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渔业装备科技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一心 鲍旭腾 徐皓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现代渔业装备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渔业装备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概述了中国渔业装备的发展沿革及主要贡献,介绍了“十三五”以来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并重点指出中国渔业发展趋势与装备科技需求... 现代渔业装备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渔业装备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概述了中国渔业装备的发展沿革及主要贡献,介绍了“十三五”以来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并重点指出中国渔业发展趋势与装备科技需求。具体包括:养殖生产力水平亟待提高,需要发展更为高效的设施渔业,以稳定保障供给的基本盘;养殖新空间亟待拓展,需要创新全产业链一体化新型养殖方式,逐步成为保障供给的新补充;绿色发展的要求会更高,需要构建生态循环型生产方式,使渔业全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轨;装备现代化成为重要需求,需要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成为渔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标志;社会现代要素加速融入,现代渔业正在进入“工业化渔业”和“特色渔业”同步发展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装备 渔业科技 现代渔业 渔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渔业装备和工程科技发展综述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一心 丁建乐 +4 位作者 鲍旭腾 孟菲良 巩沐歌 梁澄 周海燕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渔业装备与工程的日益重视以及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装备和工程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促进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池塘养殖装...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渔业装备与工程的日益重视以及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渔业装备和工程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促进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池塘养殖装备和设施、工厂化养殖装备和设施、浅海养殖装备和设施、深远海养殖装备和设施、渔船装备、捕捞装备和水产品加工装备等的科技发展状况,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比较,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装备 渔业工程 养殖 捕捞 水产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方法的水产养殖投饲反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荣 陈军 +1 位作者 刘世晶 汤涛林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3期15-21,共7页
目前水产养殖常用的投饲方法是定时定量投喂,往往导致投饲不足或过量。通过监测养殖对象摄食状态为投饲控制提供有效反馈信息,能够根据养殖对象食欲实时调整投饲量,满足摄食需求并减少饲料浪费。声学方法由于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可以在浑... 目前水产养殖常用的投饲方法是定时定量投喂,往往导致投饲不足或过量。通过监测养殖对象摄食状态为投饲控制提供有效反馈信息,能够根据养殖对象食欲实时调整投饲量,满足摄食需求并减少饲料浪费。声学方法由于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可以在浑浊水体中测量养殖对象摄食状态。本文介绍了残余饲料检测、鱼群空间分布监测和摄食声音监测这3种基于声学方法的投饲反馈技术,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反馈技术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声学方法需要与其他反馈技术和投饲量预估方法结合使用,以满足复杂养殖条件下精准投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方法 鱼类食欲 残余饲料 空间分布 摄食声音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蓝渔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琰斐 刘晃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近年来,受制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生产方式粗放等多重影响,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压缩,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向深远海拓展新空间、挖掘优质蛋白的需求迫在眉睫,发展深蓝渔业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渔业升级... 近年来,受制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生产方式粗放等多重影响,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压缩,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向深远海拓展新空间、挖掘优质蛋白的需求迫在眉睫,发展深蓝渔业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渔业升级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南极磷虾等海洋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目前深蓝渔业发展形势和现状,分析了发展深蓝渔业在食物安全供给、渔业可持续发展、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认为要持续稳步推进深蓝渔业发展,建议深蓝渔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做好统筹规划;要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攻关;要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推进;要产业升级,加快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蓝渔业 深远海养殖 可持续捕捞 水产品加工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的渔业资源调控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车轩 李新丰 +3 位作者 陈晓龙 刘兴国 朱浩 王小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9-267,共9页
针对白洋淀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问题,设计并实施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工程”,营造了水生动物栖息生境、恢复了水生植物多样性、开展了底栖生物增殖改底。为研究该工程对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调控效果,该... 针对白洋淀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问题,设计并实施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工程”,营造了水生动物栖息生境、恢复了水生植物多样性、开展了底栖生物增殖改底。为研究该工程对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调控效果,该研究选取修复区(鲥鯸淀)为研究对象,相邻的水域(大白洋淀)作为对照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和食物网结构及营养级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区渔获种类数、渔获丰度和渔获生物量相较于对照区分别增加了35.29%、58.60%和200.00%,修复区鱼类体征值(平均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区。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修复区的主要渔业生物δ^(13)C、δ^(15)N均值显著高于对照区,且修复区的δ^(13)C跨度(6.30‰)明显大于对照区(4.47‰)。修复区内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范围、总跨度和均值均高于对照区,修复区多数物种营养级集中在>3.0~3.5,而对照区多数集中在>2.5~3.0。因此,该研究表明,综合性、系统性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食物网结构和提高营养级水平,加速白洋淀的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同位素 渔业资源 营养级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增氧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红桥 管崇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值是满足养殖品种在养殖环境中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该文归纳了养殖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内外增氧发展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要增氧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增氧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溶氧 增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7
作者 车轩 朱林 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4期1-7,23,共8页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是绿色高效池塘养殖设施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提出了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定义,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历程,归纳了标准分隔池塘、简易分隔池塘和流水槽池塘3种国外发展的主要系统模式类型,通过文献收集和...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是绿色高效池塘养殖设施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提出了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定义,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历程,归纳了标准分隔池塘、简易分隔池塘和流水槽池塘3种国外发展的主要系统模式类型,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对3种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比较了国内外发展模式的养殖品种、水循环方式、研究概况和产业应用情况,通过进一步讨论分级序批养殖池塘、跑道池养殖池塘2种在国内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系统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设施 水产绿色发展 分隔池塘 分级序批养殖池塘 跑道式养殖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浪式增氧机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顾海涛 张祝利 +2 位作者 曹建军 韩梦遐 钟伟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35-39,共5页
为研究涌浪式增氧机的性能,对13台样机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增氧性能试验,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养殖池塘中进行提水性能和造浪性能的试验。结果显示:涌浪式增氧机的绝对增氧能力与同功率水车增氧机相近,在标准水池试验的... 为研究涌浪式增氧机的性能,对13台样机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增氧性能试验,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养殖池塘中进行提水性能和造浪性能的试验。结果显示:涌浪式增氧机的绝对增氧能力与同功率水车增氧机相近,在标准水池试验的平均增氧能力QS和动力效率ES达到SC/T6017-1999《水车式增氧机》标准的要求;1.5 kW涌浪式增氧机的提水性能可以达到3006.05 m^3/h,提水动力效率为1869.4 m^3/kW·h,理论上,一台1.5 kW的涌浪式增氧机运行1 h可以完成一个100 m×50 m标准养殖池塘底层水体和上层水体的交换;涌浪式增氧机可以在距离固定位置30 m的水面形成波幅为80 mm的波浪。研究表明:在实际使用中,涌浪式增氧机的增氧效率优于水车式增氧机;在相同面积的养殖池塘中,使用相同功率涌浪式增氧机的数量比叶轮式增氧机的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浪式增氧机 增氧能力 动力效率 提水量 造浪强度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的增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管崇武 单建军 +2 位作者 宋红桥 吴凡 陈石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可取得较好的增氧性能;在相同进气压力条件下,装置的氧质量转移系数和增氧能力随着进气量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则呈下降趋势,但在进气压力为0.2 MPa时,其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下降幅度较缓。综合考虑增氧能力和运行能耗等因素,装置的进气参数可设置为进气压力0.2 MPa、进气量0.064~0.081m^(3)/h,在该条件下增氧能力达到29.79~34.36 g/h,氧利用率达到29.83%~32.32%,动力效率达到7.67~8.31 kg/(kW·h)。研究表明,进气量对装置的增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控制进气量对于提高增氧性能、降低增氧装置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 增氧性能 进气量 氧利用率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推流量对养殖工船分隔式舱养系统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管崇武 张宇雷 张成林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为探讨养殖鱼舱在海上摇摆晃荡条件下鱼舱内部水体流动特性,设计了一套底推流分隔式的模拟舱养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离池底1 m处铺设的隔离网和隔离网下方放置的4台推流泵等养殖系统设施和装备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底推流量对试验系统水中氨... 为探讨养殖鱼舱在海上摇摆晃荡条件下鱼舱内部水体流动特性,设计了一套底推流分隔式的模拟舱养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离池底1 m处铺设的隔离网和隔离网下方放置的4台推流泵等养殖系统设施和装备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底推流量对试验系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和浊度等水质指标的影响,取得适宜底推流量,并以此参数开展验证试验,与高换水量的对照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池表层和底层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去除效果与底推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底推流量达到160 m^(3)/h时达到最佳去除效果,分别达到68.02%和58.68%;进水流量为40 m^(3)/h并在每次投喂时开启1 h底推流量为160 m^(3)/h推流泵的试验池,与进水流量为120 m^(3)/h无底推流的对照池在为期1个多月的养殖期间,两者在氨氮质量浓度、浊度和水色等水质指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该底推流分隔式模拟舱养系统在进水流量降低70%左右也能达到较好水质调控效果。该舱养模拟系统可为后续探索优化适合海上复杂工况的养殖鱼舱工艺设计及为海上大型工船养殖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工船 舱养系统 深远海养殖 底推流 氨氮 浊度 水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式气力提升池底吸污装置性能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达 张宇雷 +2 位作者 张海耿 李金刚 高倩倩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6期35-41,共7页
气力提升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研究建立了气力提升系统理论模型,分别考察了进气流量、提升立管管径、淹没率和吸口截表面积对管道式气力提升池底吸污装置吸口流速和吸污效率的影响。试验... 气力提升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研究建立了气力提升系统理论模型,分别考察了进气流量、提升立管管径、淹没率和吸口截表面积对管道式气力提升池底吸污装置吸口流速和吸污效率的影响。试验研究了进气流量、提升立管管径、淹没率和吸口截面积等因素对吸污装置吸口流速和吸污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吸口流速和吸污效率都与进气流量和淹没率呈线性增长关系;在管径不变的条件下,吸口流速随着吸口截面积增大而减小,吸污效率增加后趋于稳定。进气流量为6 m^(3)/h、淹没率为0.778、提升立管管径为50 mm和吸口截表面积为226 mm^(2)的工况条件下,管道式气力提升池底吸污装置可以达到最优性能。本研究为后续装备研发、试验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提升 吸污装置 吸口流速 吸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式竖流沉降过滤器沉淀分离特性分析
12
作者 管崇武 刘安东 陈石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3,共9页
针对传统竖流沉淀器在高水力负荷下颗粒物截留效率低、易受湍流干扰的缺陷,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涡旋式竖流沉降过滤器,通过融合竖流沉淀与旋流分离原理,结合CFD-DPM耦合模拟与试验验证,系统探究其对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悬浮颗粒物的强化去... 针对传统竖流沉淀器在高水力负荷下颗粒物截留效率低、易受湍流干扰的缺陷,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涡旋式竖流沉降过滤器,通过融合竖流沉淀与旋流分离原理,结合CFD-DPM耦合模拟与试验验证,系统探究其对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悬浮颗粒物的强化去除机制。数值模拟表明,涡旋结构通过离心力与重力协同作用优化流场分布,有效抑制颗粒物逃逸;对比试验中,在15 m^(3)/(m^(2)·h)水力负荷下,涡旋式过滤器对进水TSS 25 mg/L和50 mg/L的截留率分别达72.92%±7.40%和59.24%±5.15%,较传统装置提升28.6%和36.0%(P<0.05),而两者出水TSS质量浓度随流量增加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涡旋式设计可通过旋流强化机制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显著提升高负荷工况下颗粒物截留稳定性,解决了传统装置因流速升高导致的性能衰退问题。该成果为RAS固液分离设备的优化提供了兼具高效性与工程适用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涡旋式竖流沉降过滤器 颗粒物截留效率 水力负荷 总悬浮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金枪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成林 刘晃 +2 位作者 徐皓 张宇雷 缪苗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5期10-17,共8页
日本金枪鱼养殖产业是现代化养殖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短期蓄养模式、人工育肥野生幼鱼模式和全生命周期人工养殖模式,目前已成为年产值达2.5亿美元的产业。现阶段,日本蓝鳍金枪鱼幼鱼来源仍以捕捞野... 日本金枪鱼养殖产业是现代化养殖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短期蓄养模式、人工育肥野生幼鱼模式和全生命周期人工养殖模式,目前已成为年产值达2.5亿美元的产业。现阶段,日本蓝鳍金枪鱼幼鱼来源仍以捕捞野生幼鱼为主,其以陆海接力工业化生产为特征,野生幼鱼培育至一定规格后转运至海上养殖场利用网箱进行育肥养成。在人工养殖模式下,亲鱼产卵后在陆基循环水养殖车间内将受精卵培育至幼鱼阶段,后转入海上养殖网箱。随着野生幼鱼的减少和养殖环境的变化,日本金枪鱼养殖产业更偏向全生命周期人工养殖模式,养殖场所亦经历着从开放式网箱向封闭式网箱、从近岸朝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阶段。中国金枪鱼产业以捕捞为主,养殖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存在着产业尚未形成、现代化养殖技术缺乏及养殖模式、产业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借鉴日本金枪鱼养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升级中国金枪鱼养殖业乃至海水鱼养殖业的发展模式,提出稳定捕捞产量,全力推进金枪鱼全人工养殖;加强技术引进与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建立发展策略,国际国内双循环引导产业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蓝鳍金枪鱼 金枪鱼养殖 日本渔业 工业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及PIV技术的鱼池流场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成林 张宇雷 +2 位作者 吴凡 吴铠 郑跃平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2期25-33,共9页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为基础,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粒子跟踪测速技术(PIV),开展鱼池流场流态数值模拟与验证方法研究。建立了一套鱼池的三维湍流流动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拟合进水流量、进水口直径和进水高度来获得最佳流...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为基础,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粒子跟踪测速技术(PIV),开展鱼池流场流态数值模拟与验证方法研究。建立了一套鱼池的三维湍流流动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拟合进水流量、进水口直径和进水高度来获得最佳流速和适宜的流场,分析流速分布和颗粒物运动轨迹;利用PIV技术对鱼池流场进行试验测量,了解鱼池流场及颗粒物运动信息。结果显示:合适的进水参数可使鱼池流场无论从稳定性、排污性能还是节能方面都更符合实际使用需要,数值模拟结果与PIV实测试验结果对比基本吻合,符合鱼池流场的流动特征,数值误差基本保持在8%以内,进一步表明本研究的数值计算和性能预测均能达到一定的精度,可有效掌握鱼池内部三维流动结构和基本流态。CFD数值模拟与PIV技术有机结合,可形成较完整的鱼池流场分析方法,可为今后鱼池的结构设计提供研究手段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鱼池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CFD) 粒子图像测速(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系统的尾水处理方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宋红桥 顾川川 张宇雷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2期85-87,共3页
水产养殖产业逐渐发展壮大,随之出现了众多问题,尾水处理方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分析了水产养殖中尾水的危害、特点和现状,介绍了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技术手段以及尾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以期为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水 养殖系统 尾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营养级池塘养殖系统技术要点
16
作者 杨锦英 车轩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2期16-17,共2页
多营养级池塘养殖系统是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率、方便生产管理,通过对池塘水体进行物理分隔,更好地控制多品种混养、生态增氧、废物处理等养殖过程的水产品高效生产系统与设施。在全球重新审视"物种单一化"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 多营养级池塘养殖系统是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率、方便生产管理,通过对池塘水体进行物理分隔,更好地控制多品种混养、生态增氧、废物处理等养殖过程的水产品高效生产系统与设施。在全球重新审视"物种单一化"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背景下,多营养级池塘养殖作为养殖品种结构优化而顺应自然的更高层面的生态养殖系统,已成为池塘养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显著的节水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结构优化 池塘养殖 营养级 节水减排 废物处理 农业可持续发展 池塘水体 顺应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龙杂交斑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
17
作者 黄达 张和森 +3 位作者 刘敏 张宇雷 顾川川 高倩倩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 为了进一步研究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海水鱼育苗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施设备构建技术,优化了水处理工艺流程并设计了生物滤器体积与循环量等关键参数,构建了一套封闭式可控型循环水育苗系统。设计了2路水处理环路,集成构建了育苗池双排水、竖流沉淀、移动床生物过滤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使用该育苗系统开展虎龙杂交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育苗试验,重点考虑溶氧、pH和氨氮3个水质指标及全长、体质量和出苗率3个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仔稚鱼生长情况良好,平均全长(75.1±0.55)mm,平均体质量(9.2±0.42)g,出苗率16.28%。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温度26.8~27.7℃,溶氧6.6~7.2 mg/L,pH平均为8.31、总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183±0.191)mg/L,水质情况良好。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单茬利润1.86万元,年利润5.58万元(按1年3茬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可为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系统应用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物质平衡 水处理设备 循环水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菜共生发展历史、典型模式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8
18
作者 徐琰斐 张宇雷 +2 位作者 顾川川 刘晃 倪琦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利用水产养殖排放水为植物提供营养,由一种氮源(鱼饲料)生产两种农产品(鱼和蔬菜),具有水和氮源利用效率高、不使用化肥和抗生素、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将鱼菜共生的发展历史进程分为...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利用水产养殖排放水为植物提供营养,由一种氮源(鱼饲料)生产两种农产品(鱼和蔬菜),具有水和氮源利用效率高、不使用化肥和抗生素、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将鱼菜共生的发展历史进程分为理念起源阶段(1970年之前)、萌芽阶段(1970—1990年)、全球拓展阶段(1990—2010年)以及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4个阶段。分析了鱼菜共生3种典型模式;提出了鱼菜共生系统构建向解耦类型发展,系统布局向城镇化、立体化发展,硬件设施向生态型、智能化发展的3个主要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强氮磷转化机制研究、建立系统理论模型、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加强商业规模系统研究4条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循环水养殖 水耕栽培 历史进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鱼复合设施种养系统构建与运行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琰斐 单建军 +3 位作者 顾川川 高霞婷 张宇雷 倪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该研究将传统鱼菜共生技术进行改进,提出并构建一种菜-鱼复合设施种养模式。通过设计3路水循环工艺流程,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蔬菜无土栽培(即鱼菜共生系统)与传统土壤种植结合,以促进水产养...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该研究将传统鱼菜共生技术进行改进,提出并构建一种菜-鱼复合设施种养模式。通过设计3路水循环工艺流程,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蔬菜无土栽培(即鱼菜共生系统)与传统土壤种植结合,以促进水产养殖固液废弃物全循环利用。基于质量平衡原理,根据投饲量和养殖尾水排放量提出鱼菜生物量配比和发酵装置体积计算方式,以提高系统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建立一套中试系统,使用该系统同时养殖大口黑鲈、种植水培生菜和番茄160 d,结果显示:鱼类生长良好,最终养成密度为41.6 kg/m^(3),特定生长率为0.42%,存活率99.95%,饵料系数为1.4;蔬菜长势良好,收获水培生菜1205 kg,收获番茄果实2400 kg。水质情况总体稳定:总氨氮平均浓度为(0.83±1.46)mg/L、亚硝酸盐平均浓度为(0.035±0.062)mg/L、硝酸盐平均浓度为(25.1±8.06)mg/L、溶解氧浓度范围为4.25~7.16 mg/L、pH值平均为6.8;水产养殖废弃物发酵后,可使水体中总磷含量提高141%,钾离子含量提高7%;系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年利润约为4.6万元,化肥施用量减少4/5,农药施用量减少3/4,日换水量小于5%。该研究可为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蔬菜 鱼菜共生 循环水养殖 蔬菜无土栽培 土壤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运行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菁 管崇武 +2 位作者 宋红桥 张宇雷 倪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8-204,共7页
为探索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该研究自主设计蛋白分离组合装置、内循环流化床等关键工艺环节水净化装备,构建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的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针对其不同阶段生长特性及水环境需求,提出一种水质调控方... 为探索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该研究自主设计蛋白分离组合装置、内循环流化床等关键工艺环节水净化装备,构建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的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针对其不同阶段生长特性及水环境需求,提出一种水质调控方法,科学投喂。运行试验120d,溶解氧浓度5.30~7.14mg/L,p H值7.23~8.44,氨氮浓度0.43~1.38 mg/L(稳定运行后),亚硝酸盐氮浓度0.15~0.56 mg/L(稳定运行后);斑节对虾在循环水养殖模式水生态环境下正常生长,先后经历快速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缓慢生长期,终末养殖密度3.02 kg/m^(2),取得高效养殖结果;终末饲料系数1.67,单茬每平方米利润34.78元,每平方米年利润69.56元(按1年2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实践可为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质 斑节对虾 循环水养殖 系统构建 运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