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鳎亚目鱼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商晓梅 马爱军 王新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148,共7页
近年来,为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渔业工作者致力于高价值、优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在中国北方,主要集中研究鲆鲽类海水鱼,如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近年来,为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渔业工作者致力于高价值、优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在中国北方,主要集中研究鲆鲽类海水鱼,如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等,促进了中国沿海养殖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中国北方 可持续发展 优良新品种 半滑舌鳎 中国沿海 养殖业 高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我国海水鱼类苗种繁育和种质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振 刘新富 雷霁霖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3期224-231,共8页
种苗是海洋生物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必需的物质基础,种质是海洋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海水养殖产业"种子工程"包括"健康苗种繁殖"和"优良种质创制"两个部分,前者以实现原种和良种的人工繁殖为中心目标,还包括... 种苗是海洋生物养殖产业的源头和必需的物质基础,种质是海洋养殖业的核心问题。海水养殖产业"种子工程"包括"健康苗种繁殖"和"优良种质创制"两个部分,前者以实现原种和良种的人工繁殖为中心目标,还包括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等建设,对鱼类原种开发、种子扩繁和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后者强调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原种种质为目标,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本文以海水鱼类为例,分析了"种子工程"两个方面的研究发展历程、研究中心目标及其内在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研究特点,基于研究和产业平衡发展的共同需要,应坚持二者并列、并重的研究方向。文中还对当前海水养殖鱼类原种开发、种质改良和良种选育等研究领域提出了初步看法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种子工程 苗种繁育 种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苗种体外挂牌标志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3 位作者 陈学周 刘之亮 王妍妍 李春广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研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T-D),对不同规格的半滑舌鳎苗种进行了标记试验,记录了标记后的脱牌率、成活率、行为特征和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于半滑舌鳎苗种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表明:T-A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8cm以... 研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T-D),对不同规格的半滑舌鳎苗种进行了标记试验,记录了标记后的脱牌率、成活率、行为特征和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于半滑舌鳎苗种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表明:T-A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8cm以上的苗种,标记后的实验鱼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标志后暂养成活率92%~100%;T-B标志牌适宜标记全长16cm的苗种,标记后实验鱼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0。T-C和T-D标志牌不适宜于标记全长16cm以下的半滑舌鳎苗种。2011年,利用本研究开发的T-A标志牌标记半滑舌鳎苗种,并在莱州开展大规模标志放流试验,标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T型标志牌 标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抗逆性状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建丽 马爱军 +5 位作者 田岳强 黄智慧 王婷 王广宁 岳亮 邹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近20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排名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渔业大国[1]。渔业生产总量已初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数量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仅满足于数量上,对其品质的追求也日趋强烈。然而,... 近20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排名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渔业大国[1]。渔业生产总量已初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的数量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仅满足于数量上,对其品质的追求也日趋强烈。然而,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科研经费缺口大,高级科研人才匮乏,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缓慢,中国在水产养殖鱼类科研领域的研究基础相对滞后,科研方法明显落后于畜牧和植物等其他研究领域;其次,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仍以粗放化管理为主,在经营过程中,生产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实施严格的亲鱼管理计划等原因导致水产养殖业病害频发、品种的抗逆性较弱等问题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鱼类 抗逆性 性状选育 水产养殖业 渔业生产 科研经费 基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蔚芳 李青梅 +1 位作者 郭军庆 雷霁霖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建立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病害早期快速检测技术,是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工作者和产业界人士的迫切愿望。自从开辟免疫分析技术以来,越来越多更灵敏、更便捷的免疫分析方法被开发出来,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快速检测试纸... 建立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病害早期快速检测技术,是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工作者和产业界人士的迫切愿望。自从开辟免疫分析技术以来,越来越多更灵敏、更便捷的免疫分析方法被开发出来,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快速检测试纸,被认为是当前最快捷、高敏感的一种免疫学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真正实现了快速简易检测靶目标,并已在畜牧业中得到普及应用,成为当前畜禽病害早期防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该项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讨论,旨在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借鉴,以期获得一种适用于水产动物病害的、专用的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层析 病害检测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鲆鲽鱼类品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3 位作者 黄智慧 刘滨 薛宝贵 侯仕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0-105,共6页
动植物育种的科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建立起来。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遗传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扩大了生物遗传改良的范围,除了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外,
关键词 品种遗传改良 鱼类 科学理论 植物育种 自然科学 杂交育种 选择育种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家系系谱认证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建华 马爱军 +6 位作者 崔文晓 王广宁 孙志宾 王新安 孟雪松 刘圣聪 张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经济型海水鱼类,但目前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谱信息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研究了目前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情况和系谱信息,为其提供遗传改良的理论基础。从2015年所建的12...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经济型海水鱼类,但目前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谱信息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研究了目前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情况和系谱信息,为其提供遗传改良的理论基础。从2015年所建的12个红鳍东方鲀家系中随机选取5个家系,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系谱认证。8个位点共检测得到3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值为4个。平均观测杂合度(A)范围为0.453 30.953 3,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490 80.790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455 50.754 6。不同位点共发现8个特异性等位基因,7#家系发现3个,3#和11#家系各发现2个,12#家系发现1个,10#家系未发现特异性等位基因。根据子代基因型成功推断出5个家系的亲本基因型,据此鉴别各个家系。在fms15位点,可将3#和11#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TOG01位点可将7#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f1497位点可将12#家系相区别。因此,fms15,TOG01,f1497这3个标记可以作为鉴别5个家系的特异性标记。结果说明,所选的8个微卫星标记在这5个家系中多态信息含量较高,且在已选用的8个微卫星标记中,最少用3个标记可鉴别5个红鳍东方鲀家系。综合分析表明微卫星标记能有效地为红鳍东方鲀群体的系谱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为今后红鳍东方鲀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系谱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下丘脑增食欲素(Orexin)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滨 雷霁霖 +1 位作者 刘新富 穆小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4期322-329,共8页
鱼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既与摄入食物、环境因素及运动强度有关,也与内分泌调控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Orex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调节机体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下丘脑神经多肽物质。目前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上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在海洋鱼类... 鱼体内的物质、能量代谢既与摄入食物、环境因素及运动强度有关,也与内分泌调控因子的参与密切相关。Orex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能够调节机体摄食和能量代谢的下丘脑神经多肽物质。目前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上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在海洋鱼类上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本文首先综述了鱼类Orexin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阐明了Orexin在鱼类摄食、营养、生活节律等生理学基础领域中的作用,可为今后鱼类养殖领域开展该项目的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下丘脑神经肽 增食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刺参养殖环境与肠道内细菌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4 位作者 廖梅杰 陈贵平 张正 王印庚 薛太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9,共6页
运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冬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水、底泥、附着基)及刺参肠道内的细菌菌群进行了分析。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测得刺参养殖... 运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冬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水、底泥、附着基)及刺参肠道内的细菌菌群进行了分析。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测得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底泥、附着基和肠道细菌数量分别为0.75×102~1.4×104cfu/mL、8.7×104~8.1×105cfu/g、3.8×105~2.8×106cfu/g、7.1×105~1.5×107cfu/g;根据形态学差异从培养所得的细菌中筛选得到22株菌,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I和Msp I对所分离菌株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这22株菌被分为8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OTU2与OTU3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种数的30%和20%;此外,作者对不同环境培养所得的优势度最高的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优势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及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沉积物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附着基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肠道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splendidus)、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通过对冬季刺参池塘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和优势菌鉴定,为筛选低温益生菌和防治刺参疾病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 肠道菌群 ARDRA 分子鉴定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鲀属主要经济鱼种繁育养殖、育种和基因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爱军 陆丽君 +4 位作者 陈超 王新安 孟雪松 李伟业 刘圣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鲀类是指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一个鱼类类群。在南方,人们称它为“鸡泡鱼”、“气泡鱼”,在北方则称“河鲀”或“廷巴”。鲀类种类繁多,从太平洋至大西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关键词 经济鱼种 养殖 繁育 东方 基因 育种 硬骨鱼纲 鲀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主养鲆鲽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梁萌青 雷霁霖 +2 位作者 吴新颖 常青 郑珂珂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大菱鲆、牙鲆及半滑舌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菱鲆、半滑舌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牙鲆(P<0.05),而大菱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差异(P>0.05);3种鱼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 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大菱鲆、牙鲆及半滑舌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菱鲆、半滑舌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牙鲆(P<0.05),而大菱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差异(P>0.05);3种鱼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氨基酸总量依次为37.73、33.32、32.91mg/100mg;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3.50%、43.25%、43.00%;对于高不饱和脂肪酸C20∶4、C22∶5、C22∶6,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而C20∶5,牙鲆显著高于大菱鲆和半滑舌鳎(P<0.05);在质构分析方面,大菱鲆的硬度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大菱鲆和牙鲆肌肉的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半滑舌鳎(P<0.05);对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牙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半滑舌鳎显著高于牙鲆(P<0.05)。研究证明,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都属于优质鲆鲽类,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必需脂肪酸、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尤其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丰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特殊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牙鲆 半滑舌鳎 营养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M型人工鱼礁粒子图像测速二维流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关长涛 刘彦 +2 位作者 赵云鹏 崔勇 李娇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了获得复合M型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为鱼礁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个不同水流流速(6.7cm/s、11.0cm/s、18.0cm/s),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复合M型人工鱼礁的二维流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礁体迎流面和背流... 为了获得复合M型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为鱼礁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个不同水流流速(6.7cm/s、11.0cm/s、18.0cm/s),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复合M型人工鱼礁的二维流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礁体迎流面和背流面分别产生上升流和背涡流,其规模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鱼礁圆柱孔与流向夹角为90°时所产生的上升流高度为礁高的53%~90%,背涡流面积为迎流面积的0.7—1.3倍;夹角为0。时上升流高度为礁高的33%-83%,背涡流面积为迎流面积的40%~60%;90。工况下上升流平均流速是0。工况时的1.1—2.7倍,背涡流的最大回流速度为0°时的3.0~9.0倍。鱼礁投放时采用鱼礁圆柱孔与水流流向垂直的摆放形式流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粒子图像测速(PIV) 上升流 背涡流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与卵巢发育及温光调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4 位作者 王清印 马爱军 赵明 倪娜 曲建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4,共8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组织切片技术和形态测量法首次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年周期发育过程中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的表达规律与性腺发育[组织结构、性腺指数(GSI)、肥满度(CF)和肝脏指数(HSI)...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组织切片技术和形态测量法首次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年周期发育过程中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的表达规律与性腺发育[组织结构、性腺指数(GSI)、肥满度(CF)和肝脏指数(HSI)]及温度和光周期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发育依据卵母细胞形态和组成划分为五期。GSI、CF和HSI随性腺的年周期发育而呈现规律性变化。水温调节与GSI和HSI值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性腺的年周期发育过程中,血浆中E2在8月(Ⅳ期)达到峰值,进入产卵期后(9月)开始下降。T含量在9月达到最大值,在10月开始下降。在年周期各月份,雌鱼体内E2表达水平都远高于T表达水平,E2与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温调节对E2和T表达水平影响显著且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光周期调节对T和E2表达水平影响不显著。E2表达水平与HSI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F变化呈负相关关系,T表达水平与HSI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可用于准确判断鱼类的生殖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温光调控人工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亲鱼产卵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类固醇激素 卵巢发育 温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峰 雷霁霖 +2 位作者 高淳仁 黄滨 翟介明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23,32,共9页
本文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工艺流程为主线,结合近年养殖模式科学研究和国内循环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水质处理和应用,分别对系统中的大颗粒物滤除、臭氧消毒、气浮综合处理、生物滤池、紫外线杀菌、pH值调节等水质处理环节进行了综合分... 本文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工艺流程为主线,结合近年养殖模式科学研究和国内循环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围绕水质处理和应用,分别对系统中的大颗粒物滤除、臭氧消毒、气浮综合处理、生物滤池、紫外线杀菌、pH值调节等水质处理环节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为今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端循环水养殖模式、推进循环水处理技术的精准化和实用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养殖模式 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彦 赵云鹏 +1 位作者 崔勇 董国海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8,130,共7页
采用无干扰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针对中空型正方体人工鱼礁,选取3个不同的来流速度6.7 cm/s、11.0 cm/s和18.0 cm/s,研究了该模型单体(90°和45°)和组合(平行和垂直)工况时的流场效应。结果显示,单体90°迎流时上升流... 采用无干扰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针对中空型正方体人工鱼礁,选取3个不同的来流速度6.7 cm/s、11.0 cm/s和18.0 cm/s,研究了该模型单体(90°和45°)和组合(平行和垂直)工况时的流场效应。结果显示,单体90°迎流时上升流的规模和强度大于45°迎流,但产生的缓流区和背涡流的规模远小于45°工况。横向组合中单个鱼礁模型产生的流场效应较强于单体工况。纵向组合中,第一个迎流鱼礁在不同间距时内部流速分布和单体时较为相似,间距为1.0L时流速大小与单体最为接近。第二个迎流鱼礁内部基本上未出现回流区域,水平流速较单体时明显减小,但随着间距的增加流速值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粒子图像测速(PIV) 流场效应 正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星鲽卵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倪娜 柳学周 +2 位作者 徐永江 赵明 曲建忠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5,共10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 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份,E2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值,4月产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7月达到第1个峰值,并在翌年1月份达到第2个峰值,在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光周期调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与GSI和CF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 卵巢发育 组织学 性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节刺参养殖池塘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4 位作者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0.01)。从空间分布看,水体底层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表层(P<0.05)。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同一样品不同计数方法获得的细菌总数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浮游细菌 AODC DVC H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印庚 廖梅杰 +4 位作者 郝志凯 王桂青 荣小军 陈贵平 陈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8,共7页
通过所绘制的刺参沥水后体质量变化曲线得出,在气温20℃以下,刺参沥水后20~30min为测量刺参体质量的最佳时机。利用重量差值法得出刺参体腔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小参26.88±1.39%、中参25.24±2.91%、大参30.98±1.86... 通过所绘制的刺参沥水后体质量变化曲线得出,在气温20℃以下,刺参沥水后20~30min为测量刺参体质量的最佳时机。利用重量差值法得出刺参体腔液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小参26.88±1.39%、中参25.24±2.91%、大参30.98±1.86%。通过检测刺参体腔液抽取后刺参生理状态的变化得出刺参体腔液单次安全抽取量为体质量的1.5%以内。通过检测单次抽取刺参体腔液后其体腔液中总细胞、透明细胞及淋巴样细胞和颗粒细胞数量的恢复过程得出,刺参不同类型的体腔细胞在受抽取刺激后恢复过程也不是同步进行的,体腔液总细胞浓度恢复时间间隔为4d,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及淋巴样细胞浓度恢复时间间隔为6d,体腔液吸光值恢复时间间隔为5d,由此得出,在进行多次抽取体腔液时建议至少间隔6d以上。研究建立的刺参体质量测量方法和所确定刺参体腔液基础指标为进一步开展刺参免疫学、生理学、动物学试验等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体质量 体腔液 体腔细胞 穿刺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倍性大菱鲆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孟振 雷霁霖 +1 位作者 刘新富 张和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42,共7页
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冷冻精液诱导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杂交二倍体,以及同源精子诱导的大菱鲆三倍体和普通二倍体的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4.5±0.5)℃、pH=... 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冷冻精液诱导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和杂交二倍体,以及同源精子诱导的大菱鲆三倍体和普通二倍体的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4.5±0.5)℃、pH=7.8~8.2和盐度29.7的孵化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阶段,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速度一直较普通二倍体为慢,三倍体稍快于雌核发育二倍体;单倍体囊胚期前胚胎发育速度最快,囊胚期后发育速度逐渐变慢,至原肠期滞留时间最长;尾芽期前杂交二倍体的胚胎发育速度一直比普通二倍体快,至心跳期胚胎发育开始停止,胚胎死亡,不能正常孵出;除杂交二倍体外的各实验组至孵化出膜所需时间和孵化率分别为:普通二倍体109 h 15min和(83.4±3.02)%,三倍体109 h30 min和(44.6±2.40)%,雌核发育二倍体112 h 15 min和(42.4±3.54)%,单倍体124 h 40 min和(4.5±1.91)%。各组胚胎发育形态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杂交二倍体胚胎畸形,胚体细长,多数器官分化不全;单倍体表现出典型的单倍体综合症;雌核发育二倍体、三倍体胚胎与普通二倍体相比,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别,但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胚胎发育 倍性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星鲽精子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2 位作者 刘新富 赵明 倪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条斑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条斑星鲽精子全长45.57±3.23μm,主要包括三部分:头部、中段和鞭毛。头部呈圆形,主要结构为近圆形的细胞核;中段不发达,主要包括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两部分,具有多个... 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条斑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条斑星鲽精子全长45.57±3.23μm,主要包括三部分:头部、中段和鞭毛。头部呈圆形,主要结构为近圆形的细胞核;中段不发达,主要包括线粒体和中心粒复合体两部分,具有多个未分化的圆形小线粒体;鞭毛细长,结构为典型的"9+2"型双联微管结构,无侧鳍。这些特征表明,条斑星鲽的精子属于简单的原始类型。条斑星鲽精子不具顶体,但具有开口于核前端稍偏处呈不规则状的核前部凹陷及核内核泡结构,核前凹陷与染色质区无界膜分隔,部分精子在凹陷前端存在由核膜构成的凸起。凹陷区的前部及其开口处常有多个小的具单层界膜的囊泡,这些结构可能是顶体的遗迹,但也不排除其是向外释放核内物质的一种途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 精子 超微结构 核前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