘤以及顶部棒状等现象;与对照组相比,随Cu2+浓度升高,肝脏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先上升后下降;随Cu处理浓度升高,肝脏、鳃组织MT-2基因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而脑组织中MT-2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但低浓度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u会造成云龙石斑鱼幼鱼的组织损伤、免疫酶活力降低等一系列不利影响,结果为云龙石斑鱼养殖生产过程中利用铜制剂防控病害的适宜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 安全质量浓度 生理应答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带拟鲹2龄鱼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德强 王开杰 +1 位作者 徐永江 姜燕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5期91-94,共4页
研究团队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洋性经济鱼类黄带拟鲹2龄鱼表型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测量的10个表型性状中除吻长、眼径、眼间距和尾柄长外,其余6个表型性状对体质... 研究团队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洋性经济鱼类黄带拟鲹2龄鱼表型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测量的10个表型性状中除吻长、眼径、眼间距和尾柄长外,其余6个表型性状对体质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长、叉长、体高和尾柄高4个表型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作用(0.418)最大,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17.5%)最高。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4个表型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Y=-1768.929+28.546X_(1)+14.745X_(3)+54.848X_(4)+300.415X_(10)(R^(2)=0.849)。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带拟鲹种质资源鉴定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最优回归方程 眼间距 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方法 通径分析 尾柄 研究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属(Seriola)鱼类表型特征比较分析
9
作者 王开杰 徐永江 +3 位作者 崔爱君 姜燕 王滨 柳学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为全面了解■属鱼类表型性状的种间差异,描述了我国养殖的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群体的表型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 为全面了解■属鱼类表型性状的种间差异,描述了我国养殖的黄条■(Seriola lalandi)、高体■(Seriola dumerili)和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群体的表型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3种■鱼共计190尾样品的形态种质特征和可量可数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叉长/体长(FL/SL)、体长/尾柄长SL/PL)、头长/眼间距(HL/ID)和下颌长/上颌长(LJL/UJL)外,其余9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径分析显示,黄条■的体长(SL)、体高(BH)、尾柄长(PL)和尾柄高(PD)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4个表型性状;高体■的体长(SL)、体高(BH)、眼间距(ID)、下颌长(LJL)和眼后头长(POL)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5个表型性状;五条■的体高(BH)、下颌长(LJL)和全长(TL)是主要影响其体质量的3个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中第一项主成分贡献率为34.974%,其他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为23.897%、11.587%、9.48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947%。判别分析显示,3种■鱼的判别准确率P_(1)、P_(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聚类分析显示,黄条■和五条■聚为一个分支,之后再与高体■聚为一大支。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属鱼类种类鉴别、种质标准和开展遗传育种研究提供表型参数的判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 表型特征 通径分析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鰤npy基因克隆及其对饥饿再投喂的应答特性
10
作者 邱夏君 王滨 +2 位作者 徐永江 崔爱君 姜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3,共10页
为探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摄食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黄条鰤npy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npy基因的组织分布以及其对饥饿再投... 为探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摄食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黄条鰤npy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npy基因的组织分布以及其对饥饿再投喂的应答特性。黄条鰤npy基因ORF序列长度为300bp,编码99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其中包括2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36个氨基酸的成熟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黄条鰤npy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rerio)等其他硬骨鱼高度保守(>9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黄条鰤npy与高体鰤(Serioladumerili)的关系最近。npymRNA在所检测的12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表达量最高,在垂体和胃中表达量次之。在饥饿再投喂实验中,饥饿刺激了npymRNA的表达,特别是饥饿21d时,实验组垂体npy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7 d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npy可能参与了黄条鰤的摄食调控,在饥饿代谢补偿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鰤 NPY 克隆 组织表达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