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溴海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博 郑尧 陈家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173-175,共3页
二溴海因是一种高效杀菌剂,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介绍了二溴海因的理化性质和杀菌机理,讨论了二溴海因市场现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二溴海因在水产养殖中的优点及缺点,并对二溴海因的应用... 二溴海因是一种高效杀菌剂,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介绍了二溴海因的理化性质和杀菌机理,讨论了二溴海因市场现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二溴海因在水产养殖中的优点及缺点,并对二溴海因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海因 应用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及其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2 位作者 瞿建宏 吴伟 陈家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8,83,共6页
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性和遗传毒性研... 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阿特拉津对生物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蓄积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阿特拉津与其他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水环境 残留 毒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甲萘威的毒理学及环境归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罗永宏 宋超 陈家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6-318,321,共4页
甲萘威由于其本身的高效性优点,进入市场以后,很快成为防治害虫的第二代农药代表。然而,甲萘威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长期暴露,会对人的免疫系统、神经中枢和内分泌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对于甲萘威及其主要降解产物1-萘酚的研究就尤为重要... 甲萘威由于其本身的高效性优点,进入市场以后,很快成为防治害虫的第二代农药代表。然而,甲萘威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长期暴露,会对人的免疫系统、神经中枢和内分泌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对于甲萘威及其主要降解产物1-萘酚的研究就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甲萘威及其主要降解产物1-萘酚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类物质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1-萘酚 毒理学 检测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环境激素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泽镕 宋超 陈家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42-10943,10946,共3页
介绍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作为环境激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环境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栖动物螺蛳对池塘底泥及水质的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孟顺龙 吴伟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陈家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
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 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蛳的方法对养殖塘进行底泥修复还不能使养殖塘水质得以彻底净化,应与其他修复技术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底泥修复和水质净化效果;总体来说,螺蛳的放养量越大,水质净化效果越好,但并不是无限制地增加螺蛳的放养量都对水质净化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修复 螺蛳 养殖塘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精养池塘水质变化规律和沉积物产污系数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志波 季丽 +2 位作者 李丹丹 宋超 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8-174,共7页
试验从水质及沉积物2个方面对罗非鱼精养池塘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的时间尺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显示为3个子系统类型,因此可把罗非鱼精养过程归分为3个时期,即养殖前、中、后期。水质各指标含量值在养殖前... 试验从水质及沉积物2个方面对罗非鱼精养池塘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的时间尺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显示为3个子系统类型,因此可把罗非鱼精养过程归分为3个时期,即养殖前、中、后期。水质各指标含量值在养殖前中期较为平稳,后期波动较大。判别分析显示,养殖前期与NO3--N指标正相关性较为显著,与Chl.a、NO2--N成负相关;养殖中期主要与TP成正相关,与TN、NH4+-N成负相关;养殖后期与TN正相关性较为明显。沉积物检测结果表明,罗非鱼精养池塘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磷和氮磷比理化指标含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25%~73.09%、0.269%~0.773%、0.078%~0.219%、3.242~14.540μg/g和2.665~4.175,由面积法计算的罗非鱼精养池塘沉积物中干泥、有机质、总氮、总磷和有效磷产污系数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904~47.686 kg/m2、11.068~17.680 kg/m2、0.084~0.151 kg/m2、0.025~0.053 kg/m2和0.070~0.422 g/m2。同其他研究的比较发现,养殖池塘沉积物产污含量与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该研究为罗非鱼精养池塘养殖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精养池塘 水质指标 沉积物 产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鲫鱼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1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3-1318,共6页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 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1)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 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1)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均在染毒后19d即对阿特拉津达到富集稳态,但各个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都较低。阿特拉津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富集系数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最大和最小富集系数分别出现在最低(0.1mg·L-1)和最高(10.0mg·L-1)浓度组,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3.08、11.00和6.02,最小富集系数分别为:5.22、4.37和2.94。而且,当阿特拉津暴露浓度相同时,鲫鱼不同组织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鲫鱼 器官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鲚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段金荣 刘凯 +2 位作者 徐东坡 张敏莹 施炜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5-699,711,共6页
对来自太湖五里湖的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完成年龄鉴定、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营养品质的比较。结果表明:湖鲚肌肉(鲜样)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常规经济鱼类。各年龄段湖鲚肌肉中均含18种氨基酸,1龄、2龄、3龄的氨... 对来自太湖五里湖的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完成年龄鉴定、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营养品质的比较。结果表明:湖鲚肌肉(鲜样)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常规经济鱼类。各年龄段湖鲚肌肉中均含18种氨基酸,1龄、2龄、3龄的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重量百分比分别是(73.32±0.12)%,(74.96±0.14)%,(75.82±0.17)%,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百分比为(39.74±1.37)%,(40.42±2.71)%,(39.79±1.49)%,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7.17,76.26,76.91,其评价标准满足FAO/WHO的要求,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重量百分比分别是(28.49±0.06)%,(28.97±0.07)%,(29.31±0.07)%;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均很高,矿物元素比值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鲚 营养成分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骠马对草鱼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家长 杨林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5-300,共6页
通过除草剂骠马对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确定其96hLC50为0.078mg·L-1。用骠马96hLC50的1/3剂量染毒草鱼,抽取染毒前后的草鱼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草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研究了除草剂骠马对草鱼的遗传毒性。结... 通过除草剂骠马对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确定其96hLC50为0.078mg·L-1。用骠马96hLC50的1/3剂量染毒草鱼,抽取染毒前后的草鱼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草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研究了除草剂骠马对草鱼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20个随机引物中,S12、S14、S20能检测出用骠马染毒前后草鱼基因组DNA的差异,除草剂骠马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RAPD技术可运用于检测鱼类的基因突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骠马 急性毒性 草鱼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冷春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4-256,260,共4页
以除草剂阿特拉津和丁草胺为供试毒物,研究了它们对麦穗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0.33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4.164、0.033mg/L。因此,阿特拉津对鱼类是一种低毒除草... 以除草剂阿特拉津和丁草胺为供试毒物,研究了它们对麦穗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0.33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4.164、0.033mg/L。因此,阿特拉津对鱼类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丁草胺则对鱼类具有较高的毒性。在阿特拉津与丁草胺的联合毒性试验中,24、48、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0.056、0.053、0.084,表明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丁草胺 麦穗鱼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超 裘丽萍 +4 位作者 范立民 孟顺龙 贾旭淑 胡庚东 陈家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3-787,共5页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简称FF法)研究了苯并(a)芘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试验中首先优化了FF法测定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稀释倍数,将罗非鱼胆汁分别稀释1000、2000、4000、8000倍,在激发/散发波长380 nm/430 nm测定荧光强度。结果显示2000倍左右的稀释较为合理,结合其他研究,试验最终采用1600倍的稀释倍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FF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BaP(0.1、1、10、50μg·L-1)暴露下罗非鱼胆汁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1μg·L-1浓度组的BaP代谢物随时间变化无明显波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3个剂量组从2 h起就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个试验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胆汁中BaP代谢物随浓度升高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鱼体内胆汁代谢物可用来反映周围水环境中BaP的污染情况。这为将FF法应用于环境中BaP的生物监测,使胆汁代谢物成为BaP环境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胆汁代谢物 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鲤鱼群体形态学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倩 凌去非 +2 位作者 王磊 王大鹏 佟广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404-15405,15419,共3页
[目的]探讨4个鲤鱼群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综合传统形态学(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测定数据,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黄河鲤鱼、野生四鼻须鲤鱼、养殖四鼻须鲤鱼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的形态差异和种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个... [目的]探讨4个鲤鱼群体的形态学差异。[方法]综合传统形态学(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测定数据,通过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黄河鲤鱼、野生四鼻须鲤鱼、养殖四鼻须鲤鱼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的形态差异和种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个群体在可数性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判别分析表明,4个群体的单一群体判别率分别为87.5%、78.1%、73.5%和96.8%,用优选的几项比例变量进行判别,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7%;聚类分析表明,黄河鲤鱼群体和野生四鼻须鲤鱼群体聚为一支,养殖四鼻须鲤鱼群体和吴淞江苏州段鲤鱼群体聚为另一支;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主要系头部、尾部及鱼体垂直轴方面差异所致。[结论]为四鼻须鲤鱼这一珍贵鲤鱼品系的提纯复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鼻须鲤鱼 形态学 多元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滇池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金荣 张红燕 +1 位作者 刘凯 施炜纲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22-326,共5页
根据2002年5~9月滇池9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在ACCESS数据库中编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代码,得到滇池浮游植物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 根据2002年5~9月滇池9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在ACCESS数据库中编制计算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代码,得到滇池浮游植物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均和数学运算模型等空间分析手段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就滇池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而言,在个体的数量上蓝藻门占绝对的优势,但就种类组成来说,绿藻门占了47%左右,硅藻门占31%,蓝藻门占18%。滇池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在时间序列上表现为5月份最高、9月份其次,7月份最低。滇池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生物多样性阈值在空间上的变化呈现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滇池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渔药对吉富罗非鱼幼鱼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博 刘琦 +3 位作者 裘丽萍 瞿建宏 郑尧 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在水温(21.8±0.8)℃,pH值6.3~8.1,溶氧4.4~6.7 mg/L的实验条件下,采用静水暴露法,研究了二溴海因和聚维酮碘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39、4.37、... 在水温(21.8±0.8)℃,pH值6.3~8.1,溶氧4.4~6.7 mg/L的实验条件下,采用静水暴露法,研究了二溴海因和聚维酮碘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39、4.37、3.98、3.8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38 mg/L;聚维酮碘对吉富罗非鱼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9.71、9.31、8.43、7.9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80 mg/L。2种渔药对吉富罗非鱼均属于高毒物质,且吉富罗非鱼对这2种渔药敏感性顺序为: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结果表明二溴海因和聚维酮碘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使用量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 吉富罗非鱼 二溴海因 聚维酮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溴海因作用罗非鱼产生的溴离子残留及消解研究
15
作者 孙博 范立民 +3 位作者 裘丽萍 瞿建宏 郑尧 陈家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建立了以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溴离子质量比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二溴海因作用于吉富罗非鱼后所产生的溴离子在肌肉中残留及消解的质量比。检测时采用Cs12A阴离子柱分离,电导检测,溴离子质量比为10~200 mg/kg,决定系数R2=0.9963。... 建立了以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溴离子质量比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二溴海因作用于吉富罗非鱼后所产生的溴离子在肌肉中残留及消解的质量比。检测时采用Cs12A阴离子柱分离,电导检测,溴离子质量比为10~200 mg/kg,决定系数R2=0.9963。结果表明:1)样品添加30 mg/kg和50 mg/kg时,Br-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58%和86.14%,相对标准偏差为4.61%和6.54%。因此,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水产品中溴离子的定量分析;2)二溴海因质量浓度为0~0.3 mg/L时,肌肉中未检出溴离子;二溴海因质量浓度为1.5 mg/L时,肌肉中溴离子质量比呈时间-效应关系,即溴离子质量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16 d时溴离子在肌肉中质量比达最大21.6 mg/kg,符合国际食品法典的规定。在清水中恢复10 d后,肌肉中溴离子的质量比降低。可见,实际生产中若二溴海因的施药剂量为0.3~0.4mg/L,则肌肉中溴离子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离子色谱 溴离子 二溴海因 吉富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网围养殖区声波的研究
16
作者 曹瑜 施炜纲 彭晓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对网围养殖区内草鱼的活动声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将采集的声波进行了回放。结果表明.草鱼网围养殖区声波频率范围为0~3.2kHz.整个频段内没有宽带波峰。在草鱼饥饿、食饵和饱食的不同状态下养殖区内的水声特性有一定的差异。研究... 对网围养殖区内草鱼的活动声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将采集的声波进行了回放。结果表明.草鱼网围养殖区声波频率范围为0~3.2kHz.整个频段内没有宽带波峰。在草鱼饥饿、食饵和饱食的不同状态下养殖区内的水声特性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在网围养殖区通过声波回放能对草鱼起到诱集作用.在投饵回放、投饵不同放及不投饵回放声波的情况下,草鱼的响应时间分别为2.55、3.50、4.80min.存在显著差异。回放持续性声波和间隔性声波在响应时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围养殖区 声波特征 草鱼 条件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波 宋超 +1 位作者 裘丽萍 陈家长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渔业养殖水平日益提高,但渔业养殖水域污染情况也较严重。养殖水体的沉积物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趋,因此沉积物的指标分析技术能被用于评估污染物对养殖水体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从理化指标、酶指标、污染物指标方面...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渔业养殖水平日益提高,但渔业养殖水域污染情况也较严重。养殖水体的沉积物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趋,因此沉积物的指标分析技术能被用于评估污染物对养殖水体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从理化指标、酶指标、污染物指标方面介绍了目前沉积物指标的分析技术,并阐述其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理化指标 污染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池塘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志波 宋超 +2 位作者 季丽 Kamira Barry 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116,共7页
叶绿素a(Chl.a)是各类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表征,其含量体现出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能力和水质环境状况。Chl.a含量的高低与诸多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以通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对Chl.a的影响,能够剖分Chl.a受各环... 叶绿素a(Chl.a)是各类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表征,其含量体现出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能力和水质环境状况。Chl.a含量的高低与诸多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以通径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对Chl.a的影响,能够剖分Chl.a受各环境因子的影响为直接和间接作用,解析出各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效应的决定比例,使复杂的水体环境因子关系明了清晰化。该实验主要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池塘水体营养因子TN、TP、NH_4^+-N、NO_3^--N、NO_2^--N及pH变化对Chl.a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了对Chl.a影响不大的TN和NO_2^--N,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偏回归系数建立罗非鱼养殖池塘Chl.a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重点进行了通径分析,计算得出pH、TP、NH_4^+-N和NO_3--N变化对叶绿素a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16、0.325、0.404和-0.223,间接通径系数总和分别为-0.276、0.198、0.072和-0.163。分析表明,环境因子的变化其自身可以以直接敏感的方式较大比例地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通过作用其他因子间接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的路径也十分重要,前后两者的绝对作用值和的比例分别约为65.9%和34.1%。决定系数显示TP和NH_4^+-N是对Chl.a影响最大的因子,其决定值分别达到了0.235和0.221。研究表明,通径分析能够更科学地为了解罗非鱼等养殖池塘水体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合理地为水体环境的控制和改善及健康养殖模式的寻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池塘 通径分析 环境因子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标志物的功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超 胡庚东 +4 位作者 范立民 裘丽萍 瞿建宏 孟顺龙 陈家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89-594,共6页
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一直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 rase,GST)、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 lase,EROD)、DNA-加合物(DNA-adducts)和胆汁中多环芳烃代谢... 污染物的生物监测一直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 rase,GST)、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 lase,EROD)、DNA-加合物(DNA-adducts)和胆汁中多环芳烃代谢物(PAH metabolites,以芳香族化合物荧光值FAC来表示)一直被认为是用于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生物监测有效而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不同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的自然变异导致在监测中需要不同的样本量。利用功效分析法,详细分析了近十年来利用肝脏中EROD、GST、DNA-adducts和胆汁中的FAC作为生物标志物对PAHs污染进行生物监测的研究结果。在能够检测到最小效应值(δ=20%)的条件下,功效值若需达到0.8,那么GST、FAC、EROD和DNA-adducts的样本量需求分别是18、31、46和274。此结果说明,使用分子水平的生物标志物DNA-adducts需要较多的样本量;而利用生物标志物GST、FAC和EROD样本量需求较小。因此,从成本的经济角度,在对多环芳烃进行生物监测时,使用PAHs胆汁代谢物和肝脏代谢酶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标志物 功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宪中 胡海彦 +2 位作者 曹晓东 沈勇平 邴旭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4-319,共6页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达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 dabryi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为各个监测站点的绝对优势种;各个站点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59~3.011,据此判定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各个监测站点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即五里湖的鱼类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渔父岛与鹿丁山以及渔父岛与水上明月间多样性指数在夏、秋季节间以及春、秋季节间差异均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鱼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