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选育家系的构建和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3 位作者 薛宝贵 黄智慧 杨志 曲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6,共6页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对大菱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与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群体的大菱鲆进行定向交配,并对大菱鲆早期发育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级、二级、三级数量...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对大菱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与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群体的大菱鲆进行定向交配,并对大菱鲆早期发育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级、二级、三级数量标准化培育。结果表明,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成功率不高,1/3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构建成功率≤20%;由于家系成功初始构建的不同步性,拉长了家系的培育时间,对同一发育阶段家系早期培育的同步性较差,导致对处于同一发育阶段、但在不同时期培育的家系所进行的环境标准化效果不好,每次数量标准化时,存在部分全同胞家系间数量差异显著。基于早期阶段家系构建和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拟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为大规模建立大菱鲆家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选育 家系构建 家系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低温胁迫耐受性能与体表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智慧 商晓梅 +5 位作者 薛宝贵 马爱军 王新安 杨志 曲江波 王宝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8-644,共7页
采用急性低温胁迫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鱼的死亡率、死亡历时、摄食量以及呼吸频率等耐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由此分析结果判断幼鱼的低温临界温度为0℃,在此温度基础上,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进行体表蛋... 采用急性低温胁迫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鱼的死亡率、死亡历时、摄食量以及呼吸频率等耐寒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由此分析结果判断幼鱼的低温临界温度为0℃,在此温度基础上,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进行体表蛋白水平上的耐受机理研究。根据低温胁迫组和常温对照组机体表皮蛋白组图谱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中挑选四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MALDI-TOF-MS)分析,采用PMF技术和MASCOT、NCBI网站提供的检索工具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低温胁迫组大菱鲆表皮MLC和Mimecan前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typeⅡ角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大菱鲆对低温胁迫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反应,涉及很多蛋白质的参与,这些低温响应蛋白在大菱鲆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低温胁迫 耐受性能 体表蛋白 双向电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46
3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4 位作者 庄志猛 李伟业 岳亮 邹杰 王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形态性状 体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大规模家系选育优良家系的生长发育规律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4 位作者 黄智慧 刘庆明 郭黎 杨志 曲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6-273,共8页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大菱鲆的5个优良家系E♂1×E♀2、F♂4×N♀3、F♂2×E♀4、E♂2×F♀1、F♂1×F♀4及对照组群体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系E♂1...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大菱鲆的5个优良家系E♂1×E♀2、F♂4×N♀3、F♂2×E♀4、E♂2×F♀1、F♂1×F♀4及对照组群体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系E♂1×E♀2、F♂2×E♀4和E♂2×F♀1的最优拟合模型为Gompertz模型,家系F♂4×N♀3和F♂1×F♀4的最优拟合模型为vonBertalanffy模型,而对照组则更适应于Logistic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不同月龄家系的瞬时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大多数相对生长率高于对照组,拐点月龄均较对照组拖后,拐点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快速生长区间的始速点均比对照组提前,快速生长区间长度均大于对照组。瞬时生长加速率在不同月龄则存在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家系 生长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