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魁蚶吊笼与底播增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春暖 蔡忠强 +2 位作者 郑言鑫 于涛 林建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4,共10页
本文通过进行魁蚶吊笼养殖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入笼规格、挂养水层及放养密度对魁蚶的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比较了魁蚶吊笼养殖与底播养殖模式的不同差异。试验表明,吊笼魁蚶的最适入笼规格为1.5 cm;越冬最适挂养水层为3.5 m以上,度夏最... 本文通过进行魁蚶吊笼养殖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入笼规格、挂养水层及放养密度对魁蚶的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比较了魁蚶吊笼养殖与底播养殖模式的不同差异。试验表明,吊笼魁蚶的最适入笼规格为1.5 cm;越冬最适挂养水层为3.5 m以上,度夏最适水层为2.5~3 m;第一次越冬最适密度为1 000粒/层,第一次度夏最适密度为500粒/层,第二次越冬最适密度为200粒/层,第二次度夏最适密度为100粒/层;通过吊笼养殖至3~4 cm规格后进行底播养殖,能够有效提高魁蚶成活率,由此可见,吊笼—底播接力养殖,是提高魁蚶养殖效益的一种有效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吊笼 生长速度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调控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的研究
2
作者 金海平 邢其坤 +3 位作者 颜雨 郑言鑫 徐园园 刘福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的调控机制,为基于配子体克隆的杂交育种和苗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对雌配子体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行观察,并通... 本研究旨在揭示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的调控机制,为基于配子体克隆的杂交育种和苗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对雌配子体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行观察,并通过添加外源H_(2)O_(2)和ROS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盐(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DPI))观察配子体生长发育过程,发现雌配子体破碎后ROS水平呈上升趋势,破碎后12 h ROS上升到最高水平,破碎后48 h ROS水平恢复至初始状态,这表明破碎(机械损伤)会导致雌配子体产生ROS。在生殖发育条件下,雌配子体在营养生长期(第1天到第9天)ROS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从第9天幼苗开始产生到第12天,ROS水平继续上升,而对于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的雌配子体,其ROS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在后续的营养生长中(第12天)又降低到第3天时的水平。DPI对配子体发育有抑制作用,且随着DPI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增加;适宜的外源H_(2)O_(2)对配子体发育有促进作用,但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逐渐降低,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OS是调控海带配子体生长发育的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配子体 活性氧 营养生长 生殖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腹海马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研究
3
作者 赵春暖 王晓梅 +7 位作者 于涛 单秀娟 任利群 郑言鑫 李波 李致远 王喜文 陈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6-1224,共9页
【目的】探究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不同生长阶段特殊表型性状及其相关性,筛选出影响2月龄膨腹海马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辅助膨腹海马形态学研究及其人工选育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人工繁育的10日龄和2月龄膨腹海马... 【目的】探究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不同生长阶段特殊表型性状及其相关性,筛选出影响2月龄膨腹海马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辅助膨腹海马形态学研究及其人工选育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人工繁育的10日龄和2月龄膨腹海马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分别测定下颌长(X1)、上颌长(X2)、吻长(X3)、眼径(X4)、眼后头长(X_(5))、头长(X_(6))、躯干长(X_(7))、尾长(X_(8))、背鳍长(X_(9))、体长(X_(10))及体质量(Y)等表型性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比较10日龄和2月龄膨腹海马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要发育方向,并以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2月龄膨腹海马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除了10日龄膨腹海马的下颌长与背鳍长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外,2个时期其他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水平。不同生长阶段膨腹海马主成分聚焦的方向不同,10日龄到2月龄,膨腹海马初始体长增长较快,头吻部生长发育明显,后期则聚焦于躯干部的生长。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月龄膨腹海马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是头长和体长,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0.763),而头长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0.278);构建的回归方程(Y=-1.817+0.038X_(6)+0.029X_(10))可准确预测体质量的变化(F=127.556,P<0.0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与2月龄膨腹海马体质量关联度较高的形态性状包括躯干长、尾长、头长和体长,对应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787、0.754、0.745和0.724。不同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略有差异,但与体质量关联度较高的形态性状中均含有体长。【结论】10日龄到2月龄膨腹海马的生长从头吻部转移到躯干生长。在以体质量为目标性状选育2月龄膨腹海马时,应以体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兼顾头长、躯干长和尾长的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腹海马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和存活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蔡忠强 郑言鑫 +6 位作者 任利群 赵春暖 吴彪 王肖君 于涛 杨爱国 林建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6,共6页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自交组的受精率略高于杂交组,但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在幼虫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大于CK组和CC组,但存活率和变态率无显著差异;在稚贝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也均大于CK组和CC组,但CC组和CK组的保苗率比KC组和KK组高。综合分析比较表明,杂交KC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上均表现为正值,在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也表现为正值,杂交KC组结合了两群体的部分优良性状,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生长 存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粗提配合超声破碎法制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成 于文超 +8 位作者 蔡忠强 魏磊 陈军 李佳荣 盖超伟 李壮 张子豪 郭文 王晓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4-639,共6页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 虽然牡蛎黑色素已经提取鉴定成功,但因为大部分实验需要用到黑色素的水溶液,而天然黑色素不溶于水,致使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功效验证工作难以开展。本课题组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进行制取。首先选用酸碱法,从黑色长牡蛎中提取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进行处理,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离心取上清并干燥后得到一种黑色可溶性固体;再将该黑色固体分别用激光粒度测试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扫描仪进行检验后,发现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经过超声降解处理后,颗粒粒度大幅下降,其溶解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则显示出1630nm左右有明显的峰值,说明超声降解处理并未破坏真黑色素吲哚环等官能团;紫外吸光图谱的比较则显示天然长牡蛎黑色素破碎后,吸收峰仍然出现在210nm左右,但吸收值明显升高,说明超声降解法可以将难溶于水的天然长牡蛎黑色素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颗粒可溶性黑色素,从而提高了紫外吸收值。可溶性牡蛎黑色素的制备成功对推动牡蛎黑色素的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黑色素 酸碱处理法 超声降解法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石房蛤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
6
作者 徐帅 赵春暖 +5 位作者 任利群 吴玉萍 李俊杰 谢超伊 韩海英 于涛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64-65,共2页
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a)俗称天鹅蛋,是一种埋栖型海洋经济贝类,其味道鲜美,属于名贵海产品之一。目前,紫石房蛤的获得主要以海捕为主,然而由于过度捕捞,使得紫石房蛤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构建紫石房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可摆脱... 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a)俗称天鹅蛋,是一种埋栖型海洋经济贝类,其味道鲜美,属于名贵海产品之一。目前,紫石房蛤的获得主要以海捕为主,然而由于过度捕捞,使得紫石房蛤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构建紫石房蛤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可摆脱完全依赖天然苗种的现状,有助于保护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石房蛤 天然苗种 过度捕捞 生态平衡 自然资源 海产品 完全依赖 天鹅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以长岛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2 位作者 王大伟 周雨思 耿瑞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年第4期279-284,共6页
海洋捕捞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高能耗产业之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借助76份问卷调查数据,对长岛县2012年海洋捕捞渔船生产状况与燃油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海洋捕捞渔业生产是全... 海洋捕捞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高能耗产业之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借助76份问卷调查数据,对长岛县2012年海洋捕捞渔船生产状况与燃油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海洋捕捞渔业生产是全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船龄老化、木质渔船为主、功率小型化特征突出以及船长、总吨指标偏小等特征与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总体特征较为一致。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单船功率、总吨、渔获量以及作业方式对海洋捕捞燃油消耗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船功率和渔获量指标的影响为正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捕捞 燃油消耗 因素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露胁迫对鼠尾藻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艳敏 刘福利 +4 位作者 梁洲瑞 张朋艳 刘义 郑言鑫 张海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低潮露空下的干露胁迫是影响鼠尾藻生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集野生鼠尾藻为实验材料,在培养箱中分别失...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集生于中潮带和低潮带岩石上,在高、中潮带的水陆或石沼中,有的甚至在低潮时较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低潮露空下的干露胁迫是影响鼠尾藻生存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集野生鼠尾藻为实验材料,在培养箱中分别失水干露0、1、3、6 h,并在海水中恢复培养,测定不同胁迫时间下藻体的失水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化参数。结果显示,不同大小的鼠尾藻干露胁迫不同时间后的失水率显著不同,胁迫时间越短,藻体越大,失水率越低,大藻体鼠尾藻的保水能力高于小藻体;干露胁迫使鼠尾藻的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同株鼠尾藻不同部位对干露胁迫的耐受程度显著不同,梢部耐受能力较差,基部耐受能力较强,小藻体和大藻体的梢部伤害较大,不能恢复,鼠尾藻基部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干露胁迫时,鼠尾藻以非调节性能量耗散机制为主;干露胁迫时,藻体梢部通过抗氧化酶类[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SA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非抗氧化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共同作用来应对胁迫,藻体基部主要是通过上调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含量抵抗胁迫。高中潮带的鼠尾藻较易处于高温、强光和干露失水叠加的胁迫状态,同时,又因外部形态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藻体各部分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鼠尾藻干露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状态,对研究鼠尾藻抵抗环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干露胁迫 失水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杂交子一代养成期生长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郑言鑫 蔡忠强 +6 位作者 王鹏 吴彪 张树宝 赵春暖 于涛 林建国 孙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1,共5页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组和杂交CK组,CK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2.03%~5.44%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4.40%~14.74%之间,且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养成期杂交KC组湿重始终显著高于自交CC、KK组和杂交CK组,而杂交CK组仅在14、15月龄显著高于自交CC和KK组,2个杂交组合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为正值,CK组湿重杂种优势率在1.41%~7.71%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5.32%~23.71%之间,且KC组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在湿重性状方面杂种优势更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杂交KC组的杂交子一代在壳长和湿重方面的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养成期 壳长 湿重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可溶性黑色素的脱盐研究
10
作者 何成 于文超 +9 位作者 蔡忠强 魏磊 陈军 李佳荣 盖超伟 姜秋云 孙杰 王晓安 郭文 王晓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101,共5页
该研究是继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提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制备之后,对牡蛎黑色素提纯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运用半透化学材料分离的方法,选取纳滤透析膜为分离介质,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的... 该研究是继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提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制备之后,对牡蛎黑色素提纯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运用半透化学材料分离的方法,选取纳滤透析膜为分离介质,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的制取产物中多余的盐类无机物进行分离剔除,进而得到纯度较高、品质优良的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晶体,通过称质量和盐度测量,计算得出该方法对黑色素脱盐率达到98%,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进行贝类黑色素的脱盐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 黑色素纯化 脱盐 纳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深水翻台式养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春暖 吴远亮 +4 位作者 蔡忠强 郑言鑫 于涛 林建国 任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通过进行条斑紫菜养殖试验,比较了深水翻台式养殖与传统养殖模式下条斑紫菜的生长情况及养殖成本,试验表明深水翻台式养殖方式紫菜平均产量为7500 kg/hm^2,而传统养殖方式紫菜平均产量为5550 kg/hm^2;翻台式养殖方式投入35250元/hm^2,... 通过进行条斑紫菜养殖试验,比较了深水翻台式养殖与传统养殖模式下条斑紫菜的生长情况及养殖成本,试验表明深水翻台式养殖方式紫菜平均产量为7500 kg/hm^2,而传统养殖方式紫菜平均产量为5550 kg/hm^2;翻台式养殖方式投入35250元/hm^2,而传统养殖方式投入47250元/hm^2,养殖设施资金投入深水翻台式养殖明显低于传统养殖;同时,养殖区由浅海向深海延伸,也极大地拓展了养殖海域,提高了海区利用率。由此可见,深水翻台式养殖方式产量高,质量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海区利用率,是提高紫菜养殖效益的一种有效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深水 翻台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岛海带养殖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凯 徐帅 +2 位作者 孙静杰 王学现 于涛 《科学养鱼》 2023年第5期54-55,共2页
长岛海带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全人工筏式养殖试验成功后,全县开始大规模推广养殖(张佳泽等,2022)。近些年来,长岛海带的养殖规模维持在2万亩以上,年产值过亿元,成为长岛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之一。由于养殖水体污染、种质退化以及... 长岛海带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全人工筏式养殖试验成功后,全县开始大规模推广养殖(张佳泽等,2022)。近些年来,长岛海带的养殖规模维持在2万亩以上,年产值过亿元,成为长岛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之一。由于养殖水体污染、种质退化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养殖 筏式养殖 水产养殖业 养殖规模 长岛 种质退化 养殖水体 管理不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苗种繁育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喜文 赵春暖 +4 位作者 任利群 于涛 蔡忠强 郑言鑫 陈洋 《科学养鱼》 2020年第11期61-62,共2页
牙鲆苗种繁育需要经过变态,初期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易于被仔鱼摄食,已广泛应用于海水鱼的苗种繁育,而其缺乏DHA,若没有经过强化培育直接投喂,则不利于海水幼仔鱼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在牙鲆的... 牙鲆苗种繁育需要经过变态,初期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易于被仔鱼摄食,已广泛应用于海水鱼的苗种繁育,而其缺乏DHA,若没有经过强化培育直接投喂,则不利于海水幼仔鱼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在牙鲆的繁育过程中,饵料强化培育后投喂已成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繁育 卤虫无节幼体 直接投喂 开口饵料 繁育过程 强化培育 海水鱼 牙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自交与杂交群体不同时期的生长比较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帅 王晓梅 +9 位作者 赵春暖 任利群 吴玉萍 陈洋 郑言鑫 于涛 韩海英 李波 张明燡 吴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6-458,共13页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杂交群体和虾夷扇贝自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以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数量性状对比、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等方法对在4月龄和20月龄时的杂交群体与自交群体的数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杂交群体各数量性状的均值大于自交群体;4月龄时两群体数量性状间的差异小于20月龄时。4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673、0.831;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574。20月龄时,对自交群体体质量性状(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通径系数分别为0.630、0.547和0.523;对杂交群体体质量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通径系数分别为0.836、0.934和0.933。在通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形态性状对湿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线性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在0.690~0.939。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不同目标的人工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虾夷扇贝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自交与杂交群体 形态性状 体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单体苗种繁育技术
15
作者 徐帅 任利群 +4 位作者 赵春暖 吴玉萍 韩海英 吴彪 于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72-73,共2页
近江牡蛎是我国重要的海水贝类养殖品种,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牡蛎具群居固着生活的习性,生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空间和饵料竞争,生长受限,且长成后壳形不规则,因而极大降低了近江牡蛎产量(王昌勃等,2016;王岩等,2023... 近江牡蛎是我国重要的海水贝类养殖品种,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牡蛎具群居固着生活的习性,生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空间和饵料竞争,生长受限,且长成后壳形不规则,因而极大降低了近江牡蛎产量(王昌勃等,2016;王岩等,2023)。单体牡蛎无附着基,呈游离状态,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形状规则。开展近江牡蛎单体苗种繁育,推广单体牡蛎养殖,可提高养殖效益。利用肾上腺素诱导是国内外常用的生产牡蛎单体苗种的方法,本研究对肾上腺素诱导近江牡蛎单倍体苗种进行探究,以期获得高质量单体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游离状态 苗种繁育 海水贝类 附着基 空间限制 形状规则 单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Wnt5b基因的鉴定及在黑色素生成中的作用
16
作者 霍春草 杨文豪 +7 位作者 蔡帅 于涛 刘晨 张海坤 韩怡静 张国光 刘雅琼 王晓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3,共11页
Wnt基因家族编码一类保守的分泌型糖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分化与增殖、细胞运动、凋亡、免疫调控以及色素生成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鉴定了一个长牡蛎Wnt家族基因——CgWnt5b,比较了黑、白壳色长牡蛎中CgWnt5b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 Wnt基因家族编码一类保守的分泌型糖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分化与增殖、细胞运动、凋亡、免疫调控以及色素生成等生物学过程。本研究鉴定了一个长牡蛎Wnt家族基因——CgWnt5b,比较了黑、白壳色长牡蛎中CgWnt5b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调控黑色素生成方面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gWnt5b编码序列全长1116bp,编码37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CgWnt5b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2KDa,等电点为9.28。对CgWnt5b与哺乳动物Wnt基因家族19个成员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CgWnt5b为哺乳动物Wnt5a和Wnt5b的同源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长牡蛎外套膜、鳃、消化腺、闭壳肌、性腺、唇瓣以及血淋巴组织中CgWnt5b的mRNA分布,结果显示,CgWnt5b在外套膜、闭壳肌和唇瓣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在消化腺、鳃、血淋巴和性腺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黑壳长牡蛎中CgWnt5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白壳长牡蛎,且siRNA敲降CgWnt5b的表达后,多个黑色素生成相关酪氨酸酶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综上,本研究在长牡蛎中鉴定了一个Wnt家族成员CgWnt5b,可能通过抑制黑色素生成关键基因TYR的表达抑制长牡蛎中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Wnt5b 黑色素 酪氨酸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厂化养殖鲍鱼试验
17
作者 谢超伊 刘凯 +6 位作者 荆圆圆 李辰 孙铭 胡凡光 王晓通 袁廷柱 于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2期67-68,共2页
鲍鱼又名“鳆鱼”,营养丰富、口感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为进一步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一些养殖户倾向于提高养殖密度以增加产出。然而,这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鲍鱼的健康生长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养殖业者迫切需... 鲍鱼又名“鳆鱼”,营养丰富、口感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为进一步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一些养殖户倾向于提高养殖密度以增加产出。然而,这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鲍鱼的健康生长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养殖业者迫切需要探寻适宜的鲍鱼养殖容量和密度,以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为鲍鱼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生长的养殖环境,从而实现鲍鱼养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丰富 养殖业者 工厂化养殖 鲍鱼 养殖环境 可持续发展 养殖密度 黄河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涛 吴彪 +2 位作者 杨爱国 周丽青 刘志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为了解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代(F1)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对3个群体的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分析。经比对分别获得781bp和725bp核苷酸片段,74个样本共检... 为了解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及其杂交子代(F1)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对3个群体的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分析。经比对分别获得781bp和725bp核苷酸片段,74个样本共检测到47个单倍型;F1群体的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都是最高的,而双亲的较低;F1和栉孔扇贝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其次为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群体之间,F1和虾夷扇贝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F1和栉孔扇贝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小而两者间的基因流比较大,F1和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而基因流较小,说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群体群体很早就发生了遗传分化;采用UPGMA法和简化的中介网络法构建的系统树表明,3个群体的所有个体被分为2个族群,栉孔扇贝和F1交叉聚为一类,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类,2个分支间没有交叉;使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3个群体进行PCR扩增检验,结果栉孔扇贝的特异引物能在杂交子代中扩增,而虾夷扇贝的特异引物不能在子代中扩增出条带,说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其子代的线粒体遗传模式为严格的母系遗传。本研究结果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线粒体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 CYTB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F1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魁蚶杂交受精过程的荧光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彪 于涛 +2 位作者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韩国统营海区的雌性魁蚶为母本、中国长岛海区雄性魁蚶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运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两群体魁蚶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统计了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畸形率。结果表明,中国魁蚶的精子能够顺利... 以韩国统营海区的雌性魁蚶为母本、中国长岛海区雄性魁蚶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运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两群体魁蚶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统计了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畸形率。结果表明,中国魁蚶的精子能够顺利进入韩国魁蚶卵细胞,并激活成熟分裂活动,随后卵细胞相继排放出两个极体,之后雌、雄原核形成,两原核相互靠近并完成联合形成合子,启动有丝分裂开始胚胎早期发育,胚胎能够顺利发育至D形幼虫;受精率为92%,胚胎畸形率为23.5%,相对较高的畸形率可能由于多精入卵导致染色体分离紊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受精过程 荧光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蚶4个地理群体ITS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2 位作者 王清印 吴彪 于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4,共7页
为充分了解我国魁蚶种质资源状况,准确定位魁蚶的养殖育种模式,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采自山东蓬莱(PL)、山东黄岛(HD)、江苏前三岛(QSD)及韩国统营(KTY)4个地理群体魁蚶样本的核糖体RNA两个内转录间隔区域(ITS-1和ITS-2)进... 为充分了解我国魁蚶种质资源状况,准确定位魁蚶的养殖育种模式,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采自山东蓬莱(PL)、山东黄岛(HD)、江苏前三岛(QSD)及韩国统营(KTY)4个地理群体魁蚶样本的核糖体RNA两个内转录间隔区域(ITS-1和ITS-2)进行扩增,经测序比对后分别获得长度为468bp和541bp(包含引物、插入/缺失位点)的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ITS区序列变异相对较高,但4个群体的碱基组成基本一致;4个群体的ITS区序列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D群体最为丰富,该群体在ITS区序列上的变异位点数也最多,HD和QSD群体共同变异位点多且集中。对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子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在魁蚶不同地理群体间甚至个体间存在差异,且ITS-1和ITS-2的变异频率是不一样的,4个群体合计55个个体基于ITS-1序列没有发生明显聚类现象,这4个群体合计56个个体基于ITS-2序列明显聚为PL/KTY、HD/QSD两大类,基于ITS-2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结果同于课题组之前基于形态度量学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HD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而KTY群体遗传变异相对较少,各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相对优良的生物学特征,可开展选择或杂交培育良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地理群体 ITS—1 ITS-2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