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饥饿和不同饵料对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仔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宋聃 张颖 +3 位作者 麦丽坎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215;施氏鲟(♂))( Huso dauricus (♀)&#215;Acipens-er schrenckii (♂))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215;施氏鲟(♂))( Huso dauricus (♀)&#215;Acipens-er schrenckii (♂))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肥满度和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饥饿条件下,5d后杂交鲟幼鱼生长基本停滞,10d后负生长,与投喂饵料组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消化酶活性方面,0~1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一直低于投喂饵料组,至2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处理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饥饿组的脂肪酶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各处理的杂交鲟幼鱼淀粉酶活性虽然有起伏波动,但是15 d后饥饿组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Huso dauricus (♀) ×Acipenser schrenckii (♂)) 生长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麦丽开 刘晓勇 +1 位作者 潘鹏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温度 生长 增重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正反杂交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聃 张颖 +3 位作者 吴文化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4,共7页
将体质量(24.55±1.04)g的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种幼鱼放养在循环水系统中,水温控制在15、18、21、24、27℃和30℃下,常规饲养60d,比较其生长、存活、变异系数和肥满度,以探讨4种鲟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鲟... 将体质量(24.55±1.04)g的施氏鲟、达氏鳇及其正反杂交种幼鱼放养在循环水系统中,水温控制在15、18、21、24、27℃和30℃下,常规饲养60d,比较其生长、存活、变异系数和肥满度,以探讨4种鲟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4种鲟鱼在21~24℃时,生长性能、存活率和肥满度较高;然而,高温和低温对4种鲟鱼的生长、存活和肥满度都产生负影响。在最适温度下,4种鲟鱼体质量增加速度由高至低为达氏鳇>施氏鲟(♀)×达氏鳇(♂)>达氏鳇(♀)×施氏鲟(♂)>施氏鲟。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估算出4种鲟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区间分别为18.67~28.00℃、21.51~31.32℃、21.21~29.64℃和17.81~2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达氏鳇 杂交种 温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氏鲟胚胎发育期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张颖 徐式见 +6 位作者 徐伟 宋聃 刘晓勇 孙大江 曲秋芝 王斌 夏泳涛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7-40,共4页
在水温(18±0.5)℃下,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inae schrenkii胚胎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胚胎发育进程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为稚、幼鱼及亲鱼培育的营养需求量和饲料配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胚胎发育过程中,Fe... 在水温(18±0.5)℃下,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inae schrenkii胚胎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胚胎发育进程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为稚、幼鱼及亲鱼培育的营养需求量和饲料配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胚胎发育过程中,Fe、Mn、Cu、Zn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代谢高峰期各不同。Fe含量呈先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孵出期最高(18.12mg/kg);Mn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受精卵期含量最高(1.04mg/kg);Cu含量的高峰期分别为卵黄栓期、心搏期、孵化早期和孵出期,含量分别为1.66mg/kg、1.95mg/kg、1.83mg/kg和1.93mg/kg;卵裂期Zn含量最高(10.86mg/kg);视泡期微量元素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微量元素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