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虾幼虾发育时期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1
作者 金舒博 张颖 +7 位作者 关海红 傅洪拓 蒋速飞 熊贻伟 乔慧 张文宜 龚永生 吴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采用组织切片及类固醇激素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发育第1~31d的精巢、卵巢及促雄腺发育的起始时间、发育过程及成熟时间。结果表明:青虾幼虾发育到第10d(PL10)时促雄腺呈索状结构开始发育,随后经历增... 采用组织切片及类固醇激素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发育第1~31d的精巢、卵巢及促雄腺发育的起始时间、发育过程及成熟时间。结果表明:青虾幼虾发育到第10d(PL10)时促雄腺呈索状结构开始发育,随后经历增殖期(PL10)、合成期(PL13)和分泌期(PL19)3个发育阶段发育成熟,形成完整的促雄腺。青虾精巢和卵巢均在幼虾发育第13d(PL13)开始发育,精巢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精原细胞,而卵巢生殖上皮开始分化为椭圆或多边形的卵原细胞。精巢经精原细胞期(PL13)、精母细胞期(PL16)、精细胞期(PL19)和精子期(PL22)4个发育阶段成熟,此时成熟的精巢生精小管内充满成熟的精子。卵巢经卵原细胞期(PL13)、初级卵母细胞期(PL16)、次级卵母细胞期(PL16)和卵子期(PL19)4个时期发育成熟,此时卵巢充满成熟卵子。从PL1到PL22,睾酮分泌量逐渐增加,维持在稳定水平至PL25后逐渐下降;从PL1到PL19,17β-雌二醇的分泌量逐渐增加,维持在稳定水平至PL25后逐渐下降。本研究显示:促雄腺与精巢发育过程均持续10d,但促雄腺早于精巢3d开始发育和成熟,这可为性别和生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性别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虾 组织学观察 类固醇激素测定 性腺发育 性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鲂营养需求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缪凌鸿 王文喜 +2 位作者 戈贤平 刘波 朱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3-216,共4页
采用多因素正交(4因素3水平)试验法,以粗蛋白(29%、32%、35%)、粗脂肪(4%、5%、6%)、可消化糖(20%、25%、30%)、维生素E(75、125、175 mg/kg)为影响因素,设计9种三角鲂试验日粮。通过10周的饲养,对三角鲂的生长性能、鱼体生理代谢和机... 采用多因素正交(4因素3水平)试验法,以粗蛋白(29%、32%、35%)、粗脂肪(4%、5%、6%)、可消化糖(20%、25%、30%)、维生素E(75、125、175 mg/kg)为影响因素,设计9种三角鲂试验日粮。通过10周的饲养,对三角鲂的生长性能、鱼体生理代谢和机体免疫机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可能适用于三角鲂日粮的营养水平为:32%~35%粗蛋白、4%~5%粗脂肪、20%~25%可消化糖、175 mg/kg维生素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营养需求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 消化和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代云云 袁永明 +1 位作者 袁媛 张红燕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以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直辖市)城镇居民76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对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罗非鱼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罗非鱼持积极态度的消费者比例较高;影响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意愿的... 以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直辖市)城镇居民76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对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罗非鱼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罗非鱼持积极态度的消费者比例较高;影响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水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经历和产品价格等;建立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决策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消费意愿 消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分步发酵法制备功能性高蛋白菌糠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淏 王红连 +4 位作者 周群兰 蒋益 全卫丰 张东升 谢骏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52,共6页
以杏鲍菇菌糠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辅料,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酿酒酵母发酵菌糠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长势好的灵芝菌及其最佳培养温度,并研究了两种菌不同发酵方式对真蛋白和粗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糠88%,尿... 以杏鲍菇菌糠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辅料,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酿酒酵母发酵菌糠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长势好的灵芝菌及其最佳培养温度,并研究了两种菌不同发酵方式对真蛋白和粗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糠88%,尿素2%,麸皮10%,起始料水比1??2.0,p H值自然,温度28℃条件下,先接种灵芝菌发酵7 d,再接种酿酒酵母发酵4 d,发酵结束后,菌糠的真蛋白含量达15.75 g/100 g,粗多糖含量达4.48 g/100 g,分别比接种前提高了68.54%和132.12%。文中初步建立了制备功能性高蛋白菌糠饲料的最佳分步发酵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灵芝 酿酒酵母 粗多糖 真蛋白 分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6个鲤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念 傅建军 +5 位作者 董在杰 朱文彬 王兰梅 苏胜彦 宋飞彪 陈兴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2,共8页
探讨当前中国鲤(Cyprinus carpio)野生群体和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变异情况,以期丰富鲤种质资源的研究数据,为后期鲤的种质挖掘和遗传育种提供更多参考。收集了鲤的4个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太湖鲤、黄河鲤和黑龙江鲤)和2个育成品种(福瑞... 探讨当前中国鲤(Cyprinus carpio)野生群体和育成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变异情况,以期丰富鲤种质资源的研究数据,为后期鲤的种质挖掘和遗传育种提供更多参考。收集了鲤的4个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太湖鲤、黄河鲤和黑龙江鲤)和2个育成品种(福瑞鲤和松浦鲤)共计185尾个体,进行mtDNA D-loop序列测序分析。全长927~930 bp的D-loop序列有36个变异位点。所有个体呈27个单倍型,其中清水江鲤和太湖鲤的单倍型数量较多(分别为18和9个),而福瑞鲤和松浦鲤各存在1个优势单倍型(占有率分别为93%和80%)。F_(ST)值检验发现,松浦鲤与黑龙江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呈极显著遗传分化(P<0.01)。基于群体间K2P遗传距离(0.005~0.013)的NJ树显示,福瑞鲤和黄河鲤首先聚类,然后依次与清水江鲤和太湖鲤聚类;最后与松浦鲤和黑龙江鲤所在的另一支聚类。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极显著(P<0.01),占总变异的35.59%。研究表明,鲤的野生群体(清水江鲤和太湖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进一步选育利用的潜力;而2个育成品种(福瑞鲤和松浦鲤)在选育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遗传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线粒体DNA D-环序列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瑞鲤与黄河鲤、建鲤鱼肉品质的比较及影响肉质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吕帆 朱文彬 +1 位作者 王兰梅 董在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4,共7页
为研究福瑞鲤和黄河鲤、建鲤的肉质差异,选取了体质量相近、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种鲤鱼,分析其质构特性、肉色、p H值变化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福瑞鲤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指标低于黄河鲤和建鲤,而黏附性高于黄河鲤;水分含量、... 为研究福瑞鲤和黄河鲤、建鲤的肉质差异,选取了体质量相近、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种鲤鱼,分析其质构特性、肉色、p H值变化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福瑞鲤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指标低于黄河鲤和建鲤,而黏附性高于黄河鲤;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黄河鲤及建鲤(P<0.01),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Ser、Cys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含量较高,Thr含量较黄河鲤、建鲤有很大提升。整体上来说,福瑞鲤鱼肉品质在质构性能和营养价值上要优于黄河鲤和建鲤。而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硬度、胶黏性、咀嚼性4项指标均与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两项指标成显著正相关(P<0.05);黏附性与粗脂肪含量成负相关(P<0.05);从12项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硬度、剪切力、粗脂肪、粗蛋白为影响肉质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鲤 黄河鲤 建鲤 质构分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鲤基于微卫星标记和形态指标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在杰 刘念 +4 位作者 朱文彬 傅建军 王兰梅 李建光 杨兴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清水江鲤(Cyprinus carpio)种质资源现状,基于分子标记和形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水江鲤群体呈现较高遗传多态性水平,12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表观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 为探究清水江鲤(Cyprinus carpio)种质资源现状,基于分子标记和形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水江鲤群体呈现较高遗传多态性水平,12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表观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值分别为10、8.37、0.54、0.86和0.84。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推测实验个体来源于3个理论种群,并将来源概率>70%的个体分成3个区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分析,发现区组间达到中等水平的遗传分化(F_(ST)>0.05,P<0.01);区组间Nei’s遗传距离为0.473~0.546,区组间个体遗传结构相对独立。基于形态学指标,研究发现个体间存在较大形态差异,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38.0%);区组间在背鳍硬棘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和尾柄长/体长等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基于形态学数据的欧式距离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相符。结果表明,清水江鲤群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群体内存在显著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鲤 微卫星标记 形态指标 遗传变异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养殖池塘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在不同生态位间的差异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光 谢骏 +2 位作者 周群兰 习丙文 徐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从江苏省常州市团头鲂养殖池塘鱼体内、外环境(内环境包括鱼体肠道、体表黏液、鳃、腹腔、肝脏、肾脏等,外环境包括水体、底泥、浮游生物等)分离鉴定了56株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分析56株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毒力基因及... 从江苏省常州市团头鲂养殖池塘鱼体内、外环境(内环境包括鱼体肠道、体表黏液、鳃、腹腔、肝脏、肾脏等,外环境包括水体、底泥、浮游生物等)分离鉴定了56株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分析56株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性、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并比较了不同生态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维氏气单胞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56株维氏气单胞菌中使团头鲂的48 h死亡率在40%以上的菌株有26株,为团头鲂细菌性出血病的病原菌之一。(2)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溶血素基因hly的检出率分别为26.8%、48.2%,具有2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占19.6%;(alt+、hly+)、(alt+、hly-)、(alt-、hly+)、(alt-、hly-)4种毒力基因菌株型48 h致死率分别为41.8%、35%、32.3%、29.2%,表明死亡率与这2种毒力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3)维氏气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的耐药率也分别高达94.6%、94.6%、91.1%,只对多黏菌素、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64.3%、48.2%。(4)不同生态位菌株的毒力基因比较结果显示,鱼体上菌株2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alt 30.4%、hly 47.8%)大于外界环境毒力基因的携带率(alt 10%、hly 40%);不同生态位菌株的抗药性呈现出一个特点,即鱼体上分离到的菌株耐药率(67.2%)要明显大于外环境中菌株对药物的耐药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毒力基因 致病性 药敏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鲤群体的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伟 苏胜彦 +5 位作者 董在杰 张建桥 马良骁 李灵玲 曲疆奇 袁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4,共8页
利用筛选出鲤(Cyprinus carpio)的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分析其与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建鲤(C.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群体中90个个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 利用筛选出鲤(Cyprinus carpio)的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分析其与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建鲤(C.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群体中90个个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AS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15个微卫星标记与3个鲤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Mfw5与黄河鲤的体高相关(P<0.05);Hlj013、Cca09和Mfw7均与建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2与建鲤的体质量和体厚相关(P<0.05);Mfw29与建鲤的体质量相关(P<0.05);Mfw6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均相关(P<0.05);Mfw4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11与黑龙江野鲤的体厚和体高相关(P<0.05)。对同一性状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3个群体中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的食物选择性及其摄食节律 被引量:39
10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和成虾的胃及肠道内的食物组成和食物充塞度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在水族箱(60 cm×40 cm×40 cm)中先后进行了两试验期克氏原螯虾(规格为3~5 g/尾)对几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小浮萍Lemna minor、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摄食与生长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投放克氏原螯虾20尾;另外,在稻田的环沟内对不同投饲模式(分别投喂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的克氏原螯虾专用颗粒饲料及水草和小杂鱼)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幼虾肠道内的食物组成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成虾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水域中所能得到的水生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8:00—10:00和19:00—22:00分别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其它时段摄食强度较弱;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饲养克氏原螯虾的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3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平均日增重率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稻田环沟内不同投饲模式下,投喂小杂鱼的克氏原螯虾生长情况优于投喂颗粒饲料组和颗粒饲料+水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食物选择 摄食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璐 梁利国 +2 位作者 谢骏 徐跑 夏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9-223,共5页
根据GenBank收录的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基因和气溶素结构基因(aerA),依据嗜水气单胞菌保守序列分别设计能检测alt和ae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 根据GenBank收录的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基因和气溶素结构基因(aerA),依据嗜水气单胞菌保守序列分别设计能检测alt和ae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供试菌株嗜水气单胞菌扩增2条目的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00bp和280bp,而对照菌株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河流弧菌的PCR扩增则无条带检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双重PCR最低能检测3×104cfu/mL菌体密度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模板DNA的检出极限为49fg/μL;同时对送检的患病水产品进行抽检,检测出阳性结果的样品均可分离到优势生长的嗜水气单胞菌。结果证实,试验所建立的基于2种基因的双重PCR方法快捷、灵敏,为今后由于该菌所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双重PCR 快速检测 气溶素基因 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鲤越冬前后的生长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成锋 苏胜彦 +2 位作者 朱健 朱文彬 董在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2-727,共6页
黄河鲤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为了对其继续选育,以黄河鲤为研究对象,在越冬前后各测量一次数据,观察其生长发育特点,并通过统计学手段研究其发育规律。结果显示:体重、体长、体厚、体高4个指标在生长的第二阶段均比第一阶段显著提高,其... 黄河鲤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为了对其继续选育,以黄河鲤为研究对象,在越冬前后各测量一次数据,观察其生长发育特点,并通过统计学手段研究其发育规律。结果显示:体重、体长、体厚、体高4个指标在生长的第二阶段均比第一阶段显著提高,其中体重幅度较大,体厚增长较小;体长和体高的比例没有发生变化,体长和体厚比显著降低;3维图显示第2阶段明显迁移,第二阶段图形的集中度高。经过体重的标准化后,2阶段3个指标的三维图发生了逆转。这些结果说明,黄河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主要生长指标均有提高,3个指标3D图趋向整齐,并发现这些体型的变化主要由于体重引起,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个阶段的增重体长和体厚的比值显著降低,说明黄河鲤的体型偏向于宽度的增加。研究还通过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和聚类图来说明2个生长阶段体重和3个体型指标的关系,再次验证了2阶段体重在3个体型指标中的重要影响和体型偏向于宽度增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越冬 生长性能 体型指标 三维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鲌生长激素(GH)基因与侧翼区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士力 贾永义 +5 位作者 蒋文枰 迟美丽 程顺 赵金良 顾志敏 傅建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1-1289,共9页
采用保守引物进行PCR成功扩增了编码翘嘴鲌生长激素的基因,该基因全长5 966 bp,其中转录单元长1 648 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5'端和3'端侧翼序列长度分别为2 282 bp和2 036 bp,分别包含(AAT)8和(TTC)5T(TAA)8的微卫星... 采用保守引物进行PCR成功扩增了编码翘嘴鲌生长激素的基因,该基因全长5 966 bp,其中转录单元长1 648 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5'端和3'端侧翼序列长度分别为2 282 bp和2 036 bp,分别包含(AAT)8和(TTC)5T(TAA)8的微卫星序列。上游区域包含TATA框,还有一些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如Pit-1、Pit-1a、CREB、AP1、GR、HNF-3、HNF-3B等转录因子。翘嘴鲌的5个外显子长度分别为64、140、117、162和255 bp。推测的阅读框为603 bp,编码由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78个氨基酸成熟肽组成的多肽。在这个多肽中发现了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71)、Cys^(135)、Cys^(173)、Cys^(190)和Cys^(198))和2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145th和197th)。翘嘴鲌GH氨基酸序列与团头鲂完全相同,与草鱼只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构建的鱼类进化树符合基本分类地位。翘嘴鲌生长激素基因4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229、103、565和103 bp。相对外显子来说,种间内含子变异较大,其中第三内含子变异最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翘嘴鲌GH基因的表达、功能及其转录调控特征奠定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生长激素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优势基因型的后备亲本筛选以及相关分子标记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成锋 苏胜彦 +1 位作者 朱健 石连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5,共7页
选取黄河鲤新品系亲本和子代共450尾,5对微卫星引物和4个基因区段扩增引物开展基因型检测,并检测它们与体重的关联性以及分析相应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Koi42和4个SNPs位点对体重有显著的影响,获得具有超过富集2个优势基因型的候选亲本... 选取黄河鲤新品系亲本和子代共450尾,5对微卫星引物和4个基因区段扩增引物开展基因型检测,并检测它们与体重的关联性以及分析相应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Koi42和4个SNPs位点对体重有显著的影响,获得具有超过富集2个优势基因型的候选亲本共13尾,富集优势分子标记基因型的候选亲本生长性能优势明显。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利用AIC最佳模型筛选到COⅠ626、D-Loop253和Koi42共3个位点,发现Koi42贡献率较大,经Fisher精确性检验,发现其与性别存在关联,其加性效应接近显著水平(P<0.05)。检测的多个上位效应组分中,仅有D-Loop253和Koi42的加性效应间的互作达到显著水平。对遗传方差组分进行剖分发现,加性方差占11.4%,两个位点的加性效应构成的上位效应占到77.5%,因此这3个分子标记对体重的影响主要以上位效应为主,而且是两两加性效应的占比较大,可以推断出D-Loop 253和Koi42两个分子标记的上位效应起主要作用。综上所述结果提示Koi42及与其有互作的D-Loop253可用于黄河鲤新品系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开展多个分子标记的富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新品系 基因型 体重 关联分析 上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Arimoto灰度熵的图像阈值分割快速迭代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一全 朱丽 吴诗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7,共10页
现有的Arimoto熵阈值法仅依赖于灰度直方图分布,且计算最佳阈值时需搜索整个解空间,效率不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分割的快速迭代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然后,考虑图像目标和... 现有的Arimoto熵阈值法仅依赖于灰度直方图分布,且计算最佳阈值时需搜索整个解空间,效率不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分割的快速迭代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然后,考虑图像目标和背景的类内灰度均匀性,导出了基于灰度-平均灰度级直方图的Arimoto灰度熵阈值法,并给出了中间变量的快速递推公式;最后,提出了二维Arimoto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大大减少了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算法运行速度快,分割性能优于现有的5种同类阈值分割算法,分割后图像中的目标完整,边缘纹理清晰,细节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二维Arimoto灰度熵 快速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IGF2a基因内含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福瑞鲤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胜彦 董在杰 +1 位作者 朱文彬 袁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4,共6页
为了解鲤IG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福瑞鲤(FFRC strain carp)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福瑞鲤为实验材料,设计用于分析IGF2a基因内含子3的SNP引物,分析其SNP,再结合福瑞鲤的生长性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 为了解鲤IG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福瑞鲤(FFRC strain carp)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以福瑞鲤为实验材料,设计用于分析IGF2a基因内含子3的SNP引物,分析其SNP,再结合福瑞鲤的生长性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杂合子A/G基因型使福瑞鲤体质量、体长2个生长指标减小,体质量的降低幅度高于体长,但是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杂合子A/G基因型和纯合子G/G基因型的体长与体质量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IGF2a基因可影响福瑞鲤的体质量、体长,且其SNP可能与福瑞鲤内脏质量增加有关.同时,研究发现这个多态位点与性别在对鲤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上存在互作.这些结果将为基于内含子3的IGF2a基因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瑞鲤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2a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D-loop多态性与幼苗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建军 张猛 +2 位作者 沈玉帮 陈勇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鉴于mt DNA的母性遗传特征,本研究基于2011年繁殖用的20尾母本的D-loop序列信息,与通过亲子鉴定获得的853尾40日龄子代的体长、体质...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鉴于mt DNA的母性遗传特征,本研究基于2011年繁殖用的20尾母本的D-loop序列信息,与通过亲子鉴定获得的853尾40日龄子代的体长、体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草鱼6种D-loop单倍型对生长性状表型差异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单倍型为Hap16的子代的体长最大,并显著大于单倍型为Hap4的子代的体长(P<0.05);单倍型为Hap18和Hap16的子代的体质量较大,依次大于其他单倍型子代的体质量,并显著大于单倍型为Hap4的子代的体质量(P<0.05)。此外,草鱼D-loop序列各变异位点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水平不同;其中,Site01、Site06和Site07等3个位点对体长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P<0.05),Site06和Site07等2个位点对体质量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草鱼D-loop序列变异对子代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推测在草鱼生长性状改良的选育进程中,可以利用mt DNA多态性信息进行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D-loop序列 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刺五加超微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脂肪沉积以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鸣霄 李红霞 +5 位作者 强俊 徐跑 包景文 陈德举 陶易凡 朱昊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801-581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刺五加超微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脂肪沉积以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50±0.02)g的健康吉富罗非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添加了0(对照)...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刺五加超微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脂肪沉积以及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6.50±0.02)g的健康吉富罗非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6组试验鱼分别饲喂添加了0(对照)、0.5‰、1.0‰、2.0‰、4.0‰和8.0‰刺五加超微粉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生化指标以及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各添加组的增重了(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2.0‰组最高。1.0‰、2.0‰、4.0‰、8.0‰组饲料转化率(F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1.0‰组最高。2)2.0‰、4.0‰、8.0‰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与8.0‰组红细胞计数(R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红细胞压积(HCT)上各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3)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随刺五加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0.5‰和1.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1.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甘油三酯(TG)含量均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补体3(C3)含量随饲料中刺五加超微粉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以1.0‰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LZM)活性以1.0‰组最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8.0‰组(P<0.05)。4)2.0‰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M DA)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糖原(Gly)和TG含量随饲料中刺五加超微粉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γ-干扰素(INF-γ)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在饲料中添加1.0‰~2.0‰的刺五加超微粉,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刺五加超微粉 生长 脂肪沉积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阶段的大口黑鲈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鸣霄 强俊 +7 位作者 徐钢春 周国勤 张茂友 陶易凡 路思琪 李岩 陆健 徐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86-5903,共18页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阶段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肠道组织学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本研究挑选孵化后第5、25、45和180天的大口黑鲈,分别代表开口摄食、转食人工配合饲料、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和成鱼养殖4个阶段,采集肠道组织...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阶段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肠道组织学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本研究挑选孵化后第5、25、45和180天的大口黑鲈,分别代表开口摄食、转食人工配合饲料、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和成鱼养殖4个阶段,采集肠道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和测定消化酶活性,并提取DNA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在第5、25、45和180天的肠道结构形态随着养殖周期延长而不断完善,其中肠道绒毛高度和杯状细胞数量不断增多。第45天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第5天仔鱼(P<0.05),但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第25天稚鱼3种消化酶活性最低,而第180天成鱼消化酶活性最高。此外,通过16S rDNA测序,从4组大口黑鲈肠道中共鉴定出了19个门和336个属,其中变形菌门是大口黑鲈的核心菌门,占所有肠道微生物的90.61%。气单胞菌属在第5天大口黑鲈肠道中占据优势地位,而第25天稚鱼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具有显著优势,其中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第45天幼鱼肠道中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第180天成鱼肠道中检测出以邻单胞菌属为代表的新优势菌群。综上所述,转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会改变大口黑鲈肠道消化酶活性,并驱动肠道优势微生物由气单胞菌属向假单胞菌属、乳球菌属等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苗种培育 食性转变 肠道结构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毅 傅洪拓 +8 位作者 孙盛明 乔慧 张文宜 金舒博 龚永生 蒋速飞 熊贻伟 钱珺 张禹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9-1246,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设置5个不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添加),碳氮比10组(C/N10)、碳氮比15组(C/N15)、碳氮比20组(C/N20)和碳氮比25组(C/N25)],每...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设置5个不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添加),碳氮比10组(C/N10)、碳氮比15组(C/N15)、碳氮比20组(C/N20)和碳氮比25组(C/N25)],每组设三重复;将初始体重(0.25±0.03)g的日本沼虾置于不同碳氮比的玻璃缸(30 cm×40 cm×100 cm)中,进行50d的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比升高,生物絮团含量有上升趋势,生物絮团含量C/N20>C/N25>C/N15>C/N10,C/N20生物絮团最多,生物絮团体积和总固体悬浮物分别为(328.67±7.09)mL/L和(40.33±1.53)mg/L而C/N10几乎没有生物絮团产生,C/N15和C/N25有少量生物絮团,但含量显著低于C/N20。对照组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持续升高,C/N10和C/N25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有较大波动,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又有升高的趋势,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高于2和1.5 mg/L,C/N15和C/N20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在整个养殖期间都维持在较低水平,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低于0.35和0.6 mg/L,且无剧烈波动。增重率依次是C/N20>C/N25>C/N15>C/N10>Control,C/N10、C/N15、C/N20和C/N25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9.69%、50.22%、89.52%和75.98%(P<0.05);特定生长率依次是C/N20>C/N25>C/N15>C/N10>Control,C/N10和C/N15、C/N20和C/N25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8.41%、24.69%、42.26%和33.89%(P<0.05);在抗氧化酶方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C/N20>C/N25>C/N15>C/N10>Control,与对照组相比,C/N10、C/N15、C/N20和C/N25分别高出1.70%、21.42%、43.19%和31.49%(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N20>C/N25>C/N15>C/N10>Control,与对照组相比,C/N10、C/N15、C/N20和C/N25分别高了19.34%、35.26%、73.35%和47.12%。在消化酶方面,淀粉酶活性依次是C/N20>C/N15>C/N25>Control>C/N10,与对照组相比,C/N15、C/N20和C/N25分别高出68.09%、231.91%和42.55%(P<0.05);脂肪酶活性依次是C/N20>C/N25>C/N15>Control>C/N10,与对照组相比,C/N15、C/N20和C/N25分别高出2.86%、25.45%和23.12%(P<0.05);胰蛋白酶活性依次是C/N20>C/N25>C/N15>C/N10>Control,与对照组相比,C/N10、C/N15、C/N20和C/N25组分别高出12.98%、14.52%、36.45%和24.63%(P<0.05)。研究结果提示,日本沼虾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当碳氮比达到20时能有效产生生物絮团,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并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碳氮比(C/N) 生物絮团 抗氧化酶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