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角无齿蚌幼蚌对水体铜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凯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探究在不同浓度铜(Cu)暴露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Cu的吸收特征,选定对Cu吸收能力更强的幼蚌作为实验对象,依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梯度2.0、1.0、0.1、0.01和0.00... 为了探究在不同浓度铜(Cu)暴露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Cu的吸收特征,选定对Cu吸收能力更强的幼蚌作为实验对象,依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梯度2.0、1.0、0.1、0.01和0.005 mg·L^(-1),进行24 h Cu暴露实验及水体Cu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幼蚌Cu吸收效率迅速升高,最高值出现在2.0 mg·L^(-1)暴露组为(0.69±0.11)μg/(g·h);幼蚌Cu去除率总体呈现出降低趋势,其中0.005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高为84.8%,1.0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低为28.9%。综上所述,背角无齿蚌幼蚌具有较强的Cu吸收能力,表明其在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防控方面以及开发作为监测评价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的模式生物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吸收效率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背角无齿蚌幼蚌的组织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凯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3-1189,共7页
为了探究铜(Cu)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的组织毒性损伤效应,基于对Cu毒性较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并进行24... 为了探究铜(Cu)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的组织毒性损伤效应,基于对Cu毒性较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并进行24、48、72、96 h的暴露及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和斧足)切片观察。结果显示:0.005 mg·L^(-1)的Cu对幼蚌没有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经过96 h暴露,鳃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显著增加、细胞空泡化的现象;在0.1 mg·L^(-1)暴露组鳃开始出现巨噬细胞增多、纤毛脱落;在2.0 mg·L^(-1)暴露组,鳃出现细胞坏死、鳃丝萎缩、结缔组织糜烂等损伤效应。斧足在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细胞空泡化及上皮层损伤;在2.0 mg·L^(-1)暴露组,斧足上皮层损伤和细胞空泡化加剧。外套膜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和巨噬细胞显著增加;2.0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上皮层损伤。消化腺从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变形、淋巴区域扩大以及结缔组织萎缩。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对Cu毒性的组织损伤效应最为敏感,适宜用作淡水渔业生态环境Cu污染监测和毒性评价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组织切片 毒性效应 渔业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MA的背角无齿蚌贝壳中元素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修报 姜涛 +2 位作者 刘洪波 苏彦平 杨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16-2521,共6页
应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进行了19种元素(Ag、Al、Au、Ca、Co、Cu、Fe、Hf、Mg、Mn、Mo、Na、Re、Se、Sn、Sr、Tl、V、Zn)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面分布分析和定量线分析... 应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进行了19种元素(Ag、Al、Au、Ca、Co、Cu、Fe、Hf、Mg、Mn、Mo、Na、Re、Se、Sn、Sr、Tl、V、Zn)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面分布分析和定量线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贝壳中Ca含量最高,Hf、Re、Mn、Al、Co、Fe、Sr、Cu和Na的含量较低,而Au、Mg、Tl、Zn、Sn、Ag、V、Mo和Se的含量甚少.Mn在珍珠层的分布高于棱柱层,壳顶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87±0.045)%显著高于棱柱层(0.030±0.025)%(P<0.05),腹缘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72±0.055)%亦显著高于棱柱层(0.044±0.025)%(P<0.05),而其余元素在贝壳中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贝壳 元素微化学 EPMA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稚蚌的生长和发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浩然 陈修报 +1 位作者 刘洪波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具有食用、育珠、净水及生物监测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淡水双壳贝类。为把握其早期生活史过程中形态变化、器官发育和生长速率的特征,本研究对从脱落后第1~30天稚蚌期的个体开展了连续性、系统性的研...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具有食用、育珠、净水及生物监测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淡水双壳贝类。为把握其早期生活史过程中形态变化、器官发育和生长速率的特征,本研究对从脱落后第1~30天稚蚌期的个体开展了连续性、系统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稚蚌1~30 d的生长过程中,铰合部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突起,壳顶相对向内收缩,前端生长迅速、向外侧扩展,后端向腹缘方向生长,而腹缘相对向后端生长。第1天,稚蚌出现了斧足;第4天,内脏团较为明显;第10天,鳃清晰可见,前、后闭壳肌已经形成;第15天,肠道和心脏清晰可见;第20天,进水管和出水管形成;第25天以后,稚蚌的器官已经全部发育完成。壳长、壳高和年龄之间呈指数型相关关系,壳长与壳高之间呈正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可为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有效开发、利用其为水污染监测专用指示生物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稚蚌 形态 器官 生长 指示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柬埔寨湄公河水域渔业资源与管理(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LY Sokta 杨健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柬埔寨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湄公河为柬埔寨6百万人口的国计民生提供着重要的保障,也为国家水产品的供给及其食品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湄公河的鱼类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应该是其区别于世界其它大河的特征。柬埔寨相... 柬埔寨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湄公河为柬埔寨6百万人口的国计民生提供着重要的保障,也为国家水产品的供给及其食品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湄公河的鱼类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应该是其区别于世界其它大河的特征。柬埔寨相关的渔业管理主要围绕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动态预测、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国管理目标的实现来开展。柬埔寨国家渔业局也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高水平、负责任的"渔业社区"体系来有效管理特定区域的渔业资源。为更好地可持续利用湄公河的渔业资源,柬埔寨有必要与湄公河沿线的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5国一道,基于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更多的研究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埔寨 湄公河 渔业资源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拉维湖的渔业资源及其管理(英文)
6
作者 KHUMBANYIWA Davison Daniel 杨健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第1期51-59,共9页
非洲马拉维湖拥有较世界其他湖泊更高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其种类构成了非常独特的淡水渔业资源。马拉维湖鱼类的种类达500-1000种,占到了全球淡水鱼类多样性的15%,其中一半的种类为特有种。特别是该湖独有的慈鲷科鱼类因其重要的地... 非洲马拉维湖拥有较世界其他湖泊更高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其种类构成了非常独特的淡水渔业资源。马拉维湖鱼类的种类达500-1000种,占到了全球淡水鱼类多样性的15%,其中一半的种类为特有种。特别是该湖独有的慈鲷科鱼类因其重要的地区性及国际性研究和旅游价值而广受关注。马拉维湖也因向众多的国家出口多样化的水产品及观赏鱼资源而备受赞誉。然而,多年来,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加大及非法捕捞和非法渔具渔法的增加,许多极有价值的种类(如罗非鱼)的产量急剧下降。近几年湖区渔民、渔具和渔船的显著增加更使渔业资源几近崩溃。本论文评述了渔业资源对马拉维湖的重要作用、面临的不利影响、目前的渔业管理对策和未来可持续渔业的行动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维湖 渔业 慈鲷 特有种 观赏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有明海水域刀鲚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刀鲚(Coilia nasus)在日本仅分布于日本有明海及与之相通的筑后川、六角川等河流中,为九州西部有明海地区的特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由于栖息地的改变、过度捕捞等原因,目前刀鲚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每年的捕捞量从最高的17... 刀鲚(Coilia nasus)在日本仅分布于日本有明海及与之相通的筑后川、六角川等河流中,为九州西部有明海地区的特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由于栖息地的改变、过度捕捞等原因,目前刀鲚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每年的捕捞量从最高的174 t下降至20 t左右,已被日本环境省列入了《红皮书物种名录》,也被日本水产厅列入了珍稀野生水生生物中的"危急种"。通过剖析日本在刀鲚生存环境、资源调查、洄游路径、种群划分、标记放流、人工增殖、食品利用和渔业管理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指出日本刀鲚资源存在人为干扰所导致的生境劣化、资源量下降,特别是筑坝围堤破坏刀鲚资源本身及其栖息地等问题,以期能总体把握日本刀鲚资源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中国刀鲚资源的养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活习性 人工增殖 有明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标准化”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及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彦平 姜涛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60-1967,共8页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2+))的毒性效应,研究了Cd^(2+)对钩介幼虫(<24 h,平均壳长0.25 mm)、稚蚌(<5 d,平均壳长0.27 mm)和幼蚌(6 months,平均壳长50 mm)的急性毒性,并针对Cd^(2+)积累的靶器官——鳃,分析了幼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成蚌(48 months,平均壳长85 mm)DNA损伤(OTM)对Cd^(2+)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Cd^(2+)对钩介幼虫24 h半效应浓度(EC50)为0.001 8 mg·L^(-1),对稚蚌和幼蚌96 h EC50分别为0.004 7、4.5 mg·L^(-1);Cd^(2+)浓度0.05 mg·L^(-1)和0.5 mg·L^(-1)暴露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变化与Cd^(2+)浓度之间不相关(P>0.05);OTM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升高的趋势,OTM变化和Cd^(2+)浓度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钩介幼虫和稚蚌有作为Cd^(2+)的灵敏受试物种的潜力,幼蚌和成蚌适于Cd^(2+)污染的监测与评价,OTM可作为Cd^(2+)污染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生活史阶段 急性毒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彦平 戈贤平 杨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4,共7页
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 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l-a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3.4%;背角无齿蚌对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受到处理时间、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TN、NO_3~–-N和NO_2~–-N呈现升高的趋势,而能够显著降低NH_4^+-N、TP和PO_4^(3–)的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0.9%、55.6%和52.9%。响应面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配比分别为27个/m^3和22.63 d、25个/m^3和23.69 d时,对TP和PO_4^(3–)的去除率可进一步提升至68.9%和58.1%。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有潜力用于养殖池塘底泥富营养化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底泥 营养盐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幼蚌心率对镉暴露胁迫的响应及预警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修报 王安琪 +2 位作者 郑浩然 刘洪波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6-192,共7页
为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的心率对镉(Cd)暴露胁迫的响应及预警评估,在“非致死/非损伤”条件下,研究从心跳清晰可见至贝壳不再透明的典型生长阶段的早期幼蚌:EJ1[25日龄... 为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的心率对镉(Cd)暴露胁迫的响应及预警评估,在“非致死/非损伤”条件下,研究从心跳清晰可见至贝壳不再透明的典型生长阶段的早期幼蚌:EJ1[25日龄,壳长为(1.5±0.1)mm]、EJ2[55日龄,壳长为(10.5±0.6)mm]、EJ3[70日龄,壳长为(20.4±0.9)mm]和EJ4[85日龄,壳长为(30.0±2.0)mm]的心率规律,进而探索EJ4心率对不同浓度Cd2+(0.0025、0.005、0.025、0.1和0.5 mg/L)的毒性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早期幼蚌心率总体无显著日变化(P>0.05);心率与日龄和壳长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心率和暴露时间仅在0.0025和0.5 mg/L的Cd^2+暴露组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所有暴露组的心率和暴露浓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幼蚌的心率对Cd^2+浓度的响应特征,有潜力开发出基于心率为指示的新型水质Cd^2+污染预警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早期幼蚌 心率 毒性响应 污染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幼蚌不同组织的铜积累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凯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3-949,共7页
为探究铜(Cu)在“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中的积累特征,本研究基于对重金属毒性更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_(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 为探究铜(Cu)在“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中的积累特征,本研究基于对重金属毒性更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_(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进行了24、48、72、96 h暴露及组织(鳃、外套膜、斧足、消化腺、其余组织及整个软组织)Cu含量的ICP-MS测定。结果显示:暴露组各组织中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鳃对Cu积累反应最为灵敏,在暴露24 h时Cu含量就显著增加(P<0.05),且显著高于斧足和消化腺中Cu含量(P<0.05);外套膜在暴露72 h后Cu积累量最高,含量(干质量)可达到669.2μg·g^(-1);整个软组织中的Cu含量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和外套膜是水体Cu积累的潜在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生物积累 靶组织 暴露时间 暴露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幼蚌的不同组织对镉的脂质过氧化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修报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彦平 姜涛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0-192,共3页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的脂质过氧化响应的组织特异性,根据Cd对幼蚌的安全浓度设定0.005、0.050、0.500 mg/L的浓度梯度,暴露48、96 h后测...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镉(Cd)的脂质过氧化响应的组织特异性,根据Cd对幼蚌的安全浓度设定0.005、0.050、0.500 mg/L的浓度梯度,暴露48、96 h后测定斧足、内脏团、外套膜和闭壳肌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MDA总体呈现出"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外套膜MDA与Cd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闭壳肌MDA与暴露时间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研究认为,"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幼蚌的外套膜和闭壳肌分别适宜作为基于MDA预警、监测渔业生态环境Cd污染程度和污染时间动态的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背角无齿蚌 组织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角无齿蚌生物监测鄱阳湖和微山湖的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浩然 陈修报 +2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49-52,共4页
基于“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生物监测鄱阳湖吴城水域和微山湖二级坝水域中Al、Cr、Mn、Fe、Co、Ni、Cu、Zn、As、Mo、Cd、Ba、Tl和Pb等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鄱阳湖吴城水域蚌样中Al... 基于“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的专用指示生物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生物监测鄱阳湖吴城水域和微山湖二级坝水域中Al、Cr、Mn、Fe、Co、Ni、Cu、Zn、As、Mo、Cd、Ba、Tl和Pb等元素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鄱阳湖吴城水域蚌样中Al、Mn、Cu的含量显著高于微山湖(P<0.05),而前者Fe、Co、As、Ba、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两者重金属污染指数(MPI)分别为8.4和22.0,均值污染指数(AP)分别为0.099和0.113,鄱阳湖的Cd及微山湖的Cd、Pb接近轻度污染水平,须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重金属 生物监测 鄱阳湖 微山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