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形环棱螺纵向生长数据线性模型分析研究
1
作者 李珂 马学艳 +3 位作者 高凯利 杨轲 金武 闻海波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77-78,共2页
梨形环棱螺是田螺科、环棱螺属中个体最大的种,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Duan等,2013;Zhao等,2014)。亚洲地区多数有食用梨形环棱螺的习惯(Lydeard等,2019),其中我国消费量最大;同时梨形... 梨形环棱螺是田螺科、环棱螺属中个体最大的种,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Duan等,2013;Zhao等,2014)。亚洲地区多数有食用梨形环棱螺的习惯(Lydeard等,2019),其中我国消费量最大;同时梨形环棱螺也是重要经济淡水蟹--中华绒螯蟹的优质天然饵料,每年约需要消耗150万吨,但每年梨形环棱螺的养殖产量仅为9万吨左右。本文对梨形环棱螺纵向生长数据进行线性模型分析研究,以期为梨形环棱螺养殖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模型 有机碎屑 水域生态系统 田螺科 淡水蟹 中华绒螯蟹 环棱螺 养殖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与研究展望(上)
2
作者 朱健 侯诒然 +1 位作者 李冰 贾睿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年产量近2亿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形势正发... 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5亿亩,年产量近2亿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全国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迅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在现有国家粮食价格政策保障下,单一种植水稻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稻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地区中低产稻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稻田流转中“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撂荒现象 积极性和主动性 非粮化 单一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 非农化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成果与研究展望(下)
3
作者 朱健 侯诒然 +1 位作者 李冰 贾睿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1-2,共2页
5.稻渔综合种养养殖容量和养殖模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和水动力学与养殖容纳量的关系,建立水域能量收支交换与个体、群体营养需求模型,估算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某个或几个养殖种类的容纳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多元养殖模式... 5.稻渔综合种养养殖容量和养殖模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和水动力学与养殖容纳量的关系,建立水域能量收支交换与个体、群体营养需求模型,估算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某个或几个养殖种类的容纳量;研究稻渔综合种养多元养殖模式,生态要素对养殖生物生长、生物生理变化及行为、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构建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模式 容纳量 养殖种类 生态要素 水动力学 养殖生物 生物生理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黑斑蛙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全杰 徐钢春 高建操 《科学养鱼》 2022年第6期40-41,共2页
黑斑蛙的人工驯养由来已久,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养殖规模较大,且多为稻蛙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渔发〔2020〕15号文件指出,黑斑蛙等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黑斑蛙的人工驯养由来已久,在湖北、安徽等地区养殖规模较大,且多为稻蛙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5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发的农渔发〔2020〕15号文件指出,黑斑蛙等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现将其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主管部门 人工驯养 养殖规模 黑斑蛙 人工繁育 综合种养 水生动物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稻-鱼-菜综合种养技术
5
作者 邵乃麟 聂志娟 +2 位作者 孙毅 高建操 徐钢春 《科学养鱼》 2022年第5期18-19,共2页
红河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常年流动的山泉水可以为梯田稻-鱼-菜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提供生长所需的充足条件,而将蔬菜、水稻、鱼这3个品种科学组合且形成连贯种养是打开农渔结合、开拓收入的新钥匙,真正在保护梯... 红河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以及常年流动的山泉水可以为梯田稻-鱼-菜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提供生长所需的充足条件,而将蔬菜、水稻、鱼这3个品种科学组合且形成连贯种养是打开农渔结合、开拓收入的新钥匙,真正在保护梯田的基础上助力红河百姓脱贫致富。一、梯田改造11月中下旬水稻收割后,使用块状的半湿硬泥对现有梯田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至0.5米、宽0.4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山泉水 高原季风气候 科学组合 红河州 水稻收割 脱贫致富 综合种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2种水产养殖模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寅 李冰 +3 位作者 贾睿 侯诒然 刁维旭 朱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内的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2种水产养殖模式为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2种养殖模式对能源消耗(EU)、全球变暖潜势(GWP)、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以及水资源消耗(WU)5种环境指标的影响,并探究2种主要输... 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内的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2种水产养殖模式为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2种养殖模式对能源消耗(EU)、全球变暖潜势(GWP)、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以及水资源消耗(WU)5种环境指标的影响,并探究2种主要输入因子(饲料和电力供应)和养殖过程对各环境指标的影响,从而评价2种养殖模式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标准化处理和加权评估显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WU、EP、GWP、AP和EU值分别为11.650、0.770、0.141、0.096和0.003,总环境影响指数(TEII)为12.660;池塘养殖模式的WU、EP、GWP、AP和EU值分别为31.453、1.187、0.210、0.174和0.007,TEII为33.031。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比,池塘养殖模式的各项环境指标均较高。对环境影响的贡献率分析表明,饲料供应对EU、GWP和AP的贡献率最高,EP主要受饲料供应和养殖过程的共同影响,而WU主要集中在养殖过程中,电力供应主要影响EU、GWP和AP。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显示出更友好的环境效益,在我国长江流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种养殖模式的贡献率分析表明,改进饲料生产工艺、建立精准投喂技术、应用先进的尾水处理技术和适当提高养殖密度是我国长江流域水产养殖环境友好生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池塘养殖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河庭 郑尧 +1 位作者 刘祝萍 陈家长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 为研究藕虾共作模式和精养模式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食物组成和食性差异,在养殖期间通过测定克氏原螯虾、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并利用SIAR混合模型计算了不同饵料对克氏原螯虾食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藕虾共作模式中饲料和天然饵料的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30.81‰~-20.54‰,0.46‰~4.04‰,精养模式饲料和天然饵料的δ^(13)C值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31.91‰~-20.73‰,2.33‰~8.05‰;藕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食物来源主要为水花生(34.31%)和莲(20.32%),精养模式食物来源主要为饲料(30.08%)和伊乐藻(18.69%)。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在藕虾共作模式中偏向于摄食水生植物,在精养模式中主要摄食饲料,藕虾共作模式的食物来源分布较精养模式更均匀,且植物性饵料贡献率较精养模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食性 稳定同位素 藕虾共作 精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柬埔寨渔业发展现状及“鱼米走廊”建设合作思考
8
作者 钟纯怡 敬小军 +1 位作者 叶伟 王佳迪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2期84-85,共2页
柬埔寨王国(以下简称“柬埔寨”)水资源十分丰富,湄公河是柬埔寨最大的河流,其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的最大湖泊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渔场,与湄公河相通,低水位时面积2500平方千米左右,雨季湖面可达10... 柬埔寨王国(以下简称“柬埔寨”)水资源十分丰富,湄公河是柬埔寨最大的河流,其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的最大湖泊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渔场,与湄公河相通,低水位时面积2500平方千米左右,雨季湖面可达10000平方千米。此外,柬埔寨还拥有宜渔稻田超过90万公顷,具有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特色产业 柬埔寨王国 优势产业 湄公河 中南半岛 低水位 合作思考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圆田螺6个地理种群的几何形态学分析
9
作者 王可竹 马学艳 +3 位作者 闻海波 万锦涛 马本贺 金武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给我国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本研究梳理了其种质资源现状,通过采集四川、江西、湖北、黑龙江、贵州、广西6省份的21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设置地标点和半地标点,基于地标点和半... 为给我国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本研究梳理了其种质资源现状,通过采集四川、江西、湖北、黑龙江、贵州、广西6省份的21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设置地标点和半地标点,基于地标点和半地标点结果进行普氏叠印,并删除异常值,采用薄板样条曲线法进行缺失值检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形态变异进行分析,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普氏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不同种群之间的普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圆田螺6个种群的主要变异位置是各个螺层,不同地理种群形态特征变异的集中性差,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并不能显著区分不同的群体;6个种群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群,且不同种群个体的螺层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关。通过几何形态学分析,可以量化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从而揭示遗传多样性与形态变异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 地理种群 几何形态 地标 半地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输时间对克氏原螯虾应激损伤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10
作者 朱敏丽 胡宏辉 +2 位作者 陈焕根 苏胜彦 朱健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1,共9页
为探究运输时间对克氏原螯虾累计成活率、抗氧化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8.26±2.67)g的克氏原螯虾置于温度20℃的底部平铺500 g湿润水草,对角放置两瓶0.5 kg冰瓶的装运筐中干运0(对照组)、2、8、14 h,统计不同运输时间... 为探究运输时间对克氏原螯虾累计成活率、抗氧化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质量(8.26±2.67)g的克氏原螯虾置于温度20℃的底部平铺500 g湿润水草,对角放置两瓶0.5 kg冰瓶的装运筐中干运0(对照组)、2、8、14 h,统计不同运输时间的成活率,采集血淋巴、肝胰腺组织,检测抗氧化和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指标,并制作肝胰腺组织石蜡切片,统计经长途运输再养殖10 d各组的累计成活率。试验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干运2 h的累计成活率显著高于8 h和14 h,其中14 h的累计成活率在第10 d仅为2.22%;组织学研究显示:8 h和14 h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空泡化,组织损伤严重;运输14 h时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等代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组织中GPX、CuZnSOD、HSP70、Astacidin、Lysozyme基因的表达水平在14 h显著升高(P<0.05),Toll3基因的表达水平在8 h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干运时间超过8 h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的累计成活率、肝胰腺组织结构、抗氧化能力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建议在实际运输中运输时间应低于8 h。试验结果可为提高克氏原螯虾运输成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运输时间 应激损伤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水处理前后吉富罗非鱼几种免疫因子比较
11
作者 尹统统 李全杰 +1 位作者 朱昊俊 郑尧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研究团队构建了“两坝三区”即“沉淀区-溢流坝-生态区-潜流坝-曝气区”耦合循环水生态养殖体系,并采用该尾水处理模式对全国九省市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生态化改造。为探究改造是否具有提升鱼类免疫能力,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 研究团队构建了“两坝三区”即“沉淀区-溢流坝-生态区-潜流坝-曝气区”耦合循环水生态养殖体系,并采用该尾水处理模式对全国九省市淡水养殖池塘进行了生态化改造。为探究改造是否具有提升鱼类免疫能力,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比较养殖尾水未处理与处理组血清中几种免疫因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应用过程中成本核算这一产业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处理过后的养殖尾水,并不会影响该批鱼特定生长率SGR和肝体指数HSI(P>0.05),且对鱼体的生长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清免疫因子α1-AT和LYS含量,促炎因子(IFN-γ)和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发现,不同处理之间的罗非鱼生长差异与尾水浓度无关,养殖尾水处理后罗非鱼血清中几种免疫因子含量变化显著,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分泌型炎症因子,持续提高了其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两坝三区模式 成本核算 炎症因子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胁迫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急性毒性、抗氧化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国华 郑冰清 +6 位作者 马学艳 金武 李红霞 宋长友 徐跑 顾若波 闻海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94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Cu^(2+)进行96 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 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5X+0.0382,(R^(2)=0.8273),半致死浓度为0.291 mg·L^(-1),安全浓度为0.029 mg·L^(-1)。Cu^(2+)胁迫对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等酶活性和COR、MDA含量及T-AOC影响显著。在受到Cu^(2+)胁迫后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96 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4 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 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石首鱼幼鱼 Cu 2+胁迫 急性毒性 抗氧化酶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喻召雄 陶先法 +5 位作者 贾睿 侯诒然 李子万 董寅 李冰 朱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7-1367,共11页
【目的】研究2种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耕层下部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微生物对矿化作用的响应机制,为稻虾共生模式中虾类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及制定氮肥施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测定分析稻—红螯... 【目的】研究2种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耕层下部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的影响及相关微生物对矿化作用的响应机制,为稻虾共生模式中虾类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及制定氮肥施用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测定分析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RC)与稻—罗氏沼虾共作模式(RM)耕层下部(10~20 cm)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相关参数、土壤氮素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并分析微生物群落与矿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试验初期相比,末期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所下降,初期RC模式与RM模式间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末期RC模式全氮含量显著低于RM模式(P<0.05,下同);试验末期RC模式中土壤累积氮矿化量、矿化势、可矿化氮比例分别为131.21±2.12 mg/kg,242.62±5.18 mg/kg,(0.31±0.01)%,分别显著高于RM模式的119.85±1.36 mg/kg,217.51±1.83 mg/kg,(0.28±0.01)%。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至试验末期,RC模式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RM模式,2种模式间群落结构组成有显著差异,RC模式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RM模式,而脱硫杆菌门、粘菌门、硝化菌门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RM模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累积氮矿化量、矿化势、可矿化氮比例与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与拟杆菌门、脱硫杆菌门、粘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虾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导致2种稻虾共作模式耕层下部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产生差异。在江苏省靖江市,与稻—罗氏沼虾共作模式相比,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中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更强,矿化势等相关参数更高,具有较高的供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罗氏沼虾 有机氮矿化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毅 徐钢春 +4 位作者 聂志娟 高建操 邵乃麟 朱昊俊 高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和有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L)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比较各组试验塘的水质、水草长势情况以及河蟹的体质量、产量、残蟹率、回捕率等。试验结果显示:EIL组的伊乐藻保存较好,且在高温季节池塘水温低于其他两组;EI组河蟹的体质量、产量、回捕率显著低于EIL组(P<0.05),残蟹率显著高于EIL组(P<0.05),但EI组各项指标与EL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质调控方面,EIL组NH_(4)^(+)-N、NO_(2)^(-)-N、TN、TP等水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8月份EL组的NH_(4)^(+)-N质量浓度显著低于EI组(P<0.05),9月份以后,EL组的NO_(2)^(-)-N、TN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EI组(P<0.05)。结果表明,高温季节在无草蟹塘适当补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有积极作用,沉水性+浮水性水生植物的组合型水草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河蟹产量,改善池塘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 水葫芦 生长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刺五加对吉富罗非鱼脂质沉积、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消化酶和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全杰 朱昊俊 +4 位作者 强俊 聂志娟 高建操 孙毅 徐钢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6-1407,共12页
为明确饲料中添加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超微粉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质沉积、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消化酶和微生物的影响,通过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在饲料中添加4‰的刺五加超微粉(中草药添加剂),对比研究饲料添... 为明确饲料中添加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超微粉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质沉积、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消化酶和微生物的影响,通过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在饲料中添加4‰的刺五加超微粉(中草药添加剂),对比研究饲料添加刺五加后吉富罗非鱼肠道消化酶、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饲料添加4‰的刺五加超微粉可以显著提高肠道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含量,罗非鱼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显著升高;(2)饲料添加4‰的刺五加超微粉可以显著降低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同时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3)饲料添加4‰的刺五加超微粉可以显著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提升肠道微生物alpha多样性,部分多样性指数与淀粉酶、脂肪酶、SOD显著正相关,与TC、TG显著负相关;(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吉富罗非鱼肠道优势菌门。筛选出的核心差异菌属是显著富集于对照组的肠弧菌属(Entero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霍氏弧菌属(Grimontia),显著富集于刺五加添加组的劳森氏菌属(Lawson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短螺旋体属(Brevinema),在吉富罗非鱼肠道内存在着一定丰度的潜在致病菌。(5)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代谢(Metabolism)在一级功能层显著富集,对照组疾病(Human diseases)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刺五加添加组,两个处理组在二级功能层有相似的分布特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功能将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饲料中添加刺五加超微粉可以影响吉富罗非鱼的肠道酶活、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促进罗非鱼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生长 肠道微生物 吉富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丙二醛、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宁 郑尧 +4 位作者 刘祝萍 张凤翔 孔繁彬 孟顺龙 陈家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研究CuSO 4、青苔净和草甘膦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参考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设置对照、CuSO 4(1和2 mg/L)、青苔净(5和10μg/L)和草甘膦(5和10μg/L)实验组,分别在4、8和12 d时测定肝胰腺抗... 为研究CuSO 4、青苔净和草甘膦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参考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设置对照、CuSO 4(1和2 mg/L)、青苔净(5和10μg/L)和草甘膦(5和10μg/L)实验组,分别在4、8和12 d时测定肝胰腺抗氧化酶类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酸/碱性磷酸酶(ACP/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投入品均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GSH、G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AOC活性持续下降;青苔净和草甘膦造成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也造成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uSO 4造成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三种投入品处理后期造成磷酸酶(ACP和AKP)活性升高,LZM活性降低。结果表明三种投入品均会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防御因子活性水平、磷酸酶活性、MDA含量和LZM活性发生改变,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硫酸铜 磷酸酶 草甘膦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吊养梨形环棱螺净水效果试验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武 王海华 +5 位作者 余进祥 李燕华 马本贺 马学艳 闻海波 黄滨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4期14-16,共3页
为探索池塘尾水净化池吊养梨形环棱螺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在2×667m^(2)池塘中进行净水实验。结果显示:每亩吊养750kg时,3周内水质透明度可以达到1m。在不增加其它水处理功能单元的条件下,第1周到第3周氨氮、磷酸盐逐渐上升,硝酸盐、... 为探索池塘尾水净化池吊养梨形环棱螺对水质的影响规律,在2×667m^(2)池塘中进行净水实验。结果显示:每亩吊养750kg时,3周内水质透明度可以达到1m。在不增加其它水处理功能单元的条件下,第1周到第3周氨氮、磷酸盐逐渐上升,硝酸盐、浊度逐步减低。与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相比,亚硝酸盐从第1周到第3周逐渐升高直到第4周达到峰值。建议根据水质变化规律,搭配相应的水处理措施,充分发挥梨形环棱螺净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池塘 吊养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马学艳 梁建超 +5 位作者 金武 吕国华 顾若波 徐跑 华丹 闻海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0-916,共7页
为提高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繁殖效率,探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通过比较钩介幼虫脱落数量,测试了不同规格寄主鱼的寄生效果,分析了寄生对寄主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 为提高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繁殖效率,探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通过比较钩介幼虫脱落数量,测试了不同规格寄主鱼的寄生效果,分析了寄生对寄主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规格组每尾鱼脱落数显著高于小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每千克寄生鱼平均脱落稚贝数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寄生导致肌肉中肌酐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显著降低(P<0.05),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灰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氨基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月桂酸(C12:0)和花生一烯酸(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规格寄主鱼更适合实际生产使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营养指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黑翼蚌 钩介幼虫 寄生 营养因子 生化指标 淡水石首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油不同使用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京京 张成锋 +6 位作者 韩财安 田灿 张平 徐增洪 高杨 苏胜彦 唐永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7-822,共6页
为减少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为操作造成的应激损伤,选择丁香油-乙醇溶液作为麻醉剂,将丁香油和乙醇溶液按体积比为1∶1.5混合溶解后再溶于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麻醉剂(1~8 g/L,8~20 g/L),使用喷洒... 为减少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为操作造成的应激损伤,选择丁香油-乙醇溶液作为麻醉剂,将丁香油和乙醇溶液按体积比为1∶1.5混合溶解后再溶于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麻醉剂(1~8 g/L,8~20 g/L),使用喷洒和浸浴方式麻醉不同规格(6.17 g±0.20 g、29.54 g±0.30 g)的克氏原螯虾,通过观察麻醉时间、行为学特征,以及测定耗氧率和氧化应激指标等,分析了丁香油-乙醇溶液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克氏原螯虾麻醉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小规格和大规格克氏原螯虾浸浴麻醉的丁香油-乙醇适宜浓度分别为8、20 g/L,喷洒麻醉的适宜浓度分别为4、16 g/L;喷洒麻醉效果显示,螯足的行为和形态特征可作为评判标准,将麻醉分为4个阶段;两种麻醉方式均显著降低了虾的耗氧率(P<0.05),麻醉效果显著,且喷洒麻醉的虾耗氧率及SOD、CAT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浸浴麻醉(P<0.05)。研究表明,喷洒和浸浴两种方式均可用于克氏原螯虾麻醉,与浸浴麻醉相比,体表喷洒麻醉显著降低了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对个体鳃组织应激损伤较小,麻醉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丁香油 浸浴麻醉 喷洒麻醉 耗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菌在罗氏沼虾幼苗标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毅 徐钢春 +4 位作者 聂志娟 高建操 邵乃麟 胡佳雯 高峰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44-45,共2页
罗氏沼虾苗标粗可实现放养大规格虾苗,以提早成虾上市时间,获得更大规格商品虾,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在虾苗标粗过程中,养殖户为限制养殖成本一味增加养殖数量、提高饲料投喂量,从而造成残饵增多、水质恶化、苗种摄食减少,最终影响虾苗... 罗氏沼虾苗标粗可实现放养大规格虾苗,以提早成虾上市时间,获得更大规格商品虾,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在虾苗标粗过程中,养殖户为限制养殖成本一味增加养殖数量、提高饲料投喂量,从而造成残饵增多、水质恶化、苗种摄食减少,最终影响虾苗的蜕壳生长,导致标苗伤残率或死亡率过高,严重影响了标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数量 养殖成本 罗氏沼虾 商品虾 伤残率 EM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