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杂交鳢弹状病毒体外抑制效果研究
1
作者 刘轩鸣 赵建 +7 位作者 王庆 李莹莹 尹纪元 莫绪兵 张德锋 郑树城 周文礼 王英英 《饲料博览》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杂交鳢弹状病毒(HSHRV)频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抗病毒效果评价,筛选出对HSHRV具有有效抑制作用的消毒剂。采用CCK-8与CPE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杂交鳢脾脏细胞系(CAMsp)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评价了5种消毒剂在不... 针对杂交鳢弹状病毒(HSHRV)频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抗病毒效果评价,筛选出对HSHRV具有有效抑制作用的消毒剂。采用CCK-8与CPE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杂交鳢脾脏细胞系(CAMsp)的安全浓度并进一步评价了5种消毒剂在不同处理方式下体外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蛋氨酸碘在前处理和后处理时,最大安全浓度组显著降低了病毒载量,分别减少了3.6×10^(8)copies·μL^(-1)和3.63×10^(8)copies·μL^(-1);而聚维酮碘在同时处理作用方式下,在10μg·mL^(-1)浓度时降低了3.53×10^(8)copies·μL^(-1)病毒载量。在前处理和后处理作用方式下,蛋氨酸碘在4.5×10^(-3)μg·mL^(-1)时抗病毒效果最佳。在同时处理条件下,聚维酮碘在10μg·mL^(-1)抗病毒效果最佳。结合降低病毒载量数据综合比较,消毒剂的抗病毒效果依次为:蛋氨酸碘>聚维酮碘>苯扎溴铵>浓戊二醛>戊二醛苯扎溴铵。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成功筛选出有效降低HSHRV增殖的消毒剂,为杂交鳢弹状病毒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以期为杂交鳢养殖产业提供新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弹状病毒 消毒剂 抗病毒体外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病害防控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佳明 王庆 +3 位作者 王英英 曾伟伟 尹纪元 李莹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水产动物模型在鱼病防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备遗传背景清晰、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是鱼病防控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在鱼类疾病病原分析、疫苗开发和水质监测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水产动物替代模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病原分析 疫苗开发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常见消毒剂对鱼源柱状黄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丽娟 王亚军 +2 位作者 石存斌 王庆 张德锋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1期47-49,共3页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广泛分布于淡水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而且具有滑动能力和团聚性等特征,能够感染多种养殖鱼,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鱼类细菌性病原。柱状黄杆菌为条件致病菌,由该菌引起的鱼类柱形病在我国广泛流行...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广泛分布于淡水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而且具有滑动能力和团聚性等特征,能够感染多种养殖鱼,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鱼类细菌性病原。柱状黄杆菌为条件致病菌,由该菌引起的鱼类柱形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可造成被感染鱼出现烂鳃、体表溃疡等症状,体表病灶白色至黄色糜烂,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目前,鱼类柱形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抗生素和消毒剂等化学药物,然而随着我国加强了对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的监管以及建立了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限制使用,尚有一些消毒剂可以使用。在实际水产养殖中,化学类消毒剂的应用可有效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起到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效果,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不同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和开发具有高稳定性和抗菌效果优良的消毒剂,对于防控鱼类柱形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常见水产消毒剂对鱼类柱状黄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以期为鱼类柱形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促进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养殖鱼 条件致病菌 细菌性疾病 消毒剂 科学防控 白名单 养殖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泡免疫中的抗原呈递及其佐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巩华 胡军娜 +2 位作者 任燕 赖迎迢 黄志斌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年第5期58-66,共9页
浸泡免疫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选定的佐剂有关,不断深入研究浸泡免疫接种过程中黏膜免疫发生机理,系统比较佐剂对疫苗效果的影响,研究开发“高效稳定、廉价实用”的新型佐剂,对于提高疫苗接种效果,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 浸泡免疫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选定的佐剂有关,不断深入研究浸泡免疫接种过程中黏膜免疫发生机理,系统比较佐剂对疫苗效果的影响,研究开发“高效稳定、廉价实用”的新型佐剂,对于提高疫苗接种效果,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综述了鱼用疫苗浸泡接种后摄入抗原发生的黏膜免疫作用机理、细胞学基础和影响因素;详细列举目前在研和商品化使用的浸泡免疫佐剂,系统介绍其作用原理和分类原则,并分析了矿物盐佐剂、矿物油佐剂、植物来源佐剂、动物来源佐剂、微生物来源佐剂、人工合成有机佐剂等在鱼类浸泡免疫中使用效果和优缺点;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随着浸泡免疫基础理论研究深入,不断筛选和构建新型佐剂,研究和开发新投递方式和操作方式,促进重大鱼病防治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免疫 抗原呈递 佐剂 鱼用疫苗 黏膜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楠 尹纪元 +6 位作者 王英英 李莹莹 吴斯宇 石存斌 李家豪 曹际振 王庆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4,共11页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和药物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开展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是实现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分离获得8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经生化反应和16S...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和药物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开展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是实现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从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分离获得8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经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分离株Y190430的发酵性能最好,且具有良好的抗生素敏感性;与植物乳杆菌标准株ATCC8014和商品乳酸菌相比较,分离株Y190430对酸、碱、盐、温度等环境胁迫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同时具有更快的产酸速率,并可通过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生长,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分离株Y190430对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拮抗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性能 抗生素敏感性 生态防控 益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伯特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春 曹际振 +4 位作者 张德锋 王庆 石存斌 常藕琴 林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99,共5页
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人、兽、鱼共患致病菌。近年来,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较为流行,严重危害鳢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论文对... 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人、兽、鱼共患致病菌。近年来,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内脏类结节病在养殖鳢科鱼类中较为流行,严重危害鳢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对畜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论文对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为舒伯特气单胞菌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气单胞菌 临床特征 毒力因子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草鱼鳔细胞以增殖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玉茹 王英英 +3 位作者 王庆 周文礼 尹纪元 石存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为优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鳔细胞(CiSB)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含量,利用Cytodex 1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规模化培养CiSB和Ⅱ型GCRV,对CiSB细胞初始接种密度、搅拌转速和微... 为优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鳔细胞(CiSB)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含量,利用Cytodex 1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规模化培养CiSB和Ⅱ型GCRV,对CiSB细胞初始接种密度、搅拌转速和微载体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结果显示,在CiSB细胞贴壁期,以转速30 r·min^(-1)、每静置30 min搅拌2 min的间歇搅拌方式培养最佳,4 h后细胞贴附率可达96%以上;在微载体密度2 g·L^(-1)、细胞初始接种密度2×10^(5)个·mL^(-1)、搅拌速度30 r·min^(-1)的条件下,初始培养血清浓度设定为10%,培养3 d后更换50%的培养基并使血清浓度达到5%,可获得最佳的细胞生长效能。CiSB经消化转移放大至1 L,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良好。接种Ⅱ型GCRV至规模化培养的CiSB细胞,拷贝数最高达6.2×10^(5)拷贝数·μL^(-1)。研究结果可为草鱼出血病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鳔细胞(CiSB)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 微载体培养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特色温水鱼类细胞的污染物毒性筛查技术研究
8
作者 陶慧娴 王英英 +4 位作者 许玉洁 陈桂兰 许玫英 梅承芳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2025年第4期226-238,共13页
鱼类急性毒性测试在化学品水生毒性评价中广泛应用,随着新化学品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大量使用,传统毒性测试周期长、通量低和易引发动物伦理争议等缺陷日益凸显。基于鱼类细胞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技术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本研究基于... 鱼类急性毒性测试在化学品水生毒性评价中广泛应用,随着新化学品数量的持续增长和大量使用,传统毒性测试周期长、通量低和易引发动物伦理争议等缺陷日益凸显。基于鱼类细胞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技术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本研究基于我国特色温水鱼类细胞——鲤鱼上皮瘤细胞系(EPC)和草鱼肝细胞系(L8824),提出一种新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方法,使用3种细胞活力检测方法研究评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等11种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细胞毒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体内外毒性效应的相关性。结论如下所述。(1)细胞模型间毒性响应的差异:比较半数效应浓度(EC_(50))保守值,78%的受试污染物对EPC细胞的EC_(50)值比L8824细胞更低,表明EPC细胞对于文中受试物质敏感性高于L8824;(2)细胞活力检测终点与毒性作用机制的关系:最敏感的活力终点可以指示受试物质的毒性机制,如MIT、CSP,但细胞本身的特性可能会影响其对受试物质毒性的响应;(3)毒性等级预测的准确率:EPC和L8824细胞定性受试物质毒性准确率>90%,50%以上污染物的体内外毒性等级划分一致,L8824对非甾体抗炎药的毒性预测与体内高度吻合(差异倍数约为1,等级完全一致);(4)体内外相关性:体内外毒性差异倍数一般在5倍以内,细胞模型对82%的受试物质毒性敏感性普遍低于实验鱼,并且在识别有毒物质时尤为明显。EPC和L8824细胞与体内毒性相关性良好(R^(2)_(EPC)=0.734 vs.R^(2)_(L8824)=0.697),是具有潜力的实验鱼替代对象,溶酶体活性指标与体内毒性相关性最强(R^(2)_(EPC)=0.756 vs.R^(2)_(L8824)=0.735);(5)细胞模型适用性评价:EPC细胞与体内毒性相关性系数更高,是极具潜力的替代模型,L8824细胞对非甾体抗炎药类物质的响应突出,但其靶向适用性需进一步验证;(6)展望:一方面,建立本土鱼类细胞库并推进商品化进程(如稀有鮈鲫),另一方面,通过低血清驯化细胞模型、使用低吸附的孔板材料和开发多维度检测指标等措施优化暴露实验条件,最重要的是整合新路径方法学,制定综合测试策略以尽快实现体外替代的目标。本研究为环境污染物的快速、高效、伦理友好的毒性筛查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内分泌干扰物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EPC L8824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RA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思民 侯泽玮 +5 位作者 刘方幸妍 赵祎晨 尹纪元 徐伟 吕利群 王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5-1914,共10页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检测方法,研究利用重组酶介导链置换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RAA)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相结合,构建了GCRV-Ⅱ病毒RAA...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检测方法,研究利用重组酶介导链置换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RAA)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相结合,构建了GCRV-Ⅱ病毒RAA结合CRISPR/Cas12a可视化“一步”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选择GCRV-Ⅱ毒株间序列保守,不同基因型GCRV间差异明显的s6基因(GQ896337)的保守区设计5对RAA候选引物和2对crRNA,合成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和crRNA组合。其次测试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最后建立下层扩增相、上层检测相的“一步法”反应体系。该检测方法在37℃恒温下反应可检测出GCRV-Ⅱ,最低检测限为10^(2) copies/μL。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现行国标PCR法。研究建立的GCRV-Ⅱ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特异性高、灵敏度好、可重复性强、与设备兼容性好、在蓝光灯下可通过肉眼判断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V-Ⅱ RAA CRISPR/Cas12a 现场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Ⅰ型草鱼呼肠孤病毒VP7蛋白合成肽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世旭 王庆 +3 位作者 常藕琴 周文礼 曾伟伟 王英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9-1857,共9页
【目的】制备基因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并验证其特异性,为研究VP7外衣壳蛋白在基因I型GCRV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及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CRV GZ1208株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运用在线生物信... 【目的】制备基因I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并验证其特异性,为研究VP7外衣壳蛋白在基因I型GCRV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及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CRV GZ1208株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运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VP7蛋白B细胞表位进行功能预测,选择位于VP7蛋白第26~39位氨基酸的多肽序列进行人工合成,与钥孔血蓝蛋白载体蛋白偶联后免疫新西兰白兔以获得VP7蛋白合成肽抗体,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对基因I型GCRV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VP7蛋白氨基酸序列在基因I型GCRV中高度保守,其合成肽抗体效价约1∶256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融合蛋白VP7约在55 kD处出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而GZ1208株和JX0901株样品约在30 kD处出现对应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VP7蛋白合成肽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基因I型GCRV的草鱼脑细胞(GCB),感染细胞中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信号,而感染其他基因型GCRV及正常未感染病毒的GCB细胞中均无特异性绿色荧光出现。【结论】制备获得的VP7蛋白合成肽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基因I型GCRV,而不识别其他基因型毒株,可用于草鱼出血病的临床诊断和基因I型GCRV的病原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基因I型 VP7蛋白 原核表达 合成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湖病毒S10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雅慧 王英英 +5 位作者 王庆 李波 李莹莹 尹纪元 杨广 曾伟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 【目的】制备抗罗非鱼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S10节段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构建含有TiLV S10基因节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10,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高纯度重组S10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多次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和ELISA方法,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S10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C3和2E3,并对其特异性、亚型和效价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C3和2E3均能识别S10重组蛋白及Ti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2C3和2E3只与TiLV感染的TiB细胞呈阳性反应。亚型检测结果显示,2C3抗体为IgG1/к型,2E3抗体为IgG2a/к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表明,两种MAb的效价分别为1∶12800,1∶51200。【结论】抗TiLV-S10蛋白MAb特异性强、效价高,可为后续TiLV疫苗的研发、免疫学方法的建立及S10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非鱼湖病毒(TiLV) S10编码蛋白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草鱼LamR鱼类细胞的建立及对基因Ⅱ型GCRV增殖的影响
12
作者 黄志深 王庆 +4 位作者 吴斯宇 周文礼 王英英 尹纪元 李莹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6,共6页
通过构建草鱼LamR(Ctenopharyngodon idella LamR,CiLamR)真核表达质粒,转染GCRV非敏感细胞系鲤鱼上皮细胞(EPC)和敏感细胞系草鱼肾细胞(CIK),利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CiLamR的细胞,经Western Blot验证CiLamR稳定表达细胞系的构建。采... 通过构建草鱼LamR(Ctenopharyngodon idella LamR,CiLamR)真核表达质粒,转染GCRV非敏感细胞系鲤鱼上皮细胞(EPC)和敏感细胞系草鱼肾细胞(CIK),利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CiLamR的细胞,经Western Blot验证CiLamR稳定表达细胞系的构建。采用Ⅱ型GCRV分别接毒CiLamR稳定表达EPC和CIK,检测接毒后Ⅱ型GCRV拷贝数差异,研究草鱼37 kDa/67 kDa层粘连蛋白受体(37 kDa/67 kDa laminin receptor,LamR)对Ⅱ型GCRV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PCR扩增获得927 bp CiLamR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并成功克隆进入真核表达质粒pEYFP-Mem,获得pEYFP-Mem-CiLamR重组质粒,转染并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约80%阳性荧光的细胞。Western Blot证实稳定表达CiLamR的EPC和CIK细胞系构建成功。以不同初始浓度接种EPC-pEYFP-Mem、EPC-pEYFP-Mem-CiLamR细胞均未检测到Ⅱ型GCRV增殖,CIK-pEYFP-Mem、CIK-pEYFP-Mem-CiLamR可检测到病毒增殖,但是增殖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CiLamR蛋白对基因Ⅱ型GCRV增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层粘连蛋白受体 稳定表达细胞系 基因Ⅱ型 GCR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